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亲临东周 >

第182部分

亲临东周-第182部分

小说: 亲临东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孙斯在归阴铸造城池,命名为谢城,表示对孔子的感谢。

到这时,孔子的个人修养和才华在鲁国大放光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季孙斯推荐,鲁定公升孔子为大司寇。

据说此时齐国出现了一个怪鸟,这鸟身长三尺,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脖子,长嘴单脚,不知道什么变异品种,天天在齐国田野里跳。

季孙斯得到了这个传闻,立刻去找孔子,果然孔子一下子就说出了此鸟的来历,这不就是商羊吗?传说商羊是在北海之滨生长,一旦要下大大大雨的时候,商羊才会出现飞舞。看来齐国是要下大雨了,而且规模不小,我们鲁国和齐国毗邻,还是早作准备的好。

季孙斯如今将孔子奉若神明,听了这话立刻命令有关部门组织群众进行大涝之前的准备工作,什么河坝大堤,民众房屋,都赶紧加固。鲁国忙的不亦乐乎。

可是有人也怀疑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怪鸟真是大雨来临的征兆吗?

这天气预报这么准?

没有失误以及意外?

三天后,大雨倾盆,汶水都泛滥了。

不用说齐国一团混乱,而鲁国则早有准备,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收到干扰。

这下子孔子名声显赫了,这不是圣人吗?

不是圣人能知道天什么时候下雨?

有了孔子,鲁国忽然找到了最好的靠山。

什么事情,不明白的,问孔子。

他一定知道。

近朱者赤,季孙斯经过这一段时间接触,真实的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感动,他觉得要想成功,必须招聘一些像孔子这样的人才。

这样才能转化危机,夺取最大的胜利!

孔子已经是鲁国大司寇了,自然不可能为季孙斯所用,但是季孙斯找到孔子,招聘你的学生总可以吧?

孔子推荐了学生仲由和冉求。

仲由就是孔子那位有性格的学生——子路。子路从小顽劣,幸而遇到了孔子,这份倔强和勇敢才从正面发挥了下去。而冉求就是著名的冉有,他性格更加温和,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理财。

仲由和冉求都被季孙斯录取为家臣,进入季孙氏效力。

可是季孙斯还是觉得心里不安。

阳虎是跑了,不狃还在呢!

这矛盾说起来还是根子在三桓身上。

三桓自大,不将鲁候放在眼里,所以家臣也就有样学样了。

孔子对此的建议是,让一切走上正轨,以礼制建设国家。按照礼制,大臣怎么可以拥有城池拥有武装力量呢?有了这些,那不是擎等着造反吗?您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撤销这些特权,大臣不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季孙斯听了这话心里针扎一样,这是连我也收拾了?

但是他还是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这里面一定有仲由和冉求的功劳,这二位不是正在季孙斯手下工作吗,一定对此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但是最根本的的,为什么孔子一番话就能让季孙斯心甘情愿放弃特权?

一是由于孔子在鲁国的声望,如果反对孔子的正义建议,传出去季孙斯在鲁国不用混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季孙斯太没有安全感了。

试问连鲁定公都能被阳虎劫持,季孙斯能有安全感?

上次打跑了阳虎,纯属侥幸和稀里糊涂,要是再来一次,谁也不能保证结果如何。

既然孔子说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关键是解决公山不狃,那就先这么办。

有了季孙斯的同意,很快孟孙氏和叔孙氏也都表示了同意。

这是将鲁国引上正途的好事,但是有人不满意了。

比如少正卯。

少正卯一直自负自己能够在鲁国过得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可是孔子来了,少正卯的幸福生活就此终结。

凭什么大家都说孔子是圣人?

不就有一次天气预报吗?

少正卯心里恨死了孔子。

您胆子挺大,圣人也敢恨!

光恨还不行,少正卯准备付诸行动。

当他得知孔子对季孙斯的建议,他觉得机会来了。隔岸观火,坐观虎斗是最好的。不用自己出手,顺利消灭敌人。

少正卯将这个消息派叔孙辄传递给了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早就惶恐不安了,一听到要收拾自己的消息,那还等什么?反了!

光反了还不算,这公山不狃还修书一封,不是写给别人,正是写给孔子。意思是我呢现在在费地自己搞建设,鲁国经过三桓之后,早就极弱不堪。我非常敬仰先生为人,所以希望您能够来我这边工作,实现个人理想!

公山不狃居然堂而皇之的招聘孔子!

这不是瞎胡闹吗?孔子建议的就是取消三桓和家臣的特权,就因为这个公山不狃才造反,现在反而要招聘孔子?

可是孔子准备去。

孔子禀告了鲁定公,说自己想去,是为了鲁国说服公山不狃。

鲁定公当然表示同意,主意安全啊同志!

孔子要去费地的消息一传出来,整个鲁国都沸腾了。

大街小巷都是各种八卦消息,哎,你说这孔子又要去费地,他是图什么呢?图钱?为什么推辞了公山不狃的礼物?还是被公山不狃征服了?

公山不狃得到孔子要来费地的消息更加狂妄,居然同时策动成宰公敛阳和郈宰公若藐一起谋逆。

还等什么?圣人都到了我这边了!

不幸的是,这一次公山不狃碰了个钉子,公敛阳和公若藐都拒绝了他。

第二十九章    峰回路转绿豆粥

矛盾最激烈的地方就是机会最多的地方,也是意外发生最多的地方。

公山不狃邀请公敛阳和公若藐一起谋逆,没想到被这二位果断拒绝。

公山不狃觉得挺意外,这年头还有人不想当老板想当打工仔吗?

这意外如同浮云还未散去,忽然又有消息传来,郈邑的马正候犯居然造反了!原来此人速来勇猛过人,而且性格比较不亲和,民众都很畏惧他。而候犯早就有不臣之心,鲁国除了三桓,还有各位家臣,在混乱局面的培养下,有不臣之心的人太多了。

候犯听到公山不狃邀请公若藐的消息,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机会啊!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候犯早就准备好了!

他暗中找到郈邑宰公敛阳的车夫,命令他刺杀公敛阳。

这位公敛阳不知道怎么就那么不小心,或许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公敛阳都非常相信,居然就这么被刺死了。

这下子候犯自立为郈邑宰,自然而然的率领本地人民走向了反叛之路。

民众心里不见得都想谋逆,老百姓掺和这些有什么好?还嫌国家不够乱吗?

可是候犯在郈邑太有威名了,敢表示反抗,恐怕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

所以百姓没什么敢反抗的。

百姓沉默无语,不代表没人敢管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如果不处理,鲁国自立成风,岂不是作鸟兽散?

州仇找到孟孙无忌,希望孟孙无忌施以援手。孟孙无忌当然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即同意出兵。

鲁国是混乱了,但是还没乱到谁想干嘛就干嘛的程度!

孟孙氏和叔孙氏联合发兵,鲁国三分之二的势力,候犯尴尬了。

出人意料的是,候犯并非浪得虚名,居然率领百姓军士将郈邑防守的水泄不通,而且还将攻城军士打死众多。

孟孙氏和叔孙氏居然无法战胜候犯!

谁也没料到会是这样,但是总不能认输吧!那样谋逆的人不是更多更猖狂了吗?

小小一个候犯都不能战胜,还寻思公山不狃吗?

孟孙无忌上火了,他让州仇赶紧前去齐国求救!

候犯这边也派人到了齐国。

原来候犯有一个亲信驷赤,此人建议候犯将郈宰献给齐景公。

开始候犯听了挺闹心,献给齐景公?我这辛辛苦苦造反了半天,白忙活了?

驷赤笑道,您要是将郈邑献给齐景公,说不定他一高兴还赏赐您更多的土地呢!谁不知道齐国和鲁国是面和心不合,上次集会还恶心鲁定公来着。再说,您现在最大的危险是什么?那是来自鲁国的压力。鲁国不敢立即和公山不狃动手,肯定是非得把您拿下不可。假如您依附了齐景公,那鲁国还敢动手吗?到时候鲁国再动手,那就是齐国和鲁国的战争,您不是谋得自保了吗?

这一番话说完,候犯陷入了深思。

的确,将好容易到手的郈邑献出去,自己不甘心。但是要说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鲁国,自己还真是没有那个自信。

亏着您没自信,有自信您得刺杀鲁定公了。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安全第一。

先工作,后发展,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候犯立即派人前往齐国,表示要献出郈邑。

齐景公矛盾了,叔孙州仇请求救兵还能理解,人家是为了讨伐叛贼,怎么叛贼也来投靠寡人?还要把土地献给寡人?叛贼辛苦作乱就是为了将得到的土地献给寡人?

红豆粥,绿豆粥,都是豆粥。

红豆粥补血,绿豆粥祛热。

补血不能祛热,祛热不能补血。

大夏天贫血请问该喝什么豆粥?

齐景公迷糊了,寡人该何去何从?

晏婴的建议是别多想了,咱们不是费了半天劲才和鲁国和好吗?您就痛快的帮助人家叔孙氏得了。

可是齐景公笑了,帮助叔孙氏?寡人是和鲁国和好了,但是那郈邑是叔孙氏的,又不是鲁国的。凭什么寡人要卖他叔孙氏这个面子?他脸挺大!再说,我要是收拾了叔孙氏,是不是对鲁定公而言反而是好事呢?

这不就是和商场优惠大促销,买一百赠五百,最后一行蚂蚁小字:解释权在商家一样一样吗?

齐景公派司马穰苴屯兵于齐鲁交界处。

去了之后就一个要求:先看后决定。

要是候犯赢了叔孙氏,那就直接热烈欢迎候犯来到齐国!

假如候犯不敌叔孙氏,没说的,直接帮着候犯打叔孙氏!

这是给鲁定公帮忙?

这是趁机要占便宜吧!

而驷赤同时建议候犯,还是准备盔甲兵器以备防范吧,齐景公还真说不好帮谁!候犯根本是肌肉发达,脑力弱的选手,一切都按照驷赤的说法去作。

这天夜里,一封密信绑在羽箭上射入叔孙氏阵营。

看不清信上到底怎么写的,只看到叔孙氏看到信之后非常高兴。

几天后,候犯的使者回到郈邑,带来了齐景公答应帮助候犯的消息,候犯兴奋不已,有了齐景公这个靠山,谁还能撼动自己?

可是紧接着一个消息在郈邑流传,据说是齐景公帮助候犯的条件就是收了郈邑。这没什么可怕的,反正候犯也不是郈邑唯一的主人,之前老大不就是公敛阳吗?

可怕的是,有消息声称,齐景公觉得就这么收了郈邑自己不好意思,准备迁移郈邑的百姓到齐国充实户口。

这下子郈邑百姓炸了锅,你们这些人换来换去的,不都是为了自己吗?凭什么就非得让我们搬家?你们强拆啊!我们偏不去!装什么大尾巴狼,直接把郈邑收了得了!

可是谁都知道,齐景公要是非得让郈邑百姓搬迁,谁敢不去?

一股不安定的躁动气氛在郈邑隐隐散布。

这些消息的散布,和整个郈邑形势的布局都离不开一个人——驷赤。

作为候犯的心腹,驷赤没有理由这么做。

但是作为叔孙氏曾经的家臣,驷赤有一万个理由这么做。

他不是为了权力,更不是为了自己。

是为了郈邑能够重新回到叔孙氏名下!

驷赤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引发所有矛盾的机会。

候犯对郈邑发生的一切丝毫不知,他高兴的不行,我候犯厉害吧?叔孙氏和孟孙氏联合攻打我,还不是拿我没办法?

你急什么?马上就有办法了。

这一天,候犯喝醉了。

驷赤明白,行动的时候到了。

十几个人绕着郈邑边哭边跑,他们没疯,他们都念叨着,齐景公命令我们要搬迁啊,怎么办啊,还有三天就要动身了!

这家伙所有人全跑出来了,是要逼我们去齐国吗?

凭什么?凭什么?

可是大家都明白,去哪儿说理去!

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看着家人哭泣,忽然有人发现了盔甲。

盔甲!

老百姓穿上盔甲包围了候犯的府邸,甚至还有守城的军士,谁愿意忽然被移民到齐国啊!

驷赤看着谣言演变的群体事件在上演,他孤身进入候犯府邸,摇醒了醉醺醺的候犯,说大人怎么办呢?现在都被包围了!

候犯蒙了,包围了?谁?孟孙氏和叔孙氏?

驷赤几次讲解,候犯才明白眼前的形势。

明白之后更加蒙圈了,我可怎么办啊!齐景公怎么不来救我啊!

驷赤焦急的问,大人还有武器吗?

候犯说那啥不是你让准备武器盔甲抵御叔孙氏吗,估计老百姓抢的就是那个!

有武器顶什么用啊,有武器你也没人啊!

驷赤说那这样,我誓死也要保卫您离开这里!

驷赤走出候犯府邸,对群众说明,如果能够让候犯和他的家人离开郈邑,齐景公就不会让你们迁移了。

老百姓鸦雀无声,驷赤是候犯的亲信,谁都知道。他都说以后不会让迁移,那就是之前有迁移这回事!没说的,赶紧让候犯这个扫把星离开郈邑!

酒气熏天的候犯带着家人从老百姓中走过,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郈邑。

候犯就不明白了,怎么忽然老百姓都开始反对自己了呢?为了给公若藐报仇?

到底是怎么回事?

候犯一家刚离开东门,驷赤就引着孟孙无忌的大军进入了郈邑。孟孙无忌还真没想到会是这样进入郈邑,这么多天,这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都是这该死的候犯!

孟孙无忌想起来就恨得牙根痒痒,但是驷赤却劝他别追了,自己已经答应给候犯一条生路了。

叔孙氏为了感谢驷赤的功劳,任命驷赤为郈邑宰。

驷赤的智慧和能力,在百姓看来作郈邑宰当之无愧。

郈邑就此安定。

而候犯投奔齐军之后,也将消息带入,司马穰苴一看,人家都已经平定内乱了,我还凑什么热闹呢?齐军班师。

孟孙无忌和叔孙州仇在处理好郈邑的事情之后也回到了鲁国。

空欢喜一场的倒是公山不狃。

当公山不狃听到候犯作乱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他想孟孙氏和叔孙氏都去剿灭候犯了,输赢暂且不论,鲁国现在就季孙氏一家,岂不是势微?

必须抓住机遇!

公山不狃召集费地军士,紧急攻打曲阜。

要是单凭公山不狃,倒也不一定能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