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还珠之皇后难为 >

第106部分

还珠之皇后难为-第106部分

小说: 还珠之皇后难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桩是因香妃的缘故,宝月楼出了不少缺;第二桩是景阳宫侍候的人全体随着永琪迁出了,景阳宫不能没人打扫留守;第三则是延禧宫了,老佛爷恼怒于居然有人还倒向当时的令妃,向她传递消息,在贬其位份之后,很打发了几个不听话的奴才;接着是晴儿大婚,陪嫁的名单里还有宫女、太监,又带走不少人。此外尚有和贵人入宫,最近又升了待遇,配给的使唤人也要增加。今年又是大选之年,宫里不免要再添几个新主子,就是大选期间,也需要拔出额外的人手来伺候。还有一个紫薇,年纪也到了,陪嫁的奴才也要先有所预备。
  
  又有到了年纪需要放出宫的宫女,她们留下的空缺也急需填补,各处都盯着今年的小选,希望能挑到合适的补缺的人。钟茗想起要给永璂轮换宫女的事,跟老佛爷及乾隆说了一声。老佛爷与乾隆并不以为然,乾隆说得直白:“他要学什么挑丫头?伺候的人,不是有你、有老佛爷看着么?哪用得着他一个男孩子混在内闱?”
  
  老佛爷也点头表示赞同,这年头,哪有男人没事琢磨着身边伺候的丫头的?这是家务事,要主母做的。
  
  “他身边的人,当然要自己可意,再者,我也想让他自己有个数儿,知道怎么挑人,”努力解释自己的想法,“以后总要自己过日子,自己身边的事情,他总要有个数才成,挑人什么的,也是要有眼光的,他得学着点儿怎么挑人”
  
  越说自己都越觉得糊涂了,乾隆倒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唔,以小喻大?也成。”他最终决定亲自过来准备适时点拔一下永璂,借挑宫女的事情,用简单的事情来隐喻一下如何选贤取能。
  
  皇子的教育老佛爷不去管了,倒是紫薇跟在老佛爷身边,也到了婚嫁的年纪,老佛爷闲来无事,也想提点她几句。
  
  挑选之前,紫薇站在一边并不说话,听到老佛爷的调度,很有些奇怪,为什么把一两年后将要出宫的熟手往延禧宫里调呢?御花园等处是在明面儿上的,更需要熟手伺候。玉贵人不是不得宠么?这些虽然是熟手,不过是些做粗活的熟手啊,是用来打扫主殿的。玉贵人早不能使唤这么多人了。
  
  钟茗暗服老佛爷老辣,马上就要出宫了,都盼着平平安安地出去了,谁还愿意沾惹是非,帮一个失势又降了位的贵人呢?倒是新进来的人,年纪尚轻,可以从头收服充作心腹。老佛爷如今懒得跟玉贵人算账,但也不会让她再兴风作浪,这才是在后宫打滚多年的人,对丧家之犬也不轻视,不能让它吃饱了、有机会养足精神再来反咬一口。
  
  到真正挑人的时候,乾隆与永璂才到场,乾隆拉着永璂小声说着诸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之类的挑选方法。老佛爷与钟茗偶尔说一句‘看看她们的手,就知道是不是会干活的’、‘看着眼神太灵动的,轻易不要挑,这样的人未必会安份’。
  
  钟茗竖起耳朵听乾隆说的话,想了一下,挥退了这一排的几个侍选宫人,对紫薇道:“还有一种人,叫‘憨面刁’的,看着憨厚,质朴无文,又或者是楚楚可怜,总之让你觉得她就是只温文无害的兔子。可偏又心生狡猾,听她说话似是天真烂漫,可办起事儿,总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让人代她倒霉,还要让所有人都觉得她这是理所应当。一觉得事情要露馅儿就痛哭流涕,先把自己骂得像灰孙子,她骂过自己了脸皮子薄的人就不好意思再怨她,让人防不胜防可你回过头来一看,她说着忏悔了,只是嘴皮子的功夫,根本就不会改过所以啊,看一个人,别管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最后带来什么结果。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如果言行不一,那就更坏了!”
  
  说到最后,钟茗又住了嘴,自己在永璂的事情上,似乎也有言行不一的毛病,原来我已经是坏人了么?钟茗难得纠结了一下,得,自打踏进这宫门,想不染尘埃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人总要求活,而在宫里,想活得好好的,就得动心思。
  
  紫薇就想到了小燕子,心里一沉,又作无事状。乾隆也对永璂加了一句‘不能完全以貌取人’,险些把永璂弄糊涂了。永璂觉得,皇阿玛别的事情说得有道理,只是皇额娘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更好懂,人心谁也看不到,倒是事情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光看结果就行了,甭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这个办法好,永璂在心里暗暗记下了,简单省事又实在。
  
  宝月楼与景阳宫都是缺的看守屋子的粗使人,等再有主子入住,再选灵巧的伺候也不晚,这倒不难安排。但是西三所配给晴儿带走的都是伶俐得意的,还有永璂身边要轮换下来的、各处宫里需要更换的得力之人,这些就需要多费些心思了。另有心照不宣的预备给紫薇的陪嫁宫女,不能是内务府的世家,这些世家,在外头比一般的官吏都硬气,紫薇身份尴尬,不能有这样的女子相陪,否则,到了额驸家就不好安排;紫薇和软,伺候的人心性需要纯良一些,不能太灵动了。
  
  钟茗选人,首选的是要可靠,是自己名下奴才家里出来的,就优先留下——你作乱,我就拿你家人作法,再方便不过的把柄。老佛爷不在乎这些,到老佛爷的份上,已经不需要防着谁下什么黑手了,只管看人老不老实、会不会干活,长相妖娆的,她就首先不喜欢。乾隆看着剩下的事情无聊,干脆带着永璂到前边去了。
  
  紫光阁落成了,里面悬挂功臣画像,前日已经赐了一回宴。今天,乾隆就是要带永璂去再做一回教育。一面指着、一面解说:“这是傅恒、这是你大姐夫、这是兆惠你都见过的,这些人是有本事的”顺便再说一下各人事迹,例举能臣所为,让永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
  
  等到宫里都安排好了,老佛爷也放心让晴儿过她的小日子去了,乾隆就要奉老佛爷出宫去五台山。
  
  钟茗诧异道:“今年是老佛爷圣寿,正是需要安心享福的时候,何苦在春寒的时候远行呢?”
  
  乾隆道:“正因为是圣寿才要去的。你也不想想,今年是七十圣寿,多大的事情啊!当然要走动走动,让天下得沐圣恩!”
  
  “”就你时髦,人家旅行结婚,搁你这儿,旅游也是祝寿的一项活动,“何时动身?又要什么时候回来?今天可是大挑的年份”
  
  “朕省得,三、四月的时候一准儿回来,今年为庆老佛爷圣寿,要加一科的恩科,朕还要回来主持殿试呢。老佛爷也赶得及回来选看秀女。宫里的事儿你先看着,永璂朕带走了,有朕和老佛爷在,你就放心吧!”
  
  “”你都这样说了,就是不放心也不能反对了。
  
  “紫薇也带上罢,她也快定日子大婚了,范家也是守规矩的人家,以后出远门儿的机会怕是不多了。”钟茗想了一会儿,还是建议道。
  
  “也好。”
  
  钟茗在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目送着婆婆、丈夫、儿子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去了,自己要留下来统筹全局。皇帝与皇太后不在,京里最大的就是皇后。然而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朝中大事,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分类处理好了快马奏上,除非皇帝半道挂了,或者京里有人造反了,否则是没人会主动跟皇后说的。
  
  倒是老佛爷七十万圣的准备工作,皇帝临走前说了,要皇后盯紧点儿,钟茗要统筹的,就是这个全局。因乾隆有话,礼部与内务府也觉得这事虽干系朝廷体面,到底不是军国大事,报给皇后知道也无不可,弘晓与乐克碰了个头,把祝寿的一应事宜详细写了个说明递给了钟茗。
  
  捧着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堆纸,钟茗看得头晕脑胀。最后干脆召来和嘉等公主商议事情,公主里最闲的怕就是和嘉了,她上头有婆婆顶着,不像兰馨需要事事亲力亲为。又因福隆安伴驾礼佛,正是清闲时刻。当下,和嘉一条一条地读着,钟茗细细听着。
  
  乾隆真是舍得下本钱!
  
  光为了存老佛爷梳落下的头发,他就花了上千斤的金子造了三座美奂美伦的金塔以供奉存放。钟茗几乎没要凸出眼珠子来,感叹着乾隆的奢侈,这个败家子!腹诽一下乾隆,老佛爷几十年来的头发你不会都收全了吧?
  
  和嘉却大为赞叹:“皇阿玛真是纯孝之人!”钟茗看她的表情不似作伪,不禁心肝儿扑腾扑腾地直跳——'你是没见着他为香妃跟老佛爷几乎翻脸的劲儿!'
  
  钟茗还是说了一句:“老佛爷是有福之人。”
  
  和嘉赞叹完了,又有一点感伤:“能这样孝顺额娘,也是皇阿玛之幸”又想起这是在‘皇额娘’的跟前,连忙岔过话去继续读:“皇阿玛还欲在园子里修一条苏州街,让太监、宫女等扮作商贩、民人,请老佛爷赏玩,在京里也能感受到江南之景。”
  
  还玩上角色扮演了?钟茗再次对乾隆的折腾功力表示钦佩。和嘉还在继续念着乾隆钦定的节目单——乾隆二十六年一过了年还要奉老佛爷巡江、浙。
  
  乾隆,你是杨广投胎来的吧?‘我梦江南好’啊?这还不算今年例行的巡幸木兰与赴承德避暑山庄。这是个驴客,鉴定完毕。
  
  如果说孝心的轻重是可以用撒钱的多寡来衡量的话,乾隆的孝心无疑是足够的了,真金白银不打折的!也许还要算上珍珠宝石
  
  唔,光说钱有点儿冤枉他了,至少,他还计划着从五台山回来之后去祭一下世宗泰陵,开一回恩科,免几处赋税因为这三项关系到朝堂,折子里这几个部分就写得简略一些,稍稍提及有这么一回事,皇后娘娘再想到有什么需要增加的项目的时候不要与这几项相冲撞,至少三、四月恩科,不要计划使用皇帝做其他的事情。
  
  钟茗拿过册子,这就是乾隆了,凡事总要弄个引人瞩目来才好,说白了,就是爱显摆。用指甲在‘圣寿节次年奉皇太后巡江、浙’ 下面掐出了一道痕迹来,越看那几个字,心里越沉得慌。
  
  终于扯出一抹笑:“辛苦你了,今年老佛爷圣寿,你是已经下嫁的公主,礼物不能跟出阁前的一样,也不能跟去年六十九岁时一样,你自己要酙酌一下。”
  
  和嘉早也想到了这一节,也与家中商议过了,此时见皇后也出声提醒,是没把自己当外人,笑着应了。又说了一会儿话,方才辞去。

 儿女那些事 。。。
  皇帝一旦不在宫里,后宫就平静了许多。这回乾隆奉老佛爷礼佛,自己也要装得正经些,并没有带宫妃同行,近来颇有圣宠的和贵人也没得机会一起去,反正走的日子不长,乾隆倒也忍得住,反正个把月不用就回来了。
  
  以这次出巡为起点,隆重的乾隆朝皇太后七十圣寿的庆典活动就拉开了序幕。这一回的出巡甚是隆重,母子两个一路行去,一路示恩,所过之处很免了不少地方的逋赋。每日邸报都有类似祥和的内容出现,留守期间不断有快马把乾隆与老佛爷的行程报告了上来。
  
  因钟茗推荐了紫薇跟着老佛爷一道去伺候,乾隆顺水推舟地应允了。紫薇也投桃报李,每次往京中送信的时候,总要设法以想念皇额娘或是想念晴儿等人为由夹带只言片语,顺便把永璂的情况捎带着报告两句。
  
  永璂跟在乾隆身边没什么机会受亏,看紫薇往宫里捎信,也动了念头。正赶上紫薇悄悄来找他,暗示他也写一点东西带回去。永璂正中下怀,动笔写了两行,还是放下笔,先跑去向乾隆和老佛爷请示过了,得到允许,这才回来把信写完。
  
  永璂的信里并没有显示出过得不好,反是零零碎碎说些琐事,先说钟茗给准备的大毛衣服挺合身、越往山上越冷正顶了用,又说在佛前求了串开了光的念珠,还有个小佛像,权充今年皇额娘的千秋节贺礼,还在山下集镇上看到当地土仪觉得有趣就拣了些看得上眼的带给钟茗和十格格玩。钟茗看过信,稍稍放心,又怕他这是报喜不报忧,担心虽然难免,可也鞭长莫及。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就是这回事了。又知道男孩子圈在身边养着,绝对不是件好事,只能这么矛盾着。
  
  乾隆很觉倒是欣慰,觉得是自己的孝行感染了永璂,自己养出一个大大的孝子来,真是太好了!为此,乾隆自己虽在途中,仍命给皇后千秋道贺,加赐了许多东西,金银珠玉一类乃是命内务府选赐,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并不用乾隆费心,倒是有不少佛前应景之物,是从五台山赐下来的,很有意义,其中还有一柄檀木如意,檀木为主体,上面的镶了三块美玉,沉稳大气、贵重而不觉奢华,很显身份的东西。
  
  钟茗依照递了谢恩的折子,也按时将宫中发生的事情择其紧要驿路传至御前。更有圣寿节的准备工作,宫中各处的修整,为圣寿要加赏宫中各处使唤人等,至少多赏一套新衣,也为着宫里鲜亮好看。又有孝贤皇后之冥寿,也要祭过一回。乾隆都有批示,他不大管后宫的事情,不过是写上“知道了”三字而已。只钟茗报冥寿的折子上的三个字朱砂之迹较其他指示略显粗重,显然乾隆当时心情有些沉重。
  
  钟茗知道乾隆心里对孝贤皇后的重视,没得说,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也没必要再跟死人去争。老老实实地在宫中祭过一回,自己也穿上素服,执侧室之礼为孝贤皇后祭。然后原归原地把过程写去上报,以示自己没有对孝贤皇后不尊敬。乾隆看到钟茗关于祭仪的奏报的时候,心里先是一沉,细细读着,借此怀念一下先妻。此时五台山佛前已作了法事,正为祭孝贤。看到钟茗执侧室礼时,乾隆动了别样的心思。按规矩,继妻对元配发妻,祭祀时就是当执侧室礼的,宗法上,继室与元配的地位也要有一个高下之分
  
  永璂是继后之子,虽是嫡子,也不是元后之子大约,不会早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