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亲临东周 >

第230部分

亲临东周-第230部分

小说: 亲临东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机到了,他开始四处寻访武士,收罗门下。

这件事情为朱英所知,朱英觉得,李园私蓄死士,那只能是为了除掉春申君。

朱英找到春申君,他问春申君,天下有无妄之灾,无妄之福,无妄之人,您知道吗?

春申君对此一无所知,于是朱英说道,您在楚国作了二十年相国,虽然说是相国,但是和楚王没什么分别。现在楚王病重,如果机缘巧合,您能辅政,倘若能南面称王,这就是无妄之福。但是李园是国舅,虽然他表面上很恭顺,但是他对您是非常仇恨的。假如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早就私蓄死士,那时候是一定要杀了您,夺取大权,对于您而言,这就是无妄之灾。李园贵为国舅,和宫中消息往来迅速,所以您反而凡事都比李园知道的晚。但是如果您任命我为郎中令,我将为您诛杀此人,这就是无妄之人。

可以说,朱英已经将李园的阴谋说的一清二楚,如果应对也很得体,但是春申君根本不相信。他觉得李园就是一个自己门下的舍人,而且即使现在是国舅了,那对自己也是绝对的顺从,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你多虑了!

春申君让朱英先退下,自己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有问题,那立刻找朱英商议此事。

朱英失落的走了,他等了三天,还是没有等到春申君的消息。

朱英明白,春申君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留下只不过徒然取祸,朱英飘然远去。

朱英走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

李园第一时间得到了楚考烈王去世的消息,入宫之后,他命令秘不发丧,命令死士埋伏在宫门外。

李园在等待,等待自己早就算好了的结局。

黄昏时分,李园命人告诉春申君楚考烈王去世的消息。

春申君大吃一惊,也顾不得告诉门客,亲自就入宫而来。结果在门口,春申君遭到殊死搏击,说是奉王后之命,诛杀谋逆的春申君。

怎么会这样?

春申君后悔不已,但是已经晚了。春申君黄歇被斩首,头扔到了城外。

世子捍即位,是为楚幽王。

楚幽王即位的时候只有六岁,李园自立为相国,把持楚国国政,立李嫣为王太后,而春申君则被灭族,食邑也被收归国有。

春申君死了,他的门客也散了,楚国的各位亲贵王孙都疏远国政。谁能斗得过李园,难道想和春申君一般下场吗?

李园的阴谋实现了,成为了楚国实际的当权者,但是曾经风云际会的楚国,却日益衰落下去。

而秦国却根本不会由于楚国迁都,就放弃扩张的脚步。吕不韦本来想讨伐五国,报仇雪恨,但是听说这次合纵是赵国的庞煖倡议的,所以吕不韦就派蒙骜和张唐率领五万军士攻打赵国。三天后,吕不韦又命令长安君成矫和樊於期率领五万军士为后队。

有宾客劝告吕不韦,长安君太年幼了,恐怕不能承担如此重任。可是吕不韦却笑道,这是你们不了解的啊!

蒙骜率领的前队出了函谷关之后,取道上党,攻打庆都,在都山屯兵,长安君则在屯留屯兵,以备增援。

赵国有了多次和秦军作战的经历也不打怵,派出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发兵十万抗拒秦军。

庞煖作战很有心得,他分析地形之后得出结论,庆都北面只有尧山最高,登上了尧山就可以看到都山,所以庞煖派出扈辄率领两万军士占据尧山。

扈辄率领军士到达尧山之后发现,秦军已经占据了尧山!

扈辄奋起神勇,率领赵军将秦军杀的七零八落,到底占据了尧山,并且就在尧山安营扎寨。

争夺制高点的战斗,秦军从来不想放弃。

蒙骜派出张唐率领二万军士来争夺尧山,而庞煖也赶来增援,赵军和秦军就在尧山脚下大战一场。

第九章         秦国内乱

秦军再次与硬骨头赵军展开了战斗,虽然没有廉颇,可是有庞煖在,赵军依然不落下风。

由于扈辄派人占据了尧山这个制高点,对于秦军的动向便了然如心。扈辄命令专人负责观察秦军动向,秦军到东面,山顶红旗便向东挥舞,秦军向西面,山顶红旗便向西挥舞,如是秦军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庞煖又下了一道命令,有人能够抓住张唐,赏赐百里之地!这无异于给赵军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赵军个个向前,人人死战,都要争先捉拿秦军将领张唐。

张唐被包围的一头冷汗,多亏蒙骜派军士死战保护,才能逃回都山大营。而赵国的庆都知道庞煖亲自率领十万雄兵来救,自然更是严防死守。一时之间,秦军落了下风,蒙骜命令张唐前去屯留,催促后队火速前进,以图后事。

而后队的领导长安君成矫,实在是很年轻,刚刚十七岁,对于沙场作战毫无经验。长安君召集樊於期商议此事,而樊於期早就对吕不韦的所作所为看不过去,趁此机会对长安君仔细说了一个底掉儿。樊於期对成矫说,现在的主公,那根本就不是先王的骨肉啊!只有您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所以文信侯吕不韦让您掌控军权,那绝对是不怀好意的。他让您打仗,赢了可以是蒙骜的功劳,但是输了,您还能逃脱的了吕不韦的摆布?到时会一旦问罪,您可就危险了。

成矫听完吓得不轻,怎么会这么混乱呢?但是事到如今,有什么办法能够摆脱厄运?

樊於期说,现在趁着您手握雄兵,为什么不振臂一呼,号召咸阳百姓和吕不韦一战呢?

原来樊於期是出了一个打内战的主意。

成矫也愤怒到了极点,这件事情,还得将军费心安排,难道我们赢氏要受一个商人的摆布不成?

的确,到处欺凌诸侯的秦王,如果要为一个商人所制,说出去可能都没人相信。

樊於期于是假意对蒙骜派来的使者说,后队马上就要加速前往都山,请转告蒙骜将军,可以放心。

蒙骜派来的使者一走,樊於期就草拟了一则逃匿檄文,当然将吕不韦的阴谋披露无疑,号召全体臣民厉兵秣马,准备和吕不韦奸臣战斗到底!

樊於期派人将这檄文在秦国四处散发,当时的老百姓也隐约有谣传,怎么吕相国来了,咱们两个国君就商量好了似的一起去世了呢?哦,原来还有如此狗血的剧情啊!一时之间,秦国境内谣言四起,而樊於期趁此机会已经用屯留的驻军倒戈相向,一举攻下了长子和壶关。

张唐得知樊於期和长安君谋反的消息第一时间回去报告了秦王,秦王大怒。

谋逆你就谋逆,还血口喷人!

秦王和吕不韦商议此事,吕不韦却很淡定,长安君年少无知,这件事情一定是樊於期主导的。樊於期此人有勇无谋,我们出兵就可以擒获他,大王不必忧虑。

长安君年幼无知,那你为何还让他作统帅讨伐赵国呢?还就搭配了一个有勇无谋的樊於期?

看来一切都是吕不韦计划好的,就给你机会谋逆,然后一举歼灭。你要是老实的顺民,还得留着你这眼中钉?

吕不韦命王翦为大将,恒齿奇和王贲为先锋,发兵十万讨伐樊於期和长安君。

再说蒙骜得知长安君谋逆的消息非常吃惊,我这还等着他援军呢,他就谋反了?都是一起出兵的,我要是不把他打下来,将来不得说我是同伙啊?

蒙骜命令军队分为三队,缓慢后撤,自己亲自殿后。

而庞煖得知秦军要撤退的消息也没闲着,他命令三万精兵跟随扈辄埋伏在太行山山林密,庞煖叮嘱扈辄,蒙骜名将,他一定会在撤退的时候自己殿后。等到秦军全部撤退之后,你率领军士从后面出击,一定必胜无疑。

扈辄领命而去。

密林处,扈辄眼看秦军全部撤退之后,一声令下,无数的赵军精锐从密林里杀出,蒙骜果然返回,和赵军杀作一团。而紧跟着的,是庞煖的大部队。秦军由于大部分已经撤退,所以根本没有斗志,这一场追击战,是秦军大败了。蒙骜身带重伤,还冲入赵军奋起神勇力拼,甚至射中了庞煖。但是最终寡不敌众,蒙骜被赵军射的如同刺猬一般,秦军一员名将,就此丧命沙场。

庞煖得胜之后凯旋而归,但是由于被蒙骜射中要害,最终不治身亡。

而长安君成矫得知吕不韦派出王翦围攻自己的消息真心害怕了,樊於期安慰成矫道,我们现在手里也有十五万人马,还有几座城池,难道拼力一战,就一定失败不成?

王翦和樊於期对阵城下,王翦又和樊於期就秦王的身世进行了一番辩论,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去。最终还得通过武力解决,樊於期愤怒之中亲自杀入秦军,居然没人能拦得住樊於期,秦军死伤极多。

这天夜里,收兵之后王翦吞并于伞盖山。明摆着打不过樊於期,王翦决定用计行事。王翦在军中寻找到一名樊於期曾经的门客杨端和,命令杨端和明日趁着作战的时候身着敌军服装,送一封信给长安君成矫。王翦命令恒齿奇领一支人马攻打长子城,命令王贲领一支人马攻打壶关,王翦亲自攻打屯留。三地同时开始攻击,务必让樊於期不能互相救援。

而樊於期也告诉成矫,如今决战的时候到了,如果长子、壶关和屯留三地有一处失守,那么我们一定会被秦军剿灭的。

成矫一听哭了个稀里哗啦,一切就拜托将军了!

樊於期率领精兵万余人亲自迎战王翦,王翦佯装不敌,很快退入十里外的伏龙山。樊於期得胜回城,他没想到的是,随着他一起进城的,还有杨端和。

樊於期虽然胜利了,可是成矫还是非常担心,胜利是胜利了,可是王翦没走啊!

樊於期信心百倍,说明日一定生擒王翦,务必一鼓作气杀入咸阳,扶立您作秦王!

王翦在伏龙山埋伏之后,命令士卒不许出战,坚守不出。但是暗中他派出两万精兵增援恒齿奇和王贲。

樊於期几次挑战,无奈王翦根本不理会这茬。

樊於期觉得王翦是被自己打怕了,于是想分兵救援长子和壶关,还没等他下命令,已经有人报告,说长子和壶关已经被秦军攻下了!

樊於期大吃一惊,赶紧屯兵于屯留,让长安君成矫安心。而恒齿奇和王贲夺得长子、壶关之后,留下军士驻守,剩下的人马赶来支援王翦。明摆着王翦已经牵制了樊於期,就等着拿下屯留了。

王翦胸有成竹,忽然有人报告,说将军辛胜奉秦王之命前来劳军。原来辛胜此来一是奉秦王之命劳军,另外是转达秦王的命令,一定要生擒樊於期,手刃其人!

看来秦王为樊於期的檄文很是苦恼。

王翦笑着答应了辛胜,同时请辛胜率领五千人马前去挑战,却命令王贲、恒齿奇分别在城外左右埋伏,自己领大军准备攻城。

长安君成矫听到长子、壶关失守已经吓得魂不守舍,怎么害怕什么来什么呢?这可如何是好?长安君成矫派人召见樊於期商议,但是樊於期忙于防守没回去,而是转告长安君勿急,今晚如果决战失利,就和长安君出奔到燕国、赵国,联合诸侯,再来想办法。

其实樊於期果真没有智谋,当日出兵在外,凭着五万人马就想和吕不韦斗?如果攻击蒙骜,岂不是可以会和庞煖大败秦军?那时候出奔也是受欢迎的。如今已经败绩显露,为什么还不撤退,非要拼死一战呢?明摆着不是王翦的对手啊!

辛胜前来挑战,樊於期笑道,小卒子也来了!樊於期率领人马出战,没几个回合就杀的辛胜大败而回。樊於期趁胜追击,但是却遇到恒齿奇和王贲的伏兵,这下子换到樊於期被杀的吐血了。樊於期杀到城下,王翦早就有伏兵在此,樊於期奋力杀敌,好歹是撤回到了城内。这次换到王翦彻夜攻城不休,樊於期亲自在城楼防守查看。

屯留城里形势非常不乐观,杨端和趁机求见长安君。杨端和对长安君说,现在屯留孤城一座,难道还能和整个秦国抗衡吗?秦国是连六国都害怕的,难道您就这么有自信?

长安君成矫眼泪都要流了出来,这都是樊於期说的啊,说现在的大王不是先王之子,所以我才会这样,我本意不是如此啊!

杨端和趁机说,樊於期只不过是侥幸心理罢了,他发檄文,您看有响应的吗?如果城破,您该如何自处呢?

长安君说,那我出奔到燕国、赵国,行不行啊?

您都问敌人该怎么办了,您说行不行?

杨端和说,六国试问哪个不害怕秦国呢?您看合纵了多次,哪次成功了?如果您出奔到了别的国家,秦王一封书信,恐怕您还是被遣返回国的命运。

  第十章       最小大使:甘罗

有勇无谋的樊於期遇到了胆小没注意的长安君,这谋逆的事业还真是难以进行。

杨端和成功瓦解了长安君仅存的一点点勇气,并且趁热打铁送上王翦的书信。

王翦在信里对长安君进行了简单说教,您这么尊贵的身份何苦如此胡闹呢?同时他也给长安君指出了一条明路:如果你能杀了樊於期,那大王还是能够宽恕你的。

杀了樊於期?杀了为了给自己鸣不平的樊於期?

如果说长安君没有谋逆的理由,那么樊於期更没有了。

生死关头,杀了樊於期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长安君虽然苦恼,不忍心,但是又不能马上拒绝这个唯一的生路。长安君让杨端和等候一些时候,自己再做考虑。

第二天,樊於期找到长安君,如今这形势,人心惶惶,咱们还是出奔别的国家吧!

成矫苦笑道,我们出奔,别的国家能够收容我们吗?

樊於期说,各国都和秦国不对付,他们怎么会不收容我们呢?

即使出奔,秦王一封书信,这些国家也会将你们拱手献出的,到时候还是难逃一死。

杨端和的话梦魇一般回响在长安君的脑海里,樊於期看着长安君犹豫不决的样子还想劝告,但是有军士报告,秦军又开始了一次猛烈的攻击!樊於期只能先去应付秦军。

杨端和陪同长安君站在城头观看,只见樊於期力战秦军,果然骁勇过人。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军士士气不扬,樊於期逐渐落了下风,樊於期回马便叫开城门!

杨端和早在城头高叫道,长安君已经投降了,樊将军自便!城头上竖起一个降旗,长安君默默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原来刚才长安君的犹豫不决是有原因的,樊於期觉得自己心都凉了,他长叹一声,真是庶子不足与谋!樊於期是不会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