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捡来的官人 >

第60部分

捡来的官人-第60部分

小说: 捡来的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年觉得胡人的喊话真啰嗦,一概不理,准备长弓硬弩伺候——景年将青庸城内能发掘的守城利器全都应用起来了,府衙都拆了用作滚木雷石,就差拆城墙了

白天石头大棒的扔下去砸死了敌人,等晚上停战,敌人远远的退守到山脚下的时候。这里半夜城门却悄悄的打开,百十名的壮汉出去将白天扔出去的石头再搬回来,运到城墙上重新利用,因此许多石头看上去都血淋淋的,粘着许多不明之物。

喊话的胡兵这日又来——他们如今调整了劝降的策略,将喊话时间改在了傍晚,并且话也丰富了起来,添加了许多封官加爵甚至平分天下的东西。这天胡兵来喊话时,景年正带着几个带伤的将军们在城墙上视察,忽然听到城下的人声音洪亮的喊出了“景夫人”三个字,景年一惊便停下了脚步,鹰隼一般的目光投向了城下,城下的小兵就站在护城河岸,与城墙上的人彼此能看的很清楚,因此他见景年看他,便将声音提得更大了:

“镇国侯的夫人抱着吃奶的孩子去皇都了!走一步跪一步的向你们的皇上磕头!为了她的孩子不失去父亲,她不失去夫君!你们的皇上不见她,他要叫你们都死在这里!归顺我们伟大的莫儿墨国王吧,他至少会信任他的首领和部众!他不会让一位忠诚首领的妻子屈膝下跪,看着她痛哭流泪而无动于衷!”这个胡兵不是以前那个,他的口才显然要好一些,说的又多又流畅。

景年在城墙上呆愣了一下,便迅速的转身走下了城墙头,走石阶的时候,他晃了一下,伸手扶了下城墙,脑海中炸开了一样都是胡兵的喊话。

三元上京去见明泽了?这是景年始料未及的,他相信明泽虽然多疑肚量小,但也只是希望自己死而已,并不会下作到去为难康三元母子或者林夫人母子,以来要挟自己进军或者其他。

但康三元却主动去找明泽了——她一定是听说了自己被围困在这青庸城内孤立无援的消息,这才孤注一掷上京见明泽。

想到康三元此时可能又急又怕,正仓皇无措的不知道该如何救自己——她可能在明泽处受了软钉子,也可能在三省六部的官员中碰了壁,或者如今一个正经人也还没见上,正因为摸不到头脑而急的搓脚流眼泪一想到这些,景年的心中便像有几只猫在抓,疼痛不已。

他在简陋的行军帐篷内焦躁的踱步,五脏六腑都在翻腾煎熬中——

他一向将康三元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保护的太好了。外面的沧海浊流、血雨腥风、明争暗斗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从来不叫她经受和沾染。

他希望康三元嫁给自己之后,还是渝州城梧桐小院里的那个三元,而不希望任何的污秽或者繁杂的事物影响她,使她不自在。

如今看来,因为自己竟要让她经受更大的折磨了。景年十分心痛

其实,康三元此时的境遇,也并不完全像那个小胡兵所说。

康三元一进京师先去景府拜见了林夫人,然后毫不隐瞒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与林夫人听,想烦她代为引见,这样她去见皇上也不至于太唐突,冒犯了圣颜于事有害而无利之类的。

林夫人听了她的话之后,倒是略略惊讶的打量了她一眼,而后就没有说什么,只捧着茶碗长久的沉默,末了才叹了一口气,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皇上最厌人猜他的心思,若去说这事,定要犯他的忌讳,这样就不好了。若说的不好,怕还不是一条性命两条性命的事上,倒不如不见的好——至于景年,我想他原就在西北打过半年仗,应该熟悉当地的关防才是,此次能侥幸逃脱也未可知”

康三元一时说不出话来——怪不得听人说这个林夫人是个热面冷心的人,今儿康三元才真正亲见了。景年虽然是前室所生,不论怎么说都是景家的人,林夫人母子今日还能这般尊贵排场,还不是一直靠的景年之力?若单凭一个忠臣后裔,孤儿寡母的哪里能在这权贵云集的所在立住脚,同时还处处被人敬着、高看一眼?

但就是如此,景年有难,林夫人却连一句话也不肯为他说,就为怕牵连了自己。人啊,真是患难见真情康三元对林夫人这种袖手作壁上观的态度甚是气愤,继而又有些鄙视。

但康三元在辈分上是林夫人的儿媳,所以,她还是遵礼站着听她说完了这些话,末了终是忍不住看着她道:“婆婆说的是,不过作为他的亲人,我不能袖手旁观,无论结果如何,我现在就去见皇上!”林夫人显然从康三元的神情语气中听出了不满的意思,却依然不动声色,只是眉头微微不喜的轻动了下——康三元在景府只坐了一盏茶的功夫,便迅速的告辞了。

继而进宫,康三元根据以前东听一句西飘一句得来的经验,先找了掌管觐见事宜的通事舍人之长:一个薛姓的官员,这官员一听是镇国侯的夫人为西北的事儿而来的,不敢通报,敷衍康三元叫她明日再来。康三元便第二日来,来了之后这位薛大人又说皇上正在议要事不得闲又叫她等后日,后日又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过了三日康三元明白了——人家是在拖自己,皇上对西北的情况是完全知情的

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如今就敢敷衍正一品的侯府夫人了康三元站在金碧辉煌又高大森严的宫墙外,急的第二次落了泪,她屏住了自己冲动的心,知道这样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局势不可挽回——这个世界也是个真实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往往是残酷不讲理的,权力就是道理。

铁刃也是道理,这也是皇上想置景年于死地的原因——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可以抢来的,谁的仗打得最好谁就是皇上的心病,因此历代的名将几乎没有善终的,至少仕途不会善终

康三元站在宫墙下百转千回不知该如何是好,定了半日忽然想起景年曾经告诉过她的,王冕知中了进士之后,是分在了这京师里枢密院内任职的,这样一想她顿时又有了一线希望。

几番打听终于问到了王冕知——康三元抱着一丝希望亲跑到他在京师租的小院子外寻他,其时已快三更天,王冕知刚躺下,他雇的一个老仆来开的门,见康三元一个华服貌美的年轻女子,还带着些健仆站在门外,以为是走错了人家的,起先不肯放人进来,后听康三元说明了缘故,这才又惊又疑的去禀报主人。

王冕知倒是来的很快,进来时因为匆忙衣服都还没穿整齐,两下里故人相见,自然是惊喜交加。康三元发现,几年不见王冕知已经由那个青涩的少年长成了温润如玉的俊朗青年了。

简短的叙旧之后,康三元急急的又将自己此来的目的等向王冕知详细的说了一遍,问他能不能想办法让自己见上皇上一面。

王冕知显然对镇国侯景年如今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而康三元嫁镇国侯,是清乾朝廷内外的佳话,那天参加婚宴的云集冠盖们中,也有王冕知的一顶,只是以他当时的品级,尚坐在外三层院子内的下等席位上,穿嫁衣的康三元他没见到,只在轿子进门时见了隔着密集的人丛看了一眼轿子而已。如今见康三元万分焦急的为了镇国侯之事上京面圣,想及当日镇国侯成亲时的盛况,以及自己宴罢回家后的那一场醉酒,王冕知不禁生出些世事如浮云的感慨来,继而又为康三元目下的处境担忧。

王冕知认真的安慰康三元道:“姐姐不要着急,我这些年在三省六部中也颇有些相得的朋友,虽然俱非位高权重者,却也各有说得上话的去处,如今姐姐先歇一歇且等我消息——”安排了康三元等在净室内安歇,他当夜便去寻人斡旋。

如此,在王冕知的相助下,第四日时康三元奉诏入宫见驾

险招

阔大阴沉的武宁殿里,此刻是一片令人压抑的静谧气氛。

康三元一身大妆的端坐在地下的一张小锦凳上,正在忍受难耐的等待——她刚刚婉转真诚的向这个国家的皇上陈述了景年的归隐之意,以及自己和孩子期盼景年立功之后,全家一起南山种豆的心。

另外,她并没有说景年在西北被困后陈启迭不肯发兵救援之类的话,只是巧妙的说:她听传闻说景年和将军们如今被胡兵围困,百般的救不出,如今只能指望皇上隆恩,想办法救他和一众将士们的性命

这一番话将该说的都说了出来,不该说的全都盖了过去,基本上是天衣无缝了,就看皇上愿不愿意放景年一马。

皇上——那个穿着明黄服色,看起来少年老成的男子正纹风不动的端坐在御案后,他两只白皙纤长的手扶着御案两端,目光则端正的对着案上的一摞折子,一动不动,看起来是正在认真揣摩康三元方才的一番话。

只是他揣摩的时间有点长,维持这个动作基本上已经有两盏茶的时间了,康三元颇有些耐不住,心中思量了一番,正要再开口加一把力,说些:“景年的身体也不好,这些年常有病痛,所以思归隐之心日盛,当然,若朝廷需要他,他还是会肝脑涂地报效朝廷”云云。

却不料这个老成的皇帝先开口了。

看起来贵气逼人又高高在上的年轻男人抬起了头,从御案后走了出来,康三元忙也依礼站起。

皇上明泽,在那厚厚的富丽堂皇的地毯上走了两遭,目光带着些惊奇的打量了康三元一番,方缓缓的开口道:“夫人为镇国侯千里上京,其情可叹。西北之事实则也是孤心头之病——为镇国侯和将士们被困青庸城的事,孤也是夜不安眠,食不甘味。只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必阵前的将士们如今也有力不能及的缘故,不过请夫人放心,镇国侯乃是我清乾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孤一定会着将士们全力以赴的营救,只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战场上的事一切皆不可预测,还要看三分天意”

“如今,夫人且先请回封地,待军前消息一来,孤定然命人速送消息与你们母子,你看如何?”

康三元闻言便明白了,自己的一番话并未起作用,这个皇上是在敷衍自己。她轻轻的咬了一下嘴唇,在退出之前放下了最后一句话:“多谢皇上隆恩体恤,镇国侯和将军们他日知道了皇上今日之言,定会为有皇上这样的明君而竭诚以侍,肝脑涂地也要为皇上守住西北、西南等蛮夷之地——”

明泽一愣,站在殿里神情莫测的看了她一眼。

康三元走出皇宫,觉得双脚有些发软——皇上没有搞定,景年十有**是保不住了。

她失魂落魄的向回走,一路上绞尽脑汁的思索着还有什么法子——要是张齐在就好了,张齐在还有个商量的人

但因康三元不放心家里,她将他留下看家了

这样又累又急又焦躁的状态中,康三元到了家——景年在京师的别院,就是康三元初到京师成亲前住的那一座院子。一进门,老管家却面带喜色的迎了上来,声音带着点颤抖的道:“夫人,有两位大人:韩大人和王大人正在厅里等您呐,等了小半晌了——”又压低了声音,声音掩饰不住喜悦的道:“内中的韩大人现在兵部任职,就是管西北战事这一块儿的,夫人您想想法子叫这位韩大人帮衬帮衬,咱们侯爷说不定就有救了——”说着,眼圈忽然一红,老管家便用袖子擦眼睛。

康三元此时的心情比他更想哭,只是,她又忙又急的根本顾不上哭,这时听了老管家之言,便忙问这王大人可是枢密院的王冕知大人?

老管家忙放下袖子回道:“正是他,夫人——”

康三元便放了心——既然是王冕知,那么这个韩大人一定是他的至交了。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往厅里。

一进门,果然见王冕知和一个头戴平顶冠,身穿月白缎子锦袍的男子正相对而坐,在低头谈着什么,那白衣男子是背对着她的,因此王冕知先看见了康三元,站起身来施礼问康三元:“姐姐此行如何?”

一边指着身侧的男子对康三元道:“我给姐姐带来了一位故人,姐姐可还记得他?”

那人便转过身来,人未说话,先就笑了,对着康三元弯腰大施一礼问:“夫人,可还记得小桃源竹林东侧的阿离否?”——竟然是小桃源一别后,多年未见的阿离!

康三元呆了一呆,又惊又喜的上前一步道:“阿离,果然是你!”细细的打量了他一番接着笑道:“几年未见你的模样倒还未变——”阿离和王冕知闻言便都会心一笑。

康三元让两个人坐下,接着便又问阿离如何认识的王冕知,怎么就进了兵部之类的。

原来,当年景年一封荐书,阿离便任了云溪开封少尹,两年后,因政绩出色,调任门下省任侍郎佐侍中,后去刑部,任职一年后,如今新调入尚书省兵部兵部司,任侍郎已有半载有余。而大臣们中拉帮结派的很多,王冕知和阿离便都属于“少壮派”,平日原有私交。

如今,王冕知见了康三元之后,便将康三元之事说与阿离商议,却不曾想阿离也是康三元故交,且阿离也正为景年之事忧虑。于是,王冕知便约他一道悄悄的来康三元家守候,想知道康三元面圣的结果之后,再做后续的打算。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来龙去脉全部梳理一通之后,阿离从袖筒里拿出了一个折子道:“这是西北新送上来的折子,是道密折,今日恰巧只有我在,我就悄悄的拿了出来——我琢磨着这折子上倒是能做些文章——”说着递给康三元看。

这折子不是一般常见的那种,纸质比平常的折子要厚,呈枣红色,摸起来质感像牛皮,更奇特的是写字的这一面有花纹奇特的暗色底纹,形状上看倒像异族的某种标志。

康三元细细的看了一遍折子的内容,大意是说:西北图兰国的国王忽图尔?扎不兰,统治着西北戈壁内外除莫儿墨领土之外的疆土,这个人和莫儿墨是亲戚,现在,他见莫儿墨和清乾两败俱伤,于是提兵三十万南下,要趁机吞食莫儿墨的土地,并已和写折子的人说明了他并不想冒犯清乾国的意思。

写折子的人建议朝廷继续按兵不动,待这个扎不兰国王和莫儿墨两败俱伤之后,再伺机逐个歼灭。

康三元看完折子之后,便明白了阿离的意思:是想改折子的内容。

比如将折子改为图兰国国王提兵三十万来助莫儿墨,莫儿墨许诺得清乾后两人均分天下之类的。如此,清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