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庆丰年 >

第228部分

庆丰年-第228部分

小说: 庆丰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颜是祸水,越好看的男人越是!钱灵犀咬着唇,不知是在生气,还是在害臊。
    可她脸上娇羞还未褪去,邓恒却恢复了常态,望着她笑得镇定,“不如。你唱首歌送我吧。从前在九原。就时常听你一人哼哼,只是从来没听清你在唱什么。今儿你就唱首歌送给我。好吗?”
    唱歌?钱灵犀怔了怔,邓恒什么时候还关注过她哼唱的小曲了?可她会的那些流行歌曲能拿到这里来唱吗?这要唱出来,世人岂不拿她当怪物?那她是不是要拿些在小莲村学到的小调忽悠忽悠他?
    可刚动这念头,却听邓恒道,“你可不要拿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敷衍我,要唱就真心唱一首。成天听人说些假话,要是连你也这样,就太没意思了。”
    钱灵犀一哽,看他脸上的淡淡落寞,有些不忍,心中思忖一时,突然想起一首歌,道,“那我唱一首,你不许问我是从哪里学来的,也不许问我是什么意思,能听懂多少就是多少,可好?”
    邓恒含笑点头,“也好。能不能听懂,这也是缘法,你只管唱就是。”
    钱灵犀又看了他一眼,清了清嗓子,开始轻声吟唱。
    “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几许有共享荣华,檐畔水滴不分差。
    无知井里蛙,徒望添声价,空得意目光如麻,谁料金屋变败瓦。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雷声风雨打,何用多惊怕。
    心公正白壁无瑕,行善积德最乐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瞬间似雾化。”
    这是一首粤语老歌,从前钱灵犀寝室里有个姐妹是广东人,总喜欢哼唱这首歌,她听得烂熟,就算是时隔多年,依旧可以完整的唱出来。
    这首歌的词写得很好,旋律也优美,唱着唱着,钱灵犀不觉沉浸到其中去了。而邓恒的目光也越发的悠远,一曲终了,他的手指还随着节奏轻敲,颇有意犹未尽之意。
    好一时,他才回过神来,衷心的赞了句,“真好听。能告诉我,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钱灵犀一哽,方才不许他问别的,却没提这一条,“这首歌叫浪子心声。”
    “浪子心声?”邓恒失笑,“一个浪子会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肯定也是个回头是岸的浪子吧。”
    这回轮到钱灵犀诧异了,“你听得懂?”
    邓恒眯眼一笑,“也就这么一句而已。你唱了两遍,估摸着可能是这个意思。怎么,这歌里还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的?”
    那倒也不至于,可钱灵犀却不肯解释了,“天色已晚,多谢世子今日费心招待,告辞。”
    “等等。”邓恒忽地上前两步,眼神认真起来,低低道,“刚刚接到消息,皇上已于新年朝贺期间,与北燕来使达成协议,在九原边境开市通商。为此特开设一新衙,专司料理相关事务。你义父因政务出色,擢升为此监事院院副,食正四品俸禄。”
    这不就是经济特区?钱灵犀心头一跳,干爹是院副,“那院正是谁?”
    邓恒显然知道,却不肯说,“等你义父上任之后,自然知晓。眼下我也不便多说,天心难测,难保这其中不会有什么变数。我先告知你一声,只是让你留心。眼下九原,已有一府一军,再加上一院,虽说皇上重视,但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不是这么好相与的。提醒你义父上任之后诸事留心,但也无须太过拘谨,只要时刻牢记他是皇上的臣子,办的事情只要都是忠于皇上就好。再有一事,我本不想提,提了怕你怪我别有用心,可不提又实在是找不到可信的人。”
    钱灵犀猜出来了,“是为了生意上的事?”
    邓恒赞许的点头,取出一枚私章递上,“九原一动,必是诸方关注焦点,我反而就不好动了。可那里的事情才刚刚起步,我可以让人去打理,却也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替我看着,你愿意吗?”
    钱灵犀想了一想,接过印章,“你赚钱就是我发财。放心,我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那边的生意我会替你看着。”
    邓恒目光一松,显然也是松了口气,“那我就不谢了,来日方长。来人呀,送钱姑娘回去。”
    钱灵犀看了他一眼,“那你自己也多保重。”
    邓恒点头一笑,目光温暖,“彼此彼此。见了你家长辈,替我赔个不是,原本答应要送你回去的,可眼下有韩府的人在,我实在是不方便同行,回头我必亲自到他们面前请罪。”
    “我们家人才没这么小气!”钱灵犀爽朗一笑,转身告辞。
    正月十八,无风无雪。
    钱灵犀会同钱杏雨一家,踏上了回京之路,过江第一站就接到了田允富,他那个表妹孙如珍也来送行了。出人意料的送给赵庚生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虽然没有任何花巧,但缝得倒挺结实,看得出是用了心,只可惜小了一号。
    赵庚生给了钱灵犀,让她看愿意给谁就给谁。可钱灵犀觉得不管怎样,都是人家姑娘一番心意,要是不明不白的给旁人糟蹋了,实在让人伤心。于是便让赵庚生送给了田允富,毕竟人家是亲戚,要怎么处置让田允富想去。
    田允富收到鞋,心想也别给表妹再退回去了,加双鞋垫自己穿得了。日后表妹要是问起,就告诉她这情况。谁叫赵庚生还长个子呢,一时量不准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依赵庚生那个大大咧咧的性子肯定不会想得这么细致,他能想到把鞋还给自己,肯定是钱灵犀在背后提点的。田允富想起上回在韩府做客,表妹一时妒忌揭发钱灵犀之事心里就觉得惭愧,如今又搭上了人家堂姐家的船,一路吃住都没管自己要钱,就更不好意思了。
    觑了个空,又去跟钱灵犀道谢并赔了个不是。可钱灵犀却大大方方毫不介意,并说孙如珍生性淳朴直率,倒比那些口蜜腹剑的小人好得多。
    田允富又惭愧又感动,回头在赵庚生面前赞叹,“这样通情达理的姑娘别说是你,连我都动心了。”
    赵庚生顿时急了,“你要真敢这么着,咱们就连兄弟都没得做了!”
    “不做就不做!”田允富故意逗弄他一番,惹得赵庚生又跟他打一架才算作罢。

    第361章 姑爷来了

    原先钱灵犀以为,韩瑛既然也是武将出身,必然跟韩燧一样,和赵庚生田允富有颇多共同语言。可实际一接触,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可能是年纪大了不少,又为官多年,韩瑛身上的气质更类似于儒将。他于为人处事,筹谋策略上更花心思,而于拳脚工夫上却不甚感冒。对田允富赵庚生这俩年轻人虽然很亲切随和,但要说能跟韩燧似的完全没有架子的打到一处去,那是他做不出来的。
    而在他们那个小家庭里,也严格遵守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对外应酬上的一应大事全是韩瑛说了算,但家里那些鸡毛蒜皮,扯皮拉筋的事情却是由钱杏雨来做决断。
    这其中固然有韩瑛并不十分贪恋女色,给了钱杏雨足够尊重的原因,但在堂姐身后,有丰裕的金银做支撑也是个挺重要的理由。但钱灵犀冷眼旁观了几日,发现堂姐也不是那等随随便便就拿银子四处洒的人。
    路上曾听她家姨娘提起,说是二太太管堂姐要钱没要到,走前还生了一场气,装病绊着钱杏雨,闹着不让她走,还是韩瑛去跟他娘谈了一回,二太太才勉强罢休。不过走前,钱杏雨还是破了注财,给婆婆请了尊碾玉观音才算是脱身。
    既然韩瑛并不贪恋女色,钱杏雨也并不是一味的贤良好性子,那钱灵犀就有些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他们房里还要左一房右一房的纳妾生养呢?韩家又不是一脉单传,这不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这疑问,直到钱灵犀回了京城。见了婶娘才算是弄明白。
    石氏听她说了韩府情况,便抿嘴笑道,“你这丫头还是年岁小了点,忘了一句最重要的话。多子多福。韩家虽然人多,但每一房的情况却并不相同,他们一大家子又没分家。自然是多生多养的就多占便宜,尤其将来袭爵的时候,这也是重要的一环。否则,你堂姐岂能有那么大度?所谓慈不带兵,善不理财。你堂姐可是三太太教出来的女儿,怎会平白贤良?好好琢磨去吧!”
    这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钱灵犀虽然已经努力的改造了自己,但毕竟价值观和这时代土生土长的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她无法想到这些看似浅显,却与她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的东西。
    不过石氏也不勉强她一定要接受钱杏雨的观点,“这人各有志,咱们觉得他们家已经够好的了,可人家就非得袭到爵位才算满意。咱们也别扯这些了。你快跟我说说你堂姐一家喜欢些什么。上回她帮了咱家一把,还没好生谢过,眼下再不谢,就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钱灵犀忙把钱杏雨一家的喜好跟石氏说了,又替她出主意道,“堂姐连行李也没打开,只怕在京中住不了两日就是要去荣阳的。婶娘要送,不必送太多东西,就拣那精致之物挑一两样送她就行。余下不过多多的送些绸缎布匹打发她家的那些姨娘孩子,也就兼顾到了。”
    石氏听了深觉有理,横竖代王府就跟钱家离得不远,便去钱敏君府上要了两罐御赐的茶叶,连同一堆花花绿绿的时新绸缎送到钱杏雨那儿去,果然让钱杏雨很是满意。
    瞧一眼钱灵犀。一语双关的道,“婶娘这么慈和,妹妹又极是贴心,她能得您教养,您能得她服侍,可都是福气。”
    石氏笑道,“三太太养你这么好个女儿,才是真正福气呢。”
    都是聪明人,话不必多说,点到就行。钱杏雨也不客套太多,便提起一事,“虽是着急回去见母亲,但亲戚家却不能不去走动。尤其两位新嫁娘,很该去拜访一番,只不知方不方便。”
    石氏早料到这一层了,忙道,“敏君听说你们来了,早就打发人说想请你们去坐坐,只不知你们哪天有空,故此我没让她下帖子。你们若是有空,我这就打发人说去。”
    “那可不行,她现在是代王妃,论理该由我们递帖子去的。”钱杏雨说着,命丫头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两张帖子交给石氏,一张是给代王府,一张是给信王府的,“那就拜托婶娘安排了。”
    给钱敏君的好办,给钱湘君的石氏却不敢打包票了。
    钱灵犀自告奋勇接了这差使,“我去吴江府也给姐姐们带了礼物回来,就亲自去跑这一趟吧。”
    如此最好。钱杏雨私下又叮嘱钱灵犀,希望两边能尽快安排,她陪韩瑛去两家走走之后,就要回荣阳了。韩瑛送她回家见过丈母娘之后再来京城等待皇上召见和新任命,到时跟这两家有了交情,总能多得些助力。
    亲戚之间,自然是要互相帮助。钱灵犀顿时马不停蹄的去了,林氏好容易盼得女儿回来,却见她忙得跟只小陀螺似的,本不欲打扰,可有一要事非得跟她说说不可,“我知道你忙,可你也得抽空去见见你亲姐吧?彩凤来京城可有七八天了,你这回来不见这亲姐说得过去么?”
    钱灵犀却笑了,“娘,您放心,这事儿我心里有数。眼下别说我不能去见,就是唐家的人上了门,我在家您也得说我不在!”
    这又是何道理?林氏不解,钱文佑却很相信小女儿,“你听灵丫的,不会有错。凤儿虽回来好些天了,不也让咱们没事别往她那里去么?我觉得这么做也没错,要是真听你的话,把姓唐的弄回这里,那要是做出些丑事来,不还是丢了凤儿的脸?”
    林氏想想似乎是有些道理,但她却还是无法理解,不由得把气撒在钱文佑身上,“哼,你们父女倒是一个两个都商量好的,就把我一人蒙在鼓里,行,那我也不管了!”
    钱文佑却笑了,“咱们瞒谁也不敢瞒你啊?不过我倒有件正经事想跟你商量下,扬威三口子随灵丫她干爹去九原了,我也想跟去瞅瞅。”
    林氏登时拉了脸,“灵丫回头肯定是要跟她婶娘过去的,那你也走了,打算就留下我和扬武扬名两个?”
    “你听我说,我的意思是干脆咱们一块儿去得了。扬武扬名是要读书,但下一次科举不是在三年之后么?圣人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灵丫在九原有买卖做,咱们一起跟去见识见识不比留在这儿寄人篱下的强?”
    林氏白他一眼,“可九原哪有学堂?”
    “这你就错了。我可听扬威说了,灵丫在九原那里,还专门请了教书先生给他们糖厂的孩子们上课。九原那边也不少官员,怎么就没有好的教书先生?再说了,文仲大哥不就是个读书人么?让他教教扬名扬武怎么不行了?”
    钱文佑把门关上,声音压得更低,“我跟你实话说吧,扬武还好,扬名这孩子心思太重,再在这里憋三年,若是中不了举,非闹出毛病不可。从前是湘君没嫁人,他心里急。眼下湘君嫁得好,他心里就更着急了,你没看他每次去湘君那儿作客,回来都闷闷不乐的么?就是嫌自己没功名,丢了湘君的脸。让这孩子再在这地方呆着,你说他每天一睁眼,全是这些人这些事,心里能好受?”
    林氏听着有理,连连点头,“说来也是,扬名这年纪也不小了,要是在咱们乡下,早该把亲事定下了。”
    “可不就是这话?上次我回家,跟大哥说起时,哥心里也是这个意思。但当时看扬名来信,完全没这心思,也不好强行给他定下事来。不过,若是有个机会,让他换换环境,不挺好的么?咱家不要孩子多出息,只要平平安安,康康泰泰的就好。真要弄成个鬼迷心窍的书呆子,那纵是中个状元还有什么意思?前些天,扬威走的时候,我私下问了下扬名,他虽没一口答应,可也有些心动。所以我就想着,等灵丫回来了,咱们全家商量商量,要是可以,就一起到九原去住两年得了。”
    林氏听他这么一说,也颇有些心动了,“若是如此一来,咱们全家就团圆了,还可以陪着文仲哥嫂,再有灵丫的买卖也可以帮得上忙了。让扬武扬名都跟着去历练历练,将来还能学点当家过日子的手段。”
    钱文佑一拍大腿,“可不正是这话?”
    可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