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亲临东周 >

第106部分

亲临东周-第106部分

小说: 亲临东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白暾为先轸的英勇事迹感动,所以命令手下拔取箭羽,好好收敛先轸。但是他没有想到,交换回来白部胡的尸体却是没有首级,满身血污。白暾忍不住叫骂,而先且居父亲去世自然也没有好话回答,冲动之下晋军和翟军再次交锋。

不过有了上次大谷剿灭占,翟军气势已经不如从前,而且晋军又都为元帅鸣不平,所以没几个回合战斗就转换成了晋军追击战。

白暾见势不好回马边跑,后面一员晋军将领穷追不舍。白暾仔细一看,这追赶自己的人这么面熟呢?于是上前问话,此人正是曾经在翟国居住十二年的狐射姑。

白暾提起当日翟国收留晋国公子重耳的诸多往事,狐射姑也心里难过,挥手放他过去。当下晋军回营。当天夜里白暾回营,收敛白部胡,之后即位翟国。

第六章   过不去的河

晋军击退了进犯的翟军凯旋,回国之后先上元帅先轸遗表。晋襄公心里好不伤感,要知道先轸如此想的,说什么他也不会勉强先轸讨伐翟国的!事到如今,晋襄公只能亲自祭奠先轸,并任命先轸之子先且居为晋军元帅。后人还在箕城设立庙宇祭祀他。

晋襄公为了表彰郤缺斩首白部胡的功绩,将郤缺父亲郤芮早前的封地冀赏赐给他,并且赏赐推荐郤缺的胥臣先茅之县。众位大臣都非常佩服晋襄公的封赏决定。

别管人家父亲犯过什么错误,也别管他自己是不是农民,只要他有本事,又能为国尽忠就应该受此封赏,能慧眼识英雄的胥臣更是了不起。

再说许国和蔡国,听说晋文公去世的消息立马转而投诚楚国。晋襄公经过和秦国、翟国的两次大战磨砺了战斗意志,觉得不能就轻易将父亲晋文公开创的事业拱手让与他人,于是命令阳处父为元帅讨伐许国和蔡国。

而楚成王这时候因为晋文公的去世也开始转变斗争策略。楚成王心想,孩子,你爹晋文公在的时候打得我们楚国不得不收缩收缩再收缩,如今你爹既然去世了,可怨不得我们对你不客气!

原来继承强者的基业也是很有风险的,虽然起点高,但是势必面对更多人的挑衅。

楚成王命令斗勃、成大心率领楚军救助许国和蔡国。

到了汦水,楚军遥望晋军在对岸下寨,楚军也就在此安营扎寨。

于是晋军在汦水之北,楚军在汦水之南,两军对峙。这晋军和楚军相互之间都能听得见对方的金鼓之声,但是就是谁也没前进。说到底,经历了城濮之战,晋楚双方都心有余悸。两个超级大国的战斗将带来怎么样的后果,谁也不能预料。

如此两个月过去了,晋军军粮看看告罄。

阳处父就有点着急了。

这是打的什么仗呢?

互相在汦水对面瞅着,你瞪我,我瞪你,看谁先把谁瞪跑?

阳处父心想如果此时退兵楚军必定来追击,那时候晋军将处于不利地位。再说传出去说晋军和楚军对峙俩月,让人家给瞪跑了,坏了晋军名头。

要说阳处父到底足智多谋,他给楚军元帅斗勃送了一封信,说如果楚军敢和我们晋军对阵,我们晋军自愿退出一射之地,让你们楚军过河,渡河之后我们再开打;如果将军不愿意渡河,那就请楚军退后一射之地,让我们晋军渡河,然后咱们开打。像我们这样不走还不打,不是白白浪费钱财吗?等待您的回复呦!

阳处父这封信看着公平,就是为了和楚军公平决战,其实暗藏心计。他让楚军选择,前提是楚军“敢”和晋军对抗。言下之意如果楚军两种选择都不要,那就是怕了晋军,不敢和晋军打。

果然斗勃看完信就恼怒了,说晋军以为我们不敢渡河吗?立马准备命令楚军渡河。

成大心急忙劝阻斗勃,可千万别上当!晋军如果言而无信,等我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攻击我们楚军,那时候上哪儿说理去!不如我们按兵不动,让晋军渡河。

斗勃忽然明白过来了,可不是,我们渡河上当了怎么办?斗勃命令楚军退后三十里地,派人送信请晋军渡河。

斗勃觉得如果让晋军渡河,自己不就占据了主动吗?

不了阳处父得到回信之后居然传令军中,说是楚将斗勃害怕我们晋国,根本不敢渡河和我们晋军一战,已经逃走了!

果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无论斗勃选择的是渡河还是不渡河,阳处父都会占据上风。因为人家阳处父根本就不想和楚军作战,逗你玩儿!

斗勃命令楚军退兵之后严阵以待,两天过去了,晋军怎么还不来?斗勃派人打探消息,原来晋军早就撤退回国了!

斗勃气得要死,可是也无可奈何,人家根本就是骗人的,谁让你当真了呢!

斗勃没办法只能率领楚军班师回朝。

斗勃还没回国,已经有人参奏他收受阳处父贿赂,所以不战而回。打小报告的不是别人,正是楚国世子商臣。原来楚成王曾经就立世子一事征求过斗勃的意见,说看看立长子商臣为世子如何?

斗勃毕竟老实,直接说我们楚国也不像中原地区诸侯有立长子为世子的习俗,相反我们还往往立幼子为世子。而这商臣蜂目豺声,性情残忍,实在不是做世子的材料。

楚成王居然根本没听斗勃的劝告,还是立商臣为世子。并且楚成王还将斗勃的劝告泄露了出去,一来二去商臣知道了斗勃对自己的定论,心里可就恨上了斗勃。所以做人一定安全第一,别人征求你意见,千万别傻呵呵的直接就说,先想想他能不能把你说的话泄露出去,把你装进去?你说的话他能不能听?不能听你说什么!

楚成王却没有仔细思考商臣如何能够知道楚军军中的事情?是商臣和军中将领勾结还是胡说八道?楚成王很相信世子商臣,派人送一把宝剑给斗勃。

斗勃觉得根本说不明白,于是拔剑自刎。

成大心再次扮演了说明真相的角色,他回朝觐见楚成王,将楚军为何退兵的事情说得一清二楚。成大心含泪为斗勃保证,说斗勃根本没有收受阳处父的贿赂,如果有受贿,那成大心甘愿连坐!

话说到这,楚成王明白过来了,自己被亲生儿子骗了!

楚成王从此对世子商臣有所戒备。而楚成王的王后偏爱小儿子公子职,所以一直想废了商臣立公子职为世子。这消息传到了商臣耳朵里,商臣觉得不太可信,又觉得很有嫌疑。他实在苦恼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向太傅潘崇请教。

潘崇为世子商臣出了一个计策,说主公的妹妹芈氏此时回娘家,在楚宫居住了很久。芈氏性情暴躁,只要世子请她来做客,并且故意怠慢她,她一生气肯定把实话说出来告诉您了。

商臣果然请姑姑芈氏来做客,酒过三巡之后商臣便和侍儿窃窃私语,根本不答茬。芈氏说话也没人答应,一看臭小子把我当成空气了!过了一会儿芈氏果然忍无可忍,破口大骂道,“商臣你个臭小子,敢对姑母无礼,怪不得要杀了你立职呢!”

商臣连忙请罪,芈氏犹自叫骂不休而去。

看来的确是要用职替代自己了。

商臣急忙赶到潘崇府上请教,潘崇说你能好好做一个臣子吗?

商臣无比凄凉说道,“商臣不能以长奉幼!”

潘崇说那世子就只能出奔他国了!

的确,出奔是被废黜世子必经之路。

可是商臣说出奔不是自取其辱么!

潘崇说那就没办法了。

没办法?

不能甘心做臣子,不能出奔,只有一个办法。商臣坚持请潘崇为自己出一个办法,潘崇说办法是有,但是就怕你不能做。

世子商臣苦笑道,“生死存亡,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潘崇耳语道,“那就必须行大事扭转乾坤了。”

这天夜里,潘崇和商臣部署兵力,包围楚宫,说是有刺客。潘崇率领武士包围了楚成王,潘崇说主公在位四十七年了,现在百姓希望有新领导!请主公传位于世子!

这是赤裸裸的逼迫了。

楚成王悲戚道,“让位于世子,寡人还能活吗?”

潘崇冷冷说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难道有了新的楚王,旧的楚王还能存在吗?”

楚成王明白,世子商臣已经下了决心,自己这个亲爹已经无法阻止他了

楚成王惊慌之中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厨师正在烹调熊掌,就让寡人吃了熊掌再死吧,这样寡人死而无憾!

不知道楚成王是出于恐惧还是希望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总之这个貌似无害的请求遭到了潘崇的拒绝,潘崇说熊掌难熟,主公还是自己动手,莫等他人动手吧!

潘崇将束带丢在楚成王面前,楚成王大声叫道,“斗勃!斗勃!寡人不听你的忠言,今日都是咎由自取!”

死到临头才反应过来谁是忠臣,真的太晚了!

楚成王用潘崇给自己的束带套上了脖子,潘崇一挥手,左右武士一起动手,不一会儿楚成王便呜呼哀哉!

综有豪情万丈,敌不过听信谣言。不过楚成王再怨望,谁来替被他谋害的兄长鸣冤呢?一个王位既然开始就是阴谋与鲜血造成的,最终也得用生命的代价来偿付。

而芈氏在这次动乱之中也明白自己就是兄长被害的帮凶,所以也投缳自尽。

楚成王被害之后,世子商臣名正言顺的登基,是为楚穆王。而在这次宫廷变乱中的谋臣和执行者潘崇,被楚穆王加封为太师,执掌环列之尹。

好端端的楚成王暴毙了,这当然在楚国上下引起许多谣言。不过大臣斗般等人知道真相,却不敢多说半个字。而商公斗宜申知道这次变乱真相之后托言前来郢都为楚成王吊唁,其实密谋与大夫仲归谋刺杀楚穆王。不料事情先为楚穆王所知,楚穆王派斗越椒将斗宜申和仲归谋剿灭。

曾经巫者预言楚成王和子玉、子西三人都不得善终的预言终于实现。其实也许就当时楚国王室争权夺利、谋害成风的形势而言,身为高层领导就意味着更多的风险,自然被害的机会更大。

第七章     不战而胜

楚穆王派潘崇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楚成王顺利执政,同时派斗越椒剿灭反对者斗宜申和仲归谋的反对,楚国一时间人人自危。

但是最高领导的更替往往带来中层领导变动。这里面不止有最高领导把持权力的需要,更有瞄准机会趁机搅和谋取个人利益的人的需要。

变化就意味着机会,眼下的楚国,斗勃被赐死,斗宜申被剿灭,斗越椒的野心逐渐发展起来。

我是不是可以做楚国令尹呢?

斗越椒时常这样问自己。

眼下机会来了,可是斗越椒觉得斗般是自己的一个障碍。要除掉斗般,那无疑必须借助楚穆王。可是要如何才能让楚穆王除掉斗般呢?总不能告诉楚穆王,我想做楚国令尹,不如主公杀了斗般任命我为令尹吧!

楚穆王最害怕的是什么?

终于,斗越椒决定撒一个弥天大谎来对付斗般。他找到楚穆王,说您可不知道啊,自从您上任之后,斗般经常说自己家世代受楚成王的大恩,无以为报,必须扶立公子职才能报答楚成王啊!斗宜申这次胆敢谋逆没有内应他赶吗?那不就是斗般招来的么?如今斗宜申伏法,斗般肯定不能心甘情愿,还不一定有什么阴谋鬼计呢!

领导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夺权,尤其像楚穆王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领导。所以斗越椒这么一说,楚穆王就怒了,也没顾上查问证据。因为楚穆王心里有鬼,他自己就是谋逆上台的,所以他认为别人也都和他一样,为了权力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楚穆王当然也有自己的标准,他召见斗般,命令斗般把公子职杀了!

斗般也傻了,公子职是您家养的鸡鸭鹅吗?说杀就杀?人家有什么过错啊?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斗般当即拒绝了楚穆王的要求。

楚穆王半天没吭气,半晌说道,“斗般准备成就先王的遗愿吧?”

先王?这和先王有什么关系?

斗般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楚穆王手挥铜锤,锤杀斗般!

可见斗越椒阴险狡诈,一下子就抓住了楚穆王的痛处;而楚穆王的确心狠手辣兼刚愎自用,谋逆这样的大罪居然试探一下就亲自行刑了?

其实楚穆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斗般不杀公子职,不一定是要扶立公子职,说不定只是不喜欢无辜者被杀,或者干脆就是不认同如此行事方式。斗般是死了,可是楚穆王如此行事方式,日后势必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斗般被害的消息一传出来,公子职就撒丫子出奔了。还不跑,斗般是为什么被杀的?父亲楚成王是为什么被杀的?

可是公子职还是跑晚了。如果当日政变发生的时候出奔或者还有一线生机,可是如今,在楚穆王已经将楚国牢牢掌握在手心里的时候,公子职只能被斗越椒杀害在郊外。

楚穆王拜成大心为令尹,可是不久成大心也去世了。楚穆王于是拜斗越椒为令尹,蔿贾为司马。后来楚穆王有感于子文对楚国的功劳,任命斗克黄为箴尹。斗克黄是斗般的儿子,子文的孙子。

楚国政变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晋襄公问赵衰,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惩罚楚国呢?

赵衰担忧的回答道,“楚国虽然不是中原国家,但是也可以用礼仪去教化改变。可是商臣此人无父无弟,残忍无比,可想而知他会如何对待别人了!恐怕中原各国的忧患时期到了!”

的确,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止决定本国的命运,更加决定此时期整个世界的走向。比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带来的动乱就绝对不止德国和意大利,而是影响到当时的整个世界。

周襄王二十七年春天,孟明视请兵于秦穆公,以报崤之战的冤仇,秦穆公同意了他的请求。秦国发兵车四百乘,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再度统兵,浩浩荡荡杀奔晋国而来。

而晋襄公早就知道秦国得来复仇,时刻派人打探秦国消息。所以一听说秦国发兵,晋襄公这边马上命令先且居为大将,赵衰为副将,领晋军在边境迎敌。

此时秦军尚未来到晋国边境,先且居认为与其等待秦军到来,不如主动出击,占据有利形势。于是晋军迎着秦军出发,在彭衙秦军和晋军两军对峙。

狼瞫主动请战,一雪前耻。狼瞫和鲜伯率领百余人冲击秦军阵地,杀死秦军无数,可是鲜伯也被白乙丙所杀。

先且居登车一望,见秦军阵营已乱,于是命令晋军全力冲击!晋军全力出击,秦军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