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凤凰斗:第一嫡女 >

第65部分

凤凰斗:第一嫡女-第65部分

小说: 凤凰斗:第一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愿意掺和进任何惹得皇上注意的事情。他其实是根本不想跟与夺嫡有关的人家结亲,也不想跟文臣之家联姻,正好又赶上现在朝廷乱得很,爹就更不肯出头了。”
    “爹,爹没这样胆小吧,他可是将军。”杨锦瑜不怎么赞同哥哥的观点。
    “我看就是胆小,就是两家联姻怎么了,难道还能造反不成?”
    杨幼宁嘀咕道。
    杨锦深叹了口气:“幼宁,这事你别管了,回去吧,我有事跟你二哥商议。”
    杨幼宁见状也只得撅着嘴道:“好啦,你们商量好了,我去找爹说说去。”
    杨锦深见妹妹走了,这才跟弟弟说:“这件事指望爹是不能了,二弟,你肯帮大哥么?”
    杨锦瑜挺起胸脯道:“哥你说吧,要什么帮的,弟弟绝无二话。”
    “我只想娶回你嫂子。”杨锦深目光幽深:“可是现在爹已经拒绝了,若是我什么都不做的话,那等于就放弃了。”
    杨锦瑜挠了挠头:“可是哥你想做什么呢,其实这段时间我在外面也听到了些风声。太子最近好像被陛下给厌弃了呢,前段时间闹出的军需案不是牵扯了好些太子收拢的一些大臣,这于穆青,还有五军都督府的赵铭不都是因为这事儿被牵扯进去的,都被判了斩首和绞刑了。现在这种情形,外面人根本没人敢往太子身边凑,我听爹说嫂子的祖父是太子太傅楚尚书,在朝中也是桃李满天下,门生不少,爹这时候怕跟他们家结亲引起皇上的误会。”
    “这话是爹跟你说的?”
    杨锦深眸光微动:“皇上怎么想,岂是臣子能猜测的?真的厌弃了太子,谁说了清楚?太子和二皇子信王是一母同胞,都是皇后所生,陛下跟皇后情重,如何就厌弃太子了?”
    杨锦瑜一时糊涂了:“可外面都这么说。弟弟听说太子殿下虽听说也是有仁厚的名声,只是他身边聚集的多是文臣,但是信王殿下以前征战沙场,立下不少战功,很多的武将支持他,咱们家也是武将家,为啥不支持信王呢?”
    “废立太子岂是那么简单?太子殿下当年在陛下起义时镇守城池,为陛下在后方募集粮草军需,整顿内政,虽不像信王在战场上那般耀眼,可同样功劳很大,不是太子殿下,后方能那么稳固,能打许多胜仗吗?太子又为人仁厚,并无明显过失,陛下如果因为宠爱信王,觉得他有乃父之风就废了太子,那朝臣能同意吗,废长立幼,岂是随意为之?一开此例,后世子孙无穷之患,内斗不止。”
    杨锦瑜听得佩服不已,但说道:“哥哥说的虽是有理,可是弟弟也见过信王,那真是个好汉子,让人十分佩服呢。虽然说太子也很好,可是如果支持信王,那将来信王当政,咱们武将的地位不是更高了吗?”
    杨锦深一怔,没想到这个向来看起来十分鲁莽的弟弟能想到这些,有些赞许地说:“没想到你能想到这些,二弟也长大了。”
    杨锦瑜得意道:“这也是我听外面人议论,自己琢磨的,哥哥过奖了。”
    “你这么想也没什么错。只是你能想到这点,难道陛下这样英明神武的人却想不到么?这却涉及到一个问题。虽然信王打仗是个能手,也算是聪明天纵,只是在处理政事上却不及太子殿下多年经验。如今已经是天下太平,经历战乱多年,才不过刚刚恢复几年,民心思定,厌倦战争。太子仁厚可为守成之君,信王虽能却是喜欢挑战之人,若为君,难免汉武帝穷兵黩武旧事,虽然咱们武人喜欢打仗可得军功,可国家却支持不了长期征战。现在的景朝需要的是个守成的继承人,而不是个再继续打仗的君主。”
    杨锦瑜听到此处也是瞪大了眼:“这么说皇上不会废长立幼了?”
    “国家总是需要文臣去治理的。”杨锦深叹道:“虽然皇上现在一时对太子冷淡些,却也不可能为此就让武将去治理天下的。何况,若是让朝中文臣武将的势力变得不稳定了,这恐怕也不是陛下想看到的。父亲那边,却是一时糊涂了,他这般做法固然是免了结党的嫌疑了,可是因为此事,传出些风声,却是得罪了太子殿下。不站队,想要两边讨好只是一边看热闹岂是那般容易?等新君登基,只怕我们杨家会倒霉。”
    杨锦瑜听了道:“那怎么办?”
    “二弟,这爵位是封的,可也有可能会被夺去。”杨锦深目中带了丝绝然:“若是你我兄弟坐以待毙,不去谋划一番,只怕将来祸事不远矣。”
    杨锦瑜站起来道:“哥,你说吧,该怎么办?”
    杨锦深是个对政治很有些敏锐天赋之人,就朝廷的情况,他看得比许多人清楚,冷眼旁观,却也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我会去暗中投靠太子。”
    杨锦瑜吃了一惊:“可是——万一陛下知道了?”
    “都说了是暗中,也不一定用现在的身份。”
    “可太子会接受么?”
    杨锦深却是跟太子有过些接触,对其颇为忌惮,深深明白那位看着仁厚的老好人太子殿下,实际上也是心思深沉之人,目前的情势只是看着危急,缺个人给他点破迷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总要跳脱世外才能看得清醒。
    “他会接受的,之前我就想过此事,现在爹也逼得我不得不出面了。”
    “可这跟哥哥的婚事有啥关系?”
    杨锦瑜有些迷糊了。
    “只有太子的地位稳固了,我才有机会。二弟,哥哥不想放弃。这件事,还需要你帮忙——”
    杨锦瑜听了兄长的吩咐,颔首道:“好,我这就去找他们去。”
    见弟弟去了,杨锦深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心中实在有些无奈。
    他是回了京才知道情形闹得如此糟糕,太子一党遭到了很严重的打击,如此情形下,他父亲会想着避嫌也不奇怪,本来杨锦深只是想说服父亲延迟提亲,等风声过了,也就无所谓。
    楚旭毕竟不是他父亲,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如今还在家中,未回朝,也影响不了什么事。
    可是没想到父亲直接就是先斩后奏了,逼得他不得不如此。
    “惜情,你现在知道了消息,一定会很气我吧?”
    杨锦深面带苦笑,想着那个小女子可能因为此事而伤心,心中闷闷的,着实堵得慌。
    “一定要相信我,我不会就这么放弃的。”
    过了几日,杨锦深改头换面跟太子见了一面,不知道谈论了什么,第二日,太子跟皇上父子二人宫中深谈,数个时辰才出来,出来之时但见太子眼睛红肿,似乎是哭过了。
    之后皇帝忽然就在朝上大赞太子仁孝,弄得满朝文武迷糊不已。
    信王从宫中内侍处得到消息,道是太子跟皇父回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表明一片孺慕之情,拳拳孝心,回忆起过世的皇后,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因为此事,皇帝跟太子的关系大为缓和。
    信王得知消息,脸色难看起来。
    “我这个好大哥,早知道他不是什么忠厚之人,竟如此狡诈!”
    有谋士就劝慰道:“陛下还是最喜欢您的,太子殿下不过是暂时跟皇上的关系缓和了,但是只要一天当太子,皇上总会是有看他不顺眼之时的。自古太子就是难当的,皇上春秋鼎盛,您的机会还长远着呢,何必急于一时呢。”
    信王这时才好受了些。
    “真没想到,他居然能想出这种法子,倒是聪明了,奇怪了,有能人给他出主意?”





☆、招财童子
    “或许是太子身边的谋士出的主意,那个郭林不是总以郭奉孝自居么?”
    “郭奉孝?哼,他要真有三国鬼谋士郭奉孝的本事,还能弄前段时间的事情出来?”信王嗤之以鼻,忽然想起一事来。
    “听说武昌侯家本来跟太傅楚孝直家的长孙女定亲了,突然就退婚了?”
    “是有这么回事,据说是武昌侯夫人回绍兴省亲时看重的,回来却被武昌侯给训斥了,叫人去给退了。”
    信王起身在书房里走动着,他身形高挑挺拔,常年征战沙场带来的健壮体格,穿上一身秋香色蟠龙立领深衣更越显雄姿英伟,正是三十出头的年纪,英武俊美,十分富有男性魅力。
    若是比较起来,太子却比信王的容貌身材差多了,不仅个子矮了几分,连长相也是有些文弱,性格也是较为仁厚,说难听点是软弱,起码外人是这么看的。
    也因为如此,信王从没看得起自己哥哥,觉得自己立下许多战功,不是正好效法李世民吗,怎么就不能夺嫡了?
    他可一点儿也不甘心屈居人下,不过就是大哥比他先从娘肚子里出来而已,都是嫡子,凭啥皇位就该是大哥的?
    信王哼了一声:“也算是这老儿还有些眼力,知道谁才是明主。可使人去拉拢么?”
    “王爷,那老儿可是惯不掺和这些事的,拉拢得还少么,从来是不管的。”
    “倒也是,算了,现在这也算是他投诚了,算他聪明。”
    信王遂不再提此事。
    京城的风暴传到绍兴来,那又需要些时间了。
    不过消息灵通之人却也有各自的渠道。
    因为之前杨家退亲之事让楚旭大为恼怒,他自己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了京城的政治风波,其实早在之前已经由顾渊提醒过一次婚事可能告吹。
    但是那时候楚旭也有自己的心思,他父亲楚孝直是忠实的太子一党,身为太子太傅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转投到信王那边去的。
    楚旭也深知自己如果想两面三刀,到时候等待他的或者就是政治生命的死亡,谁也不会用他,或者就是他只能把赌注压在信王那边,可将来他这半路进去的能得到什么好处吗,那还不如现在呢。
    而想只想皇帝效忠看起来也是个好办法,不参合这些事,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早晚会死,继承人早晚会登基,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后代考虑。
    楚旭本来觉得结了这门亲事,说不定能够拉拢到武昌侯转投太子,他之所以还不回京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形势不乐观,回去只会陷入党争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也是想等待时机。
    这门亲事绝对是对楚家有好处的。
    自从顾渊跟他说过京城的情势,他已有了准备,但真的知道了消息之后,楚旭还是很愤怒。
    这一方面是因为武昌侯不留情面的做法伤了他的颜面,同样也是让他的打算落空了。
    这几日楚旭的心情便很是不好,直到楚原提出全家出去郊游的事情,楚旭便决定趁着春光灿烂一家人去会稽山游玩,也好放松心情。
    楚惜情这两日心情也不怎么愉快,她也不否认,杨锦深的这件事情给她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这几日她变得越发沉默了起来,虽然看起来像跟往日一样没什么不同,照常处理事情,可是只有近距离服侍她的侍女才知道她的改变。
    梅香忧愁地看着楚惜情安排人收拾明天去郊游准备的物事。
    她感觉到小姐不快乐。
    虽然她还在笑着,可是那笑容看起来是那般虚假,没有温度。
    梅香烦恼地快把头发都抓下来了。
    楚惜情回眸看了看她,“天色不早了,今晚你也不值夜,下去便是。”
    梅香欲言又止,没有说话,终究还是退下了。
    楚惜情坐在梳妆镜前,她身上只穿着淞江棉布中衣,望着镜中的容颜,她伸手摸了摸胸口的位置。
    原本那里放了一块玉佛的,是杨锦深送给她的。
    现在,她已经把它取了下来,想着什么时候让人送还去钱家,只是此物,终究不好随意交给钱家,免得再惹来什么猜测。
    “这样也好,我还是把精力花在我该做的事情上。”楚惜情眸光闪过一道寒光,她的意识里出现了董其玉那张看起来俊俏迷人的脸庞。
    “怎么会让你如此轻松自在呢,只是简单的拒绝,难平我心。”她红唇勾起一道邪气的笑容:“还有朱昂,狗咬狗会怎样,真的很期待呢”
    她喃喃自语,看着镜面因为呼气而有些模糊起来,伸出手在那雾气笼罩的镜面上写下一个惊心动魄的字——“杀”!
    夜色,越发深了。
    一夜无话。
    东方渐白,城市从夜色中苏醒过来。
    早起的绍兴城已经是十分热闹了,一早,楚家不少人便起床了。
    小姐们起来梳洗打扮,厨房的人忙着准备吃食,还有各院的丫鬟忙去大厨房取吃食的。
    楚惜情起来用牙粉和牙刷刷了牙,此物远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而且看起来跟21世纪的惊人相似,原不是什么稀奇之物,几乎家家具备,只是普通人家用的牙粉没那么好或者是用青盐。
    楚惜情早起刷牙时看着此物忽然产生了一种荒谬感,觉得人类社会说是进步了,在许多方面似乎还是延续祖宗的发明,生活上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意识一时间想远了,等洗漱完了,吃了一碗紫米粥,一碟金丝烧卖,羊肉火烧,几样小菜,红玉已经收拾了衣裳过来。
    楚惜情换了件掐腰的玫瑰紫缂丝彩晕锦春衫,丁香色挑线裙子,乌发在发顶挽了个坠髻,其余在脑后松松束起,在耳边挑了两缕青丝,发间但点缀一串烧蓝嵌珍珠发箍,几朵小巧梅花样纹饰,耳间一滴蓝水晶坠子,瞧着十分淡雅宜人。
    脸上也没有涂脂抹粉,只是抹了些天香阁出来的护肤品,点了些胭脂在唇间便算了。
    梅香瞧着楚惜情今日心情不错的样子,在一边高兴道:“姑娘今日好像九天仙女似的。”
    “你倒是嘴甜。”
    红玉在一边陪笑道:“就是,姑娘,这可不是奴婢们嘴上夸奖,那是全绍兴都眼见的事儿。”
    楚惜情忍俊不禁:“行了,便被你们说的我立时要升天了。”
    便起身要去老夫人那请安,梅香忙取了个梅花纹纱面的披风来,道是早晨天凉,待会山风大,上山带着。
    丫鬟婆子这边厢也是忙跟随着去,杜妈妈也跟着一起,想去会稽山进个香,再加上婆子丫鬟伺候的人,可谓是浩浩荡荡的了。
    到了荣寿堂请安,老夫人这儿已经是来了几人了,楚惜梦自从被关去了枫园,少有出现在人前,已经是有许多日子不出现了。
    楚惜忧却到了,见到楚惜情很是热情地过来招呼。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