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

第38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第38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作关 系。用他自己的话说:“有钱大家赚。”      这就是邹文怀在人才策略上,胜邵逸夫一筹的奥妙。                                     疏财得利      邵逸夫数口 (盘算)之精,与地产巨富王德辉,仅五十步与一百步之 别。      邵逸夫变得慷慨大度,传说与他晚年患病有关。他求医无效,只得求 师。相师教他数条避邪术,特关照一条,说腰缠亿贯者,不得太悭钱,否 则会受巨富之累。疏财举善,必增浩然正气,鬼魅便不敢缠身。      邵逸夫遵嘱行事,果然身恙痊愈,现今年近90高龄,仍目明耳聪。奇 门异术,真有如此灵验?我们不必去讨论。邵逸夫疏财举善,有目共睹, 有口皆碑。      邵逸夫捐赠的善款,遍及亚洲华人世界。其中所受最多的,数香港和 内地。截止1992年,邵逸夫向内地大中小学校,赠款项目236个,款额总计 6。685亿港元,力向内地捐款最多的香港富豪之一。      1989年1月,国务委员李铁映,专门致函邵先生表示谢意。1990年5月,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2899号行星,中国政府特将此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并由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颁发命名证书。      为表彰邵逸夫对香港慈善事业的贡献,1977年,英国女皇册封邵逸夫 爵士勋衔。 
… 页面 173…

     邵逸夫还把善款撒向欧美。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爵士对该市公益的贡 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邵氏淡出影业,但集团的财富仍以几何级数增加,地产、物业遍及香 港、新马等地,光清水湾的地价所值,较购入之初,上涨了600倍,邵氏在 各城市旺地,拥有大批戏院,睇客逐年减少,而地价与日俱升,故邵氏兄 弟有闹市地产王之称。现在的戏院普遍采用小厅,隔出的空间做商铺出租, 租金就远胜于票房收入。      方逸华小姐仍做邵氏公司的内当家,邵夫人逝世后,邵老板与方小姐 成双成对出入公共场合。曾一度爆出他们会结婚,结果方小姐仍“守身如 玉”。六叔道:“我们这样不是很好吗,仅做朋友。”圈中人意味深长道:“这 样很好。”      方逸华为集团董事。不知邵逸夫百年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会不会发起 攻势,把方小姐所控的权益夺回来?      邵逸夫一生的光辉聚于两处:一是电影,二是电视。他曾任无线台电 视主席。下一章专谈“荧屏烽火”,无线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猛角”。      图右为新鸿基地产的郭炳江,图左为南丰集团的陈廷骅。 
… 页面 174…

                    第五十一章荧屏烽火 无线亚视大纷争      无线台是香港电视的霸主,亚洲台不甘落后,频频向无线发起攻势: 大施银弹挖其墙角。将无线的台柱招到亚视旗下;无线有香港小姐选美, 亚视就搞亚洲小姐选美与其斗艳;无线有 《欢乐今宵》的热门节目,亚视 就播放猛片对冲。如此激烈的竞争,或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惊心动魄, 异彩纷呈!                                    演艺目花絮                                片酬(1992年标准)      成龙800万 (港币,以下均同);林子祥180万;吕良伟100万;梁家辉70—80万; 周星驰300—800万;梅艳芳150万;利智90万 (叫价);周润发400万加分红:郑裕玲90 万:张国荣400万;张学友80—90万;洪金宝400万;王杰100万;关之琳80万;万梓 良100万 (叫价);刘德华300万;许冠文200万;杨紫琼150—200万;张曼玉80万:谭 咏麟150—200万;曾志伟80万:刘嘉玲80万;叶倩文100万;李连杰180—200万;巩 俐60万。                              影业老板(90年代现状)      邹文怀:嘉禾老板,香港最大的制片公司,并拥有庞大的国际发行网,成龙:威 禾电影公司老板,职业演员,威禾曾长期与嘉禾合作拍片。方逸华:大都会电影老板, 与邵氏公司关系甚密。向华强:永盛电影公司老板,片场设于深圳。向华胜:三禾电 影老板,向华强之弟。陈荣美:院线老板,直接或间接控制戏院40余间,亦独立拍片。 黄百鸣:经营戏院与制片。邵逸失:院线老板,80年代中期渐淡出制片,仍拥有大批 戏院,每年租息甚巨。徐克:电影工作室老板,影片以质高见长。王晶:职业导演, 1992年设王晶创作室。罗杰承:永高院线老板。李修贤:万能电影老板,曾为周星驰 经理人。刘德华:天幕电影老板,职业演员。郑则士:汇川电影老板。赵美宝:百代 电影公司老板,与方逸华、刘亮华、高宝树,合称为香港影坛四大女强人。徐枫:电 影投资人,拍高档艺术片。司徒:佳宁其娜电影公司幕后老板,神秘人物,圈内知其 姓不知其名。曹诚渊:电影投资人,拍 《浮世恋曲》一举成名。潘迪生:德宝老板, 制片并承租邵氏4间戏院,现已将股权让出。江志文、江志强:安乐电影发行公司老 板,是香港最大的西片发行商。      另外,香港有众多半官方影业公司、影片投资人、即生即息的制片公司,等等。                                     帅将之争      世界第一部电视机诞生于1938年,香港进入电视世界是50年代中期。      1957年3月,“丽的映声”正式启播,由从事广播业的“丽的呼声”转 行主持。丽的是有线电视,每月收费25港元,每天午时、晚间约播6个小时。 站在今天的角度,丽的的内容十分单调。当时行政总监为钟启文。      丽的过了10年独霸荧幕、无竞争对手的太平日子。      1967年11月19日,一件撼动丽的霸业,领导香港电视业革命的事发生 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正式成立。董事局主席为利希慎家族 的利孝和,利氏饱喝洋水,有感丽的远低于西方电视发展水平,更有感电 视是盈利极大、影响极大的传播业,利孝和会同弟弟利荣森、利荣达合股 
… 页面 175…

投资,获得港府发予的营业牌照;邀请影业大亨邵逸夫等名士富商为董事; 开幕那天,港督戴鳞趾亲自主持仪式。      香港电视,首先在首脑阵容上就压倒丽的。      香港电视采用发射台播送,市民简称为“无线台”。无线以免费、彩色、 节目丰富多彩、播映时间长等优势,把老牌霸王丽的打得一败涂地。一报 章记者刊文道:“丽的不丽,无线无限。”形象地描绘出两者的态势。      丽的在新的竞争面前,也革故鼎新,于1973年2月改成无线与彩色。可 为时大迟。无线已牢牢占领市场,愈办愈活。传播业的入都知道:硬件好 办,软件最难。软件即是节目,无线有老行尊邵逸夫做股东董事,邵氏影 城有那么多艺员及设施可资利用,无线何愁办不好节目?      1975年9月,两台对峙的格局被打破,冒出一家佳艺电视,有人说三足 鼎立;有人却不苟同,认为另两足 (丽的、佳艺)不足抗衡,只能算一鹤 两鸡,鹤音,自然是无线了。      1977年,传播业连爆两件大事。一是周梁淑怕被提升为无线助理总经 理,总榄行政大权。周梁淑怡为港澳商界名士梁基浩的女儿,初人无线, 仅是天气预报播音员。她精干活跃,在无线身兼数职,干什么都非常出色。      另一件事,也是出在周梁淑恰身上,她就在提升的当年,带一班高级 行政人员集体跳槽佳视。舆论哗然:梁淑怡刚刚加冕,为何弃高枝而就草 莽?周梁淑怡说:“我离开无线的真正原因,是我觉得那里失去挑战性,一 切都大安逸了,收视率达95%,连老板都说75%已经足够了,我在反问自 己究竟在做什么?”      人们期待周梁淑怡力挽狂澜,很不幸,次年8月,佳视停播倒闭。原因 不在周梁淑怡身上,而是佳视的老板——商业电台主席何佐芝 (何东的儿 子)信心不足,财力不足应付周梁淑怡的重整计划。      周梁淑怡离开佳视后,自创唱片制作公司,并投身政界任立法局议员, 成为名播港九的女强人。      1980年夏,无线主席利孝和突发心脏病逝世。7月23日,邵逸夫人主董 事局任主席。当时无线的最大股东为法人股东汇丰银行与和记洋行,各拥 有236万股;时代生活国际公司拥有226万股。私人股东中,利孝和27万股; 利荣森、利荣达合占11万股;邵逸夫拥有32万股。利孝和的股权力其妻陆 雁群继承,邵氏为最大的私人股东。三家英资大股东都无意派人人主无线, 邵逸夫主政,顺理成章。      邵逸夫主政,无线面貌没多大改变——无线霸主地位稳如泰山,根本 不用伤筋动骨。      1982年9月,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从呼声集团手中购入丽的50%的股 权,入主丽的。邱氏马上把丽的更名为“亚洲电视台”了大刀阔斧改组领 导机构,自任亚视主席。      本书第三十六章曾介绍过邱德根,邱氏与邵氏一样,都是办戏院出身。 邱德根还经营银行、地产、娱乐业,是个不屈不挠、极善折腾的商界猛人。 他与邵氏都属上海帮,但关系并不好。原因是邱德根与电懋老板陆运涛是 至友,陆氏是邵氏的“死敌”,那么邱氏就不可能与邵氏同修友好。      邱德根与别家院线商一样,都有心涉足制片。邱氏与陆氏曾商议合办 一间电影制片公司,可天有不测风云,邱氏爱妻裘锦秋,于1964年陪同陆 运涛夫妇赴台参加金马奖颁奖活动,坠机罹难。邱德根万念俱灰,打消从 
… 页面 176…

影念头。      邱德很重创亚视,刻薄人说他“借尸还魂”(意指亚视前身丽的奄奄一 息,而邱氏从影之念由来已久)。邱氏是历经过大起大落、大灾大难的人, 何惧这些闲言碎语。邱氏主政,加大投资,亚视面目一新,收视率节节上 升。      因此,香港电视争霸战,是从邱氏改组丽的这一年开始的。      亚视咄咄逼人,邵氏不敢小觑,六叔在影业遭到嘉未的全力逼迫时, 便有心淡出影业,把精力财力挪向电视。邵逸夫有影城做后盾,聚集影城 及香港演艺圈的艺员,向亚视全力反击。      亚视不堪重击,赤字连年。远东集团的盈利几乎都投入亚视这个财政 黑洞,愈投愈亏,不投又无疑束手待毙。圈中人说亚视会倒闭,但又总是 不倒,并且不时拿出新节目吸引无线老观众的视听。邱德根能与泰山级的 邵逸夫对决6年,堪称一条硬汉。      邱德根淡出亚视的直接原因,是他儿子邱达成 (亚视董事)酒后开车, 撞死警员被判人狱4年;接着,奥运转播权官司又弄得邱德根疲于奔命,心 力惟淬。间接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亚视亏损太大,他售出股权前两年, 年亏损额竟高达2—3亿!      1988年,新财团购买亚视股份。邱德根转手问,清了老帐(原亏损主 要在投资),还赚了3亿港元。      新财团由林伯欣的丽新集团、郑裕彤的新世界、何鸿桑的娱乐公司组 成,郑氏、何氏,读者已耳熟能详,下面简单谈谈林氏家族。      林伯欣为广东潮阳县人,1915年生,1945年来港发展。从“行街”(推 销员)做起,以织袜子作坊起家,到80年代未,已成为香港十大潮汕籍富 豪之一。他的鳄鱼恤是国际名牌,是香港制衣业的大佬(大哥);他还投资 地产,拥有大批地盘物业。林伯欣的儿子林建岳,积极支持父亲收购亚视。 无独有偶,郑家纯也极力支持老豆(父亲)买下亚视。      新集团的最大股东是郑裕彤、林伯欣两家,(两家一样多),何鸿桑居 次,仅占5%。郑裕彤出任董事局主席,常驻亚视领导层为郑、林两家的公 子郑家纯与林建岳。郑裕彤说:“我们都知道亚视是个亏钱的深渊,但我们 相信,在自由竞争的香港,任何一家独霸的局面都不会长久下去。”      新集团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高薪聘请女强人周梁淑怡任董事行政 总裁。周梁淑怡曾在无线任过要职,这对无线,不啻当头一捧。      无线奋起反击,欲将亚视逼退到邱德根主政时的被动境地。周梁淑怡 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不是被动接招,而是全面出击。亚视频道,好戏连台, 异彩纷呈。圈中人道:“其实,幕后戏,比幕前戏更精彩。”      因此,无线亚视的竞争高潮,是从周梁淑怡主政亚视开始的。无线与 其面对面对决,主政者也是一个女强人,即行政总裁方逸华小姐。两台纷 争,遂演变成大火并。      无线主席邵逸夫,处于当年遭嘉禾挑战的尴尬局面。他穷于接招应战, 眼睁睁望着无线利润下滑20%,尽管如此,无线仍是老大,仍是赢利大户, 巨额的广告收入仍可令各股东喜笑颜开。      周梁淑怡虽名声鹊起,但关于她的流言也如幽灵在传播界飘荡:她的 业绩是用金元银纸垫起来的,广告收入不敷支出,一年亏损3个亿;她一年 就花了10亿元,如此,股东必会肉痛;当年何佐芝匆匆关闭佳艺电视,就 
… 页面 177…

是不堪其“挥霍”,女强人太好强,难免不会重蹈覆辙。      周梁淑恰登报发表郑重声明,否认传闻,否认股东对她不满。三位股 东老板在接受传媒采访时,也说亚视是作长线投资,并不在乎短期亏损。      然而,1991年发生的两件事,证实传闻不是空穴来风。2月,郑裕彤辞 去亚视主席,由林伯欣接任。紧接着,新任董事局主席林伯欣,公开向传 媒批评周梁淑怡,说她的政绩是“三分功,七分过”。她的过失,恰恰就是 传闻中的“流言”。      林伯欣任命他的“老家臣”曹广玉为行政副总裁,目的是把总裁周梁 淑情架空。周梁淑怕退居二线,下再主政,挂名做董事顾问。      林伯欣与曹广玉都无经营传播业的经验,便把曾在无线任职的李沛权、 招振强挖过来,分别委以助理行政总裁、总监的要职。      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李、招三员大将,在林帅“利润中心”的新旗 帜下,再度燃起与无线决一雌雄的战火。      岂料,他们3人重蹈女强人的覆辙。他们犯有同样的毛病,荧屏声势浩 大,帐面债台高筑——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