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148部分

军阀治世-第148部分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东三府则完全是靠自己开发。
    在还没有对特权阶级动手前,赵岩只能自主开发处*女地,所以未来开发的重点就在于辽东与朝鲜。
    辽东与朝鲜的农业是按照农场的模式进行开发,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倭奴作为农场的生产。
    对日战争必须旷日持久,除非日本愿意签署条约。所以在日本的兵力还得进一步增加,以保证对辽东、朝鲜的开发。
    除了自主开发新地区外,对大明的整合也要加快速度。
    首先
    打垮崇祯。
    只有把崇祯打垮,打掉中央皇朝的绝对权威,赵岩才能逐步对大明的特权阶级动刀子,但这个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混乱的发生。
    如果崇祯倒台,必然会造成混乱,因为赵岩的兵力还无法用于扑灭各省动乱的行动中去,所以混乱必须避免。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上一仗,让崇祯老实点,不要妨碍他在辽东和日本的作战,以及人口的迁移。
    此次清君侧,势在必行。
    “此次勤王之兵马无需太多,只需炮兵与骑兵便可,保险一些的话,再来个步兵营。”赵岩想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对此次清君侧所需兵马的数量也有了个底。
    当天,赵岩便带上参谋部,直接带上八千骑兵,及辽东军第二炮兵营,迅速登上从日本返航的二十艘飞剪船,直奔天津而去。
    同时命令辽东作战参谋部,调遣朝鲜辽东军第二步兵营登陆天津塘沽。
    朝鲜有三线部队驻防,加上鸭绿江又辽东方面的兵马封锁,对付窜入山区的清兵足矣,辽东军第二步兵营原本是要投送到九州岛的,不过计划必须推迟。
    
    此刻,各地督抚接到崇祯的圣旨后,立即展开对济民客栈及《大明日报》的查封,唯有山西、南直隶五府未动,只是暂时限制《大明日报》的发售,并未进行查封,卢象升与朱大典二人自然知道这是赵岩的产业。
    八月初九,山东贴出《清君侧告书》,顿时全鲁震惊。颜继祖吓得直接从椅子上瘫坐了下去,简直是面如土灰。
    颜继祖万万想不到,赵岩竟然这么早就对朝廷动手了。原本他还以为还要过个十几年,到那时,他早就不在山东当巡抚了,同时即不得罪赵岩,也不得罪皇帝。
    他的算盘打得虽好,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而山东的士绅在震惊之余,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赵岩已经控制了全山东的兵马,在山东找不出任何一支其他武装势力。
    卫所悉数被赵岩掌控,同时赵岩还在山东各地团练乡勇,全部都安插了经过洗脑的军政人员。
    行政方面,那些衙门更是没有半点权利,全部被赵岩给架空。自然,舆论也就在山东一面倒向赵岩。
    “朝廷竟要与建虏议和,同时禁止各省百姓移民山东,这不就是给建虏喘息之机吗?这不就是让流贼有壮大的根基吗?齐鲁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想不到朝廷竟如此行事,将大好局面破坏,定是有小人蛊惑圣上,将军若不清君侧,大明危矣。”
    “朝廷昏庸无能,这样的朝廷要之何用,还不如让大将军当皇帝,这样天下百姓可都有福了。”
    东三府的百姓,许多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他们的好日子是大将军给他们的,若是大将军能当上皇帝,以后的日子就不会改变,但如果大将军倒台,他们这样的日子就将会不复存在。
    “对,还不如让大将军当皇帝得了。”
    “大将军这次是清君侧,可不是去当皇帝的,就算是要当皇帝,现在还为时过早。”一些有识之士预测道。
    以山东这样的扩张速度,完全没必要一下把皇帝打死,因为山东有绝对屹立不败的实力,自是可以徐徐图之。
    相比之下,西三府的舆论,则少了许多要赵岩当皇帝的言语,不过在宣传部下达的宣传指示下,各地行政处开始大力宣传,一方面宣传赵岩的伟岸,一方面宣传朝廷的混用,百姓还是支持赵岩清君侧的,只是没有东三府那般热烈。
    但却有一些终于朝廷的士绅在街头、酒楼里大肆抨击赵岩的行为,不过很快就被抓捕起来。
    在这样的宣传和排除杂音的情况下,山东全境都是一片声讨朝廷政令的声音,并大力支持赵岩清君侧,铲除蛊惑圣上的小人。
    
    渤海风高,赵岩刚带着兵马出海,海面上便刮起了大风,好在飞剪船吨位大,此次所带的物资也不是很多,船只没有超载。
    二十艘飞剪船在大风的推动下,行驶速度飞快。
    赵岩只用了一昼夜,便已从龙口到达天津大沽口,天津方面的守军根本不知道赵岩清君侧的事,见是山东兵马到达,丝毫不敢阻拦。
    如此一来,赵岩便带着两个骑兵营,及炮兵营顺利的登陆大沽口。接着赵岩并未停留,而是直接朝着京师进兵。
    一路上,赵岩打出清君侧之名,在各地广贴《清君侧告书》。
    此时,已是夏末。
    秋老虎还是比较毒辣的,京畿之地数年未被建虏骚扰,百姓的元气已经开始恢复,沿途之景象,较之赵岩去年勤王时,已是改变了许多,虽说各处还有许多土地荒芜,但却比去年好太多了。
    一路上赵岩的兵马,依旧是与民无犯。
    就算是赵岩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可是路上依旧有百姓前来迎接。山东军自去年北上勤王后,在京畿已是打出了口碑。
    京畿百姓皆对山东兵马称道不已,此番赵岩打出清君侧的名号,深受官吏压榨的百姓,许多也都对赵岩抱着支持的态度,希望他能将朝中小人铲除,让大明官场恢复清明。
    
    京城,一匹快马飞速奔驰,喊着急报的号子,一路冲进了兵部衙门。
    “尚书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如此着急?”杨嗣昌见来者如此着急,不由纳闷的问道,现在辽东建虏已不成气候,流贼也被赵岩的兵锋下被压制了下去,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难道是
    突然杨嗣昌心中冒出个不详的预感。
    “尚书大人,建威大将军,山东总兵赵岩突然从海路登陆天津,并打出‘清君侧’之旗号,正向京师进军。”
    杨嗣昌眉头一跳,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杨嗣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赵岩果然不是好惹的货色。
    崇祯要查禁大明日报和济民客栈,又要限制百姓进入山东。查禁大明日报和济民客栈可能还没什么,但这禁止百姓进入山东,却是威胁到了赵岩在扩张中的根本所在。
    若是此子乃是愚忠之人还好办,朝廷不用多久便能解决这个心腹大患,然愚忠之人天下又有几何?
    杨嗣昌连连摇头,然后起身匆匆走出衙门,翻上马背后便朝着紫禁城而去。
    与此同时,锦衣卫也收到了消息。
    骆养性与杨嗣昌齐齐进宫急报,崇祯此时正在吃饭,一听到锦衣卫的报告,手上的调羹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他,他他竟敢”崇祯被一口饭呛得直咳嗽,咳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的太监吓得连忙给他捶背。
    “快快请咳咳杨嗣昌前来觐见咳咳”崇祯弯着腰吃力的说道,被那口饭噎得够呛。
    好半天,崇祯才缓过气来。
    还没过多久,小太监就领着杨嗣昌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杨嗣昌跪下行礼。
    “爱卿快快平身。”崇祯火急火燎的把杨嗣昌拉了起来,然后拍着桌子,浑身颤抖的怒道:“赵岩此子竟敢,竟敢清君侧,真是气煞朕了。”
    “陛下,禁止百姓进入山东之策,已触动此子之根本,此子一向以屯田来扩充实力,他要屯田,就必须有足够的百姓。”杨嗣昌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崇祯愤怒的同时,却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陛下,此番赵岩发兵万余进攻京师,打的是清君侧之名。您就将臣捉拿问罪,以搪塞清君侧之名。”杨嗣昌突然跪倒在地。
    “爱卿乃朕之良臣,朕岂能如此,此事不可。”崇祯连忙将杨嗣昌扶起,问道:“他打的是什么名号?”
    “此子抨击朝廷与建虏议和乃是卖国,不让流民、贫民进山东,乃是资贼,皆乃臣兵部之事。”杨嗣昌说道。
    “他带了多少兵马?”崇祯又问道。
    杨嗣昌想了想回答道:“据回报,骑兵恐有八千,另有火炮百余门,京营虽有二十余万兵马,然多数不堪战,建虏尚且不敌,何况山东之虎狼之师。”
    “这可如何是好。”崇祯急道。
    杨嗣昌连忙开始出谋划策,他可不想赵岩打进京城把他问罪,于是说道:“京师城墙坚固,加之火炮数百门,其中亦有山东火炮二百门,尚能抵挡些许时日。陛下可急令各省督抚进兵勤王,合天下之力击杀此子,山东兵马自是群龙无首,到时陛下再一一招抚。”
    “山东兵马定然还有未曾出动,那如何是好?”崇祯担忧的问道,此时他可谓是严重的信心不足。
    “山东兵马大多已往辽东,陛下可书信一封与建虏,让其加大攻势,拖住辽东的山东兵马,同时诏令各省重兵围堵山东援军。”杨嗣昌言道,“山东兵马虽强,然山东唯剩乡勇,乡勇战力必然不强。”
    崇祯来回渡步,杨嗣昌看得心里着急,要是真让赵岩打进了京城,一个卖国资贼,就够让他身败名裂了。
    说不定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崇祯默然不语,半响之后,突然咬牙道:“好,就依爱卿之策,立即书信一封于建虏,并调关宁军勤王,并诏令各地督抚调兵勤王,将赵岩此贼一举围杀。”
    “陛下英明。”杨嗣昌连忙大唱颂歌,并毛遂自荐道:“臣愿替陛下亲往督师。”
    “爱卿若前往督师,朕方才放心。”崇祯欣慰的看着杨嗣昌。
    崇祯与杨嗣昌将应对之策一定,马上分头行动了起来。
    很快杨嗣昌就成了督师,负责调动天下兵马。京城和紫荆城内的气氛,徒然间紧张了起来。
    王亲贵族,及满朝文武互相打听之下,竟得知赵岩起兵清君侧,一时京城大哗,紫禁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连下了十数道圣旨,崇祯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从未像今日如此彷徨过,一向他都是皇帝,在他的印象中,皇帝就是万人之上,虽然有流贼、建虏不买他的账,胆识文臣武将却都不敢忤逆他的政令,他想让谁回家就让谁回家,他想让谁掉脑袋,就让谁掉脑袋。
    可是他赵岩不买账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一百四十六章:这场战役代表民族
    第一百四十六章:这场战役代表民族
    然而崇祯的命令刚发出去第二日,山东军第三骑兵营已经如风般降临京师城外,一时间京师戒严。
    城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四千骑兵封锁了京师各个城门,虽然人数极少,然而城内的京营士兵却不敢出城作战。
    不过第三骑兵营也不敢太靠近城墙,因为城头有火炮。
    而且一些火炮还是登莱造,使用都是榴弹,这要是被炸上一炮,非死伤惨重不可。
    两日后,赵岩带着炮兵营到达京师城外。
    赵岩在城下仰视着高高的城墙,京师的城墙可谓是全大明最雄伟的存在,当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攻打,结果只是落得狼狈而退。
    “立书告文一张,朝中小人当道,蛊惑圣君,吾赵岩今发兵入京,乃为还君侧清明,入城之日不杀一人,不掠一财,尔等尽可安心,助大军入京有功者,一概有赏。”赵岩口述完之后,说道:“连同《清君侧告文》一同射入城内。”
    “是。”
    参谋部马上行动了起来,快速的将告文抄写了数百张,然后派出骑兵数十人,突入城墙下方,冒着危险用长弓射入京城。
    不过貌似效果不是很好,过程中竟然伤了十几人,还当场阵亡了一人。
    “主公,京师城高,攻克恐非一时之事,不如命科技院将热气球送来,用热气球来发动心理攻势。”其中一个参谋对赵岩说道。
    “嗯立即送信回去,让科技院送五个热气球过来。”赵岩点了点头,热气球是前不久研制成功的,这东西本来就简单,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术。
    在没有其他飞行器的阶段,热气球还是具备不错的军事用途的。
    路上,赵岩已经确定下了进攻计划,就从朝阳门直接攻入内城,然后再攻入皇城,再攻入紫禁城。
    在步兵营未到达之前,暂时只进行炮击,并对援兵进行歼灭。
    在朝阳门外休整了一夜,第二日清晨,赵岩即对朝阳门发起了炮击。炮兵营220门125毫米榴弹炮对朝阳门展开猛烈的轰击。
    在榴弹炮的轰炸下,城头、城后的火炮一一被毁,城头的那些火炮很多都是红夷大炮,虽说在这个年代很先进了,但面对赵岩手上的火炮,还是太落后了。
    同时还有一些75毫米榴弹炮夹杂其中,这是赵岩献给崇祯的,原本是赵岩怕李自成进京的事件再次重演,所以有意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不过这些75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根本无法和射程答道2000米的125毫米加农炮抗衡。
    炮击持续了将近五分钟,城头上已经没有人站着了。
    城头上的京营武官见赵岩的兵马都是骑兵,榴弹炮的威力又猛,但对城墙的伤害又不高,对城内根本没啥威胁,更完全没有理由让他们在城头吃炮弹,所以一个个都撤了下去。
    “攻城炮,推进。”
    “攻城炮”
    在炮兵营此起彼伏的喝令中,炮兵推着一百门125毫米攻城炮,朝着城墙靠近。
    “弹幕定点掩护。”
    榴弹炮继续炮击,炮弹不断的掉在城头,将试图操纵残余火炮的京营兵马压制下去,终于,那一百门火炮悉数推进到了预定位置。
    “开炮”
    “轰轰轰”炮弹不断的从炮膛射出,巨大的贯穿力直接轰进城墙之中,接着炮弹直接爆炸。
    不过京城的城墙,却是无比坚固。
    外墙用糯米汁浇筑,内部用的是精选的青砖,每块青砖之上都刻着窑厂的名字,一旦出了问题,就直接找窑厂。
    就算是攻城炮上,也不能到达摧枯拉朽的效果。
    每一炮下去,只能在城墙上留下一个凹痕,炮弹爆炸时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