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

第31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第31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憧睿衔磺小餕,遂将王德辉释放,时间是4月20日。      传媒披露这宗耸人听闻的标参案,港台及东南亚部为之轰动。案件之 奇,可与美国警匪片中的故事媲美;计划之周详,堪称职业绑票手;参金 之巨,居亚洲之最。      又据4月27日《新晚报》的《绑票肉参王德辉》一文,“王德辉年前也 曾一度被绑架,当时家人并未报警,且付了600万港元将他赎回。”两年之 内,两度被标参,相信香港无一富豪可与王德辉“攀比”。      绑匪是何人?警方正在加紧侦捕。      王德辉以香港开埠以来“最昂贵肉参”而名声大噪。港人有半数知华 懋地产,而对华懋老板王德辉,却是鲜有人详。王德辉何许人也?                                     心打算盘      王德辉祖籍浙江温州,父亲是上海面粉大王。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 王德辉随家人迁香港,居住在港岛跑马地。王德辉来港后继续中学学业, 于1950年夏高中毕业。      这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做塑胶生意的王父卷人特需物资贩运,却惨遭 失败,险些破产。于是,王德辉不能升读大学,到父亲的华懋公司做事。      1955年,王德辉与青梅竹马的龚如心小姐结为伉俪,其时,华懋已东 
… 页面 142…

山再起,生意日益兴隆,经营范围是塑胶、化工原料及颜料。      华懋改营地产,与姓沈的上海同乡有直接关系。      王德辉被标参后,沈西城先生写了一篇有关王德辉发迹及私生活的文 章,被《明报周刊》抢去发表,该刊面市,两个小时就抢购一空。沈西城 小王德辉10岁左右,对两家的交往记忆犹新。      沈王两家交往始于1958年。沈西城父亲是个建筑商,熟谙英语。但他 母亲只念过中学,英语甚差。香港交际常用英语,就是不懂粤语的上海人 与本地人交谈,也得借助英语。沈母颇感不便,便去北角的达智英专补习 英语。      无独有偶,莲娜(龚如心的洋名)也是抱此目的来英专学英语的。同 是上海人,遂结力女友。沈西城回忆,莲娜“明眸皓齿,除身材略矮,是 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儿”。      交谈中,莲娜说她不愿与公公婆婆住一起,想搬出。于是沈母就热心 为她找房子。一天,王德辉与龚如心来看房。那时房价很低,一个1000多 平方英尺 (约台100多平方米)的单位,才售港市3万元。王德辉夫妇买下 英皇道923号丽池大厦11楼的单位。      地产巨子、新鸿基主席郭得胜那时也住在丽池大厦的另一楼层。冯景 禧、李兆基常常进进出出,商议投资地产。他们在王德辉搬进丽他大厦的 这一年进军地产。      王德辉也是这一年醒悟起念改营地产的。他的醒悟与郭得胜等三剑客 无直接关系,但都是受当时地产升温的影响。      王德辉作风保守,交际面甚窄,即便是上海同乡也少有交往。因此, 他虽有此念,却不知如何入门,也不会贸然行事。现在妻子女友的丈夫, 是在上海执业10多年的建筑老行尊,这真是上天成人之美。      王德辉与沈家近在咫尺,王氏夫妇常来沈家玩。沈西城回忆道:“可能 是住得近的关系,莲娜和王德辉来我家时通常都不拘小节,王德辉赤膊、 短裤、拖鞋,莲娜则只穿T恤、短裤,跟随他们来的是一条叫Lucky的腊肠 狗。”      来沈家,通常是莲娜与沈母叙家常,王德辉与沈父谈男人间感兴趣的 事。不久,王德辉向沈大哥提出想学建筑,沈父一贯热心教入,爽快答应。 工德辉从此恭恭敬敬叫沈父“师傅”,一直到人们再也看不到王德辉为止。      王德辉起初连图纸都不会看。师傅悉心传授,徒弟虚心好学。约半年 后,沈父感叹道:“德辉真聪明,日后一定会有大成就。”      沈父没说错,王德辉果然日后成了大器。不过,王德辉的聪明,并非 仅是熟悉建筑业务,而是他以建筑为跳板,跨入地产业。仅这一步之差, 王德辉日后成为腰缠百亿的巨富,而沈父兢兢业业做到告老退休,仍只是 殷实的建筑商。      王德辉办事谨小慎微,故他开办建筑公司,力图拉师傅合作。沈父婉 拒了,但又尽力成全他,为他物色一名可靠而又优秀的地盘工程师。      可不到两星期,工程师就与老板王德辉闹翻了,愤然辞职。沈父甚为 吃惊,究其原因,这位工程师道:“你那位徒弟,算盘实在是太厉害了!” 据说,王德辉购买建筑材料要挑最便宜的,办公用品简陋得无法想象。工 程师要用粗细不同的铅笔绘制施工图表,王德辉只买一支AB型的,并说:“若 想粗,笔头就弄钝些;若想细,就把笔头削尖。” 
… 页面 143…

      《南北极》杂志,曾刊登齐以正先生的一篇文章,言及王德辉的精明:      “王德辉是靠地产发达的一个典型例子。据熟知王氏父亲的人说,王 家由上海初抵香港时经营化学药品,仅是中等人家。暴富靠经营地产和财 务公司 (准银行机构,可办存贷款业务)。王氏但承 ‘1967年骚动的时候, 反而买进不少土地’,日后地价暴升,王氏的身家也与日俱增,建筑业人士 都知道,王德辉的楼,一向由自己的公司单独承造,很少与人合作。而所 用的建筑材料,永远选价格最低廉的(1979年,华懋集团在葵涌圳边街10 号至18号的华懋兴建工业大厦,曾因建筑结构有问题而被当时的工务司署 列为危楼,该工业大厦是于1981年才获准入伙,其后华懋同意与小业主合 资修葺)。他又经营财务公司,除了赚取贷款利息,更可在供楼者无力续供 楼款时,顺理成章地收回楼字再行出售。真可说有进无出,一本万利。加 上他两夫妇异常节省,故可于数年内累积起庞大的财富王德辉经营地产, 与别的地产商截然不同。他极少依赖银行贷款,用的是自有资金。资金渠 道是华懋的贸易收入,以及财务公司的存户存款。他开发楼宇,自建自售, 还自办按揭,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如此保守,按常规发展会极缓慢。但王德辉算盘极精,总能步步登 高。他首先在1967年香港暴动时大量捡便宜地盘;其后,又在新界葵涌、 荃湾等乡下地方,大量吃进廉价地皮。新界新工业居民区的不断设立,使 这些被纳入卫星城的地皮身价百倍。      地产商中,有的热衷豪华住宅,有的钟情高级酒店及商厦。他们同时 都千方百计为公司建一幢招牌大厦。王德辉不想招风,长久未建招牌大厦。 就他建的楼宇来看,也与他人一样“朴素”,用料不讲究,单位皆属中小型, 地方也比较偏,售房对象自然都是普罗大众。他看准香港闹房荒的好市景, 故他的“便宜货”也能卖出好价钱。      1972年,华懋置业年盈利2500万港元;1973年4500万港元;1974年5500 万港元;1975年已逾7000万港元。这个盈利额与同期的郭得胜新鸿基相等。 而胡应湘的合和,到1979年纯利才突破7000万大关。令人折服的是,王德 辉未将公司上市集资,也未靠银行磅水,靠的是自有资金取得如此辉煌的 业绩。      到70年代未,王德辉已当之无愧成为地产界的大哥,可与华资地产五 虎将平分秋色!      然而,王德辉在商界却默默无闻。除了有意购房的升斗小民外,地产 界知详王德辉的,寥寥无几。      1972年,恰和所控的置地欲收购牛奶。华懋与牛奶合组牛奶地产,对 抗置地吞并。王德辉的大名首次见于大众传媒。不过,当时人们关注的焦 点,聚集在怡和大班纽壁坚、牛奶董事长周锡年身上。此役一过,王德辉 如过眼烟云,即被公众遗      现在,王德辉因标参一案,成为传媒追踪竞炒的明星。                                 屡遭“标参”      话说龚如心于1983年4月16日,将1100万美金汇在台北第一商业银行东 台北分行詹秀贞帐户。当日,绑架主谋鲍郑娜月乘机飞往台北。      郑娜月是已故足球名将鲍景贤的遗孀,与友人合营旅行社,常在香港 
… 页面 144…

上流社会周旋。另一主谋詹秀贞是台湾商人,从事布料染色剂生意,王德 辉曾在父亲的贸易行做过化工颜料业务,故彼此曾有过交往。绑架团伙还 有一重要角色叫陈四海 (真名陈锦泉),是个“小开”人物,常出没赌场, 估计与黑社会有染。      为什么绑匪勒索的参金是1100万美金,而不是1000万或2000万的整数? 这是因为王德辉前不久从银行透支了1。5亿元港币 (相当2200万美元),参 金正好是这笔透支现金的一半。可见该团伙密谋已久,对王氏财务状况了 如指掌。      汇往台北的钱折合新台币4。3亿余元,郑娜月提取其中的1。4亿元台币, 詹秀贞获1。3亿元台币,还有1。5亿元台币存入叶荣添的帐户。叶荣添是香 港的计程车司机,在赌场认识陈四海,陈四海给他一个发时机会,于是他 乘机来台湾旅行。郑娜月给他指示,要他在台等陈四海到来,然后一道去 取存于叶荣添帐户的1。5亿元台市,便可得到陈四海付的200万港币的酬劳。      东窗事发,詹秀贞即逃往日本,迄今未归案。郑娜月则乘机逃往夏威 夷。留下叶荣添一人在台老老实实等陈四海来取钱——其时,他帐户的1。5 亿元台币早被警方通知冻结。      叶荣添躲在友人家时被台警拘捕。据叶称,他未参与绑架王德辉,任 务只是等陈四海来取钱获酬。台湾当局以叶是中国人(叶无英联邦护照) 为由,拒绝港方要求引渡叶返港受审。叶被判以死判,叶两次上诉,才获 减刑为有期徒刑15年。陈四海及另3名绑匪,分别是在香港、菲津宾被捕。 3名绑匪分别是卡车司机、农夫、运输工人。陈等4犯,分别被判10年至9个 月的有期徒刑。      郑娜月飞赴夏威夷后,即辗转去迈阿密,改洋名为荷登西·娜兰,做 过拉面皮手术后,在迈阿密南郊隐藏起来。郑娜月被美警方逮捕,投入监 狱。港府要求引渡在港受审,郑娜月的代表律师提出反引渡理由:若郑娜 月被引渡返港,1997年后就会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判处死刑,基于人道 主义立场,她不应引渡返港。      据何文翔先生一篇文章,“王德辉被勒索1100万美元后,由于不甘损 失,分别入禀香港及台湾高院,循民事诉讼程序,向各被告追回赃款及取 回被冻结在台湾银行的款项。结果,王德辉成功取回80%的赃款。       “王德辉事后为感激警方迅速侦破绑票案,‘大破悭囊’把青山公路17 咪翠景花园一幢三层高洋房赠予警方,警方将该别墅命名为‘王德辉别墅’。 在印象中,这是王德辉在社会上唯一的一宗公开捐赠。”      谁知,业已“笼络”上警方的王德辉,又一次成为绑匪标参的目标呢?      1990年4月10日,王德辉晨运回山顶住宅时不明不白失踪了。王德辉在 汽车、鞋子上装有电子跟踪器,人无论到哪,都有信号发出,绑匪挑王晨 运下手,可见是“熟客”。也许绑匪觉得1983年那次,王妻“轻飘飘”就一 次付出1100万美元赎金,这一次绑匪狮子开大口,把赎金定为6000万美元  (约折港元5亿),再破香港开埠来参金纪录。有记者称,此乃全球天宇号 参金。      王妻龚如心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现金,先将2。3亿港元存入银行。龚如心 担心绑匪“撕票”(杀死人质),又不敢报警。4月25至26日,龚如心按照绑 匪的指令,分两次将2800万美金电汇到台湾第一银行。因涉及金额浩大, 龚如心曾有一次电汇参金至台的纪录,故引起港台银行的警觉。警方着手 
… 页面 145…

调查,并秘密跟踪在台银行取赃款的人员。      然而,在4月27日,龚如心失去与绑匪的联系,原因不明。在此之前, 龚如心已将物业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亿美金,随时准备付清未结参金,但 绑匪一直未秘传指令。      嗅觉灵敏的港台传媒,又一次把王德辉再度被标参的消息公之于众。 港台哗然,全球都为之震动,声势比上一次还大。                                     再炒悭吝      王德辉再次成为传媒“明星”。      人们关注“王德辉标参案”的始未;关注王德辉的下落;关注王德辉 的财富;同时也对王德辉的敛财本领及悭吝禀性,津津乐道。      王德辉搬过三次家,最初在丽他大厦,发迹后搬至九龙高级住宅区, 发大达后住在山顶的花园洋房。办公地点也搬了三次,最初与父亲的华懋 公司挤在一起,后改营建筑地产搬到雪厂街,成为巨富后在尖东兴建招牌 大厦——华懋广场,华懋置业占居一层,其余出租。整幢大厦外墙采用金 黄色玻璃,金碧辉煌,一扫昔日的小家之气。      王德辉愈搬愈高级,并非他自己要享受舒适奢侈,而是“这就是公司 的物业”,“物业会愈来愈值钱”。      王德辉“数口”(算盘)之厉害,大概香港富豪中,无人可同日而语。 王氏夫妇住在丽池大厦时,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来沈家玩,除了聊大,最 佳娱乐是游泳。沈西城先生回忆道:       “那时,丽他区内有金航酒店,二楼有一个室内游泳池;莲娜邀母亲 一块游泳,母亲贪图方便,提议到金舫去。       “王德辉说:‘去沙滩吧!那里阳光好!’初时还道他喜欢晒太阳,后 来才知道到沙滩去,是免费的,不用花钱。”      王德辉早在上海做“小开”的时候,就喜欢游泳。他父亲是富商,王 德辉得以自由进入西人俱乐部的游泳池。来港后,他每周要游泳一次。发 达后,自惜生命之宝贵,借游泳锻炼体魄,更是勤游不辍。他住在半山区 花园别墅,完全可以在空余的地      盘建一个游泳池。只因为邻居有一个游泳池,邻居又十分慷慨,于是 王德辉常去光顾,乐此不疲。       “话说有一大,王德辉一早便如常到隔邻去游泳,他穿了一条游泳裤, 背搭毛巾,脚踏拖鞋,施施然走到隔邻豪宅的大门前,伸手一推,要命, 大门不知怎的,竟然上了锁。       “此时,王德辉游兴正盛,哪肯罢休,于是就绕到豪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