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41部分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41部分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解,认为,〃古来阵法相传甚多,大率谈兵之家,支离繁琐;用兵之家,简易直捷。〃(《凭城决战》)这段话揭示了古代阵法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是写在书上的阵法愈演愈繁琐神秘,尤其是以阴阳八卦相附会,使其显得更加诡秘,而战争中实际运用的阵法却是简明易行的。所以作者所辑录的阵法阵图都是当时实战中用得上的简明形象的战斗队形。在乡兵的建设方面,重视乡兵头目和士卒的素质提高,主张通过招考武生来选拔军事人材,加强军事训练,认为〃以不练之士战,以士与敌也。
  以不能战之士守,以城与敌也。〃(《先事预防》)它与其他兵书一样,也特别强调信赏必罚,要求赏罚要公正,指出:〃凡赏罚军中要柄,如该赏者,即与将领有不共戴天之恨,亦要录赏,患难亦须扶持;如犯军令,便是亲侄子,亦要依法施行,决不许报施恩仇。〃(《临敌固守》)本书还提出长兵短用,短兵长用和避开敌方骑兵弓矢优势,扬己步兵特长,以牌蔽身,以刀砍马的制敌战法等。
  《城守筹略》的有些内容与其他守城书相重复,有些部分辑录的内容较琐碎,如砖石灰沙,木棍柴草,锛斧铁锤等内容,价值不大。《城守筹略》现存有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钱默当刻本。

  第六节洴澼百金方

  旧题惠麓酒民编,一说无锡袁宫桂编,一说吴宫桂编,均不可考。可能为明末清初一位隐士所为。这位隐士因喝酒成癖,自称惠麓酒民。从他的自序中可知,此人虽生于山野,贫病交加,但是,〃幼好兵家者言〃,对历代兵书有较深的研究,非常推崇《孙子》,〃以为'七书'虽多,十三篇尽之矣。及读诸家之说,大抵夸多斗靡,而精蕴或寡,非揣摩之书也。后于友人处借得抄本'城守书'二种,至简至明,而可施诸实用者,乃略为删节,合而编之为一十四卷,名曰:《洴澼百金方》。〃(《自序》)经查对,这里所说的〃城守书〃是指李盘的《金汤借箸十二筹》,因从篇目到内容,除稍有增删外,基本相同。所以说本书是以《金汤借箸十二筹》为基础,增收了另一种城守书的一些内容,加上编者的评论汇集而成。
  作者将这部兵书取名《洴澼百金方》有其深刻的含义。典出《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不龟手之药〃即不使手坼裂的药,〃洴澼絖〃即漂洗棉絮。因宋人善于制造防止皮肤坼裂的良药,所以得以世世代代经营漂洗棉絮之业。以此来比喻这部兵书是国家进行防御的灵丹妙方。清道光刻本更名为《备豫录》,民国年间铅印本又改名为《自卫新知》。
  《洴澼百金方》是一部汇辑评论历代防御得失的兵书。全书共十四卷、十四篇,篇下又分子篇,子篇下又根据内容区分细目。为便于比较与《金汤十二筹》的异同,将其详细篇目抄录于下:预备第一:时平宜备、几动宜备、冲要宜备、间道宜备、勿因敌远而忽之宜备、勿因地险而恃之宜备、城宜备、濠宜备、敌台宜备、城垛宜备、城门宜备、内濠宜备、牛马墙宜备、巷战宜备、暗门宜备、保甲宜备、粟宜备、水宜备、薪宜备、刍宜备、盐宜备、贤才宜备、精勇宜备、伎艺宜备、守城必用之人宜备、守城必用之物宜备、京边铳台宜备。
  积贮第二:积粮法、常平仓、义仓、社仓、劝农、储谷、兴屯、救荒、赈济、平粜、劝富。
  选练第三:训练、选锋、练射、练方向、练耳专听金鼓练目专视旌旗、练心、练手足、练技艺、练行伍、额兵、土兵、乡兵、民壮、才能、技艺。
  制器第四:火攻、炮、弓、矢、弩、牌、枪、刀、筅、钯、殳、盔、铠甲、估直宽、用法重。
  清野第五:清五谷、清水泉、清刍草、清竹木、清硝磺铅铁、清油蜡、清屋宇、清什物、清地面。
  险要第六:据险、设险、失险。
  方略第七:安插乡民、安插难民、盘诘奸细、设墩台、摆塘报、重侦探、假便宜、分信地、编丁壮、派守具、早分垛、预演习、量军马、选锋弹压、游兵策应、奇兵更番、屯兵外拒、养人力、备犒赏、和众志、择贤能、专号令、戢青衿、恤下情、置吊车、置绳梯。
  号令第八:行军号令、中军号令、四方号令、旗帜灯火、守垛号令、对敌号令、游兵号令。
  禁约第九:禁奸盗、禁歇家、禁乐户、禁茶坊、禁酒肆、禁混堂、禁浪游、禁风火、禁积薪、禁讹谣、禁喧哗、禁夜行、禁私开禁门、禁虚发矢石、禁妄动、禁吹响器举竿表、禁擅离信地、禁擅入信地、禁近城房屋、禁近城土阜、禁私回贼话、禁私开贼书。
  设防第十:防门、防墙、防垛、防奸细、防穷民、防内应、防诈门、防诡冒、防暴来、防潜袭、防离叛、防风雨晦冥、防佳时令节、防敌退而实进、防敌去而复来、防敌攻东击西、防贼求和挟诈、防隙地、防火变、防火药、防草场、防狱、防库、防七乘。
  拒御第十一:拒土山、拒磴道、拒填濠、拒云梯、拒车、拒地道、拒矢石、拒炮、拒火;拒烟、拒水、拒蚁附攻城、拒扳城、拒撞木、拒钩竿、拒马。
  营阵第十二:阵、营、车。
  水战第十三:大江要道、舟战、舟制、水战之师、水战之器、水战附火、兵夫列船式。
  制胜第十四:固结民心、激扬士气、诛除反仄、镇定危疑、逆折盛势、邀截归路、诱攻城、诱入城、诱战、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内外夹攻、不意奋击、伐交、分势、形、乘、认贼首、取贼箭、焚贼攻具、焚贼粮草、静、暇、佚、饱、治、密、选将安边、用财欲泰。
  《洴澼百金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关防御之策、守备之方,均在收录之列,并且附有各种冷兵器、火器、攻防器械、守备工事、营阵战船等图170余幅。
  《洴澼百金方》编制体例完备、系统,有一定的逻辑性。
  全书有〃总序〃,是全书的总纲,阐述编辑宗旨和各篇的功用。
  认为天下古今通病很多,世之病恒在〃玩〃、〃贫〃、〃涣〃、〃悭〃、〃愚〃、〃怯〃、〃陋〃、〃纵〃、〃疏〃、〃钝〃、〃废法〃、〃画〃、〃致于人〃。针对这些通病,开列了相应的药方,依次是〃预备〃、〃积贮〃、〃选练〃、〃制器〃、〃清野〃、〃险要〃、〃方略〃、〃号令禁约〃、〃设防〃、〃拒御〃、〃营阵〃、〃水战〃、〃制胜〃。每篇前有小序,是各篇的题解,阐述本篇中心思想,如〃预备〃小序指出该篇的中心思想是〃备预不虞〃,〃有备无患〃。在一些子篇前有〃总论〃和〃总引〃,总论是对某个问题进行理论阐述,〃总引〃是对某个专题进行归纳概括。在篇名、小序之后又分列数条标题,标题之下辑录有关历代战例、将帅事迹等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说明编者的观点和主张。有的篇章之后有〃酒民曰〃之类的评语,是编者对所引战例的评论。
  《洴澼百金方》虽然是汇辑评论性兵书,但从总序、小序、总论、总引、评语及各个层次的标题中,仍可反映出编者的军事思想。其防御思想的核心是〃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备预不虞〃(《预备》)防患于未然。为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提出政治上要〃以固结民心为首〃(《制胜》),施恩于民,得到民众的拥护。既使贯彻国家法令,也要〃先体民情,后尽王法〃(《清野》)。在武装力量建设上,重视军队的选练,主张建立土兵、乡兵、民壮等组织,实行兵民联防,提出选兵以胆为主,练兵以〃训兵六章〃为基本教材,〃训兵六章〃就是:忠爱、敢战、守法、勤习、敦睦、信义。强调要收揽储存各种军事人才。在战略战术上,既反对废除古法,又反对拘泥古法,认为〃人无同病,病无同方〃(《自序》),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战法,〃因形用权〃(《自序》);提出南北地理环境不同,用兵方法有别,东南之地,守江重于守城,水战急于陆战,当以防江为战守之要策;提出〃以战为守〃,〃以战代守,以击解围〃,〃善守如环,使敌无间可入〃的作战原则;阐述了攻守〃三道〃即正道、奇道、伏道,认为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奇、正、伏三者要配合运用,还提出了〃天降〃、〃地出〃、〃近冲〃、〃远击〃四种具体战法。在后勤供应上,重视粮食储备和兵器制造,指出〃积贮为天下之大命,未有一郡一邑无粟而可守者。〃(《积贮》)主张屯田生产,奖励农耕,〃官督私藏〃、〃藏富于民〃;他认为器械不利,让士卒拿着这样的兵器去作战是白白送死,〃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制器》)要求懂得各种冷热兵器、火药的构造、用料和制造方法,做到工精器良。在战场建设上,重视各种攻防工事的建设和地形地物的利用,提出〃坚壁清野〃以困敌,在预设战场内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吃喝住用之物,以逼敌不战自退。他还提出对战场内的险要地形,只可充分利用它,不可完全依赖它。另外,还总结归纳了一些防御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火攻〃七戒〃、攻城〃七乘〃、设〃四备〃和〃十三忌〃等。
  《洴澼百金方》尽管是由增删他书而成,但它部头较大,尤其是对大量史料进行分类排纂后,加以评述,便于查找某方面的资料;明清之际比较有影响,并受到后人的重视,如清王芑孙称其〃所列攻战之策,防守之具,或古人已行之效,或今人增改之方,了无一字干碍。〃(《洴澼百金方序》)
  《洴澼百金方》流传较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榕城嘉鱼堂雕版刊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雅鉴斋又以木活字印行,之后,官私书局多次进行翻刻,有的还进行传抄,民国年间又有多种铅印本行世。

  第七节防守集成

  《防守集成》,故名思义,是关于防守城池的集大成之作。
  实际上它是乡兵团练防守县城土堡的兵书,与《金汤借箸十二筹》、《救命书》等属于同一类。原书题朱璐编次。朱璐,字玉泉,清末旌德(今安徽省旌德县)人。他成年后喜欢搜罗阅读各家兵书,钩玄撮要,潜心探索,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抄录下来,分类收藏。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青年,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深恶痛绝,在本书序言中气愤地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文吏以徇私取巧为能,武弁以退却偷生幸免,而肉食者,复未能远谋,一旦有警,则万姓流离,四方震动,良可慨也。〃清咸丰初年,他到福建坐官,原想大干一番事业,可到任一看,那里〃豪猾当权,贤能敛迹;兵无实用,饷尽虚縻;官弁伤亡,形同刈草;贼氛猖獗,势等摧枯;有城莫守,有隘难防;进退张皇,上下粉饰。〃(《自序》)他为了尽职报效朝廷,便想以著书来挽救败局。于咸丰四年(1854年)将平时积累的关于防守方面的军事资料,重加删订,分类纂辑成《防守集成》,刻印三百部,〃权为救时之助,以尽涓(捐)报之心。〃(《自序》)
  《防守集成》共十六卷,十六篇,附图200余幅,约10万字。对于每篇的排列顺序,编者动了一翻脑筋,都有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编者认为,本书以讲地方官弁防守土地为主,故以〃城制〃为卷首;有城不可无卫,故以〃保卫〃为卷二;既有城卫,不可不附民,故以〃保甲〃为卷三;既有民不可不教,故以〃乡团〃为卷四;有城有民不可不足食,故以〃积贮〃为卷五;内事既备,外患不可不知,故以〃烽堠〃为卷六;既知敌至,又必先据地利,故以〃设险〃为卷七;险阻既固,又必预为困寇之术,故以〃清野〃为卷八;野既清,而城中需用之物不可不备,故以〃需备〃为卷九;各物具备,更需器械以资捍御,故以〃守器〃为卷十;器械足资,则号令不可不明,故以〃约束〃为卷十一;令行必有禁止,故以〃严禁〃为卷十二;禁令严明,尤宜倍加谨慎,故以〃慎防〃为卷十三;布置周密,敌至临时措之方可裕如,故以〃措应〃为卷十四;各项具备,最终目的是为守城,故以〃城守〃为卷十五;又恐怕当今不知武略的人,或以为本书为纸上谈兵,空言无据,故以〃引证〃为卷十六。一至十五卷的体例相同,先有一段理论阐述,出自编者之手,是余书价值较高的内容。接着是罗列辑录的有关资料。一至十四卷均附载有图说,主要有城制图、防御工事图、阵图、防守器械图、武器装备图、旗帜图等。第十六卷〃引证〃系辑录的从先秦至明代关于防守城池的战例一百余条。全书除卷前一段序文外,主要是辑录的资料,但也有编者补写的内容,〃编中有武备诸书所未及载者,乃不揣鄙陋,以补其缺。〃由于本书所辑资料均未注明出处,编者补的内容也未注明,所以究竟那是编者补充的内容,难以分辨。
  本书与同类书比较,在编纂方面有些特点,一是比较全面地辑录了有关民防团练的内容,又删去了繁衍的部分,比较简练;二是注意揭露时弊,促进变革。编者在卷十五〃城守〃篇揭露当时官场,〃文吏游谈而养尊,武臣恬嬉而宝身。
  闲雅雍容之习成,而慷慨果锐之气丧,一闻寇警,如浇冰水。〃并声言〃因录《城守》以救弊〃。他还提出改革城制,学习西域城制,按营阵之法建城,大城包小城。这样一城破,其他城犹存。三是为便于粗通文字的军人学习,全书作了断句。四是所绘阵图,以兵器、旗帜代替抽象的符号,比较形象易懂。
  《防守集成》成书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它所防御的对象,除了外国侵略者及所谓土匪外,主要是防农民起义,所以在政治上有它反动的一面。但是从军事的角度看,它所提出的一些防御思想,还是有借鉴价值的。对于守与攻的关系,它提出〃盖欲善守,必明善攻。预知患端,方能捍患。〃(卷二《堡卫》)〃欲战必先守,欲守必先清野,欲清野必先坚壁。〃(卷四《乡团》)要以战为守,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