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焚书 明 李贽- >

第30部分

焚书 明 李贽--第30部分

小说: 焚书 明 李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三
  白发催人无奈何,可怜除夕不除魔。春风十日冰开后,依旧长流沁水波。
  闭关
  闭关正尔为参禅,一任主人到客边。无奈尘心犹不了,依然出户拜新年。
  元宵
  元宵真是可怜宵,独对狐灯坐寂寥。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
  哭怀林
  南来消息不堪闻,肠断龙堆日暮云。当日虽然扶病去,来书已是细成文。
  其二
  年少才情亦可夸,暂时不见即天涯。何当弃我先归去,化作楚云散作霞。
  其三
  梦中相见语依依,忘却从前抱病归。四大皆随风火散,去书犹嘱寄秋衣。
  其四
  年在桑榆身大同,吾今哭子非龙钟。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晋阳怀古
  水决汾河赵已分,孟谈潜出间三军。如何智伯破亡后,高赦无功独首论?
  过雁门
  尽道当关用一夫,昔人曾此扦匈奴。如今冒顿来稽颡,李牧如前不足都。
  其二
  千金一剑未曾磨,陡上关来感慨多。关下人称真意气,关头人说白头何!
  渡桑间
  逢人勿问我何方,信宿并州即我乡。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
  初至云中
  锡杖朝朝信老僧,苍茫山色树层层。出门只觉音声别,不审身真到白登。
  赠两禅客
  孟尝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绝可怜。自脱秦关归去后,始知二子会参禅。
  得上院信
  世事由来不可论,波罗忍辱是玄门。今朝接得龙湖信,立唤沙弥取水焚。
  重来山房赠马伯时
  一别山房便十年,亲栽竹筱已参天。旧时年少唯君在,何处看山不可怜。
  古道通三晋
  黄河远缀白云间,我欲上天天不难。主三谁云通古道,人今唯见太行山。
  中州第一程
  程程物色使人羞,同上中原第一楼。太行虽有摧车路,千载人人到上头。
  咏史
  荆卿原不识燕丹,只为田光一死难。慷慨悲歌唯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
  其二
  夷门画策却秦兵,公子夺符出魏城。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万岁有侯嬴。
  其三
  晋鄙合符果自疑,挥锤运臂有屠儿。情知不是信陵客,刎颈迎风一送之。
  却寄
  一回飞锡下江南,咫尺无由接笑谈。却羡婆须蜜氏女,发心犹愿见瞿昙。
  其二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其三
  盈盈细抹随风雪,点点红妆带雨梅。莫道门前马车富,子规今已唤春回。
  其四
  声声唤出自家身,生死如山不动尘。欲见观音今汝是,莲花原属似花人。
  喜杨凤里到摄山
  千年相守似兄弟,一别三年如隔世。今日还从江上来,孤云野鹤在山寺。
  其二
  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
  山中得弱侯下第书
  秣陵人去帝京游,可是隋珠复暗投。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黄州。
  同周子观洞龙梅
  一枝斜倚古垣东,白首逢君出洞龙,莫怪花神争笑语,周郎昨夜此山中。
  湖上红白梅盛开戏题
  始知春意属闲身,红白相将入望频。古到开时君又去,看花不是种花人。
  赠周山人
  谩道男儿四海身,百钱卖卜不愁贫。即今欲上黄梅路,谁把十金抛与人?
  牡丹时
  牡丹才记欲开时,芍药于今久离披。可是山中无人到,花开花谢总不知。
  其二
  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省中一树花无数,共计二百单八枝。
  五言八句
  初到石湖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人室呼尊酒,逢春信马蹄。
  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春宵燕集得空字
  高馆张灯夜,清尊兴不空。故交来昨日,千里动春风。竹影寒塘下,歌声细雨中。
  可怜新岁月,偏向旧衰翁。
  中秋刘近城携酒湖上
  举网澄潭下,凭阑看得鱼。谁将从事酒,一问子云庐?水白沙鸥净,天空木叶疏。
  中秋今夜月,尔我独踌躇。
  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
  竹径来三友,清幽半在君。抛书为对客,把酒好论文。青苔过雨后,独鹤向人群。
  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
  其二
  暑在人还倦,竹深风自凉。茶来频我酌,酒到与君尝。徙倚窥驯鹿,闻呼过短墙。
  沉吟秋日近,容易得相将。
  环阳楼晚眺得棋字
  不是环阳客,何来席上棋!推窗云亦去,俯槛月犹迟。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饥。
  眼看春又半,虽老亦忘疲。
  重过曾家
  冰肌仍带雪,霜鬓更逢梅。花是去年白,人知何日回?一杯临老客,三度隔墙开。
  无计就君住,明朝还复来。
  送郑子玄兼寄弱侯
  我乃无归处,君胡为远游?穷途须痛哭,得意勿淹留!旅鬓迎霜日,诗囊带雨秋。
  蓟门虽落莫,应念有焦侯。
  丘长孺生日
  似君初度日,不敢少年看。百岁人间易,逢君世上难。三杯生瑞气,一雨送春寒对客犹辞醉,尊前有老聃。
  谒关圣祠
  交契得如君,香烟可断云。既归第一义,宁复昔三分?金石有时敝,关张孰不闻!
  我心无所似,只是敬将军。
  观铸关圣提刀跃马像
  英雄再出世,烈烈有晖光。火焰明初日,金精照十方。居然围白马,犹欲斩颜良。
  岂料人千载,又得见关王。
  秋怀
  白尽余生发,单存不老心。栖栖非学楚,切切为交深。远梦悲风送,秋怀落木吟。
  古来聪听者,或别有知音。
  闲步
  灌园看老圃,秋色似江南。畦沁蔬堪摘,霜黄柿未甘。尔非陈仲子,我岂老瞿昙!
  聊共班荆坐,凭君说两三。
  立春喜常融二僧至
  客久岁云暮,吾衰道自尊。时辰催短速,晷刻变寒温。人贱时争席,神伤早闭门。
  新春看尔到,应念我犹存!
  其二
  正尔逢春日,到来两足尊。偷生长作客,僧腊始开门,淡淡梅初放,如如雪可吞。
  千三四百里,又是一乾坤。
  乾楼晚眺
  呼朋万里外,拍手层霄间。塞晚浮烟重,天空岁月闲。断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
  幸有声歌在,更残且未还。
  其二
  凭高一洒衣,望远此何时?正是中元节,兼听游女悲。杯干旋可酌,曲罢更题诗。
  愿将北流水,弹与钟子期。
  其三
  中丞绥定后,携我共登临。所喜闻谣俗,非干怀壮心,山云低薄暮,楼日压重阴。
  欲归犹未可,此地有知音。
  赠利西泰
  逍遥下北溟,迤俪向南征。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
  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
  六月访袁中夫摄山
  怀人千佛岭,避暑碧霞颠。试问山中乐,何如品外泉?阴阴藤挂树,隐隐日为年。
  坐觉凉凤至,披襟共洒然。
  薜萝园宴集赠鸥江词伯
  为有玉田饭,任从金粟过。名园花树早,小径牛羊多。煮茗通玄理,焚香去染疴。
  宗侯非旷荡,若意在烟萝。
  望东平有感
  我来齐境上,吊古问东平。雨细河鱼出,云收山鸟鸣。夭桃夹岸去,弱柳送春行。
  最乐谁堪比?唯君悟此生。
  过聊城
  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
  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
  过武城
  弦歌古渡口,经过欲停舟。世变人何往,神伤意不留。文章夸海岱,礼乐在春秋。
  堪笑延陵札,同时失子游!
  其二
  先师无戏论,一笑定千秋。白雪难同调,青云谁见收。春风吹细草,明月照行舟。
  鲁国多男子,几人居上头?
  七言八句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
  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晓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
  烽火城西百将屯,寒烟晓爨万家村。雄边子弟夸雕鞯,绝塞将军早闭门。
  而海何年知浪静,登坛空自拜君恩。云中今有真颇牧,安得移来觐至尊?
  晚过居庸
  重门天险设居庸,百二山河势转雄。关吏不闻占紫气,行人或共说非熊。
  湾环出水马蹄涩,回复穿云月露融。燕市即今休感慨,汉家封事已从容。
  九日至极乐寺闻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赋
  世道由来未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时逢重九花应醉,人至论心病亦苏。
  老桧深枝喧暮鹊,西风落日下庭梧。黄金台上思千里,为报中郎速进途。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
  万国衣冠共一新,婆裟独占上方春。谁知向阙山呼日,正是飞花极乐辰?
  寂寂僧归云际寺,溶溶月照陇头人。年来鬓发随刀落,欲脱尘劳却惹尘。
  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韵
  无端滞落此江濒,雨湿征衫逢故人。公道三元犹浪迹,谁知深院有孤身?
  才倾八斗难留客,酒赋千钟不厌贫。自是仙郎佳况在,何妨老子倍精神。
  读羊叔子劝伐吴表
  三马同槽买邺都,转身卖与小羌胡。山涛不是私忧者,羊祜宁知非算无?
  天堑长江权入晋,地分左衽终输吴。当时王谢成何事?只好清谈对酒垆。
  读刘禹锡金陵怀古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怀古独称刘。千寻铁锁沉江底,百万龙骧上石头。
  赋就群公皆阁笔,功成二子莫为仇。钟山王气千年在,不见长江日夜浮!
  琉璃寺
  琉璃道上日初西,马绕秋风万木低。僧舍不关从客去,田家有酒为谁携?
  篱边小雨催黄菊,山岫明星报晓鸡。自有深公为伴侣,何妨一笑过前溪!
  赴京留别云松上人
  支公遁妓此山居,深院巢云愧不如。自借松风一高枕,始知僧舍是吾庐。
  风吹竹柏袈裟破,月满池塘钟磬虚。独有宿缘酬未毕,临歧策马复踌躇。
  望鲁台礼谒二程祠二程俱产于此
  日暮西风江上台,森森古木使人哀。二云一夜真堪赋,鲁国何年入望来?
  千载推贤唯伯仲,百年想像见婴孩。翛然欲下门庭雪,知是先生爱不才。
  增补一
  答李如真
  弟学佛人也,异端者流,圣门之所深辟。弟是以于孔氏之徒不敢轻易请教者,非一日矣。
  盖恐其辟已也,谓其志不在于性命,恐其术业不同,未必能开我之眼,愈我之疾。我年衰老,又未敢泛泛然为无益之请,以虚度此有限时光,非敢忘旧日亲故之恩,如兄所云“亲者无失其为亲,故者无失其为故”之云也。念弟非薄人也,自己学问未曾明白,虽承朋友接引之恩,切欲报之而其道无由,非能报之而不为之报也。
  承兄远教,感切难言。第弟禅学也,路径不同,可如之何!且如“亲民”之旨,“无恶”
  之旨,种种“不厌”“不倦”之旨,非不亲切可听,的的可行。公念弟至今德尚未明,安能作亲民事乎?学尚未知所止,安敢自谓我不厌乎?既未能不厌,又安能为不倦事乎?切恐知学则自能不厌,如饥者之食必不厌饱,寒者之衣必不厌多。今于生死性命尚未如饥寒之甚,虽欲不厌,又可能耶?若不知学,而但取“不厌”者以为题目功夫,则恐学未几而厌自随之矣。欲能如颜子之好学,得欤?欲如夫子之忘食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又可得欤?况望其能不倦也乎哉!此盖或侗老足以当之,若弟则不敢以此自足而必欲人人同宗此学脉也。
  何也?未能知学之故也,未能自明已德故也,未能成己、立已、尽己之性故也。惟德有未明,故凡能明我者则亲之;其不如己者,不敢亲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损,不敢亲也。
  既不敢亲,则恶我者从生焉,我恶之者亦从生焉,亦自然之理耳。譬如父之于子然,子之贤不肖虽各不同,然为父者未尝不亲之也,未尝有恶之之心也。何也?父既有子,则田宅财帛欲将有托,功名事业欲将有寄,种种自大父来者,今皆于子乎授之,安能不以子为念也?今者自身朝餐未知何给,暮宿未知何处,寒衣未审谁授,日夕窃窃焉唯恐失所尚,无心于得子,又安知有子而欲付托此等事乎?正弟之谓也。此弟于侗老之言不敢遽聆者以此也。弟非薄于故旧之人也,虽欲厚之而其遭固无从也。吁!安得大事遂明,轮回永断,从此一听长者之教,一意亲民而宗“不厌”“不倦”学脉乎!
  且兄祗欲为仁,不务识仁,又似于孔门明德致知之教远矣;今又专向文学之场,精研音释等事,似又以为仁为第二义矣。杂学如此,故弟犹不知所请教也,非薄之调也,念兄未必能并弟之眼,愈弟之疾也。大抵兄高明过于前人,德行欲列于颜、闵,文学欲高于游、夏,政事不数于求、由,此亦惟兄之多能能自兼之,弟惟此一事犹惶惶然恐终身不得到手也。人之贤不肖悬绝且千万余里,真不可概论有如是哉!弟今惟自愧尔矣。(《李温陵集》卷一)
  答何克斋尚书
  某生于闽,长于海,丐食于卫,就学于燕,访友于白下,质正于四方。自是两都人物之渊,东南才富之产,阳明先生之徒若孙及临济的派、丹阳正脉,但有一言之几乎道者,皆某所参礼也,不扣尽底蕴固不止矣。五十而至滇,非谋道矣,直糊口万里之外耳。三年而出滇,复寓楚,今又移寓于楚之麻城矣。人今以某为麻城人,虽某亦自以为麻城人也。公百福具备,俗之人皆能颂公,某若加上辞,赘矣。故惟道其平生取友者如此。(《李温陵集》卷一)
  与焦从吾
  此间自楚倥去后,寥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盖真切友朋,死生在念,万分精进,亦自不知故耳。自今实难度日矣。去年十月曾一到亭州,以无处馆宿,不数日即回。今春三月复至此中,拟邀无念、曾承庵泛舟白下,与兄相从。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