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罗斯福夫人每次都说问题是没有时间,所以约翰逊没有退缩。“她没有说不愿意写,所以我推想,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写,总有一天地会有时间的。
〃最后,我在报上看到了她在芝加哥发表谈话的消息,就决定再试一次。我打了一份电报给地,问她是否愿意趁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她收到我的电报时,正好有—点空余时间,就把她的想法写了出来。
〃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全国都知道了。直接的结果是,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确实是我在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他并不相信速决。“取得成功总得去努力,有时要经过多次失败。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我这里相当壮观的场面,都说:‘嘿,你真走运。’我就提醒他们,我花了30年漫长艰苦的时间才作到这个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小房间里起步的,然后搬到了一所象储煤仓一样的小屋子里。我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干,最后才到了现在的地步,而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我觉得,应该象一个长跑运动员那样,不断向前,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攻无不克的精神
如果对卓越的历史人物作一番考察,就会发现这种“坚持性”乃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基调。这一点在哈里·S·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写的他父亲的传记这本畅销书中就是很明显的。她在这本书里描写了他父亲在1948年竞选总统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曲不挠的韧性。
当时,对于杜鲁门能否当选总统有一种失败主义的论调,为了反击这种论调,他宣市说:“我们一定要取胜。我就要到全国各地去作竞选旅行,途中在每一个车站短暂停留的时候都要作演讲。”
杜鲁门的女儿激情地描绘了他那种攻无不克的取胜精神。她在书中记述道:《新闻周刊》向全国50位老资格政论作家征求了对总统选举结局的预测意见,把结果用大号黑体字发表出来,50位政治专家一致认为杜威将取胜。
当她的父亲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咧着嘴笑着说:“好啊,这些该死的家伙,他们总是瞎估什。咱们走着瞧吧。”
杜鲁门在选举中取得了大胜,使所有预测选举结果的人为之膛目,全国上下也感到惊异。当他回到华盛顿准备举行就职典礼的时候,《华盛顿邮报》大厦外墙挂出一条巨幅标语,写着:“总统先生,我们随时准备向你认错。”“要确定你的道路,并且坚持下去!”
过了几个年代,同样是这种“坚持性”起了作用,搞掉了一位总统、坚持不懈乃是构成成功者的特殊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获得普列策奖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鲍伯·伍德瓦德就是一个具有坚持不懈的性格的人。他与人一起写过《总统的全班人马》,《最后的岁月》和《同伙》三本畅销书。
水门事件起初只被人当作是发生在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总部的一件单纯的抢劫案。可是,伍德瓦德和他的同事卡尔·伯恩斯坦从最初一开始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的时候起,就顽强地坚持下去,不肯半途而废。
〃当时,自由世界的发言人和领袖称我们是骗子,我们的处境非常凶险。所以,找们就以一定搞到底来鼓励自己。
〃我们一直是根据事实来决定我们的态度的。但是,白宫不断增加赌注,还抵赖事实,实际上是说‘看吧,一定要见个输赢。’我们的信誉、最终生我们的事业处于危险之中。”
伍德瓦德从个人考虑很关心这件事情,因为一年以前他向《华盛顿邮报》求职曾经遭到拒绝,后来当上了该报记者时间还不长。但是,特别对他干下去起推动作用的是,他肯定知道政府的最高级官员隐瞒了许多事实。
伍德瓦德说的一句活很能概括他对事业内态度——“要确定你的道路,并且坚持下去”。他说“在我的工作当中,没有任何事悄比探索追究更为重要。我得要不断的找人交淡。如果我报道一件事情需要引证30个人的话,我就要访问60个人。”
伍德瓦德说,当人们拒绝同他谈话的时候,他就越是来劲。“如果有人看来被我刺痛了,当面给我闭门羹吃,那就十分明显,他准有什么事情不想让我知道。
〃起初,我并没想到事情会弄到尼克松头上,连一丁点这种迹象都没有。但是,不断地挖下去,不断地干下去,越来越让人高兴。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隐藏着,这是很有挑战性的。他们都非常有权有势,所以风险也就比较大。
〃这样,我们就更想干下去。我们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想要把事情干得漂漂亮亮的。这是小人物同大人物对阵,而不是好人同坏人对阵。”对于伍德瓦德来说,他在工作中得到了所要迫寻的信息,取得了突破,他便感到兴奋。“不管得要投入多大力量,有所发现的时刻是我最兴奋的时候。”
伍德瓦德在遭到美国政治上最高权威人士辱骂和非难的时候也毫不气馁,他就是这样以他的“坚持性”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向成功跨近的一步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失败是向成功跨近的一步。没有多少作父母的自己懂得:失误是成功过程的组成部分,挫折是成功当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现在,你自己来上一堂新课。你可以把下面这段话高声朗读,并且吸收到你对于如何获得成功的看法里面去:
儿童必须很早便学会去理解失败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若是引导孩子不这样认识问题,便是否认现实,便是以一种虚假的(因而也是有破坏性的)优越感的气氛去培养他。
由于你的孩子完美无缺而去爱护他,是毫无价值的。由于孩子的失败而去爱护他,才是对他真正的爱。正是由于这样的爱护,才能造就成未来的男子汉——失败不能把他打垮的男子汉。
当我们着手去作一件新的事情,或者同别人建立新的关系的时候,如果任何一个人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失误的话,都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至少在某个方面一定要有失败的地方,因为失败乃是进取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要坚持下来。要记住下面这个取得成功的公式:
失败再作一些努力。
失败坚持下去,对自己宽厚些。失败继续干,直至成功。成功者与失败者的鉴别表(2)第三章 排除阻滞
很少有人通过瞬时的领悟,就得到了全面和浩瀚的真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当中,象编织一件繁复的织物那样,片片断断地、点点滴滴地逐渐地掌握了真理的。——安娜伊斯·宁
你是否曾经感觉到过一种情感上的阻滞,一种在自己身体内部有些什么东西阻止你去完成一项工作的感觉?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刚刚着手去作一件事情,尽管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觉得不能胜任?也许你要作的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你的生计,却仍然不能动手去作?
这种情感上的阻滞是一种不自觉的意念,妨碍着我们发挥效能。由于察觉不到这一点,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这种阻滞是大脑发出的一种下意识的命令,叫我们“当心!还要那样忙忙碌碌,可是别太有效率。因为,不管干什么,你都不想太能干、不想起太大的作用。”
如果这种意识不到的命令支配了你的行动,你便受到了阻碍,而不是着手去全力以赴解决问题、争取胜利。你的头脑似乎变得呆滞了,往往忘记你想要说什么活、作什么事你会发现自己回避所要作的事情,白白地浪费光阴,而不是动手去干工作。当你想要去作什么新的事情或者困准的事情时,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也不管要干的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在你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探索追求过程当中,可能遇到许许多多难办的事情。但是,不管这些难办的事情在你看来有多么棘手,我要帮助你搞清楚怎样动手去解决,怎样把这些事情办好。不要等待适当的情绪
作家们常常说起发生阻滞的情况——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们抱怨说:“心里恨打字机”“看着空白的纸就发愁。”他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写作阻滞”。我的一位患者名叫戴维,是个作家。他同阻滞现象作斗争的情形,很清楚地说明了要完成一项工作会是多么困难。看了戴维的经历,你便能够掌握一些戴维在接受心理治疗过程中学到的诀窍,使你能够动手把你的工作做起来。
戴维来找我的时候,说他是有才干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以写作维持生计。于是,我们就一起着手研究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戴维希望在动笔之前先产生灵感,然后才能工作。他认为,优秀的作家总是在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才思泉涌的时候才动笔。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觉的必须“等到情绪起来了”之后再坐到打字机前面去。如果哪一天觉得情绪不高,就意味着那天他不能工作。
不用说,既然典符合这种理想的条件才能工作,他就很少觉得情绪好到能够办成任何一件事情,他很难得感到有创作的欲望。于是觉的失望,这就更使他不能“情绪好起来”。所以,他写出的东西也更少了。
戴维这种等待情绪起来才动手工作的办法,同国家图书奖获得者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做法是正相反的。奥茨是靠当作家维持生活的。他说:
对于“情绪”这种问题必须毫不留情。在某种意义上说,写作会产生情绪。如果我觉得筋疲力尽,觉得精神微弱到只剩下一口气,觉得为任何东西也值不得再坚持5分钟,那么,我就强制自己去写。不知道为什么,一写作起来,情况全都变了。能够坐下来的力量
我对戴维解释说,他需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培养“能够坐下来的力量”。要想写东西,就得在有可能写出什么东西的那个地方坐下来——在打字机前面坐下来。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常常很难做到。
戴维平常一想要写作的时候,脑子就变得空空的。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所以不愿瞪瞪着空白的纸页,就赶快离开了打字机。他一把写作丢到脑后,收拾一会儿花园,就觉得稍好一点。他还用几种别的办法来摆脱这种心境,有的时候去打扫卫生间,或者去刮胡子。
多产作家托姆.伍尔夫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他曾经自嘲地说:
回想起来,我通常对付这种情况的战略是到裁缝店
去订做一套衣服。只要在那里把各种各样衣料的样本从
头到尾仔细看上一遍,光是挑选衣料就能把时间排遣
掉,想要逃避工作的打算也就不折不扣地实现了。接着,
至少还有三次试样子的机会可以指望,何况中间还可以
一趟一趟去谈谈衣褶怎么缝、钉什么样的扣子、用什么
样的里子。
对于戴维来说,泡在洗澡间里摆弄摆弄胡子,或者呆在花园里收拾收拾玫瑰花,是不会弄出来白纸上的黑字来的,要想完成一项工作,就得呆在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那个地方。象戴维这种情况,他是非在打字机前面坐下来不可的。
记得有一次我同尼尔·西蒙一起参加演讲会。他是个著名作家,写过许多著名的剧本和电影脚本。他讲了他是怎样同“写作阻滞”现象作斗争的。他的办法就是“坐下来”。他承认,有时一连几天写起东西来很费劲。但是,每一天他都坐到打字机前面去打字。西蒙解释说,一旦在纸上打了出来,就有机会看看到底是多坏多好,然后也就能够动手修改润色了。正是改写的过程推动着他走向要实现的目标:
写剧本只有在改写的时候才真正是一种乐趣。打棒球的时候,一个人只有三次击球机会,三击不中就出局了,而在改写剧本的时候,你想多少次击球机会就有多少,而且心里明白,或早或迟总会打出一个好球的。
从那时起,“或早或迟总会打出一个好球”这句话就总挂在我的心上。
实际上,我一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是在1968年我在伦敦大学写博土论文的时候。当时,我通过研究工作搞到了大量数据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一篇全面的论文,对我是一件很难的事。
诊治病人是我所喜爱的工作的一部分,我干起来很轻松。但是,把经捡的每一个细节一一写出来,既麻烦又枯燥,使我很头痛。
我知道没有别的路可走,必须把那些统计资料以及我的观点和有关研究方法的问题写到纸上去。否则的话,我就拿不到博士学位。我的全副光阴都用来学习了,我知道决不能退缩。
我当时所作的工作在治疗实践方面是开创性的工作,所以我对写论文是有顾虑的。我很担心英国传统的心理学是不是会同意和接受我这些有创新的方法。我还担心我做的这些研究也许在学术上还不够严密,经不住主管上司的推敲。我脑子里酝酿的那些内容,还没写到纸上去,自己已经挑剔起来。
每天早晨闹钟一响,我就赶紧穿好衣服,坐到书桌前面去。起初,所干的事情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写不出来。
我知道不能离开书桌,因为我要在纸上写点什么,只有坐在书桌前面才行。头一天,我坐了好几个钟头,面前的纸丕是空白。终于我动手打起字来,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看着打出那两页纸觉得多么槽糕。我的手指和头脑都象是凝固在水泥里了一样,但我还是坚持打下去。
到了第四天,我开始觉得比较放松,想要打的字似乎也比较容易地意思连贯着跳出来。
过了五个月之后,我的这种“能够坐下来的力量”才得到报偿——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我又花了三个月工夫改写了两遍。才得到博士学位。我的主管上司格温·琼斯说:“你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认为最宝贵的评语。动手做起来
最近,我读了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弗雷德克·波尔的一些忠告。当初我由于担心而不能动手写论文的时候,他的这些话是可能对我有帮助的:
我发现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就光是打草稿,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