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温瑞安 逆水寒 >

第88部分

温瑞安 逆水寒-第88部分

小说: 温瑞安 逆水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人到了生死关头,义气、血性是不是那么重要呢?
  ——别人是全忠尽义,留名青史,或成仁取义,流芳百世,但他自己为人舍命,求的是什么呢?
  一一人死了就是死了,什么富贵荣华、什么名声地位,全完了。
  ——他跟文张本无仇雠,而今为郗舜才拼命,是不是值得?
  ——如果说他要报答郗舜才,这些日子以来,为他鞠躬尽瘁,不是已经报答了么?
  洪放眼见文张在化解他们狠命的攻势中,从容杀死林阁,他心中又是一沉:
  ——林阁被杀,无情无法阻拦,看来,无情是真的失去了作战的力量,这局面要全落在他们的身上了。
  ——而这些人当中,又以自己武功最高,所以责任也最重。
  ——这是拼死的责任。
  责任越重,危险就越大。
  这点洪放更加清楚。
  就在这时候,文张说话了。
  他在剧战中说话,从容淡定就像家常闲话一般:“你就是‘掌底乾坤’洪放是不是?我正是待用人之际,你替我杀了郗舜才和这两个莽夫,我对你便既往不究,必加重用。”
  这个局面,洪放也在午夜梦回,暗自想过:当生死荣辱间的抉择,他面临求生、得利、遂青云志,会不会出卖故主呢?
  眼下便摆明了这一道抉择。
  洪放心下有了决定。
  唐晚词开始是想早早把英绿荷和舒自绣砍杀,好去保护无情。
  接着她只想突破二人的合围,助洪放等围截文张。
  跟着下来,她只希望不要落败得那么快。
  因为她已经知道,她决非英绿荷与舒自绣二人联手之敌。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她已知道自己已失去救人的力量,甚至也没有自救的力量。
  于是她的愿望变得就跟少年人所许的志愿一般:入在年少时志愿总是伟大的,但等到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发现人生里有很多必然的过程要历炼,有许多挫折和起伏要渡过,直到后来,便会发觉一些自己一“向认为不怎么看得起的俗世成就,他都不能达到,便会开始冷静下来,重认自己,再作检讨。
  所以年轻人志大,到了壮年,有志气已就很难得了,到了中年,志气换为俗气,等到老年,俗气又成了暮气了。
  血气方刚的人骂老人家“老气横秋”,殊不知一个人生命已将秋尽,接近冬藏,你想他不丧气都不可以。
  唐晚词此时已明白真相。
  明白真实情况的人通常都无法奋亢起来。
  因为真相往往使人气沮。
  唐晚词手上有一把短刀,已不能拒敌于远,所以封守的多,抢攻已感吃力,要不是舒自绣断了几根肋骨未曾痊愈,而英绿荷胸背的晶镜俱破,失去了护身法宝,委实不敢太过近身拼命,唐二娘早就要败在他们手里了。
  唐晚词奋战着,忽然心里一动。
  同时也是心里一痛。
  因为她想起了一个人。
  雷卷。
  ——无论你去那里,我都惦挂着你。
  雷卷曾对她如是说。
  ——现在雷卷在那里?
  ——卷哥,卷哥,我惦挂着你。
  唐晚词估量情势,知道这心血来潮似的惦记,恐怕也不长久了。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生命,也等于失去了感情,失去了记忆,失去了一切。
  所以她想趁这一息尚存之际,好好的惦挂一下这个心里一直想着的人。
  ——纵没有天长地久,但总算有了这生死一发间的刹那,自己是全心全意的念着他。
  可是他呢?
  ——他正在想什么? 
 
 第九十三章 呼唤

 
 
  雷卷正和戚少商策马快骑,往八仙台方向飞赶。
  这时,他们正在一处溪边稍作停留,领马饮水,舒展肢体,准备片刻后又作赶路。
  雷卷望着草原一片葱青,天淡云闲,似乎怔怔出神。
  忽然,他的骏马希聿聿一阵嘶呜,雷卷似是震了一震。
  戚少商马上看出来了。
  “想人?”
  “嗯”
  雷卷苦笑了一下,不知怎的,心头那一点艳冶而凄美的身影,总是搁不下来。在那马鸣的一刹,仿佛有人在唤他,真的,心里头有个细细的声音,正在哀切低迷的唤。
  在这一刻里,雷卷心头隐隐觉得挂心,很想不顾一切,往回头的路走。
  但他不能。
  ——“青天寨”、“毁诺城”以及一大干武林同道,还在等着他们的急援。
  人生里总有些牵肠挂肚的事,总是不能让人可以痛痛快快。
  ——或许,人生里真正痛痛快快、一了百了、无牵无挂、不闻不问的,只有一死。否则,就算你看破红尘,落发出家,还是得挂着肚皮、留意天色、寻觅栖身之处。
  戚少商仿佛看透了他的心事。
  那是因为戚少商心里也惦着人。
  所不同的是:戚少商正在赴见息大娘,会面的心情是越来越浓烈了;雷卷则不一样,他是跟唐晚词分别,越行越远,离意越深切。
  所以戚少商心里很惭愧、很歉疚。
  他觉得自己连累雷卷大多了。
  不过,他所连累的人,又何止雷卷一个?
  一个人如果欠人大多,他已没有办法偿还,他唯有尽力的让他所亏欠的人觉得这亏欠是值得的。
  故此戚少商力图振作。
  他能在郗将军府回上一口气,只要有一天还有息大娘、雷卷、铁手、无情、刘独峰这些朋友,他便要活下去。
  好好的活下去。
  因为他已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当他看见雷卷一向森冷的眉字间抹过一阵忧伤,他已了然雷卷想起了什么。
  ——恋爱的人总是易喜易嗔。
  ——恋爱的人总是爱受伤。
  他很想请雷卷回燕南的道上去。
  ——他自己一个人独渡易水就可以了。
  但他还没有开口,雷卷的视线已从天外云际收了回来,说:“我们走吧。”
  说罢他又很轻很轻很轻的,叹了一声。
  戚少商的话说不出来了。
  因为他曾跟随过雷卷,他知道这位“卷哥”的脾性:这个脸冷心热的人,一旦下决心赴义决死,纵千折亦不回,谁若是叫他回头,不论是用什么藉口,那是白碰一鼻子灰而已。
  戚少商明知劝不回,但总是要想劝劝。
  殊料他还未曾发话,雷卷好像已知道他要说什么。
  “你想念的人,未必见得着;你见得着的人,未必真的想念。”雷卷苦笑道,“就算你本来想念的人,只要天天见着,就不一定会很想念;本来不怎么想念的,大久没见,也会有些想念。情到浓时情转薄,世事就是这样,这样也好,情若浓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戚少商知道他说的有些是违心之言,但他主要是为自己开解,也且让他说下去。
  “人生里忍耐的时间,一定多于成功的时间。”雷卷的脸眼,充满了世间的风霜、世事的沧桑,“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就必须要能够忍耐;就算不想成功,也得要忍耐,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忍耐。”
  戚少商完全同意。
  他知道雷卷说的是真话。
  真话除了是肺腑之言,通常也是金玉良言。
  雷卷最后加了一句:“走吧。”
  戚少商只好启程。
  雷卷踏鞍翻身上马,清清楚楚的感觉得到,在刚才转身的刹间,确是有人在呼唤他,呼唤他的声音遥遥远去。
  其实在那一刹问,唐晚词确在心里呼唤着他。
  雷卷继续远去。
  唐晚词境遇更危。
  如果说深念或深知的人就算分开,也会有心有灵犀、特殊的感应,但要是相距愈远,这心灵的感应是不是也愈渐消淡呢?
  甚至,已全然失去了感应?
  至于无情呢?他眼看一群热血朋友,全在危机之中,而他自己却爱莫能助,他心里当会是怎么个急法?
  ——会不会比当日铁手在安顺栈里,功力未复,而身旁好友如唐肯等眼看要丧在福慧双修、连云三乱手里还急?
  洪放呢?究竟要为求生存而叛主,还是为求尽义而挤死?他决定了没有?下手了没有?
  郗舜才大将军并不知道在洪放心里有那么大的挣扎。
  文张对洪放所说的话,他犹如充耳不闻。
  他一向是个命福两大的人。
  他一向信任他的部下。
  所以他以为文张的话,对他部下根本起不了作用。
  他压根儿不相信他的部下会出卖他、背叛他。
  他舞着大刀,飞砍文张,他的人就站在洪放身边,跟他肩并着肩,一点防患也没有。
  其实,不疑人也是一种福气。
  一个人常常怀疑有人会对不起他,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
  郗舜才胡里胡涂由小兵升了副将,在宫廷斗争里不费力的就有了有力的靠山,又莫名其妙的被调来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来当“土皇帝”,而且也胡胡混混中打了战仗立下战功,还发了点财,一直都是靠运气成事,所以得来并不费力;他也豪爽好客,一生人只奢豪一些,海派一些,并不做缺德的事。
  ——一个人天生机智聪敏,或豪勇过人,甚或才能出众,都不如天生幸运的好。
  ——幸运的人可以没有一切才学,但能达成比有才学的人更大的成功。
  郗舜才并不能说很成功,但至少有胡涂好命,不必饱历忧患,也不必操劳些什么。
  可是一个人怎能一世够运?
  ——正如赌博一样,你可以靠手气赢十次八次,但不能靠它赢一辈子。
  郗舜才一向信任洪放。
  他也一向重用洪放。
  他根本不防洪放。
  ——这次他押的赌注,是输还是赢?
  ——不过无论输赢,他都是要付出性命的代价。
  ——如果洪放下不了手,文张也不会放过他。
  ——不过,有的人宁愿死于敌手,有的人情愿死在自己手里,但谁都不愿意死在出卖自己、背叛自己的朋友或在部下手中。
  所以,戚少商千里逃亡,他是决不愿教顾惜朝如愿以偿。
  郗舜才对文张的话恍若允耳不闻。
  他就在洪放的身旁,与洪放并肩作战。
  郗舜才旋舞大刀,竟是刺多于砍。
  ——能把大刀的使法易斩为刺,又能使得这般娴熟的,就算是“关东斩马堂”的高手也未必办得到。
  看他出手,谁都会感觉到成功当非幸致。前几年来的戎马生涯,近几年的锦衣玉食,郗舜才却并未把功夫搁下来。
  只不过他才挥刀,洪放突然从他身旁窜了过来,空手扣住他的手,探手扣拿他的手臂,郗舜才仓卒间大刀被夺,身子也被掀着,洪放一刀就向他头颅砍去!
  文张喝了一声采:“好!”
  郗舜才绝对信任洪放、梁二昌与余大民。私底里,余大民还算佩服洪放,梁二昌对洪放则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在同一个老板手底下做事,想要彻底的做到坦诚相交、绝对互信,又谈何容易?
  洪放才一把夺过郗舜才的刀,梁二昌的七节蜈蚣鞭暴长急攻,叮向洪放背心。
  洪放一刀向郗舜才砍去。
  虚砍一刀。
  全力的、拼命的、发狠的、不留余地的一刀,却是砍向文张!
  文张好像早知道洪放有此一着。
  他左袖裹住洪放的刀,右袖卷住梁二昌的蜈蚣鞭,突往前一达。
  蜈蚣鞭被文张的袖子一借力,登时速度加快,而且七节鞭就似突变成七把鞭子,刺向洪放背部七处大穴。
  洪放却不避。
  他只做了一件事。
  他藉势冲了过去,一把抱住文张。
  文张没料洪放真的拼出了狠命;如果洪放攻袭他身上任何一处,他都有办法招架,可是洪放却和身扑来,一把抱住了他。
  洪放吼叫道:“快!”
  文张右袖卷带,梁二昌的蜈蚣鞭已刺入洪放背脊里。
  在一刹间,尖锐的通楚直透入洪放的骨髓里。
  剧烈的痛苦使洪放知道:这是他最后一种感觉。
  这痛楚是他自己的选择。
  ——在卖友求存与全义取死间,他终于作了一个让他心安的选择。
  他觉得很安详。
  他已尽了力。
  他只希望他的同伴能够把握他这个用性命换来的时机。
  梁二昌和余大民不能算是人才。
  余大民反应太慢,他看见洪放攻袭郗大将军,他吓了一跳,再发现洪放扑向文张,他又吓了一跳。
  ——一个常常被“吓”了一跳的人,只怕在危急关头担不了什么重责任。
  时机稍纵即逝,等余大民回过神来,七节鞭已刺入洪放的背背里。
  梁二昌的反应则太快。
  ——练过武的人都知道,反应太快和太慢的人都是缺点。
  反应太慢的人,别人打你一拳,你还想不到用什么招式来封路,已经被击倒在地上。
  反应大快的人则相反,别人肩膀一动,你以为他要施“猛虎出押”,便全力封架,但对方却只一脚把你勾倒。
  真正的反应,要不早不迟、不快不慢、及时适应、甚至能制敌机先,这才是一流高手所谓的正确“反应”。
  梁二昌发现洪放攻向郗将军,便立即以为他“卖友求荣”,即时发动狠命的突袭。
  所以他反而被文张利用,蜈蚣节扎入了自己战友的背肌里。
  在混乱中,反而是郗舜才的反应最为正确。
  他的武功不高,但他信任洪放。
  洪放夺了他的刀,他让他夺。
  洪放砍他一刀,他没有躲。
  那一刀转斩文张,他也没有惊奇。
  ——因为他知道洪放一定会这么做。
  他也冲近文张。
  可惜他手上已没有大刀。
  他立刻取出怀刃。
  这一刃便刺向文张。
  这刹那间,洪放紧揽着文张,梁二昌和余大民,都在文张身前,乱了手脚,而郗舜才正扑向文张。
  ——要是在这电光火石间仍制不住文张,不但洪放白白牺牲,就连在场的人,只怕也无一能够幸免。
  洪放陡然被震飞了出去。
  他落到丈外之时,身上已没有一块骨胳不折裂。
  文张的“大韦陀柠”,传说中可以直追“少林三神僧”,但他如今可以不出手便把敌手震杀,运功之巧妙,恐怕还在“三神僧”之上。
  他震飞洪放,郗舜才短刀已到。
  他及时偏了一偏。
  刀刺在他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