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22部分

军阀治世-第22部分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站点又没得到补给
    补给制度有问题,文戏武唱太过严重,无不证明这个王朝已经腐朽了。
    ——————
    12点之前还有一章,票来!
第二卷:猛虎出闸 第七章:对阵
    一千多人的队伍第二天直接开拔,选定了最近的一群土匪。这群土匪的窝点位于北马镇附近的一处山间寺庙,根据群众反映,人数大概在七百多人,经常绑票劫道,属于一伙规模较大的土匪。
    赵勇带着当晚赶到北马镇,直接在北马镇附近的野地里扎营,一边派出探马刺探。
    很快得到情报,那伙土匪正集中在那处废弃的寺庙中,第一次带人出来剿匪,赵勇不免有些谨慎,连夜开始布置战术。
    “一连,封锁后面的山路,侧面还有一条下山的路,那里地势比较平缓,林毅你负责抓逃下山的土匪,二连,弓兵连随我杀上去。”赵勇见那山道并不是很险峻,山上的寨子也并不坚固,因此打算直接杀上去。
    “好。”林毅点了点头。
    “公子交代我们,在不会造成伤亡的情况下,能俘虏的尽量俘虏,轴重连跟在后面收拢俘虏。”赵勇说道,“明日五更动进攻。”
    
    第二日,天还未亮,营地吹起了起床号,吃过早饭,赵勇带着人直奔土匪老窝,借着蒙蒙亮的天色,赵勇直接带人杀上山去。
    山上的土匪完全没有想到这时会有人偷袭,当场被打蒙了,直到赵勇冲到山上才闹腾开。
    完全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不一会山上的土匪就被杀得大败。在‘投降不杀’的喊声中,或跪地投降,或撒丫子跑路。
    跑下山的土匪直接被堵了个正着,到天大亮之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一个个俘虏手上绑着绳索连成一串。
    教委李慎行带着人,开始在山上瓜地三尺的搜寻缴获物资。几箱白花花的银子,以及几百石粮食被搜了出来。
    还找到了三十几名被折磨得目光涣散的女子。
    一群士兵看到这一幕,在傻也知道生了什么,这一刻全愤怒了。这段时间的思想教育,还是起到了效果。
    “来人,把那个王六指带上来。”赵勇愤怒的吼道。不一会土匪头子王六指被带了上来,赵勇当即一脚踩了上去,对王六指拳打脚踢。
    赵勇可是练过把式的,拳脚力道岂是那么简单,王六指被打得呕血不止。李慎行连忙冲上来,急忙将赵勇拉住,边劝道:“营长,虐待俘虏可是触犯条例的啊!”
    “哼,暂且放他一马,给我押下去严加看管。”赵勇说着还不忘踢上一脚,将挣扎着爬起来的王六指踢倒在地。
    “这怎么办?”赵勇有些为难的看着眼前这些女子,这些女子被土匪抓到山上,名节已是不保。
    “按照条例规定,若是解救出良家女子,她们愿意回家的放银两遣送回家,不愿回家的带回赵家堡收容。”李慎行连忙翻出条例,指着其中一个条例对赵勇说道。
    赵勇翻了两下白眼,“老李你明知道我不识字还给我看。”
    “呵呵!”李慎行笑了笑,将条例本收了起来,开始去处理那些女子的工作。
    这次剿匪很成功,不过赵勇和林毅都感觉少了点什么,仔细一想才知道这次剿匪实在太顺利了,根本没有经历什么像样的战斗,整个战斗就像是喝白开水一般。
    因此也检验不出军队的战斗力,对阵的经验更是没学到,偷袭的经验倒是学到了一些。
    晚上,身为教委的李慎行,开始利用那些女子的悲惨经历,给全营士兵做了一次思想教育。
    “我们为什么而战?”李慎行高声问道。
    “为大汉民族而战,为保卫家园而战。”全营士兵高吼道。
    这一夜,全营喧腾。
    第二天,全营士兵杀气腾腾的杀向第二个剿灭对象。
    这次赵勇选了一伙实力强大的土匪,那伙足有两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从孔有德的乱军中逃散出来的。
    赵勇故意让人排着看上去乱哄哄的阵形行至山寨下,马上被山寨上的土匪现。
    “官军?”山上的土匪见到山下来了一群乱哄哄的队伍猜测道,但心中却又有些讶异,这群人的打扮又不像是官军。
    黑吃黑?
    寨上的土匪当场怒了,老子们打遍山东无敌手,这群不开眼的竟然敢带人来黑吃黑,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轰’的一声巨响,山上突然传来一声炮响,只见一颗大火球直接从山上飞来,一颗炮弹直接砸在阵前不远的地方。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就在这时候,寨门突然打开。
    “杀啊!”土匪直接冲山上一窝蜂的冲了下来。
    “列阵。”赵勇大声喝道。令声一下,三个连的士兵霎时间快的动作起来,不到片刻,就排列成两个整齐的横队。
    “弓兵连上前。”
    一百名长弓手手持长弓,快从横队的中间的路口和两个边角冲出,一字排列在横队之前。
    “预备!”弓兵连连长高声喊道。
    快抽出箭支,对准冲来的土匪。
    “射击!”一声令下,一排重箭直接射出。一些长弓手太过紧张,竟然按照习惯把箭支射天上去了。
    一排重箭射出,顿时倒下几十个土匪,他们的队形实在太密集了。一些土匪直接被一箭当头射倒,一些土匪被重箭钉在地上,一时没有断气,在那嘶声惨叫。
    那些长弓兵一时有些呆,平时他们射的都是靶子,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射人。
    “预备”喝令声再次响起,连忙反应过来,将重箭抽出,用力的拉开长弓。
    “射击”
    又是一排重箭射出,飞进密集的人群,又有几十人被射倒在地。一连射击三次,这群土匪的伤亡人数不下百人。
    但那群土匪非常顽强,依旧如同猛虎下山般的一路冲来,那闹哄哄的气势让一些士兵的脸色有些难看。
    “冲啊!冲过去他们就完蛋了。”一个土匪高声喊道,这些经过阵仗的土匪,曾经和官军作战时连更密集的火力都挨过,根据他们的经验来看,以他们的优势人数,只要冲过去,就能轻而易举的击溃眼前这群不知死活的人。
    一些土匪看到那森寒的枪阵,隐约意识到了什么,但瞬间被噪耳的喊杀声淹没。
    近了!
    不到三十米。
    “后撤。”弓兵连连长喝道,一百名长弓兵松了口气,迅按照演练了许多次的方式,分成三队,两队从横队的两旁横队的边角后撤,一队从中间的通道迅后撤。
    “平枪。”
    “杀!”一声整齐的呐喊突然爆,长枪瞬间刺出。组成了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将当头撞来的土匪刺倒在地。
    土匪的冲锋势头顿时被阻挡了下来,前进度顿时慢了。长枪兵组成的横队,如同一个机械工作的绞肉机,不断将冲来的土匪刺倒,一排接着一排。
    第一排收抢时,第二排马上将长枪刺出,如此循环,后来三排长枪兵则严阵以待。
    冲来的土匪面目狰狞,人数越来越多,两排长枪已经来不及杀了,几个土匪已经冲过了那四米的距离,一刀劈死了身前那名长枪兵,很快被第三排的长枪兵一抢捅死。
    就在防线岌岌可危的时候,突然,一阵箭羽从横队后方飞出。
    在箭支的呼啸声中,土匪惊愕和惊恐之中,又将几十个土匪钉倒在地。因为这些土匪只有少数着有铠甲,这次抛射杀伤的数量竟然比之前直射更多。
    直射容易射偏,抛射只要射到某一区域,会对这种排列着密集阵形又身无铠甲的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后面的箭羽接连不绝,一波接着一波,每波箭羽过后,一支支将近一米长的重箭插在地面,中间则是被钉在地上的尸体。
    横队的压力顿时大减。
    一地的尸体,后面的土匪神色顿时慌张起来,前方就是如同代表死亡的长枪,还要时刻保佑头顶上不要遭到袭击。
    终于有土匪撑不住了,冲到阵前直接扭头就跑。
    突然,地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轰轰声,只见一百多骑猛然从一群土匪的后面冲出,如同一把锋利的锥子,瞬间撕开一个口子,原本已经攻势受阻的土匪顿时大乱。
    横队中冲锋号突然吹响。
    “杀啊!”一声呐喊,横队起了冲锋
    林毅带人犁过土匪的队伍,马上集结起身边的骑兵,望了一眼战场,只见土匪已经是战意全无,正在节节败退,立刻喝道:“散开,抓人。”
    骑兵在这种对阵仗中的主要功能并非杀敌,主要作用是冲乱对方的阵形,主要的任务还是交给步兵去完成。
    加上此刻那群土匪已是必败,抓人才是要紧的。
    以五人为一队,一群骑兵分成了三十个小队,朝着那些逃散的土匪追击而去。
    —————
    晚了18分钟,不好意思!差不多3ooo字
第二卷:猛虎出闸 第八章:筑堡
    这群土匪非常顽强,即使是在溃败当中,依然有些土匪返身试图拼杀。这群土匪远是孔有德的乱兵,打遍山东无敌手,最后被辽东骑兵击败,此刻吃了败仗,一些乱兵心里十分恼怒。
    但返身试图拼杀的,都被一枪捅倒在地。
    更多的土匪,则是跑!
    就算曾经在山东横扫,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本质。遇到败仗,以跑存命。
    一千多土匪满地乱跑,很快遍已经散成十数个支流,赵勇分出一个连追击逃跑的土匪,自己则带着一连士兵杀上山寨。
    两千多土匪的山寨,缴获必然比较丰厚。
    林毅将手上的骑兵分成五人一组撒出,开始到处追击逃跑的土匪。
    在一片跪地不杀的喊声中,一些土匪眼见跑不掉,马上跪到地上乞降。轴重连的辅兵快跟上,将那些俘虏控制起来,骑兵则继续抓人。
    战斗一直持续两个时辰才结束,一排排的俘虏低头丧气的被绑着双手,内心忐忑的看着眼前这些来历不明的敌人。
    赵勇在山寨里缴获了四千两银子,五百两黄金,一千多石粮食。及珍珠、绸缎、牲畜若干。而且还找到了一门千斤弗朗机炮。
    事后清点,共斩五百多级,俘虏一千名土匪,土匪头子在战斗中被击杀,另外还有几百人在逃。
    己方阵亡十一人,伤二十三人,七人重伤。
    晚上总结经验时,李慎行写道:“二月初六,击溃一伙啸聚山头的孔有德乱兵,双方野地浪战后,因缺少近战兵力无法及时阻挡突入敌兵,及缺乏铠甲造成十一人阵亡”
    一场比较完美的大胜,也验证了这些日子苦练队列的成效。
    剿灭了这伙规模最大的土匪,赵勇也摸清了这些土匪的战斗力,为了加快剿匪度,决定分路剿匪,遂将队伍分成两部分。
    
    赵勇在外剿匪时,赵岩这边已经将筑堡的事宜提上案头。
    目前窑场已经建得非常大了,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出产青砖,这些青砖都是严格制造的。
    为了在这险恶的时代,更好的保住小命,筑堡是肯定要的,最少也能用堡垒战的方式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所以在之后也有延续,明廷造了很多墙,几乎每个县城的城墙都不错,而且还建起了漫长的明长城。
    以这种方式里阻挡游牧民族的策略,可以说是比较正确的。游牧民族缺少攻城器械,占不了城池,自然也就不可能闹出太大的浪头。
    明末的环境却产生了变化,第一为军事荒废、人心浮动,导致守城人员的防守效率不高。加上满清俘虏了大量的人口作为他们的农奴,已经进入了半农业社会,加上手头有很多明廷的工匠,攻城能力大增。
    再加上满清的炮灰战术,所以满清过处,许多城池都被他们攻陷。
    所谓炮灰战术,就是驱使蒙古族、汉族士兵打头阵,他们躲在后面抢劫和驱赶炮灰就可以了。
    这炮灰战术的前提是明朝灭亡,否则满清得不到那么多的炮灰。
    若是能建立一个森严的防御体系,让满清每打下一处地方非得崩掉一颗牙齿的,那无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因此自己筑堡显然很有必要。
    赵岩所要建造的堡垒自然不会是四四方方的城墙,而是能一定程度上抵挡火炮攻击,及防守起来没有死角的棱堡。
    赵岩并没有铸造过棱堡的经验,只是有研究过法国沃邦1式防御体系,沃邦1式棱堡其中的要领还是知道的。
    棱堡是目前世界最强大的防御工事,火器部队借助棱堡能抵抗十倍地敌兵,传统冷兵器部队,也能抵抗五倍以上的敌人,清朝和沙俄打仗时,在东北一个棱堡,才几百沙俄军队就防住了清军上万人的进攻。最后还是围了几个月,人家弹尽粮绝了才投降的。
    水泥厂烧制出了大量水泥,窑场也烧出了很多砖头,赵岩花根据地形设计出了三个棱堡,都属于沃邦1式的棱堡类型。
    赵家堡的城墙高六米,厚五米,五个凸面,呈不规则的八角星形状。这些凸面的距离是按照火枪15o米射程的距离来设计的。
    棱堡并不需要造得太高,主要是为了防止被敌人的火炮轰击,同时凸面的设计,让炮弹容易打滑。
    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火炮、火枪将会组成一个火力网,敌人进攻任何一个面都会遭到两个面以上的攻击,使得敌人无法靠近城墙,也就谈不上城墙太矮容易被爬上去的问题。
    这种设计在长城上也有出现,只是没有棱堡那么彻底。
    城墙采用包土结构,中间用黄土和杂物夯实,内外两边用青砖砌好,然后用水泥进行浇筑。
    目前大明所筑的城墙大多都是这种包土结构,里外包砖,再浇筑糯米汁加石灰搅拌而成的凝固材料。
    赵岩把那东西换成了更廉价的水泥。
    糯米汁加石灰,这是一种比水泥还要坚固的东西,后世曾有盗墓贼用火药炸墓,结果连炸几次,用药量一次比一次大,却都无功而返,那古墓就是参杂了糯米汁、三合土弄的。
    虽然糯米汁和石灰混合比水泥的强度更高,但用糯米汁修城墙费用有些高。赵岩感觉不太划算,难的小气了一回,用水泥虽然较之差了一些,但也凑合吧!
    要是敌人用炮炸墙,完全可以在后面再修一道。
    主要还是看青砖的强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