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庆丰年 >

第127部分

庆丰年-第127部分

小说: 庆丰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媳妇徐荔香却没这么好脾气,撅着嘴抱怨,“横竖也没花家里的钱,都是我们自个儿的工钱。再说家里不也听您的话,请了隔壁的银莲来帮忙家务么?那钱可也我们出的。”
    林氏气得噎住,“这一个二个的,翅膀硬了都想飞了是不是?赚点子钱很了不起么?也不想想”
    “算了。”一向不怎么管理家务的钱文佑忽地插进话来,“媳妇们要去就让她们去吧,注意安全,早些回来就是。扬威啊,你媳妇既要给你买东西,你就陪她们去吧。”
    “我,我就不去了吧?”钱扬威愣愣的站在那里,不明白爹说的是反话还是怎样。
    但徐荔香却喜滋滋的把他衣袖一扯,“爹让你去你就去呗。走啦,走啦。”
    眼看着这小三口出了门,林氏愈发生气,把火撒到钱文佑的身上。“你什么意思?”
    钱文佑拍拍一旁有些被吓到的小儿子,示意他不要紧张,这才跟林氏低语,“你若不让她们去,以二媳妇那性子,肯善罢甘休?少不得又要闹腾。”他冲隔壁一努嘴,“扬名扬武还要读书呢。你让不让人清静了?”
    看一眼对面紧闭房门,正在用功苦读的小哥俩,林氏把心中的火气压下大半,却又叹了口气,“你以为我想做恶人么?这事情是明摆着,三太太不过是看在灵丫的面上才给她两个嫂嫂安排了差使,每月给她们一两银子,生生是白养着她们在。可她们两个也太不懂事了。就算这人情日后有灵丫去帮着还,可她们也争点气,自己攒点家底行不行?反而成天大手大脚的往外花。在这儿花惯了手,往后回了乡下,没人给钱了,那可怎么办?”
    钱文佑嘁了一声,“你以为她们还肯回乡下去么?”
    林氏一愣,“不回去还能在这儿住一世?扬威可是长子,他要不回去,我们怎么办?”
    钱文佑没好气的白她一眼,“亏你还总说我不通世务,眼下你怎么犯糊涂了?我就是成天没在家呆着。也能琢磨出她们心里那点子小九九的。”
    林氏和小儿子钱扬友同样睁着相似的眼睛,听这位一家之主发表高见。
    “我在那杂货铺子里蒙陈家少爷看得起,给个管事做着,成天来来去去,也跟不少人打过交道。这荣阳富裕,往来的生意人多。许多年轻子弟跟来了可就都不肯走了。咱别的不说,就说咱乡的那个陈昆玉不就是如此?女人一个一个的往屋里弄,就是不肯正经回家娶个亲,咱们把他家的书信带给他,他有动过没?根本就不搭理!”
    他冷笑一声,“我看哪,不止是那两个媳妇,连扬威的心思都有些野了。”
    林氏闻言一惊,“你说扬威?他做什么了?”
    “还用我说么?你看他今儿,虽说是我让他去的,可他是很不想去的模样么?也知道爱漂亮了,在铺子里也知道要面子了,凡事虽还不敢强出头,但也想往前凑了,这不是心思动了,又是怎么回事?”
    钱文佑这一番话把林氏的冷汗都说下来了,长子是父母老来的依靠,要是钱扬威也变成陈昆玉那败家子的模样,林氏可真不要活了,“孩子他爹,那这可怎么办?你得快想个办法啊?”
    “这我能有什么办法?”钱文佑两手一摊,“当初我就说不来,你们非要来。来前我就说可能会这一天,你总觉得好似我们跟着就孩子们就不会变坏。其实依我看,这都差不多。”
    林氏听得心惊肉跳,那要是如此,还在荣阳呆着干什么?得趁钱扬威还没有学坏之前快些回去呀!可钱文佑说得对,眼下他们都已经尝到大城市的甜头了,还肯老老实实的跟他们回去么?
    “钱叔,钱婶,在家么?”房亮提着一只篮子笑吟吟的上门来了。
    眼下他住在老师朋友开的书院里,但不时会来拜访,和钱家人处得很是熟络。因从窗中见到钱扬名他们在温习功课,也不打扰,只招呼一声就进了堂屋,将篮子上的布揭开,露出里面红通通的新鲜樱桃来,“这是其他学生孝敬老师的,因容易坏,老师便分了我些。我便借花献佛,拿来给叔婶了。”
    “你这孩子真是客气,连几个果子也想着我们。”林氏嗔怪着,心中却是很高兴。
    因钱扬友想吃,忙拿去洗了,和自家的汤水一起端了出来,“这是今儿炖的红枣瘦肉汤,预备给你两个兄弟晚上饿了吃的。你也吃一蛊,尝尝婶子的手艺。”
    “那我就不客气了。”房亮盘膝坐上炕桌,一面吃,一面问起,“怎么不见钱大哥他们?”
    说起他们,林氏不觉有些泄气。
    “这是怎么了?家里出事了?”
    “事倒没事,只是你婶子心里不痛快呢。”钱文佑嘴快,把刚刚的烦难道了出来。
    林氏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家丑外扬了,“这是怎么说的?跟着孩子说这些做甚?”
    可钱文佑却道,“房亮这孩子又不是外人,咱们乡里乡亲的,难道连这点都信不过?何况他还是读书人,说不定比我们还有主意呢。”
    “有主意倒谈不上,不过我有点子浅见可以说给叔婶听听。”
    “那你快说。你们年轻人,肯定更明白年轻人的心思,要是有什么好法子,也教教你婶子。”
    房亮微微一笑,“其实说句公道话,也难怪钱大哥会这样。他又不象扬名扬武,还有个读书的功名盼头,眼下来了荣阳,见弟弟们天天都在国公府里用功,自然也是希望能做出点事情,不要被人比下去才好。”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林氏不禁问道,“那他要上进,我不拦着。可他”
    说到这儿,她自己忽地明白过来。钱扬威不是不想上进,而是找不到可以上进的方向。所以他只好学着人家,整两件漂亮衣裳,弄得自己体体面面的,给心里一点安慰罢了。
    林氏一想明白,把临出口的话改了,“那他究竟该怎么做好呢?”
    房亮想了想,“这就得取决于扬威哥究竟想做什么了,我是觉得,扬威哥的性子沉稳,若是让他去跟人打交道,恐怕有些难处,不如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好的。”
    林氏皱眉,“那杂货铺子能有什么手艺好学?”
    “那可不一定,我听说光那海味的辨别就是极大的学问了。”
    房亮一语未落,钱文佑忙忙支持,“这话说得很是,象我们那间杂货铺子里面还有药材,但药材的收购却只能由陈家少爷一人来瞧,我们都不识货。若是差个等级,那东西价钱可差了好几倍呢!”
    林氏顿时动了心思,“那咱们不学他家的医术,能不能让他教教扬威认药材?既是正经差事,也是门学问,将来做不了大夫,能回去做个药农也不错啊。”
    房亮点头赞道,“咱们小莲村还没一个正经懂药材的人哩,若是扬威哥学了,山头上的那些药材也不至于白白荒废了。”
    林氏却有些忐忑的瞅他一眼,“你家不是会么?”
    房亮失笑,“婶子大可不必介意,我们家也就认得那几样,而且也不懂得分辨好坏。咱们后头的山林里多的是药材,又不是我们一家的,可不会妒忌扬威哥。”
    那这事就决定了,钱文佑打算明天就去求求陈晗试试看。
    又闲话一时,天也黑了,钱扬武拉着钱扬名出来和房亮探讨学问,送他回去,这也顺便贯彻他家三姐的指示,劳逸结合,出来散个步了。
    因回房亮住处的路正好要经过荣阳最繁华的大街,房亮想起钱扬威之事,就有意识的把话题把这方面引。感慨起某些读书人耽于安乐,不思进取的现象。
    钱扬名极是鄙夷,“这些胸无大志之人,说来就有辱门楣。全然不顾念家中供给之苦,实在是可耻之极!”
    见他和钱扬武都是一个调调,房亮这才安下些心。他是把钱家人当成自家人一样来相待的,真心怕他们学坏了。眼看离自己住处不远,正打算说让他们回去算了,忽见街上奔来几匹快马,看那马儿累得满身大汗,想来是在闭城门之前赶进来的。
    “让让!快让让!”
    眼见那些侍卫催动马匹,跟阵风似的直奔国公府而去,房亮目露诧异之色,“走得这么急,莫不是你们国公府出事了?”
    (谢谢澜源的粉红哦~)

    第201章 不和

    第二天,钱扬名兄弟俩上学时得到消息,信王府的世子妃,钱家大姑奶奶钱明君香消玉殒了。虽然这早已是有了心理准备的消息,但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让人觉得措手不及。
    沈氏立即要带着大房一众人等过去奔丧,但钱玢却把她拦了下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吉利,不仅是她不能去,连他以及钱明君的父母也不能去。
    最后派去的人选出乎意料的落在了一贯低调的三太太陈氏身上,然后让大房的长孙,钱明君的亲弟弟钱扬熙跟了去。
    牛氏在接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终于生出了万众期盼的儿子。眼下孩子才满月没多久,她当然不可能带着这个宝贝疙瘩上路,作为平妻的尤三也刚诊出身孕,不能跟去。
    考虑到这是办丧事,钱玢索性安排了钱扬名一起跟去。毕竟他还有个亲姐姐在信王府里,让他去的话,也算是合情合理。
    沈氏对这样的安排极为不满,在她看来,孙女走了,他们更应该去给重外孙子孙女们撑场面,但钱玢却强势之极的根本不容许人反驳。
    于是乎,沈氏生生被气病了,虽然是心病,但她却着实是病倒了。大夫们诊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吩咐好生调养,可她房中珍藏的补品如流水般吃下去,就是半点不见起色。
    而这消息,终于也传到国公府的禁地,一个一直被半幽闭的小姐耳里。
    勾起一抹莫测高深的笑意,钱慧君打开了一只深藏已久的木盒,“眼下就是你最好的机会。”
    九原。
    一场不可多得的春雨暂时阻碍了边关的风沙,增添了几分柔美的味道。但是面对坑坑洼洼的泥地,也把人出门的**减到最低。只想在家泡一壶茶,悠闲的发呆。
    但有些人注定是没这么好命了,就着窗前还算明亮的光线,钱灵犀和钱敏君一人坐在一头,埋头刺绣。
    唉!忽地。钱敏君抬起头来重重的叹了口气,脸苦得象吃了黄莲,“这要绣到什么时候啊?”
    钱灵犀同情的看着她,“慢慢来。别着急。”
    可是,再看一眼钱敏君绣架上的帐幔,钱灵犀都替她着急。
    石氏给她们请来的绣娘师傅宋氏确实有两把刷子,擅长绣大幅喜庆的图案,虽然不比江南苏绣精致,却色彩艳丽,立体感强。而且不拘泥于闺阁风范,有一种大气之美。
    据说这北方刺绣做得好的全是男人,宋氏这手刺绣的活也是从她爹手上继承下来的,只因她是个女子,成就不如家中几个兄弟高,却也因祸得福,很受官宦富贵人家青睐,接了不少闺阁小姐们教习的活。
    因钱灵犀姐妹俩有了一定的基础。宋氏便不让她们再绣小件了,一上手就给她们布置了两样大件。钱敏君因年纪较大,干脆让她开始绣嫁妆用的帐幔。至于钱灵犀,就分了一对枕套。
    石氏觉得这法子好,既能磨两个女孩儿的耐心,也能让她们不敢马虎。于是拿出压箱底的好料子给她二人演练,若是钱灵犀的枕套绣得好,也是要存起来当嫁妆的。
    可这样一来,钱灵犀就是想偷懒也偷不成了。每回只能在绣不下去的时候看看更不容易的钱敏君,找点安慰。可钱敏君就惨了,对着这样的大家伙,每天是唉声叹气。
    眼看她又阶段性的情绪低落。钱灵犀便例行安慰鼓劲,忽地见院外有人匆匆撑伞进来,定晴一看,却是钱文仲回来了。
    钱敏君总算有个借口偷懒了,兴高采烈的放下针线迎出房门,“爹。您今儿怎么有空回来了?”
    “快站着别动,当心雨水把身上打湿了。”钱文仲急急嘱咐一句,才到檐下收了伞,“灵犀,你快换件衣裳,随我去趟军营。现在就得走,你也不必忙活了。”这后一句话,却是对石氏说的。
    啊?钱灵犀一怔,“找我干嘛?”
    钱文仲一笑,“放心,好事。”
    原来,上回她给钱文仲出的那兵屯制的主意,被樊泽远报上边关主帅,引起极大的震动,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听说这主意最早是钱家二姑娘出的,边关主帅来了兴趣,说想要见见这始作俑者,听听她怎么说。
    钱灵犀很囧,“我不过就是那么一说,不必非要我去吧?干爹,咱们不都说了么?不打我的招牌的。”
    钱文仲笑得有些无奈,“眼下除了你,这事还真有些不好办了。”
    出了门,上了马车,钱文仲才把事情始末跟她交待了一番。
    原来官场之中,拉帮结派极是严重。边关主帅王越,是天子信任的重臣,否则不会将这么重要的职责交给他。但朝廷用人,又讲究一个制衡之道。虽然皇上挺信任王越的能力,也怕这元帅重任在肩,骄横起来,于是又安排了一个监军在此。
    这位监军姓高,单名一个杰字,是从御史台派至此处,文官出身。按说都是读书人,钱文仲应该跟他更好相处才对,可惜事与愿违,这人不知是书生意气太重,还是怎地,从钱文仲一来,就看他不顺眼。
    先是一句阴阳怪气的“既然来到军中为断,自然要有军中气象。”生生的逼着都快年过半百的钱文仲去和士兵们一处摸爬滚打,野练演习。后又对他递上的文书诸多挑剔,只是钱文仲年纪既大,做事谨慎,没被他找出太多茬而已。
    这回钱文仲写了个折子,建议在军中试行兵屯制,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了许多家庭困难的中低层官员支持,但高杰却极力反对。眼看就要谈崩了,王越想起了樊泽远曾经说过,这是钱家二小姐的提议,于是就假托要见见这位二小姐,才算是把气氛缓和了下去。
    钱文仲自然不会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烦难告诉干女儿,只略微跟她分析了一下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眼下交给钱灵犀的任务也很简单,“你也不必多说什么,只把你想的那些道理讲出来就是,如果他还不同意,王元帅便打算把这折子呈上朝廷了,交由圣上定夺。”
    钱灵犀却不傻,听出些端倪来,“干爹,这高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