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29部分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29部分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六计》现存版本有:成都兴华印刷所1941年土纸翻印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图书资料馆1962年内部印本、炮兵学院训练部1963年译注本、济南军区司令部1964年翻印政治学院印本、武汉军区司令部1973年和1978年抄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译注本(社会科学丛书本)。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出版了李炳彦的《三十六计新编》,删去了原书的〃按语〃和〃跋语〃,每一计增加了〃新解〃,增补调整了一些古代战例,增加了一些近代或现代战例。

  第四节兵经百篇

  揭暄撰。揭暄,字子宣,清初江西广昌人。据载,他〃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揭暄父子传》)他还深明西方算学,著有《璇玑遗述》(一名《写天新语》)等,曾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山林,郁郁而死。
  《兵经百篇》又名《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字》、《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清道光六年(1826年)成书的《皇朝经世文编·兵政门》录有此书(以下简称文编本)。全书分智篇、法篇、术篇上、中、下三卷,由一百字为题组成一百篇。但文编本所收内容不全,《智篇》删去了〃言〃字;《智篇》之〃左〃字,《法篇》之〃较〃字,《术篇》之〃蹙、、半、静〃等字均佚。清光绪年间江都吴明经酉书从沈阳书肆中购得一书,题名为《揭子兵书》,其卷次和百字分目与文编本均相同,而且文编本所删一字和所佚六字具存,为本书的完璧本。其与文编本所不同的是,下篇〃术〃字为〃衍〃字。孰对孰误?一种意见认为〃衍〃对,理由是下篇28字非智、法二篇所能概括其范围,故以〃衍〃名篇,取诸推阐无尽之义,文编本系由〃衍〃〃術〃(术的繁体字)形似而致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术〃对,其理由是〃术〃字在《说文》里训为道,古代兵家莫不以智、法为用,以道为体,下篇28字始于〃天〃而终于〃藏〃,〃天〃为道之本原,而〃藏〃为道之归宿,以〃术〃名篇是正确的。
  《兵经百篇》将军事上各方面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百个字,每字之下有一段论述,又大体按权谋、形势、阴阳的分类标准,按内容属性分为智、法、术三篇(有的版本〃篇〃作〃部〃)。智篇主要讲计谋方略,共收28字,即:先、机、势、识、测、争、读、言、造、巧、谋、计、生、变、累、转、活、疑、误、左、拙、预、叠、周、谨、知、间、秘。法篇主要讲练兵用兵之法,共收44字,即:兴、任、将、辑、材、能、锋、结、驭、练、励、勒、恤、较、锐、粮、行、移、住、趋、地、利、阵、肃、野、张、敛、顺、发、拒、撼、战、搏、分、更、延、速、牵、勾、委、镇、胜、全、隐。术篇主要讲天文、术数、侦察通信等用兵的辅助条件,共收二十八字,即:天、数、辟(一作闭)、妄、女、文、借、传、对、蹙、眼(一作目)、、捱(一作持)、混、回、半、一、影、空、无、阴、静、闲、忘、威、繇、自、如(一作藏)。
  《兵经百篇》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兵书。它继承了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研读心得和清代的军事实践,用当时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了阐发,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战争观方面,对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进行了具体发挥,认为〃兵以安民非害民,兵以除暴非为暴。〃(《法篇·全》)所以,主张〃于无争止争,以不战弭战,当未然而寝消之。〃(《智篇·先》)〃无功之功乃为至功。〃(《智篇·争》)既使战争真得打起来,也要〃定不攻自拔之计以全城;致妄杀之戒以全民;奋不杀之武以全军;毋邀功,毋欣利,毋逞欲,毋籍威,城陷不惊,郊市若故。〃(《法篇·全》)在治军方面,提出以将制将、不要听信谗言,〃毋听谗,谗非忌即间也。故大将在外,有不俟奏请,赠赏诛讨,相机以为进止。将制其将,不以上制将。〃(《法篇·任》)重视军队内外、上下之间的团结,认为团结是治国行军的重要思想基础,指出:〃辑睦者,治安之大较。睦于国,兵鲜作;睦于境,燧无警。不得已而治军,则尤贵睦。君臣睦而后任专;将相睦而后功就;将士睦而后功赏相推,危难相援。是辑睦者,治国行军不易之善道也。〃(《法篇·辑》)提倡广开言路,倾听各类人员的意见,〃献谋献策,则罔择人,偶然之见,一得一长,虽一卒徒,必亟上推,言有进而无退,虽不善而不诛,则英雄悉致。〃(《法篇·材》)他还提出了〃胜天下者用天下〃的观点,认为不管是本国,还是与国、邻国、敌国,凡是可用之材,可用之力,都要充分利用。重视关心爱护士兵,除了重申以往兵家所谓与士卒同生死共患难之外,对爱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使陷于敌,不使陷于法〃(《法篇·恤》)。特别强调粮饷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食者,民之天,兵之命,乌可缓也〃(《法篇·粮》)。并根据新的战争经验对孙子的〃因粮于敌〃和檀道济的〃筹粮沙〃之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办法只能救一时,不能完全依靠,〃因粮于敌,与无而示有,虚而示盈,运断围久,索百物为饲者,间可救一时,非可常恃。〃(《法篇·粮》)对粮饷必须做到取之不尽,运输畅通,严密守护,节约使用,〃故必谋之不竭、运之常继,护之维周,用之恒节。〃(《法篇·粮》)
  《兵经百篇》在军事哲学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首先,它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解释古代的天文术数,认为〃星浮四游,原无实应。〃(《术篇·天》)风雨云雾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与社会活动没有必然联系,但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为社会活动服务。所以,它反对观天意,而主张观天象而用兵,并总结了恶劣气候往往是进攻一方喜欢利用的时机,提出:〃疾风飒飒,谨防风角。众星皆动,当有雨湿。云雾四合,恐有伏袭。疾风大雨,隆雷交作,急备强弩,谨防敌突。善因者无机而不乘,善防者无变而不应。天未尝不在人,惟智者能因之取胜耳。〃(《术篇·天》)它对术数完全持否定态度。所谓术数是指以种种方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推测人、军队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它认为战争胜负与术数无关,是人决定〃气数〃,而非〃气数〃决定人。
  指出:〃兵贵用谋,何可言数。而数亦本无,风扬雨濡,在天只任自然;冰坚潮停,亦是气候偶合。〃〃事所未意,而机或符,皆以人造数,而非有数造人,数系人为,天着何处。〃(《术篇·数》)所以,它极力反对以占卜的所谓凭据、禁忌来决定军事行动,〃兵家不可妄有所忌,忌则有利不乘;不可妄有所凭,凭则军气不激。〃(《术篇·辟》)主张以人事和时务来制定战争决策,〃以人事准进退,以时务决军机,人定有不胜天?志一有动气哉!〃(《术篇·辟》)但是,它又主张假借鬼神而用兵,〃兵法以能妄而有功〃,鬼神、梦占、谣谶等都可以用来鼓舞军心,沮丧敌人士气。其次,它明确提出了军事事物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指出:〃义必有两,每相对而出,有正即有奇,可取亦可舍。〃(《术篇·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它对军事上的许多问题都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如在讲到以计破敌时,强调我用计,敌亦用计,我变敌亦变,只有考虑到这一点,才能高敌一筹,战而胜之,指出:〃我以此制人,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以此防人之制,人亦可以此防我之制,而增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又应增一破彼之破。递法以生,踵事而起。〃(《智篇·累》)第三,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主张以变制变,活用兵法。认为〃动而能静,静而能动,乃得兵法之善。〃(《术篇·静》)阴阳、主客、强弱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指出用兵要善于随机应变,因敌之巧拙,因己艺之长短,因将之智愚,因地之险易而灵活用兵。
  《兵经百篇》思想内容比较丰富,而且不杂抄硬拼,语言也较简练,是清代的一部重要兵书,具有一定军事学术价值,在清代后期有较大影响。
  《兵经百篇》初以抄本传世,后被贺长龄、魏源收入《皇朝经世文编》,李鸿章收入《兵法七种》刊行。光绪年间浙江学堂教员侯荣逐字释义,并引战例相参证,于光绪三十四年由齐国璜整理出版。民国年间又有多种铅印本行世。

  第五节平海心筹

  《平海心筹》,清末林福祥撰。林福祥(1814-1864),字亮予,号季薇(或作季眉),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出身世家大族。鸦片战争爆发的次年正月,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谒见广州知府余保纯,献御夷战守方略,未被采纳。
  遂奉其母之命避乱于花山。同年闰三月应招投效两广总督祁,招募水勇,组成〃平海营〃,任管带,镇守广州城西离明观海口,抗击英国侵略军。5月30日,三元里人民奋起抗击英军时,他率水勇参加战斗。接着上书总督祁,请求收复香港。后历任南昌、抚州、饶州知府,吉安赣宁兵备道、浙江布政使等职。曾在安徽、江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于杭州被太平军俘虏。获释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被左宗棠捕杀于浙江衢州。所撰《平海心筹》是他参加抗击英军的纪录和经验总结,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
  《平海心筹》上下两卷,一万余字,附图十四幅。上卷辑录了宜于水战的火器十三种,药方二十八种;绘制了广东水道图,标示出了夷船入侵路线和登陆地点,并提出了防守重点;记述了广东一带涨潮、退潮时辰。下卷是作者的防夷论、作战日记、收复香港的上书、训兵辞及书信的汇录,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全书篇目如下:

  卷上:火器十三种:神火飞将军、水底雷、水底龙王炮、火先锋、毒烟喷筒、火龙刀、群蜂炮、飞火筒、葫芦炮、神雾筒、夜义铳、神机火箭、毒火球。
  制药二十八方:火药方、火线药、扁线方、火攻神药法品、火攻从药、神火药方、毒火药方、无敌毒龙神火药方、烈火药方、法火药方、烟火药方、逆风火药方、三火合一药方、火种方、火信方、铳用常药方、五里雾方、神噀喷雾方、神烟方、神火方、结烟方、青烟方、白烟方、红烟方、紫烟方、毒方、附解圣药方。广东水道图。潮长潮退时辰。
  卷下:防夷十八论:论战守和先后、论和夷后患、论粤东事势、论胜败形势、论土兵客兵之辨、论赏罚、论善招汉奸、论招海盗、论埋伏守险、论防后路、论炮台形势、论炮台事宜、论御炮事宜、论用小船攻大船、论善占上风、论出洋木城、论抚绥澳门西洋夷人、论佛兰西等国助战。三元里打仗日记。上制军祁宫保乞收复香港书。谕林家义勇文。上云航夫子书二叩。
  《平海心筹》是作者在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写成,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甘帝国主义奴役,决心把外国侵略者赶跑的坚强决心和强烈呼声,具有进步的军事思想。在战守与和议方面,他代表了当时正确的意见,认为和议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后盾,要在能战能夺的情况下才可言和;否则,只能是苟安求和,后患无穷,〃必能战能守而后可以言和。不能战不能守而言和,是掩耳盗铃,自欺而并受欺于人也。是图苟安于目前而贻巨患于后日也。〃(《防夷十八论·论战守和先后》)同时,他又认为既使和议,也只是权宜之计,振兴武备才是根本。指出:〃以和议为权宜。以战守为实务。若既和之后仍任其武备废弛,则祸患又安有极哉!〃(《防夷十八论·论战守和先后》)并分析了敌我形势,得出和议不可长恃的结论,指出:〃若和于辛丑二月以前,英夷尚未能知我虚实,别国亦无觊觎之心,则和议或可长恃,或无后患。事至今日,英夷之所以肯和者,利我之资财,贪我之码头耳。彼犬羊无信,贪得靡厌,倘许给之数已完,彼冀幸之心又起,一不能饱其所欲,必至籍端败盟,此事之显而易见者也。不特此也。所给之码头,华夷杂处,良莠不一,使该夷作奸犯科,有滋扰淫掠我汉人等等,若不按之以法,是法不行于中国;若按之以法,彼又假辞开衅,此又必然之势也。此和之不能长恃者也。〃(《防夷十八论·论和夷后患》)因此,他反对拿钱财和土地去讨好侵略者,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认为〃与英夷以资财码头,则开门辑盗之渐也。〃(《防夷十八论·论和夷后患》)〃尺寸皆大清土地,谁敢假之他人!资财乃民命脂膏,岂可输之仇敌!比闻江宁又许千万,呜呼!以此励士卒,则士卒无不奋;以此励器械,则器械无不精;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呈李云舫师书》)
  他主张要与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收复失地,喊出了将侵略者〃杀尽歼绝,使其片帆不返〃(《防夷十八论·论胜败形势》)的豪言壮语,并严正指出:〃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六台不可不修。若只求旦夕之安,不计存亡之理,今日尚恃首鼠之端,他日必贻噬脐之悔。〃(《上祁官保乞收复香港书》)号召官兵〃共雪君父之仇。〃(《谕林家义勇文》)
  本书作者为了批驳投降主义论调,鼓舞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信心,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得出中国必胜的结论。指出:〃夷兵来中国者,不过二三千人,彼所来之兵有限,而中国之兵无穷。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饥,我愤彼骄,况汉奸生变,时时有肘下之虞,别国乘虚,处处有反顾之恐。不耐冬冷是犯天时,不熟沙线又犯地利,必胜必败,理势昭然。〃(《防夷十八论·论胜败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