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嘉庆皇帝 作者刘德贵 >

第69部分

嘉庆皇帝 作者刘德贵-第69部分

小说: 嘉庆皇帝 作者刘德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口中言道:“老弟还有何事?”王伸汉放低了声音道:“卑职此番前来,是因为有一件事情不知如何办才好。”王谷皱了一下眉头道:“什么事?”王伸汉忙把李毓昌给铁保的揭帖拿了出来道:“这是查赈委员李毓昌写给总督大人的东西,请老父台过目。”王谷接过揭帖,只看了两三行脸色就变了,匆匆济浏览了一遍后,连说话都不利落了,也不知不觉地就忘了那个七姨太。他盯着王伸汉道:“老弟,这揭帖如何会到了你的手里?”王伸汉道:“这揭帖幸亏是到了卑职手里,不然,李毓昌危言耸听,卑职的前程无足轻重,但老父台的官声可就要遭人非议了。”王谷自然心领神会,他暗中思忖,山阳县贪冒赈银,自己也没少捞外快,李毓昌力主详查放赈情况、严惩贪赃官吏,如果总督大人照准,自己首当其冲就难逃国法惩治。王伸汉见王谷脸色骤变,知道他已经感到了李毓昌的威胁,就趁势不冷不热地加上了两句道:“李毓昌假做正经,诬举妄告,但如果总督大人偏听一面之辞,那各省可就要摘掉一大批顶子了。”王谷被王伸汉一提醒,不由得恨透了这个要揭他老底的李毓昌,气呼呼地问道:“这个李毓昌他现在哪里?老夫要找他理论一番。”王伸汉觉得火候已经成熟,索性单刀直入地道:“老父台不用去找他了。卑职昨夜已经将他用药酒鸩死了。”王谷“啊”了一声,没等他细细捉摸,王伸汉又言道:“淮安府这次放赈,各级衙门确实循例扣了一些银两,此事原是瞒上瞒下的惯例。省里来的查赈委员,大概至少有十多个,人人都是息事宁人,不加张扬,唯有这个李毓昌,张牙舞爪,专门找卑职的毛病。这揭帖明是对我,实则是要对老父台下毒手。卑职屡屡求他曲意遮掩、谁知他挟嫌企图大捞一把,居然把竹杠敲到您的头上来了”王谷越听越气,吼叫着问道:“李毓昌他要怎的?”王伸汉煞有介事地道:“他要您出二万两纹银方肯罢休。”谁若想从王谷这儿弄走一分银于,那就简直是要他的老命。王谷气得暴跳如雷地道:“真是岂有此理,连老夫他也敢敲诈,本府定不与他干休。”王伸汉继续道:“卑职见这狗官要价大高,而稍有迟疑,他就要发揭帖,弹劾卑职。卑职实在是走投无路,又无法忍下这口气,一时情急,就买通他的家人将他毒死了。如今事已办完,揭帖也追了回来,淮安府所有官吏俱不再受其威胁,卑职特来向老父台领罪。”王谷听说李毓昌已死,心里略策感到踏实,但想到一个堂堂的七品查赈委员突然身亡,省里岂不追究?想到此,心里又是一阵慌乱。王伸汉已经揣摸透了这位知府大人的心事,又不慌不忙地道:“不必震惊,卑职既已下手,自甘愿代合府同僚受戮。但只要您能出面帮助料理,这满天的乌云顷刻就可烟消雾散。”王谷问道:“此话怎讲?”王伸汉就把伪造李疏昌自缢身亡之事说了一遍,又接着道:“如今他的三名贴身亲随可做人证,李毓昌尸身可做物证,只要您亲自前去验尸,卑职报个自缢身亡,您复审定案,就一切全了结了。”王谷听到这里已然动心,手理着胡须不再出声。王伸汉趁热打铁,站起身来对着王谷深深地行了个礼道:“老父台如能从中大力回护,卑职愿再孝敬纹银二千两,以谢救命之恩。”王谷一则怕这事闹大了,把自己也牵连进去,二则贪恋那白花花的二千两纹银,三则他早就与王伸汉是一丘之貉,多少有点兔死狐悲之情,略一思考,就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道:“照说呢,本府应该依法而断,然而你是代合府官员受过,本府也不能不念及袍泽之谊。你尽可放心,本府当尽力设法替你遮掩便是了。”王伸汉大喜道:“现在李疏昌死亡现场已被卑职封锁,还请大人火速前往验尸,以脱卑职的干系。”王谷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道:“老弟的心请,本府自然明白,只是老夫尚有一件急事需要马上处理。你可先回山阳,半个时辰之后,老夫即当前往。”王伸汉不敢再过催促,只得退出大厅,踽踽而去。你道这王谷会有什么急事?真有急事,半个时辰岂能料理完毕?只见王谷待王伸汉走后,马上转入后堂,将那对明朝的软玉罇捧在手里,径直去找那七姨太去了。 
  知府大人要亲自来山阳县验尸的消息,就像一阵风一般,“呼啦啦”地就在山阳县城传开了,整个山阳县城可以说是为之轰动。这样的事情,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虽然是灾后,尽管有不少县城的人前往灾区看望受灾的亲属去了,但驿馆前仍然拥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王伸汉今天完全打破了以往审案不准闲杂人等观看的惯例,吩咐将驿馆门大开,允许人们自由出入。这一下老百姓的胆子就更大了,知府大人还没到,院子里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拥满了人。大约在申正时分,知府大人的大轿停在了驿馆的门前。在一群护卫、衙役、文武职官的簇拥下,王谷迈着缓慢的步子进了庭院。因临行前他同自己的宝贝乖乖七姨太颠鸾倒凤了一回,而七姨太得了软玉罇之后又确实十分地卖力,所以王谷此时的精神特别好,脸色也越发红润。王伸汉率山阳县差役恭恭敬敬地行了参拜礼。王谷端坐于临时摆放在院子中的公案后面,手捋着乌黑的胡须,环顾了一下众人后道:“堂堂省府委员,在山阳查赈不到半个月,竟突然暴死。本府奉桌台之托亲来检查死因。山阳县可速将此事前因后果一一禀来。”王伸汉赶忙出来道:“回禀府台大人。山阳县查赈委员李毓昌,乃总督铁保大人亲自委派,自到山阳后,并不与县衙官吏核对帐目,只在驿馆闭门谢客,于昨日夜间突然自缢身死。卑职已对现场进行详查,未见遗书信件。件作验尸确系生前缢死,但自缢原因不明。据其亲信管家李祥、顾祥和马连升讲,李毓昌死前数日哭笑无常,恐系疯癫所致。请府台大人明断。”王谷心里话,好个小子,演得还真是逼真。他点点头,令王伸汉退在一边,又回过头去喊道:“仵仵!”早有一名精明强干的中年仵作,从他身后的僚住群中站出来,跪地候命。王谷做出一股威严的样子道:“山阳知县已验过查赈委员李毓昌的尸身,禀明系生前缢死。你可前去复验一番,速将结果当众禀报。”件作应了一声“遵命”,即带起验尸的工具进屋验尸去了。王谷又装模作样地向王伸汉问了李毓昌来山阳后与什么人来往最密切。王伸汉答道:“李委员只与自己带来的三名亲随管家朝夕相处,山阳县内并无近人。”王谷又问李毓昌的年龄、籍贯及平日人品如何。王伸汉回道:“府台大人所问,卑职一概不知。”王谷点点头,正好那名件作已经验完了尸身出来,他就不再与王伸汉对话,径直问仵作道:“这李毓昌的死因可曾查明?”仵作答道:“回禀老爷。这死者面色青紫,舌有吐出口外的痕迹,脖颈上有明显的布带勒痕,经查对,与从房梁上解下的布带痕迹相同,三者归纳在一起,可以断定系生前缢死”在一旁提心吊胆地听候结果的王伸汉,心中暗暗欢喜。王谷也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嗯,很好!你很能干!”谁知那仵作话锋突然一转,继续禀报道:“但是小人细检死者的鼻口,发现都有出血的症状,且指甲颜色发紫,这都系中毒身死的迹象。故而死者究竟死于何因,小人一时难以断定。”仵作的后一段话,使王伸汉宛如当头挨了一问棍,半天舒不过气来。他暗暗埋怨王谷,为什么不事先对这仵作交个底?他也后悔自己一时疏忽大意,竟忘了花钱买通这个举足轻重的仵作。如今弄出个死因不明的结果,可就把自己陷入了一种绝境中去了。王谷听了心中也是十分着急,但当着府里、县里若干下属及数百围观百姓,一时又不好发作。不过,王谷居官数十载,这点小小的难题自然困不住他。他盯着那件作,慢吞吞地问道:“难道,这李委员的死因,就查不清了?”那位仵作好像是个十分认真的人,看起来也很有经验,回答王谷道:“禀老爷。若想查清死因,要用银针探喉检查”王谷突然一声冷笑,打断了仵作的话,继而高声叫道:“淮安府养着你们一群差役,平日养尊处优,不思进取,今日验尸又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真是不学无术,胡言乱语,坏我大清朝名声。来人啊!把这个无用的奴才给我拖下去重打二十棍!”这位仵作被王谷的突然发怒,吓得慌忙跪在地上叩头求饶。王伸汉看出了苗头,也抢出一步跪在地上假意替仵作讲情。王谷似乎余怒未息地道:“看在山阳知县的面子上,这次暂时饶过你。你且去再详细验查一遍,如果再如此矛盾,本府定要将你严惩不贷!”这位仵作也真是精明,见王谷发怒,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仔细回味方才禀报死因时知府大人的反应,大人似乎对报为自缢十分满意。他暗暗点头,决定顺水推舟,以便把自己解脱出来,于是二次进房验尸,不一会儿就走了出来禀报道:“老爷,小的二次查明,那血迹系死者上吊后,因憋了一口气,无处喷发,咽气前才得以喷出,所以造成了鼻口破伤,而并非毒死痕迹。综上所述,小人可以确定,死者系自缢身亡。”王谷悠悠地问道:“你,敢肯定吗?”仵作答道:“小人敢以脑袋担保!”王谷这才点点头,吩咐书吏照禀报的意思填写尸单,又当众询问了李祥等三人。李祥等假作悲哀,但异口同声证实李毓昌是上吊死的。王谷也让他们一一做证了结,并通知死者亲属前来迎灵,又一面吩咐书吏造文向桌司、藩司、抚台和总督大人禀告。事情办得可谓干脆利落,仅用了一个多时辰,王谷就审理完了此案,打道回府了。王伸汉吸取了淮安府仵作验尸时差点把事情闹大的教训,在王谷离开山阳之前,叮嘱王谷,暂时将府里的呈文压下不报。由他王伸汉亲自往桌司、藩司和巡抚衙门奔走活动,以保证呈文不被驳回。王谷当然同意了。王伸汉在动身之前,也就是王谷来山阳验尸的第二天上午,令包祥准备了一万两银票以及许多珠宝珍玩,做为打通关节的礼品,又吩咐县学教谕章家璘草拟一份禀报文稿,分递各有司衙门。但包样把一切礼物银两准备停当之后,那章家璘的文稿却还没有送来。王伸汉派人前去催取,得到的回话是,李委员的死因尚未查清,文稿实难草拟,请县令另委他人。王伸汉大怒,下令立传章家璘来县衙复命。传令的衙役见王伸汉震怒,索性不再啰嗦,硬将章家璘用铁链锁到了县衙。这位章家璘教谕年纪虽只有三十出头,但一脸文儒相,举止斯文,言谈稳重,颇有学者风度。王伸汉让他做县学教谕,正是看中了他的才华。此刻,王伸汉忍着怒气与他见过礼,便问起文稿之事。章家璘却直率地道:“李委员在山阳查赈,举止光明,行为磊落,灾区饥民有口皆碑,何以突然自缢?这不能不使百姓生疑。况且淮安府件作在验尸时,明明指出死者鼻口出血,指甲青紫,有中毒之嫌。这样的大案若不查个水落石出,岂不是草菅人命?连省里派出的大员不明不白地死去都如此草率结案,那普通百姓又将如何?”王伸汉一听就急了,忙截断章家璘道:“本县勘察李毓昌委员的案件,可谓十分小心,府台大人又亲自前来验尸,难道还会有什么纸漏不成?你只管依本县的意思具文,其余事情你就不必多问了。”章家璘正色答道:“学生为教谕已三年有余,一向以忠正廉明为宗旨。李委员死因不明,我何敢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写出违背天理公道的文告?”王伸汉陡然收敛了笑容,阴沉沉地问道:“如此说来,你是不想写这文告了?”章家璘决然地道:“断难下笔!”王伸汉把眼一瞪,拍着桌子吼道:“俗语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平日拿着本县的俸禄并不办事,到如今连一份小小的文告也不肯写,本县留你有何用处?还不给我从这滚出去!”章家璘好像早就料到王伸汉会有此举,一点也不惊惶,反而冷冷地道:“知县大人要罢学生的职,悉听尊便,但若想以此威迫,欲折学生之志,却绝难奏效!”说罢头也不回地大踏步地走出了县行的大客厅。王伸汉气得七窍冒火,当即就要好好惩治他一顿,但虑及李毓昌之事尚无着落,也只得摇摇头,自己动手胡言乱语地草拟了一道禀文,带着包祥等人,赶到江宁活动去了。 
  再说王谷,耐着性子在知府衙门等了十几天,才得到王伸汉的回话:“省里各衙门均已打通了关节,李毓昌自缢身死已成定论,可以发出呈文了。”于是,王谷就以淮安府的名义,将确认李毓昌自杀的结案文告发往江苏各有司衙门。首先接到文告的是江苏桌台胡克家。胡桌台早就得到了山阳县的一大批银两,所以接到呈文后一点也没有犹豫,就在呈文上加盖按察使衙门的大印,转呈藩司杨护。这位杨藩司平日最喜欢做的是游山玩水、垂钩钓鱼。王伸汉摸准了他的嗜好,出重金买通了一位专陪杨护钓鱼的幕僚。这位幕僚乘钓鱼之机,多次讲述李毓昌自杀的新闻,故而杨护接到桌台衙门的报文后,好像早就对这个案子了如指掌,没有过问一句就具名照准,再转报巡抚衙门最后圈定。江苏巡抚江日章料理公务素以懒惰出名,许多重要呈文都由一个姓曹的心腹幕僚代间代批。王伸汉来江宁得知此事后,用金钱和女人这两件法宝,将那位姓曹的幕僚俘虏。姓曹的幕僚于是就擅自在李毓昌一案的呈文上做了“会衔禀告两江总督”的批示,然后请汪日章过目。江日章老眼昏花,平日批阅文稿,从不耐烦读什么原文,只在幕僚的批文后签字画押,用印分发了事。所以由王伸汉、王谷合谋造出的伪证,仅仅十数天就顺利地经过了省府各衙门的会签,送到了两江总督铁保的手中。两江总督铁保大人,自派出了一批查赈委员之后,倒是没忘了随时了解查赈的结果。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十几位查赈委员都有呈文送来,惟有自己亲自选定的李毓昌杳无音信。他感到十分纳闷,曾派人前去淮安府询问过李毓昌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