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眼-彭见明 >

第22部分

天眼-彭见明-第22部分

小说: 天眼-彭见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姐一笑:农村女子不会喂猪,那还会干什么。 
  那你怎么不喂几头猪? 
  如今喂猪没有钱赚。 
  不,你是不会喂猪,所以没有钱赚。 
  你跟我学喂猪吧,我包你赚钱。 
  你会喂猪? 
  会不会,到时候再看。这样吧,我出成本,出眼力,你出劳力,赚的钱,对半开。 
  慢慢,用眼力可以把猪喂大啊? 
  不会喂猪的人用手来喂,会喂的人用眼睛喂。 
  丝姐不再怀疑何半音:好的,我跟着你干,我还要送两个崽读书呢,就指望能跟着你赚点钱,我不怕出力,就怕没钱赚。 
  说干就干,当天就请了几个人开始整修猪栏,丝姐的猪栏只能喂两头猪,需扩大,便往半音屋后边的菜地里扩展,只一天半工夫就盖成一个能养三十几头猪的大猪栏。见半音要大干的样子,丝姐就觉得有希望了,凡喂猪的人都晓得,只有上了几十头的规模才能够赚到钱,一头猪要一个人喂,十几二十头猪,一个人也拿得下来,不光是人力、饲料会节约,大量的猪粪还可用来肥庄稼。 
  第三天是十八里镇赶大集的日子,丝姐很早就把饭做好了,她实在不忍心叫醒还在睡觉的何半音,却也不得不如此。在十八里铺到十八里镇的十八里路上,可以见到不少去赶集的十八里铺人,与他们同行的就有老孔等四五个。人人都肩挑手提自家特产去镇上交易,丝姐带去的是一筐鸡蛋,只有何半音一个人甩着空手,他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本就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闲人。 
  何半音带着丝姐,在牲猪市场上转了一圈,进了两头母猪、十头仔猪。待把价钱算好了,准备到镇上的农业银行储蓄所取钱,这时老孔和丝姐就拦住了他,说他进猪的钱有人愿意垫付,待今后卖了猪再还。 
  显而易见,那个要报答他们父子俩的好人,还是锲而不舍、一如既往地在暗中关注着他并要支持他的。既然是这样,半音也就只好纳而受之。 
  暗中帮助何半音的这个人,不光给他垫付资金,还雇了镇上一个兽医,定期上门来给猪打预防针,这样他们的猪就没有喂不好的道理了。眼见得猪栏里的仔猪个个肯长又好养,母猪一胎要放十几只而且是个个成活,丝姐可是从来没有喂过这么顺手的猪,很是高兴,一天到晚喜气洋洋,唱着山歌打着跑子干活。何半音有时也到猪栏里看看,丝姐不让他去,怕他闻不得那气味。 
  见丝姐的干劲这么足,情绪这么好,半音问她:用眼睛喂猪强,还是用手喂猪强? 
  丝姐服气:手再勤快,不如你一眼的功夫。 
  丝姐这才明白了:猪长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会不会喂,而在于猪种好不好!人有几等,官有几品,聪明有种,富贵有根,寿有长短,命有贵贱,猪何尝不是这样? 
  何半音叹道:看人,不如看猪呵。 
  说这话时,他又想起父亲,要不是因看人惹出祸来,父亲如今肯定还会活得很好,看看年纪比父亲还大些的老孔,还去山上挑得百把斤东西下来,半音心里就痛。看猪多好,看准了,选好了,它就会乖乖地疯长。 
  老孔的儿子女儿都到广东打工去了,孙子们在十八里镇上学,周末回来住。老孔的老婆开着十八里铺唯一的一家小店,供应着十八里铺和阴山寺以及大红山林场百把个人的日常用品。老孔的店里装着一个固定电话,外面有什么事要找何半音的,便通过老孔家的喊一声。半音交代过老孔家的:如果是联系得比较多的几个朋友的电话,就请她给喊一声。如果是生疏的,就说不在。老孔家的很乐意为何半音服务,她喜好说话,可就是没有人陪她说话,巴不得有机会不断的接听电话。而且何半音决不白让她劳动,她每喊一次电话,他都要付钱的,不受也要给。 
  何半音很快习惯了这种半封闭的生活,他的生活内容是看看书、漫无目的地乱逛。他也偶尔去县里走一趟,他去县里,一般也就是买点书和报纸回来看,如果要住一晚,就去政委家。他去了,就是政委最高兴的时候,也是郭向阳最高兴的时候。政委高兴的是见到了半音就如同是看到了恩人何了凡。 
   
  第三十三章四两拨千斤 
   
  刘铁在何了凡过世后没几天,他就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十八里铺来看过半音。半音心情很不好,刘铁什么安慰的话也没有说,他只对何半音说:希望半音这一段时期不要出去,能够在十八里铺多呆些日子。 


  半音听不出来刘铁这话有什么意思。 
  刘铁走的时候,把丝姐叫到一边,说:听说你家的狗通人性? 
  只要有人谈到她的狗,丝姐的眼睛便放光,她说,县长你还不晓得我这条狗有多重情义,当年我丈夫死在山上,这条跟了他好几年的狗,守在他的坟上,不吃不喝,一定要跟着他去,怎么也叫不回来,后来是用绳子把它拖回来的,结果还是咬断绳子跑到山上去了 
  你要告诉你这条狗,这一段时期,可要日夜跟着何半音,跟紧他,他需要保护,你听明白啦? 
  丝姐觉得县长交代的事一定不是小事,她就把狗抱在怀里,对它说了那番话。自这以后,丝姐家这条叫做花妹的狗,白天寸步不离半音,晚上就睡在他的床下。只有真正的内行,才能够看出来这条个头不高、通身长满花斑点、看上去还有几分斯文的母狗,是一条凶悍勇猛的猎犬。 
  刘铁还走到老孔的小店里,对老孔家的说:交给你一个任务,要请你帮忙。 
  老孔不在家,老孔家的忙倒茶递水拿烟:县长你有事尽管吩咐。 
  刘铁说:下山的路就在你眼皮底下,凡是进山的人,都要经过你的家门口,要是有不像上山干活的、也不像是去大红山敬菩萨的生疏人上来了,你要马上打电话给我。要是何半音往山下走,你更要打电话给我。 
  老孔家的脸上便有些紧张:县长,有什么事吗? 
  事不大,却很重要。 
  刘铁掏出五十块钱,交给老孔家的:我先把电话费预付了,少了以后再补。 
  老孔家的忙推辞:刘县长你这就小看我们了。 
  刘铁说:这是我私人的事,你帮我出了力,不能还要你出钱。不过这事,放在你心里就行了,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老孔,这个你做得到吗? 
  老孔家的说:别看我嗓门高,我心里还是藏得住事的。 
  刘铁说:我相信你。 
  刘铁来过十八里铺的第三天,流星巷面馆的老汤神色慌乱、一头一脸汗跑到十八里铺来找何半音。他一进屋,便找丝姐讨了一桶水,提到后面屋檐下的石板上,把衣服一把脱尽,从头到脚洗刷了一番,然后要了些草纸和三根草香,在老何的灵位下一边烧着,一边高喊着老何的名字,说:老何,面店的老汤来看你了。说着便虔诚地跪下去拜了四拜。 
  礼毕,半音把老汤请到屋里,问:你有什么急事啊? 
  老汤说:我晓得你这个时期没有心情办事,但我还是要你办一件急事,你要给我测一个字,我和你们父子俩相处也有十多年了,我可没有请你们办过一次这种事,是不是? 
  半音:好吧,不讲那些了,你随便说一个字。 
  老汤:就说一个“急”字吧。 
  半音便取出一张纸,信手写出四句话来: 
  说急也急 
  急也白急 
  东方白时 
  自可回归 
  半音将这纸条交给老汤。老汤没有什么文化,看不懂,便问:你给我讲讲。 
  半音道:不用,当事人一看便晓得的。 
  老汤小心收好,匆匆告别,跌跌撞撞便往外走。 
  这是何半音在他父亲满“五七”之前,接的唯一的一件活。懂这一行的都知道:这种时候,是不能上门去打扰那戴孝之人的。老汤的事也确实太急了。 
  在老何满了“五七”之后,人们才晓得:刘铁和老汤这么着急地上山来,办的是同一件事原来“意大利”派出手下威胁过何了凡之后,知道老何已经作古,但生性多疑的“意大利”左思右想,还是对这事不放心,因那知情人何半音还活着,就有可能把他看到的给讲出去,只要还存在一丝隐患,他就会睡不安稳。“意大利”打算出钱请当地的黑社会来完成他的未尽事宜。 
  何氏父子千里逃命躲追杀的故事经过加工后,流传得很广,但逝者已去,只好作罢。但好心的人们不会忽视活着的何半音,于是事关半音的安全,还是会通过非常隐蔽的渠道渗透出来。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刘铁那里。刘铁在第一时间里知道了丁县有黑道上的人接下了“意大利”的活。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地方长官,刘铁都不会袖手旁观。刘铁不想先动用公安。 
  刘铁毕竟在县里的基层干了那么多年,同学、同事、亲朋戚友到处都是,他不用找公安,让人找到街上的小混混,轻而易举便打听到了接“意大利”的活的人。 
  刘铁马上找到了流星巷的老汤,他把老汤叫到一个好说话的地方,对老汤说:这些天,你不能再下面了,你要去救一个人。 
  老汤此生只会下面,也只下过面,一听说要他担当如此重任,脸就发了白:我一双手只拿得动下面的筷子,我能救人? 
  当刘铁把事关何半音安危的事情说出来后,老汤当即就吓得瘫倒在地。 
  刘铁忙安慰:莫急莫急,没有那么可怕,这毕竟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共产党还不至于保护不了一个老百姓,只是还没有必要兴师动众。你能干一件事情,你不是有一个小舅子正在砌房子吗? 
  老汤说:是的。可他砌房子与这事有什么关系? 
  这事你不要问。这些天,你就去帮你那小舅子砌房子。 
  现在砌房子都是包给了别人的,不要自己动手。 
  总还是有要干的活,有自己的人看着,总比没有人看着好。 
  那倒也是。我能干些什么? 
  你就盯紧你的小舅子,他一走动,你就马上给我打电话。 
  他是不是 
  刘铁伸手堵住了他的嘴巴:莫乱猜啊,我说了你不要问,你就尽心尽力干好这一件事,其它事你都不要管。我晓得你和老何他们父子俩感情深,所以叫上了你。 
  这个事我做得到。 
  最好是晚上也住到你小舅子家。 
  他家的老房子拆得稀巴烂,正好要人看守。 
  刘铁说:这就对了。你收拾一下,马上过去。记住不要慌张呵,你就干这一件很简单的事。 
  老汤马上回家关门,带上几件衣服,不一会儿就跑到城北的妻弟家帮忙,他老婆为此还表扬了他一番。 
  刘铁从十八里铺下山来的等二天中午,接到老汤一个电话,说是他小舅子那上小学的儿子失踪了,没有回来吃中饭,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刘铁:你小舅子呢? 
  老汤:在家坐镇调人,他着急呢,结了四次婚,才生下这个儿子来。 
  刘铁:现在不讲这个,把人盯紧了。每过一个钟头给我打一个电话。 
  晚饭后还没有找到这个孩子。老汤告诉刘铁,孩子是真丢了,他那小舅子是真急了,下午晕过去两次。 
  一个钟头后,老汤又给刘铁打电话:我看不住人了。 
  刘铁问:怎么啦? 
  老汤:都乱套了,派了几十个人出去找,还到县电视台打了寻人启事,都没有效果,我老婆叫我去找何半音测个字,看看这孩子还找不找得回来。 
  你小舅子怎么说? 
  他说不管是谁,用什么办法,只要是提供了线索,能帮他找回儿子,就是他的恩人,他去做人家的崽都愿意。 
  刘铁想了想,说:我看这样,你还是答应去找半音。这种时候你不去找人,也说不过去。我明天用车送你到十八里铺的山脚下。 
  老汤从山上带回来何半音的纸条后,请学校的老师给解了。束手无策的一家人,只好围坐在一起,通晚没睡,等着天亮,等待着何半音讲的奇迹出现。 
  老汤的小舅子反反复复对他说:姐夫哥,要是你这个朋友说的话兑了现,我一定会帮他的,一定会,要是我说的话不兑现,我就是畜牲,我不得好死。 
  老汤说:哼,你都火烧眉毛了,还说帮人家。我看你以后少到外面去乱窜些,多管一点儿子。 
  正如何半音所言,天亮不久,这个九岁的孩子,被另一个大他两岁的孩子给送回了家。那个孩子一年前和他是同学,两人相处得很好,后来那孩子辍学了。前天两人在街上见了,不愿分开,便被邀去那孩子的家里住了两个晚上。 
  一个天大的虚惊。 
  这事歪打正着,那“意大利”要算计的人,反而被了丁县的地头蛇很好的保护了起来。 
  一天夜里,刘铁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你是刘县长吗,你关心的那个人,尽管放心,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他帮了我,我必帮他。只要是在了丁县,就没有人敢动他一根汗毛 
  事情竟是这么一个结局,令刘铁想来啼笑皆非,幸好他没有轻易动用公安,不然事情会弄得很尴尬,或者会弄得很糟糕。 


   
  第三十四章无欲一身轻 
   
  刘铁挂职两年期满后,该回省里去了,县里从领导班子到老百姓,都不愿他回去,但谁也不好说挽留的话,人家毕竟还是要奔前程的,不可老窝在乡下。 
  市里一名刚到任不久的主要领导同志在检查了丁县的工作时,听到了不少干部群众对刘铁的真实反映,经过实地考察,对刘铁的工作很满意,他当着一些干部群众的面对刘铁说:真是委屈你了刘铁同志,一个省里重要部门的正处级干部,主动到基层来挂职,能够干得这么用心,真是不容易,有好几位同志对我说,要是你不走就好了,可是我怎么能说这个话呢?你毕竟是省里的干部,还有更大的天地。 
  当时刘铁漫不经心地回答这位领导同志:既然大家认为我还胜任这个工作,我就留下来继续干吧。 
  没有想到这番在田头地边随意说出的话,却是刘铁的真实想法。 
  不久他正式从省里调回县里工作。在政府换届选举中,他获得了满票。新班子分工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