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庆丰年 >

第71部分

庆丰年-第71部分

小说: 庆丰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轿子坐得长了,钱灵犀颠得有些犯晕,钱敏君更觉难受,偏这儿的规矩大得很,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她不敢去烦石氏,只不住回头眼巴巴瞅着钱灵犀。
    钱灵犀只好催眠自己年纪小,有些违礼也不怕。紧上前几步,牵着她一起走。拐弯的时候,石氏虽然眼角瞟见她俩手拉手走在一起了,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只在心中暗暗叫苦,只愿别给人笑话了去。
    她比孩子们年长,虽然那婆子带着她们绕来绕去的,但石氏基本判断出,钱明君应该是住在王府的东边。
    终于来到世子的正房大院门前,那引路的婆子就不往里带了,又有丫鬟出来迎接,这里头倒是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比外头布置的华贵庄严要亲切许多。但那雕梁画栋,却仍透着与寻常人家不同的尊贵气象。
    到了前厅,丫鬟奉上香茗,请她们略做歇息,进去回禀了。
    不一时,有位管事嬷嬷笑吟吟的迎了出来,“钱夫人好,二位姑娘好。我们娘娘身上有恙,不能迎接贵客,特命奴婢前来迎接,万乞恕罪。”
    石氏见她衣着华丽不在自己之下,知道定是位有身份的嬷嬷,不敢小觑,口称不敢,略微侧身,只受了她半礼。
    钱灵犀见石氏都如此行事了,早早的把钱敏君拉起,只虚虚受了这嬷嬷的一礼,又屈膝还了她一全礼。那嬷嬷眼露笑意,望石氏赞道,“夫人养得一双好女儿,真是珠联璧合,并蒂双花。”
    石氏心中也暗赞钱灵犀行事乖觉,谦虚几句,便随这嬷嬷入内。可刚来到内院门前,就听有个女子在里头嘤嘤哭泣。
    那嬷嬷顿时把脸一沉,看都不往里看一眼,便低低喝斥,“这是哪里的奴才,如此不懂规矩?冲撞了世子妃娘娘的贵客,你们便也由得她如此?”
    里面有丫鬟惊恐又无奈的出来回话,嗫嚅着道,“是郑姨娘,为了那日之事在向娘娘求情,怎么劝也不走。”
    那嬷嬷脸更冷了,凌厉的扫了那丫头一眼,“若眼前站的是世子,你也这么回话么?”
    那丫鬟顿时跪下磕头了,带着泣音道,“求嬷嬷恕罪!”
    嬷嬷脸色稍霁,“那还要我教你怎么做么?”
    那丫鬟顿时连滚带爬的进去了,很快听见有个娇俏的女声哽咽着道,“我不走!娘娘,二公子真的不是”
    后面只听一片唔唔之声,想来是被堵了嘴,然后一阵细碎的脚步之声响起,片刻过后,另有丫鬟出来挑开门帘,屋子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
    那嬷嬷满意的微微颔首,转身一笑,“请。”
    石氏心思微动,已经基本猜到三分了。
    应该是府上那个庶出的二公子犯了什么事,那姨娘故意挑在有客人来的时候,求到钱明君跟前,想逼她就范,只没想到不但毫无用处,反会惹得钱明君更加生气。定了定神,她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扶着那嬷嬷的手,进了屋。
    原来这内室还极大,那位姨娘跪的只是外头一间小小的退步,里面是厅,却没有正主,唯有余香袅袅。
    两个美貌丫鬟站在这儿甜笑着迎客,“娘娘身上不舒服,才吃了药,在耳房里歪着呢,请夫人不要见怪。”
    石氏怎会见怪?只是心中对这石明君的佩服暗暗多了一层。
    方才那妾室闹事,她分明是知道的。也知道闹到客人跟前了,却假意不知,以身子不好为借口躲到一旁,待会儿就算见了面,也省去这层尴尬了。
    等到去了那边的耳房,就见珠帘后头设一贵妃榻,上面正斜倚着一个贵人。
    ------------------------------------

    第114章 贵人

    与想象中不同,这位贵人没有打扮得珠光宝气,也没有穿红着绿,只是一袭七八成新的石青色薄绸对襟立领长衣,配海蓝色细褶长裙,一头如云秀发简单挽了个螺髻,半点装饰也无。却于素淡中益发衬得她肤白如雪,眉目如画,却又因长年卧病,格外显出一份楚楚可怜的柔弱之美。但细看她上衣,是用极繁杂的捻金刺绣一针针勾勒出的青鸾,还有耳边垂的那两颗指头大小的金刚石耳坠,宝光灼灼,一看便知其身份贵重,非常人可及。
    石氏见她躺着不动,便依礼拜了下去,“钱门石氏,给娘娘请安,愿娘娘多福多寿,安康吉祥。”
    若论辈份,她是钱明君的堂婶,但要是论起身份贵重,这个礼却应该是她行的。行完了礼,石氏往后一瞟,却见本来挺机灵的钱灵犀此刻却有些犯傻。
    没办法,这位大姐,她怎么长得那么象自家堂姐?只是她的脸色透着不健康的青白,身形也更为瘦削,远没有钱湘君的年轻红润。
    见她不动,这回却是钱敏君先反应过来,拉了她一把,二人才行下礼去。石氏松了口气,心中暗想如此也好,她心里当然还是愿意让自家女儿多给人留一点好印象。
    等她们都行过礼了,钱明君才起来还礼,“都是自家亲戚,何必客气?婶娘是几时到京的?我这一向病着,许多亲戚往来都怠慢了,可别见怪。”
    石氏也随之客套几句,说些家常,又介绍起女儿和钱灵犀。她倒没有隐瞒,如实说起钱敏君的缺陷,钱明君很是同情。又劝解了她几句。
    不过听着介绍钱灵犀时,她却笑了,“湘君姑娘的亲妹子来了。怎么不请她来?”
    “怎么没请?只是湘君姑娘说,小公子那儿离不得她,得缓些时候再来。”那美貌丫鬟说着这话的时候。瞥向钱灵犀的眼睛里却含了一股妒意。
    钱灵犀心中微哽,堂姐究竟是来不了。还是故意避开?
    而且她们的称呼也奇怪,象在石府,她再怎样也挣到一声表姑娘以示身份,可这里对钱湘君却是直呼其名,跟丫头似的,显然不够尊重。
    却见钱明君听见丫鬟的回话,唇边笑意更深了些。“灵犀妹妹不要见怪,你姐姐自来我这儿,便帮着我照顾儿子,至今那孩子可一刻也离不开她。”
    钱灵犀心头暗算,钱明君的小儿子年方七岁,按古人虚岁的算法,那孩子才只六岁,三年前只有两三岁,正是最磨人的时候,钱湘君来带了三年。肯定非常辛苦。
    这会子钱明君又不提把儿子叫出来与她们相见,她只能附和,“姐姐能帮上大姐姐的忙,想必也是欢喜的。”
    “瞧瞧这小嘴。可真会说话,不愧是一家子出来的,一点儿都不走形!”还是之前那回话的丫鬟,明着夸赞,但暗地里却有些讥讽之意。
    这下子连石氏也听出不对劲了,把话题接了过去,“也不知大姑娘和小公子是否得空,能见下他们么?”
    钱明君却笑着婉拒,“这可不巧了,他们都有课呢。府里规矩大,便是我,也等闲叫不出来的。”
    石氏有些讪讪的没话讲了,钱明君却又主动跟她们拉起家常。但她的话很巧妙,一到关键时候就把话题岔开,半点不给石氏开口求助的机会。如是两三个回合下来,石氏的心便冷了,知道这位世子妃娘娘待她不过也就是个亲戚情份,纵是勉强开了口,没得还招人嫌。她断了那求助的念头,姿态也渐渐摆正了,又闲话了一时,也不等钱明君送客,便主动告辞。
    钱明君却又热情起来,“好容易来一趟,婶娘怎么也不多陪我坐坐?定是嫌我病着没招呼好了。”
    等石氏客气几句,她便道,“我这精神也委实不济,少不得只好失礼了,就请婶娘带两位妹妹到花园里小坐一会儿,喝杯茶,听个小曲儿,一会儿留下用个便饭吧。”
    本来石氏见她不肯帮忙,有些失望便不想留,可听她这话,却又觉得她还挺给面子的。本来她今日就夸口不回去用饭,虽说能在外头解决,但跟在王府用餐还是大不相同。于是欣然同意,可是心中,却也对钱明君此人的手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还是之前那位吴嬷嬷,陪着她们一行去花园了。这个花园可非石府那巴掌大的小天地可以比拟,亭台楼阁,湖光山色,在这仲夏时节,景色非常宜人。
    吴嬷嬷带她们来到一处水榭,这儿便有一个小戏台。就着湖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便是白天,也颇有意趣。
    这样单独听戏的待遇石氏还是第一次享用,横竖没有外人,她便点了几出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听他们王府中的水平。吴嬷嬷又来请二位小姐,这个钱灵犀倒是懂行。在这样地方听的戏不是通常意义上吹锣打鼓的大戏,而是接近于元曲那样一阙阙唱出来的诗词散曲,也就相当于古代的流行歌曲。而要听到真功夫的,就是《夜奔》和《静月》两套曲子了。
    吴嬷嬷见到她不假思索的就点了两出最考较水平的,倒是对钱灵犀有些刮目相看起来,“看来夫人和姑娘都是听惯了好的,那可得让她们打起精神来,唱得不好,也别嫌弃。”
    石氏还有些不明所以,可钱灵犀也不好意思解释,脸却有些微微的发热。
    她哪里是真的这么懂得欣赏?不过是前世,嫁了一个风雅之极的夫君,听他说的。这会子看见那曲目上有,便随手点了出来,可不是存心卖弄。
    一时戏子们来到,行过礼后开腔唱了。先是石氏点的几首曲子,那些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口齿清脆甜美,自然别有韵味。
    后面到钱灵犀点的两首曲子,却不见其人,只听着是由一位老先生唱起。吴嬷嬷的脸色顿时有些古怪,但她隐藏得极好,没被人瞧见。
    不多时,两首曲子唱毕,连石氏也鼓起掌来,“我虽是头一回听见,却着实是唱得好。”
    钱敏君却心无城府的道,“我倒觉得没有之前的好听。”
    因无甚重要人物在场,石氏也不怕女儿惹人笑话,耐心解释,“那位老先生唱的曲子可极难,他是有阅历的老人家了,唱得意思自然也深,难怪你小孩子家家的听不懂。对了灵犀,这是你点的,你觉得如何?”
    钱灵犀一笑,“婶娘说得很是,这位老先生着实唱得不错。”
    “只是不错?那你要求未免太高了吧!”钱灵犀看着石氏略带鼓励的眼神,明白她是什么意思了。
    钱明君对她们爱理不理的态度,还是伤到石氏的尊严了,她是长辈,不好意思对王府里的事情提出批评,但钱灵犀年纪小,却无所谓。如果她真的能讲出道理来,反而给她们三人脸上增光,就是走,也得让钱明君高看一眼。
    于是钱灵犀就不客气的拿前世学到的理论批评起来,“这两首曲子中,《夜奔》讲的是人壮志难酬,满腔热血无处渲泄的情怀,那位老先生声音虽是苍凉,却唱得过于豪迈,便没有那种忿懑之气,让人无法感同身受,同情落泪。而《静月》这首曲子更难,这难处不是说这首曲子低回处得似雪落松针,高亢处得似雪崩山裂,而是要唱出那种无论世间如何变迁,真名士都得处之泰然的气度与风范。这位老先生音都对了,但那一种淡泊悠远的意境却似乎还差一些。”
    石氏满意的等她批评完了,再放下脸来教训,“胡说!能在这里供奉的先生自然是此中大家,岂容你这个小孩子胡乱批评?你才多大,能懂得什么是壮志难酬,什么是处之泰然?别在这儿班门弄斧,省得贻笑大方。”
    “不,她说得很对。老夫一生富贵安逸,想来是怎么也唱不出她说的那种气象的。”一位须发斑白的紫衫老者慢悠悠从戏台后面转了出来,面带微笑,一身贵气。
    石氏忽地有些吃惊,不觉就站了起来,这老者好生眼熟啊,象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
    吴嬷嬷已经抢先拜了下去,“国公爷,您又跟小辈们开玩笑了。”
    啊!石氏一听国公爷三字,顿时惊喜交加,这可真是遇到贵人了!赶紧拉着钱敏君二人跪了下来,“侄媳石氏给叔父请安。”
    这位国公爷不是别人,正是荣阳钱氏国公府的当家人,钱玢是也。
    石氏真是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巧遇钱玢。还是十几年前,她刚成亲那会子,曾经随钱文仲到荣阳国公府拜见过他,虽然只见过那么一面,但石氏却还有些印象。此次见到,自然是分外亲切。
    钱玢既然出来见人,便是有心泄露自己行藏了,“我不过是年老无事,挂念孙子重孙子们,便到京城走走。除了自家亲戚,也没支会旁人,你们晓得也就晓得了,不必再与人提起。否则应酬往来的,我老人家可吃不消。”
    石氏不蠢,明白他隐藏形迹的出来,肯定是有些不好办的事情要私下里解决。她赶着讨好卖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做那多嘴多舌的长舌妇?

    第115章 老姑娘

    见石氏非常有礼貌的跟自己问好,连钱文仲的事情都不曾提起。钱玢对她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比起钱明君,他身为长辈,更加真心实意的关心起她们的日常起居。
    石氏这才半遮半掩的说了些处境艰难,钱玢听了,先没答话,只道,“你们也是的,文仲出那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早来家里递个信儿?等到我知晓,也为之晚矣了。现在你一人拖着这俩孩子在这京城,自然是各种不易。在我面前还要逞强么?行啦,此事我会记在心里。”
    石氏能有这句话已经放下大半的心了,忙忙的道谢不迭。
    钱玢转头颇有兴趣的打量起两个小姑娘来,“你叫敏君,你叫灵犀是不是?灵犀,过来说说,怎么你这小小年纪这么懂得听曲?”
    呃钱灵犀手心开始冒汗,她该怎么说呢?说她在乡下听过?不可能嘛!那还能有什么借口?
    “叔公,你是不是生妹妹的气了?”钱敏君又开始发扬她无知者大无畏的精神,替钱灵犀解围了。
    “她刚才不是在说你坏话,只是在说实话。我爹常说,说实话的是好孩子,不应该受罚,你不能生她的气哦。”
    哈哈,钱玢给逗得乐了,“叔公没有生气,叔公正在向她虚心请教呢!”
    钱敏君认真的看一眼脑门冒汗的小堂妹,再看一眼钱玢,皱眉道,“可她都害怕了。”
    钱灵犀只觉那个汗啊,简直是如滔滔江水!可幸好有钱敏君这插科打诨,让钱玢终于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反而开始对钱敏君有了兴趣,一个劲儿的逗她说话。
    而钱敏君出言坦白。毫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