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论语别裁(上册) >

第27部分

论语别裁(上册)-第27部分

小说: 论语别裁(上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齐之战开始,一路挑下来,把越、晋也挑动了,这么一来,于是鲁国就泰然无事。 他才具之高,本事之大,于此可见。 但是后面还会讲到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后来他官不想当,什么都不想做,专门去做生意,而且做生意总发财,孔子晚年的生活好像都靠他照应的。 子贡这个人就是豪迈慷慨,什么都不能拘束他,但是他绝不骄傲。 所以孔子说他形成了高、贵、清的风格。 对低下的事情不屑去做,就成了这“瑚琏”的典型了。

 236

    公冶长第五32

    深深海底行

    下面再说一个孔子的学生冉雍,号仲弓,比孔子少二十九岁,是平民出身,但是孔子认为这个学生有帝王之才。 颜回固然是道德学问都好,可以传道,但并不一定能成帝王之才,或者做惊人的事业。 这里提到冉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或,是不定词。 不知道谁看到孔子对冉雍太好,有点不服气,就对孔子说,你经常说冉雍非常好,他人是蛮好,仁慈、爱人、宽宏、厚道,优点不少,就是有一点,说起话来不大动听,态度上也不随和。 ——“不佞”

    ,这个佞字的意义,以现代话来解释,就是既会吹牛又会拍马。 不佞就是口才不好,态度也不很随和的样子。 孔子听了这个人的话后,对他说:“焉用佞?”——一个人为什么要耍嘴皮子呢?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他说耍嘴皮子是最可怕的,会讲话的人,常犯一个毛病,喜欢用嘴巴得罪别人或刻薄别人。 说话刻薄别人的人,常常被别人讨厌,有时言语给人的伤害,比杀人一刀还痛苦。 所以“御人以口给”

    ,用嘴巴和人家对抗的人,常被人讨厌。于是他进一步说:“不知其仁,焉用佞?”

    假如一个人没有做到仁的修养,光是利嘴有什么用么?这一节首先讲明人格修养的标准;其次说明了孔子再三

 237

    422论 语 别 裁

    强调以冉雍榜样的道理。

    立己易 立人难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漆雕开是孔子学生中专门研究历史的,从《史记》上知道,他曾随孔子学习《尚书》。《尚书》就是现在说的《书经》,是孔子所整理中国上古的历史资料。他年纪比较大一点,只少孔子十一岁。 漆雕是姓,名开,字子若。这里提到,孔子有一天对漆雕开说,你的学养已经可以为社会服务了,出去做官吧。可是漆雕开说,老师,谢了!

    对这件事,我没有自信。 这句话蕴含的修养很高,他是说你让我出去做事,我真能够替国家,为社会做得了什么事吗?我的学问够吗?你吩咐我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出来为别人担当大事这一点,我没有自信,我不想出去做官。 孔子听到他这样的话,高兴极了,因为在他的学生中,也有许多是急功好利的。孔子周游列国。 自己尽管穷,尽管倒楣,但每个诸侯对于他的推荐,还是要买帐的。 同时,孔子的学生在外面了不起的也很多,当军事统帅的也有,当行政首长的也有,权位很高的也有。 只是每一个诸侯都不敢用他,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在当时那样少的人口——大约几百万人口,他就有三千弟子。 以今日人口比例来说,他该有多少学生?而且学生

 238

    公冶长第五52

    们对他都很忠实,他只要动一下,任何一个诸侯之国都可能会动摇,谁敢用他?但是他的学生一个个出来都吃香,因此有些孔门弟子,很可能也想走他们老师的路线。 由少正卯的聚徒讲学,拉走了孔子许多学生的例证,便可推想而知。 但是漆雕开,听到孔子叫他出来,他反而说对做官这件事没有自信,由此可见他为学之诚,行道之笃。 所以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孔子要出国

    老师论评学生的记载到这里,又一转,来一个轻松的题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是孔子晚年感觉到,文化衰颓的振兴以及社会风气的挽回,有如海上仙山,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他感叹地说,今日文教、德育的路是走不通了;世界变了,大家都现实,对于文化没人讲究了,还是出国吧!——这个出国,不比现在是好事,那时出国是很痛苦的,海外都还没有开发,完全是原始状态,那是去受罪。 现在出国还了得,如果孔子要想为功名富贵而出国,就不是圣人,跟大家一样了。 他当时还不是坐船出国,而是乘桴。古代交通不发达,把一根大木头中间挖空,就成为

 239

    622论 语 别 裁

    “桴”了。 当时江南一带是用木筏、竹筏;在北方多半用桴。他感叹地说,万一自己在中国无法传道,无所作为,那只好做个独木舟,到海外野蛮的地方归隐,默默无闻以终此生。到那时候,大概子路还会跟我一块儿走吧?

    (子路武功好,是弟子中军事成就最大的,有统帅之才。)

    子路在旁边听了老师这句话非常高兴,好像孔子马上就准备出发的样子。 所以孔子说,子路的武功、勇气都超过我,但是他的暴躁也超过我,对于事情,不知道仲裁,(无所取材的“取材”

    就是中肯的判断。)

    不明断,太过偏激了。

    孔门弟子画像

    讲到这里,来一串总评。 同时可看出孔子说话的艺术。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这个人,我们前面介绍过,是鲁国一位大夫,当时的当政者,向孔子征询人才——要他介绍学生。 因为孔子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仁。 所以他先就孔子学生中最出名的几人问起,问他们有没有学养到“仁”的最高境界。

 240

    公冶长第五72

    首先他问子路的学问有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说是否达到以仁道入世的程度?孔子说:“不知也。”这个“不知也”的意思,我与古人的解释又不同了。 古人常解释说,孔子答复孟武伯,子路不知道仁。 我认为不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的是一句幽默的答辞,不肯定的话;等于有人来问我们说,你认为你的学生某某的能力,能不能当省主席?我们也许答复他,这个我不晓得。也许我们的心里认为这个学生的本事,还超过了这个地位,但口头上不能这样吹;也许我们认为这个学生当科员的本事都不够,也不能说得他太难堪了,否则害他没有前途、没有饭吃,我只有说不知道。 所以孔子说“不知道”这句话时,是带着笑容说的,就是不作肯定答复,当然语意中隐含了子路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意思。 这是我对这个“不知也”含义的看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因为孟武伯的这个问题,得不到结果,没有听到肯切的答复。 所以下面又有“又问”的一层转折,由此便可自得证明。 因此孟武伯又向孔子追问子路的成就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孔子就具体介绍自己的学生,他说子路如在千乘之国——在春秋战国时候,是一个大国——“可使治其赋也”

    ,可以让他当统帅。“赋”在古代,包括了军事和赋税的征调,乃财、政、经,联合为一的制度。 所以赋有时可以代表三军统帅中,后勤补给的联勤总务。 所谓千乘之国,上古是车战时代,四匹马拖一辆车叫一乘,车上是兵员、战备、武器,千乘之国是最大的国家。 他说子路是大将之才,前后方都可由他统领。 至于学问修养是否已到仁的境界,这一点,在孔子的标准上来说,是很难通过的。

 241

    822论 语 别 裁

    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样?在《八佾》篇中曾提到过冉求,是在鲁国的权门季孙家当家臣的,等于说他有行政的长才,所以孔子答复孟武伯就冉求是最好的行政首长。 以现在的官制来说,当一个相当于省主席的行政首长是没有问题,而且足以胜任愉快。“千室之邑”的千室,不能和现在比,像台北市有百多万人口,但是古代的“千室之邑”已经了不起,是很大的地方。“百乘之家”

    是古代宗法社会制度中的大家族,等于一个大的地方政治单位。 冉求可以当这样的地方官,至于学问上也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孟武伯又问到一个人说:“赤也何如?”

    赤是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孔子说,你问到公西华,他穿起礼服,仪态非常好,学问也过得去,有外国的首长、大使来,他是最好的外交官。“束带立于朝”

    ,我国古代衣服都捆腰带,所谓锦袍玉带,就是说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现在外国的礼服也捆了腰带。 虽然在外交应对上是上乘之选,但是谈到学问、修养,也还是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我们从这一节,看到孔子对于“仁”的要求,严格到这个程度,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学问真正能够达到“仁”的标准,只有一个颜回,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后来才传道给曾参,前面讲过:“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是晚年了。 历史的记载,孔子三千弟子,优等的(贤人)有七十二人,但是见诸《论语》及《史记》所留下来的资料,出名的、有了不起成就的,一二十人而已。 而且,这一二十个人,还是靠孔子宣扬出来的,都是孔子介绍学生,著书立说的也是孔子。 我们怎么知道颜回?颜回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没有

 242

    公冶长第五92

    作过一首诗,也没有写过一个字留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他的学问到了什么程度?

    都是他的老师说他如何好、如何了不起。武才方面,子路可以当元帅,但他没有像后来的孙子,还写了一部兵法。 子贡也是如此,这些学生们多半是孔子宣扬出来的。由此可见人才之难,古今历史上一个大问题,总有“才难”之感!真正的人才实在难得。 同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有趣的问题:第一等人往往可以不写文章,不讲学;学问越好越不响。 试看历史上有好几个真正了不起的人都如此。 耶稣根本没有念大学,但现在研究耶稣讲的话,拿几百个博士学位也不止,但他没有写过一句话,都是他的门徒写的;释迦牟尼也没有写过一个字,所有的经典,都是弟子记载的;老子自己写了五千字;孔子最可怜,都是自己写,还是他反过来捧学生,学生无法捧他。 所以我们当学生,最好找个像孔子一样的老师,不但有学问听,自己又省力气,他来捧捧我们蛮好的。 且看孔子这些学生,都是他捧出来的。 虽然这是笑话,但事实是从他嘴里讲出来,我们才知道。 所以从另一角度来看历史,真正的人才的确是不易得的。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弟子里各种人才都有。 军事的子路、外交的公西华、行政的冉求,至于子贡这一类,器也!

    有如庙堂上的瑚琏,精致高雅;乃至江湖上一诺千金,面孔难看的,各种各样,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所以他真是叫做“有教无类”。

 243

    032论 语 别 裁

    吾 爱 吾 师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子路是孔子喜爱的两个学生。 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有时拳头一挥,是最冲的;子贡是什么话都讲的。 他们对老师特别一点,孔子对他们俩也特别一点。 所以有一天就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孔子最欣赏的是颜回,这次他对子贡说,你讲老实话,你自己与颜回比比看,哪一个好?哪一个了不起?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子贡说,老师,谢了!

    我实在没法跟他比。“回也闻一知十”

    ,颜回嘛,老师讲出一分,他懂十分。 从子贡的答复,可见学问之难,所谓启发式教育也真不容易,告诉了他这个角,另三个角都懂了;告诉他那边有烟了,他便知道是起火了,如此才是英才。 有的则是反应迟钝地还反问道:“那边有烟吗?”等到都烧光了,他还不知所以然呢!这就是智愚的差别了。 子贡回答说,老师告诉颜回一分,其他九分他都知道了,不需要老师再教了。 至于我——“赐也闻一以知二”

    ,老师讲了一步,我顶多知道两步,第三步就不知道了。 这是老实话,可见子贡很坦然,很诚恳。再看孔子的态度:“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多谦虚呀!他说:“是的,你不如他,不但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

 244

    公冶长第五132

    都不如他。“孔子那么欣赏颜回,这也不是过分,有一种人的头脑,特别聪明,品德又好,才具又高。 后来的孟子认为天下有三件乐事,第一是父母具存,兄弟没有什么事故,尽到了孝道和友爱;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对不起人,没有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点孔子就得到了。 不过有时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实在是一大苦事也。 孔子对于颜回,他认为是得英才而教育之,是快乐的。由孔子对子贡说的这段话,可见孔子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是如此地谦虚,能够把握机会启发人,一点都不呆板。

    手倦抛书午梦长

    下面一个大问题来了: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四科高弟之一。 孔子说的言语、文学、德性、政治这四种才学分类,宰予等于是孔门那个“学府”里的后起“语文系”的系主任呢!言语嘛,宰予的长处就是“利口”。

    “宰予昼寝”据古人的解释是白天里睡觉——大概睡午觉,或睡懒觉。 被孔子看到了,就骂他:“朽木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