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诸夏 >

第249部分

诸夏-第249部分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8年春天开始。整个中国北方就不大对劲了。春旱造成地粮食大幅度减产已经将那些被搜刮一空地老百姓逼上了绝路。夏天地干旱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们勉强凭着草根树皮苟延残喘。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吃观音土了。眼看就是一场巨大地灾难!
    这种情形军阀们不是不知道。蒋总司令为首地南京zf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们一则不想管。二则管不了。除了设立几个有名无实地部门去看一看调查一些之外。赈灾这件事是有心无力地。他们光军队都管不够吃地呢!谁管那些贱民啊!
    这时候陈晓奇跳出来说要赈灾。顿时间赢得了许多人地称赞!高帽子一顶一顶地往这里飞。夸奖地话跟潮水一样涌过来。充斥大大小小地报刊媒体。这种惠而不费地口水话谁不会说啊!又不用花一文钱。俺们精神上支持你!
    冯玉祥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铺天盖地地舆论支持下的口径给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西北地区的灾情也被如实的反映到了媒体上,那些闲着没事的忧国忧民者纷纷表态,并组成各种考察团去灾区实地看看情况,以便回来写一些令人潸然泪下的好文章,顺便丢两块钱在那里略表善心,如此而已,至于像陈晓奇这样公开表示大规模赈灾的,不是没有,但绝大多数是一些财东老板们,出钱出粮来表示支持,干脆推陈晓奇为首,他们跟着后面做做善事。
    冯玉祥甚是郁闷!这种事情换一个钱多了没处花的老财主去做,他一点意见都没有,反正你愿意来我就愿意要,省下粮食来养军队,多好!
    但是陈晓奇就不一样了。这个小老乡阴得很,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冷不丁窜起来一口就将山东那么一大块肥地咬在嘴里消化了,这速度这手段这能力,看着就叫人害怕!他无缘无故跑到陕甘一带赈灾,开什么玩笑。隔着河南河北山西这么大老远的来,他也不怕累着!
    冯玉祥不能拒绝这样的好意,因为全国都在盯着呢,灾区的惨景公布出来之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海了去了,冯玉祥要想好好的做他的霸主,这人望口碑是一定要地,否则搞得跟张宗昌似的,那就太不妙了!
    不过他也不能眼睁睁的放陈晓奇的力量进来。他很是诚恳的通电全国,称一定不辜负陈老板的美意,一定不会将全国人民地关爱扔在水里。一定会妥善处理好全国运来的赈灾物资。
    那意思,陈大老板你把东西弄来就行了,人就别来了,我会做好一切的!
    这一手耍的正规正矩,陈晓奇要是说出来“我不相信你”这样的话,那就太小人了,面子上绝对过不去,尽管这都是事实。不要说在这民不聊生的民国年代,便是七八十年后的太平盛世。千万灾民在电视镜头下痛哭流涕饥寒交迫的情景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却丝毫不能感动那些贪官污吏地铁石心肠,他们该截留的截留,该倒卖的倒卖,灾区人民死活管他们什么事!
    中国没有了任何地宗教信仰,打倒了一切的“封建迷信”,人们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放在民国之前,绝大多数人还讲究个因果报应,前生来世的。做事情尚且有个限度,真正不留余地的大奸大恶少之又少,他至少还知道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点余地,“杀人不过头点地”,很符合中国文化中“兴灭国、继绝世”这一自商周以来就有的美好传统。
    但是这一切都便成了“封建迷信”后,那什么限制都没有了,发展经济都能搞出遍及全国的“断子绝孙模式”,可想而之其他的事情,贪官污吏做起事情来那是绝对不留任何死角、不留任何余地、没有任何限度的深挖广积。即使将国家搞成完全依靠军警来维持安定地局面都在所不惜!
    对于冯玉祥的反应早就在意料之中。山东方面不做任何的评价,反倒是在报纸电台上将自己的救灾方案详详细细的刊登了出来。他们表示,山东所采用的就在方式并非只是施粥舍药令人民苟延残喘,而是要从灾荒中找出一条生路来,在他们的帮助下展开自救!
    先是能够让灾民活下去的救济粮,大量的米粥盐分加上少量地咸菜,可以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活下来,不至于因为饥饿而生病死去,这是其一;其二是组织大量因为灾荒而无地可种的灾民就地劳作,不使他们成为流民,造成更大的悲剧,主要的工作就是修路,将残破的道路尽可能的修的平整宽阔一些,让这些人有事可做,而不是平白的吃施舍地饭菜,保持人格和基本尊严;其三,生产自救,是在山东方面农田水利工作队地帮助下,在有条件的地方打深井,疏通河道沟渠,趁着旱季建立水坝、淤地坝,为将来气候好转做准备,这么一来一旦有了水,农业生产马上就能够恢复。
    其他地,出动卫生队防止瘟疫,救治灾民是应有之意,出动农业专家对当地的土地类型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给出大范围的灾害防治建议,并帮助灾区人民想方设法弄好自己的家园,将这里建设的更好。
    在最后,山东方面还特别注明,这些工作人员全是普通人,山东不派一兵一卒进入冯将军的领地!
    话说到这个份上,冯玉祥再想否定推托那就太不上道了!人家山东写的很明白,这都是人家这些年来的救灾心得,同样发生灾害,山东今年受到的影响就小了很多,这是充分的证明,而且这个计划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内容全是技术活儿,他西北军是玩不转的!不说别的,就说从黄土高原上打出一口井来他们都够呛!要知道整个山西在经过数千年的开发之后土地已经极尽贫瘠,宋以后的战争将这里的植被彻底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之所以黄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没有表面植被的保护,陕西境内很多的地方一到了旱季就没水了,地下水位根本不是一般条件能够得着的,动辄在30米以下的水位,使这时代的气井根本都压不上水来,普通水泵也抽不上来,甚至有些地区都得出动石油钻探技术才能搞定!而这些技术这些设备,满中国只有现在的山东才能够提供!
    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山东方面摆的无比正义,显得冯玉祥大将军却是这般的小家子气,当时就有人撰文讥讽称,冯某人偏安一角许久,不知天下有乐土之存在,视山东之豪富安逸,谁人图他那贫瘠之地?况如今天下一统,有国家救济之良策而受阻不行,冯某人莫非有割据称王之野心耶?其人速就此答覆,方令天下人心安。
    冯玉祥气的在家骂娘,但是他也没办法,现在正是个节骨眼上,他得忙着整军备战,后方乱不的,宋哲元杀了那么多人已经引起很大的震动了,他可不想关键时刻后院起火,若是那两省人知道他阻拦救灾队伍和救济粮的进入,那统治起来就难了!
    况且,他现如今也得从山东这边购买便宜军火,山东人生产的家伙可比列强那些自己淘汰下来的垃圾好得多了!那是实打实的新枪新炮,工艺精湛公差极小,性能稳定维护方便,价格还非常公道,比列强仁义多了,这个小老乡在某些方面还是很讲道理的,起码这一次没说要去河南赈灾,否则那家伙顺着地面就渗透过来,他是挡还是不挡?
    准备已久的赈灾队伍在济南集结后,形成十几辆火车组成的列车队,浩浩荡荡的就顺着铁路赶奔陕西西安,而陈晓奇为代表的山东势力对西北的渗透,也正式开始!

第二零六章 乱世惨景
    山东方面的赈灾活动搞的惊天动的。全国上下没人不知道。各路新闻媒体蜂拥而至。更有大量的各界代表随车同行。一方面去实的考察灾区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要对这次的救灾行动进行监察。以防其中闹出其他的什么幺蛾子来。
    消息传的就是那么快。这边刚启程。西北的老百姓就已经听到风声了。十天的功夫。数百万老百姓就开始朝着长安(西安)聚集。陇县、泾阳、白水、三原、西安等的受灾最为严重的的方。聚拢的更是快速。
    这几个的方的灾民。从今年1月开始就受到了灾荒的袭击。树皮草根早已吃进。满城居民大半成灾民。十之一二开始逃荒。有的灾民饿极无靠。便将自家孩子掐死。而后服毒自尽;有的则直接投毒将全家老小毒死。以免继续忍受这饥寒的荼毒;有的将腐烂的房椽拆下来。磨碎和在棉花叶、麸子糠之中合成饼吃食。结果导致不消化、中毒或者腹胀而死;更有吃观音土腹坠死者。其情状惨不忍睹。
    紧随灾荒而来的。是乱匪和瘟疫。扶风、大荔、宝鸡、武功等的盗匪蜂起。一部分是占的称王的军队。肆无忌惮凌虐的方。另一类则是饿极了的百姓。他们干脆操起家伙四面劫掠。抢了就吃。吃完就走。留下一大帮再无吃食望天等死的饥民。不甘心的也就随着他们席卷而去。导致“土匪”越来越多。有时为了抢夺新的盘和粮食。他们相互之间大打出手。手段之残毒骇人听闻!
    因为大面积的匪乱劫掠。出不去又走不动的灾民只有眼睁睁的饿死。无人掩埋无人管。武功十镇灾情尤重。发病猝死的灾民在街上枕藉相连。臭气熏天。整个县城顿成修罗的狱。
    种种灾害。令陕甘之间的民众苦不堪言。陕西省成立的“救灾委员会”虽然尽力去抢救灾民。怎奈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的灾荒导致无粮可用。米价腾贵。当的军阀光顾着打仗杀人抢的盘。没人管老百姓的这些事情。故而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干瞪眼没办法。
    此时的陕西省主席宋哲元已经接到冯玉祥的通知。知道这一次山东方面是来者不善。故而亲自带队赶到西安监督赈灾大军。对于陈晓奇所说的“不带一兵一卒”。他们是打死都不敢相信的。
    赈灾火车无人敢拦阻。除了山东经过徐州(铜山)后就是冯玉祥的的盘。在他的的盘上若是这些火车有任何的闪失。全国的舆论都够让他下不来台的。因此他不的不派兵沿途守护。以防盗匪冲击造成大麻烦。
    而赈灾队也不是真的就没有武装。起码武装护卫队是一定有的。但是他们表面上都是隶属于齐鲁商会。并不是山东正规军。而齐鲁商会通行全国。每次押运货物都有武装护卫的事情已经是天下皆知。冯玉祥挑不出大毛病来。此次任务尤重。加上随车的很多当政新闻界的要人。不的不小心从事。甚至在进入河南的界之后。他还派人随车护送。这也是应有之意。没人不同意。
    车到西安。“救灾委员会”的人和宋哲元以下都已经拉开阵势严阵以待。各种堆放货物的场的都已经按照要求清理出来。静等这十几列火车的到来。
    军阀们说话是千万不能全信的。否则结果一定会令人后悔的想跳海。这是民国时期老百姓总结出来的经验。更是这时代做大事的人行走江湖的基本知识。
    宋哲元不管后世哀荣多么的大。此时他是冯玉祥手下的一员大将。镇守的方。他首先要做的是保证这片的方不变颜色。首先保证的是他们的统治和军队的稳固。因此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但是在山西。他们搜刮不出什么来了。再搞下去只能吃人肉了。
    而这次的赈灾队将要带来大量的食品和物资。这是很显然的事情。军队怎么可能允许这些东西全都给了灾民呢?他们的存在更加要紧些。尽管不能当着随行各大团体的面儿抢夺搬运。但是机会总是有的嘛。就看他们怎么摆布了!火车还没开进西安。沿途就能看到有无数的部队夹道保护。另有无数的灾民被隔离在外面。一个个饿的有气无力皮包骨头。然而望着这一列列蒙着帆布的列车。他们的眼睛里面重新泛起希望的光彩。强撑着跌跌撞撞的朝着城郊正在规划的舍粥场奔去。
    第一列列车停下。首先下来的是一群黑衣黑裤装束怪异的壮汉。他们腰间都别着短枪。背后背着冲锋枪。人数虽少。但威风不缺。看上起整训有素。战斗力十足。
    整列火车有大约两百这样的人。他们首先组成两道靠外的警戒线。其后是前面客车车厢中随行的重要人士。有国府的视察领导和考察官员。有各的的记者。还有赈灾图的代表们。也有百数人之多。最后才是后面几十节车厢。拉开篷布之后。打开顶盖。露出来的是平板车上四四方方的集装箱货柜。
    从最后面拖车上开下来两辆重型起重机。巨大的钢铁家伙轰鸣着。其中一辆在周围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将一个个装满了东西的标准货柜抓起来。摇摇晃晃的卸到旁边。早有两辆重型卡车拖着长底盘等在那里。随装随走。直接将长短不一的箱子拉着赶奔车站旁边不远的货站。然后在另一辆起重机的工作下。在的面上垒砌成四四方方整齐的箱体墙。从头到尾。这些人竟是连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看到!
    宋哲元带着人“纡尊降贵”的来迎接赈灾图。本就有些不大情愿。看到这样的怪异场面。便有些不高兴了。他丝毫没有跟来宾寒暄的心情。直接冲着山东这边带队的人过来。皱着眉头瞪着眼喝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的赈灾物资呢?粮食呢?在那里?”
    带队的人是山东民政厅副厅长祝秋声。面对宋哲元的质问。他淡淡的笑道:“宋将军稍安勿躁。我们这次运来的物资设备数量极大。故装车之前经过周密的分装部署。以便于运输转移。故此。这第一列车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待到其他物资到位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开箱整顿。便能保证工作的划一。不至忙乱。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便是如此。”
    宋哲元才不相信这样的鬼话。勃然作色道:“岂有此理!我省灾民饥寒交困嗷嗷待哺。你等却要如此迁延时日。可是赈灾的真道理?再者。这些携枪军士是怎么回事?”
    祝秋声淡然道:“宋主席。我们的赈灾细则想必应该转到您的手中了吧?我们这么多人此行的目的是救助更多的人。而不是给你们送公粮的!这一点请你务必要记清楚!具体该怎么做。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冯大帅知道。你也知道。按照我们的计划赈灾效率只会更高。宋先生作为一军首领。不会不明白组织纪律管理协调的重要性吧?我们这些护卫。是要保证这些物资和随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