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亲临东周 >

第53部分

亲临东周-第53部分

小说: 亲临东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桓公心里这个美啊,楚国不是很厉害的吗?怎么还没开始就求饶了?还得是管仲料事如神!

齐桓公乐开了花,但是还依旧矜持的说道,“大夫如果能够辅佐楚王谨修旧职,我还能有什么不好对周天子说的呢?”

这话说的谦虚,意思当然是你们如果听话,周天子那边有我呢!

其实谁不知道,这周天子早就退居二线,全都是齐桓公一手操办,不过只要能退兵,楚国是不介意这些说辞的。

屈完一看齐桓公答应退兵了,即刻告辞,回报楚成王说道,“齐桓公已经答应退兵了,但是臣也答应我们楚国要进贡。主公前往不可失信!”

楚成王半信半疑,这么轻易就退兵了?

但是不多时就有谍报,说八国军队已经拔营离开了。楚成王更加奇怪了,急命再探虚实。过了一会儿,探马来报说八国军队退居三十里,在召陵安营扎寨。

要是一般人,此刻听说敌军撤退,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油菜花的楚成王居然后悔的感慨:齐国这么快撤退,那肯定是害怕我们啊!

从这里不难看出,楚成王的思想境界和齐桓公相比的确是有距离的。齐桓公能够看到战争不是唯一胜利的手段,而楚成王却根本看不清楚,敌我实力的真正力量对比如何。这可是八国联军啊,其中不乏齐国、鲁国、郑国这样的强国,难道楚军就那么厉害,能让八国联军的统帅齐桓公害怕吗?这种见解真可以说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了。

楚成王后悔之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更加后悔要进贡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包茅而已,进贡些草还要后悔,那真是让人无语了。

子文在旁边察言观色,看出楚成王的心事,劝谏楚成王道,“齐桓公率领的是八国之军,都能对匹夫守信,您难道不能让匹夫对国君失信啊!”

这话说的楚成王哑口无言。

的确,保证是屈完做的,事儿是屈完办的,转脸你就不认账了,把屈完装里面了?太坑爹了吧?

话说最不行的领导不是没能力的领导,也不是臭脾气的领导,而是让手下办完事,因为各种原因把手下装进去坑爹的领导!

子文的话让楚成王无言以对,自己假如反悔,那必然是把屈完装进去了。楚成王心不甘情不愿的让屈完准备八车金银,送往召陵犒劳八国之军,然后准备菁茅一车,经过齐国检验,送往周朝进贡。

再说许穆公被发丧回国,世子业即位发丧,是为许僖公。许僖公感佩齐桓公对父亲的恩德,派大夫百佗率领军队前往召陵与齐国回师。的确可以被称作子承父业了。

这边齐桓公听说屈完再度前来,命令军队摆开阵势。咱们八国诸侯合力到此,虽然没有真动刀枪,但是也不容你们楚国小觑。

齐桓公命令七国将军队分为七个方阵,分别屯列七个方位。而齐国军队另外列在南方,正与楚国军队方向相对。等到齐国军队鼓声响起,七国军队一起鸣鼓,必须声音整齐,号令严明。

齐桓公这是拉开架势准备让楚国看看,我们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咱都是精英!

屈完带领着楚成王的七车金银和一车菁茅,来到齐营,齐桓公手下送来的礼物,命令专人验收菁茅,然后送还屈完,让他们自己进贡周朝。

其实就是一车茅草,有什么好验收的?

无非就是让楚国明白,必须尽自己的义务,必须牢记,谁才是老大?

齐桓公洋洋得意的问屈完,“大夫可看到我们中国的实力了?”

屈完虽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但是刀光闪烁,眼角的余光已经让他看到了身着不同颜色的士兵,那雄浑的士气,那整齐的阵容,都让他心内一惊。尤其是齐国士兵,历经与山戎、狄人等强悍少数民族的战争,眼神凌厉,充满自信,却又号令整齐。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一支充满杀气的军队,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这的确是可怕的。可是屈完微微一笑说道,“屈完避居南方,从没见过中国军队实力,还请您让我有机会看一看!”

屈完此举,既是为了配合齐桓公,满足齐桓公的虚荣心,更是为了将中原诸侯军队仔细一看。

这也是难得的窥视敌人实力的机会。

齐桓公听了屈完此言,正中下怀。

一般小孩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希望让别人看见的,如果没人捧场表示有兴趣,那可太让人失望了。

齐桓公与屈完同登戎车,但见雄兵无数,各自占据一方,绵延数十里不绝。忽然齐军中一声鼓起,其余各方鼓声同时击发,顿时鼓声震天变态。,声势惊人。齐桓公喜不自胜,大声对屈完说道,“寡人有兵如此,还害怕不能战胜什么敌人吗?这天下还有寡人不能征服的难关吗?”

屈完沉着应对道,“您之所以被天下诸侯尊重,是因为您能够代周天子抚恤百姓,以德服人。如果您要用军事力量来威胁,楚国虽然很小,但是能够有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池深城峻,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说实话,屈完当然被齐国强大的实力震惊,但是在武力面前服软,代表的是整个楚国,屈完做不到。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屈完这里,得到了完美表现。

不过屈完的表现得到了齐桓公的尊重,齐桓公惭愧的说,“大夫说的很对。您果然是楚国的人才。寡人愿意与贵国修先君之好如何?”

屈完不卑不亢的回答道,“您对我们国家社稷有福,如果能收寡君在同盟中,寡君怎么会自己不参与呢?还请您定下会盟时间。”

齐桓公欣然同意。

这天晚上齐桓公留屈完在大营中,盛情款待。

款待楚国使者本来是应该的,但是屈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齐桓公,获得了更多的尊重。

第二天就在召陵设立祭坛,齐桓公为主盟,管仲为司盟,屈完就代表楚成王,两个国家订立盟约:自今之后,世代通好。两国歃血为盟之后,其余七个国家领导一起参与。

这样算是武力威胁的产物之一,两个大国达成了暂时和平的约定。至于今后到底如何,那恐怕还不好说。

结盟结束,管仲私下与屈完交谈,希望放归聃伯。既然都和好了,还留下俘虏,恐怕不够意思吧!屈完也趁机提出,那蔡国你们可也不能再为难了。两人交换完毕。

齐桓公不动干戈,胜利收服楚成王,号令班师。

一路之上,鲍叔牙实在难以忍受,找到管仲询问道,“楚国的罪名最大的那应该是僭号,为什么你会说他的罪过是不进贡包茅呢?”

管仲闻言笑道,“楚国僭号称王,已经历经三世了。如果以此为名,责怪楚王,那你想楚王能够俯首称臣去掉称号吗?这是难以达成的愿望,势必造成楚成王一怒,那时候九国混战,死伤不可计数。而且齐国和楚国将成为仇敌,恐怕几番交锋是不可避免的。南北从此再无太平日子了。我以包茅为名,他比较能够接受这个罪名。只要他能够认罪,那能够报名天子,令诸侯服从,也没有发生战争,这不就是很好的事情吗?”鲍叔牙为此佩服不已。

这就是差别,是一个战略家的眼光。

管仲对于此次发兵楚国,当然有很多种情况的预计。但是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楚国臣服,但是没有战争。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以楚王之烈,能够僭号为王,这是哪个诸侯都从来没有做过的。要让楚王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那除了以兵力震慑,其实还必须求同存异。只有给他一个能够接受的理由,不得不接受的理由,楚王在威势之下,也不得不服软。而齐桓公从这次八国联合行动中,能够让楚王臣服,自己没有损失,而且还更加威名远扬。这实在是一举三得。

所以到底要不要动武,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更大的胜利。

但是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这一切建立在楚王对齐桓公实力的畏惧之上,一旦齐桓公撤兵,或者他日齐桓公不在了,楚王该怎么入侵中原,还会这样去做。

因为说到底,这也为楚王争取了发展的时间,保存了实力。

第四十章    价值不菲的包茅

齐桓公采纳管仲的意见;兵不血刃便让楚国俯首称臣。这个胜利是齐桓公长期以来尊重周天子、锄强扶弱的结果,更是管仲高远政治眼光的结果。

得胜归来,这七国之中可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了。本来大家发兵,主要是为了响应齐桓公的号召,可是毕竟都是凡人,所以还是会有一些小心眼。

陈国大夫辕涛涂听说了班师命令,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到郑国大夫申侯,说你看如果这回去从我们陈国和郑国走呢,那我们两个国家可就花老鼻子钱了。你想这可是八国军队啊,到时候连吃带拿的,还不给我吃个精光吗?但是如果我们建议回去的时候从东边走海路,那时候就是徐国于莒国供应军费,那我们可是沾大便宜了。申侯一听这个主意不错,那就赶紧进行吧!

涛涂当然没有那么傻,直接对齐桓公说我们陈国和郑国为了省钱,不想让大家从我们这边走。他早看出来齐桓公内心其实是好大喜功,于是涛涂对齐桓公进言道,“您这次南伐楚国,前次北伐戎国,实在是无比威风啊!我想如果我们回去的时候从东边走,那样东方的诸侯见到了您的风采,还敢不前来朝拜您吗?”齐桓公一听非常高兴,摆着架势让人看看就服了,这事儿能成。齐桓公觉得这是个好计策,必须这么办。

不一会儿申侯求见。

申侯看见齐桓公喜不自胜,知道涛涂得话已经吹得齐桓公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了。申侯正色进言道,“臣听说有句话叫做‘兵不逾时’。意思就是一旦发兵,国家与百姓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这次我们出兵南方,从春天到夏天,风霜雨露,虽然没有打仗,但是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士兵们其实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回去的时候,假如您取道陈国于郑国,那么粮草军需供给是非常方便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和在齐国取用一样。可是如果您走了海路,将会面临东方的诸侯。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就不一定了。而且一旦发生意外,粮草供给根本无法保证。那时候恐怕我们的军队在疲惫之中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涛涂之所以这么建议,完全是为了节约本国的国力,所以还是请您三思。”

齐桓公这才恍然大悟,涛涂这小子,原来根本就是在涮我!

齐桓公向申侯行礼谢道,“如果不是您的建议,恐怕我们将要涉险而行了。”

当下齐桓公下令擒住涛涂,请郑侯用虎牢之地感谢申侯的仗义执言,以此使申侯能够建立城池,成为南方和北方的屏障。

仔细分析涛涂与申侯,不难发现涛涂完全是小人心计,一切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完全不顾将集体置身于危险之中。而申侯能够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实在是高风亮节。

齐桓公对申侯的赏赐无可厚非,但是这赏赐却很不恰当。

郑侯为此非常恼火。

是,申侯的确是说实话,为了联军,仗义执言,可是你齐桓公要赏赐凭你赏赐,什么金银珠宝美酒佳人不行,非得让我们郑国把虎牢之地赏赐给申侯?那这到底算是你们齐国赏赐申侯,还是我们郑国赏赐申侯?既然是我们郑国赏赐,为何不能我们郑国自己作主?

虎牢之地啊,你齐桓公倒是大方。那可是当年京城太叔梦想而不得的地方!现在你轻巧的一句话,我们郑国的虎牢关,没了!

但是毕竟齐桓公是诸侯领袖,所以郑侯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己一个人生闷气了。

涛涂的行为让陈侯非常没面子。的确,涛涂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可是你居然算计诸侯领袖齐桓公,算计就算计吧,你还让人家给告发了,你个缺心眼儿的玩艺儿!

陈侯自觉颜面扫地,但是为了救回涛涂,还是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齐桓公,好说歹说,再三请罪,这齐桓公总算是把涛涂放了回来。自此诸侯各回各家。

齐桓公由于这次管仲立了大功,于是将大夫伯氏的封邑三百户夺来赏赐给管仲,作为管仲此次南征的酬劳。

齐桓公此举也是奇怪,明明是自己要赏赐管仲,但是绝对不会自己掏腰包,总是从别人手里夺来些利益赏赐给管仲。

这边楚成王见齐桓公大军已退,又开始后悔,不想进贡包茅。

屈完都要疯了,哎呀我的领导啊,你敢不敢不这么小气,敢不敢不这么说话不算话啊!留着这车草是你要吃吗?

疯了还得劝,屈完进谏楚成王道,“主公您千万不能失信于人。就是因为我们和周天子不来往,才让齐桓公成了周天子的宠臣,如果我们从此和周天子经常走动,那不是局面有所改变,我们和齐国一样成为天子门下诸侯了吗?”

这简直是白日作梦,连哄带骗了。

管仲之前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屈完,齐国是周天子亲自封的诸侯,而且有征讨大权。楚国当然从上到下都明白,自己的楚王那是僭号为王,自己封的自己,人家周天子根本就不承认,有什么资格做周天子的诸侯呢?

楚成王也心知肚明,问道,“那你说两个王这事儿怎么办呢?”

这是个实际问题,总不能让楚成王自称为王吧,那可是假的,周天子见了,不得急眼呢?可是如果楚成王不自称为王,难道要承认自己是名号是僭越的吗?

屈完沉思片刻说道,“主公不必烦恼,您只要自称为是远臣某即可。”

这是个聪明的主意,只说是远臣,并没参与到你们中原诸侯的序列之中,难道谁还能怀疑什么吗?谁能否定楚国的确是很远的呢?

楚成王一听,这事儿能成,咱面子保住了,包茅管够!咱不差这点草!

楚成王立刻命令准备包茅十车,连同金银,一起进献周天子。周惠王喜出望外,这太阳是打北边出来了,楚国都来进贡了?这难道是先王显灵了?

狄人入侵的时候先王不显灵,这时候楚国离着十万八千里先王又想起来显灵了。

这周惠王也是个没正经的,难道看不出是齐桓公的威力?周惠王居然还正儿八经的前往太庙拜见先王禀告此事,而且将祭祀中留下的胙赐给楚王,郑重其事的告诉屈完道,“镇而南方,吾侵中国。”

这十车草送的值,周惠王还承认了楚国在南方的领导权,自作主张封的官居然就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