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219部分

军阀治世-第219部分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那些不把蛋糕分给百姓的,最终手上的蛋糕都会被人抢走,或者是被百姓推翻。
    民主这种东西是需要的,因为人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随时的去解决问题,让社会在大程度上保持一种健康状态。
    **则不同,那是**的温床。
    因此,赵岩正在努力促成民主。
    目前民主在大明没有生存的土壤,因为人民素质还不够高,这也是赵岩大力发展教育的原因之一。
    只有普及了教育,开启了民智,才有民主生存的土壤。
    因此,赵岩目前虽然进行**,但在学校中却已经开始宣扬民主思想。
    在目前,**和民主并不矛盾,赵岩的**政体目前正处于良好状态,没有产生任何社会矛盾,人民对他是支持的,并且努力向民主转变。
    什么时候民主,得看时机,这一点在学学生们都明白。接触了详细的民主思想教育后,他们很明白目前的大明还不具备民主的生存空间,一旦施行民主,只会变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势。
    
    对于山东的调兵遣将,崇祯不是不知道。毕竟五个步兵旅的返回,路上无法做到隐蔽,毕竟崇祯的探子可以自由出入大明各省。
    第一师五个步兵旅的撤退,宣告蒙古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中,赵岩赚的并不多,可以说是不赚不亏的状态,毕竟蒙古也没多少油水,不过多了一个皮毛方面的商业税收项目。
    今后蒙古的羊毛和裘皮在经营方面,羊毛被赵岩的纺织厂全部包揽,而裘皮则由其他商人经营,需要纳税。
    但蒙古在战略上却是很重要的,蒙古高原处于高寒地带,牲畜发病率小,同时草场资源丰富,最适合养马。
    机械化无法完成之前,部队机动得靠马,否则让士兵徒步出去扩疆扩土,那岂不是太慢太累了?
    至于火车,没那么快能修好的。而且扩张不可能是先造火车,火车不可能造到别人的国家里吧
    所以未来马匹还是很重要的作战配备,而且马匹不仅是作战需要,交通运输也需要大量马匹。
    主要的交通运输由火车完成,火车之下的级别由马匹完成,一般民间饲养的马种大多不好。
    民间的饲养的马匹,基本上很少能当成战马来使用的,主要是百姓需要的不是打仗的马,而是一种能耐粗饲、耐力好的马,和战马是两种概念,但民间培育毕竟不专业,所以就算是符合百姓使用的马,依旧不是太好。
    军中战马也分三种,一种是冲锋陷阵用的,一种是代步用的,一种是拖拉火炮、辎重用的。
    各种用途的马种已经在培育之中,培育规模还比较大,加州殖民地运回的那些欧洲马十分不错,与本土马种杂交后,可以培养出相当数量的品种。
    不过培育战马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而荷兰人在马匹培育上显然就比较有经验,在那些荷兰俘虏中,有多名精通马匹培育,他们不用像其他荷兰俘虏那样去修路挖矿,每个月还有拿薪金,很是乐不思蜀。
    同时蒙古的矿产也是很丰富的,后世内蒙古很多富翁,主要是因为矿产的发现,同时人又比较少。
    目前可以开采的是金银铜,同时还有硝矿。内蒙古的是中国的四大盐湖区之一,硝矿储量非常丰富。
    主要集中在河套的鄂尔多斯地区,有一个特大芒硝矿,储量六十多亿吨,埋藏在地下一百米左右。露天芒硝含量大概在13%~20%左右,普遍适宜开采。
    军器局已经开始在河套地区建立制硝工厂,同时在漠南建立钢铁厂的计划也提了上来。
    包头地区很多铁矿,有十亿多吨,也就是后世的包钢。至于包头在哪里,赵岩也不知道,只是和下面吩咐了一声,重点往鄂尔多斯部北部勘探,那里是包头的大概位置。
    当然,探矿的重要目标还是贵重金属。
    赵岩对贵重金属的开采可谓是不留余力了,今年黄金部队扩大了三倍,被派遣到了各地。
    整个偌大的蒙古地区,贵重金属的储量也是比较多的。
    虽然当前的对蒙作战没什么收益,也没什么亏损,但未来的收益却是很巨大的,而在西伯利亚的扩张上,也算是一种长期投资。
    奴尔干都司推进速度很快,虽然只有两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的兵力,但西伯利亚地区却是没有什么对手。
    西伯利亚地区十分寒苦,然而在军饷方面,奴尔干都司统属的士兵都是领取海外士兵的军饷。
    奴尔干都司的扩张方式很特别,在后勤方便他们不太依赖本土,而是通过征战西伯利亚南部的部落来获得食物。同时在据点的建设上,往往都是建在征服的部落上,或者将征服的部落移到有金银矿的地区。
    西伯利亚的食物并不缺乏,森林中有许多鹿,水里更有许多鱼。同时南部地区可以进行农业生产。
    奴尔干都司扩张的范围都是在南部,北部太冷了,不会有什么人存在,即没有必要去占领,也没有威胁存在。
    然后一路向西
    对蒙战争结束时,奴尔干都司也一路打到了漠北北部,与漠北连接在一起,不过据点的开设却是没有那么快,只是打到那里而已,并不代表占领了那里。
    奴尔干都司在军粮上还是需要比较依赖补给,毕竟士兵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去捕猎、打渔。
    对奴尔干都司地区的移民工作也在进行,但移民数量比较少。
    奴尔干都司在移民到达后,随即将他们安排在据点中,每户发给土地1000亩,同时还发给新式的燧发枪。
    而那个据点的原住民,则被移往更西的据点。
    这些部落就相当于奶牛,移民到了他们便要往西边挪位置,为奴尔干都司的士兵提供食物。
    这行的扩张是血腥的,不服从的异族都将被无情的砍掉脑袋。而对于招募局派来的移民来说,西伯利亚是一片虽然寒苦,却资源丰富的乐土。
    这里的农业一年只有一熟,但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进行粗放种植和发展畜牧业,每户一千亩的土地的数目是很可观的。
    西伯利亚的土地不值钱,这里太广袤了,而且比较冷,没什么人愿意移民到这里,至于土地下面的矿产属于国家,但个人也会获得分红。
    例如对某地矿产进行开发,土地拥有者可以获得地面上补偿,同时可以获得矿产收益1%的分红。
    这1%是很可观的。
    在山东是没有的,在西伯利亚却有,这也算是给这些移民西伯利亚的人们的奖励,没有移民,是别想占领一片地区的。
    这些移民据点的兴建,其剩余的农业产出都将供应前方作战的兵团,今后工业城镇出现后,还将供应城镇人口。
    奴尔干都司在打到漠北北面地区的时候便停止了前进,而着手经营后面的据点,等后面的据点建设好后,便会继续向西。
    不出几年,他们便会碰上沙俄的哥萨克骑兵
    此时的沙俄,也正在积极向东面扩张,甚至不用几年,或许明年再向前进时,便会碰上。
    
    赵岩迎娶颜玉瑶过门的时候,刚下水的十五艘护卫舰,护送着运兵船开始南下,运兵船上全是美洲步兵旅的士兵。
    他们到达台南后,便会在海军的配合下进攻闽江口。
    参谋部给出的方案是沿着闽江北上,然后从建州(建瓯)北上攻打仙霞关,打开八闽咽喉。
    仙霞关乃是天下为数不多的几大雄关之一,郑芝龙之所以敢和赵岩叫板,还是仗着福建关隘严密。
    而第一师的五个步兵旅,则十分低调的往浙江调遣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231章:进攻福建
    第231章:进攻福建
    七月二十五,赵家堡已经恢复了平静。
    五个步兵旅早已南调。
    自七月初,五个步兵旅就陆续伪装成武警部队,小规模的向浙江省调动,六万大军分为十二队,调往浙江衢州府江山县。
    衢州府是龙游商帮的地盘,赵岩派遣大规模的部队到衢州,龙游商帮通过当地的关系渠道,多多少少了解到了一些。
    只是这些山东军都藏在山林中,划了个戒严区域,因此龙游商帮虽知山东有派兵过来,却不知派了多少。
    很多人只以为人数可能只有五六千人,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一队武装警察,因此也未大惊小怪。
    在各地做生意的龙游商人都知道,现在大明各省都有‘盐舶稽查司’的兵马在到处收税。
    由于第一师昼伏夜出,往往都是夜晚行军,一个晚上行到预定地点,然后休息警戒,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因此他们在到达江山县城外的隐蔽地点时,整个浙江都没有什么人清楚浙江竟然来了六万兵马。
    除了这六万,还有两万自重部队,也陆续伪装成商队运输着辎重前来江山县。而远在闽南石井的郑芝龙,根本就不清楚衢州的异动。
    相比之下,郑芝龙在海上所面临的压力就大得多。
    文邦良丝毫不顾旧识之情,在台湾海峡狠查过往商船,仅仅几个月下来,台湾海峡已经不见商船之踪影。
    整个福建的海贸系统已经彻底瘫痪。
    除了部分不怕死的还敢出海外,其余许多商船都已经接海贸之名,跑到了山东去,有的为了不被郑芝龙所迁怒,连全家老小都带走了。
    而崇祯,也不清楚第一师的五个步兵旅南下,只是以为赵岩派出了几支武警部队,以为山东军的主力还留在山东。
    因此最近崇祯安分了许多,不敢在《皇家日报》上挑唆什么,生怕一个不好赵岩挥兵北上。
    毕竟赵岩的主力已经回到了山东,在新军未成之际,崇祯还是担心山东军的压境,因此双方在舆论的争斗上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美洲步兵旅在薛青的带领下,乘坐运兵船南下,七月底已经到达台中,文邦良早早便接到了作战计划,将手上的军舰和护卫舰集中了起来。
    对闽江口的进攻一触即发
    文邦良为了配合闽江口登陆,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从台南派出五艘护卫舰,前去骚扰金门。
    郑芝龙的海上主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闽南,对于闽北相对忽视。
    毕竟郑芝龙只是个海盗,虽然深谙海上规则,但对陆战的规则却是有些懵懵懂懂,对于海岸的防备虽然不算松懈,但防御强度却不高。
    按照常理,他们是东南沿海霸主,谁敢来海岸骚扰。
    不久前的澎湖海战,彻底把郑芝龙给敲醒,只是郑芝龙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同时也想不到赵岩这么快就对他动手了。
    那令人咋舌的天价税金和罚金,最近也没了声音。
    自从赵岩在《大明日报》上下了最后通牒,郑芝龙无回应后,赵岩也未在报纸上发表关于此事的任何言论。
    很多人以为赵岩只是威胁威胁,郑芝龙也是这么以为,但威胁的同时,也给他扣上了个大大的屎盆子。
    有这个屎盆子扣在脑袋上,让郑芝龙略微坐卧不安,始终感觉有些不妥当,万一哪天赵岩翻起账本来,那就是两军对垒之时。
    翻脸是肯定的,郑芝龙只是担心赵岩在他还没准备好之前就发飙了,因此天天敦促新军编练。
    到处购买军用物资,崇祯提供给他的75毫米火炮制造技术也到了,不过要投产还要一段时间。
    郑芝龙感觉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完婚后,赵岩在赵家堡的生活很是安逸,基本上每天除了处理一下公务外,就是到处去巡视和指点工作。
    所谓指点工作,不是到处走走说说套话,而是给部门、工厂提出具体的经营方案,毕竟赵岩来自二十一世纪,各种东西见得多,眼界开阔,能指导的东西多了。
    赵岩到处指导工作,是为了打造一个更精密的系统。
    铸币局
    机器运转得轰隆隆,随着一声声的‘哐当’‘哐当’声,一块块银元随着传送带送到冲压机下面,打上一个个图案。
    直接冲压一下,上下两面的图案都印了上去,一块银元就这么被铸造出来了。
    而在不远处的另外一个作坊里,同样冒着蒸汽机的黑烟,机器哐当哐当的冲压着铜钱,从熔炼厂运来来的铜板在冲压下,一块块铜板也就这么形成了。
    在赵家堡,这种银元很快进入流通。
    一同进入流通的还有银角、铜钱。
    这些货币一进入市场流通便受到了百姓的欢迎,银元和银角实在是太好用了,虽然成色不太足,但因为大小、成分固定,因此受到欢迎。
    一块银元在市面上可以换到一两足色的白银,有时候甚至更多。
    而黄铜所制的铜钱则更受欢迎,银行发行的铜钱颜色更好看,而且更硬,做工又精美,很快压倒了其他种类的铜钱。
    目前黄铜和银元的兑换汇率是1:800,而黄铜铜钱换纯铜铜钱,一文钱可以换1。2文。
    而这些市面上套来的银子和纯铜,马上被送到了熔炼厂熔炼,然后送到铸币局加工。
    赵岩视察时,铸币局的吏员报告了生产情况,“一天可以加工10万两银元,1万两银角,五千两铜钱。”
    “再扩大生产能力。”赵岩指示道,“每天必须能生产出30万块银元,和5万两铜钱,银角适当便可。”
    铸币局马上把赵岩的指示记了下来。
    每天三十万块银元,一年可以生产一亿零九百五十万块银元,也就能创造500万两的利润。
    铜钱方面,一天五万两的制造面额,一年可以制造一千八百万两左右的铜钱,根据目前手上一千万两价值的黄铜储量,2/3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六百六十余万两的利润,另外八百万两按照1/2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四百万两的利润,利润超过一千万两,扣除成本,五六百万两是有的。
    这两项达到定下的铸币速度,便可以在一年内创造上千两的纯收益,而银角方面则没什么要求,这东西收益多少还得看市场承受能力,一旦市场银角太多,还是会跑回银行里的。
    市场能接受多少银角,就发行多少,一般来说,五六百万两应该没问题。
    内阁
    这天早上表决了一个议案,承认山东所铸银币、银角、铜钱的合法地位,并禁止第二方私铸钱币。
    这个议案遭到了曹化醇、王承恩等太监的强烈反对,同时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