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诸夏 >

第254部分

诸夏-第254部分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陆军部的那些人。因此,日本的“下克上”的刺杀事件时有发生,不是没有原因地。
    接下来,各大企业的代表就开始按照自家的工业商业优势领域进行分蛋糕似的划分,其实这个时代的日本财团跟后世的差不多。在某一个行业里面他们是从头到脚什么都干,比如纺织印染业,他们就从棉花收购到染布这一系列的活儿都干着,就连跨海运输也都是用他们自家的船,真正做到了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太大了,谁也不能一下吞掉,而且因为中国地排日罢工,导致他们在上海的工厂复工遥遥无期。那些主力在这边的人就要退出纺纱这一块,转身到织布和印染那边去,而主力在国内的那些人,却得到了最大的一头。
    不过不论他们做地是哪一块。最后计算下来地成本都是非常大地。因此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向银行贷款来支撑这样大地买卖。
    “要是正金银行不出事情地话该多好啊!”矢田七太郎叹道。
    地确。如果正金银行健健康康地在中国活动着。那么这一笔买卖很容易就担下来了。凭正金银行地财力。完全可以不必麻烦国内地财团和其他大银行。在中国。直接用中国人地钱就能把这件事办了。否则看看国内地那一堆烂摊子吧。收拾起来实在是麻烦得很。偏偏赶上这么一个时候出这样地事情。说起来还真地是令人憎恨呢!
    就在日本人商量着瓜分还没到手地订单地时候。在上海县城南门外不声不响地开了一家新地纺纱厂。他动静不大场面却不小。看其规模。怕是有上海现有地纱厂七八个那么大。招工启示贴出来之后立刻引起市面上罢工许久出于半闲置状态还没有离开地纺纱工人地极大兴趣——这家给地薪水是日本人地两倍!
    这一下子市面上哗然了。这简直是在跟整个上海地纺织业界公开挑战嘛!要知道这个时代。上海这片地方。日本人垄断了三分之二还多地纺纱厂。可以说绝大多数纱厂职工都是日本人培养出来地。当然每次罢工吃亏地也都是这些人。这些人地数量可是极大!但也同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地行规。
    这家冷不丁冒出来地纱厂这么做是坏规矩地。但是想要收拾他。那也得先问明白到底是什么背景。这时代敢将厂子设在上海县城地胆子都不小。谁不知道在租界区里面事情少麻烦少赋税也少。在县城。那管事地大爷们要多少钱你就得给多少。国法?没看见!
    想找他麻烦的自然不会是只有一帮人,首先就是当地的帮会,不过他们很快就接到了三大巨头的通知,全都靠边站,那边的事情不要碰。
    其次是当地的官儿们,他们下手速度甚至还比帮会地痞要慢一些。这要归功于他们的“高效率”,事情总要出来之后才赶得上擦屁股,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不过他们也没有从中捞到什么好处,因为上面传下来的命令,谁都不准碰,碰了要倒霉地。
    最后就是受到了直接威胁的日本人。这家工厂的地才圈起来。厂房还没有开始建,连办公地点都是临时租的房子,却在门口堂而皇之的挂起了大牌子,并开始向上海那边高薪招收纺纱工,女子优先,人数不限!
    这下子就将还留在上海的工人们都划拉一空,就连现在半停工状态地日本人工厂里面,还在工作着的凡是没有定下死约契约的,都选择了这个新东家。顿时间将上海县城闹得是沸沸扬扬一片热闹!
    而这家工厂却是颇有规矩,所有前来报名的都要经过多道门槛的考察,根据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工龄、籍贯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测试分成了很多等类。然后开始接受为期三个月的上岗培训!
    这样的做法令人觉得依稀有些似曾相识啊!日本人打听出来之后马上就知道,这不是来自于山东那一帮人地做法么?难道这个工厂是山东那边的人搞起来诚心跟他们过不去的?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山东方面现在已经公开跟日本人撕破脸皮,在商业上展开直接竞争不是不可能!要知道现在山东地纺纱业都已经被战争拖累的元气大伤,青岛的工厂全毁,济南的停工数月,商埠区的工厂也全毁!他们暂时没有地方开工,那么到上海来搞个大工厂直接跟日本人争夺工人资源,是非常主动的进攻手段!
    很快,消息就打听确切了。这却不是山东方面在这里搞得实体,而是上海本地的老资格买办家族林氏集团做得,林氏是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祖上当年是跟胡雪岩一起共事的,发家甚早,在中国纺织业界资格相当地老,经过三代人的辛苦经营,现在他们已经有千万身家,在上海商业里那是数得着的大户。很是令人瞩目。
    而这次出来开厂的,是林氏大公子,因为跟老一辈的做事方法不和,父子之间经常吵来吵去不得安宁,最后一气之下他卸去董事长一职出来单干。为了跟老一辈的经营理念彻底撇清,他借鉴了陈晓奇提出来的经营理念,决定按照山东那边的成功模式建立一个新的纺纱厂,给大上海带来一股新风气。
    有人给他贷款让他有充分地资金这么干,所以大少爷出身的他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一点都不含糊。场面铺的很大。不用喊就惊动了整个上海商界。
    日本人对这家人是没什么兴趣的,这家人财雄势大声名卓著。从来不需要找他们贷款借款,做生意又很本分,决不冒险投机,这让他们连个趁虚而入的机会都难以找到,老一辈的人就是求一个稳字,这让他们没奈何。
    林氏大公子这么做,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分化的好机会,但是日本人现在是有心无力,况且此时正是针对招标的关键阶段,这些无关大局的事情还是放一放再说地好!反正在这里,反不了他们!
    10月15日,招标会如期在法租界边缘地“大上海”商务楼内召开,参加招标的商家济济一堂,许多平日里想见都见不到地大亨们纷纷现身捧场,为这民国第一大订单首次“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会做见证,这是新生的中国走向国际化、与文明世界接轨的重要标志,比起那些中国旧商人在袖子里鬼鬼祟祟的压指头谈价格的勾当要光明正大多了,这场面,这架势,这人而且白纸黑字签合同,可比那些口头约定要明白的多了吧?尽管死脑筋的中国人就是不懂得撕毁协议,嘴上说说嘛!他非得到死也执行,干嘛这么傻呢?跟后世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人学学多好!就算是盖了一百八十个大印的合同,说毁约就毁约,说不干就不干,这才是大国作风!诚信经营!这才是列强风范啊!
    新时代要有新风尚,招标大会进行的一丝不苟,各代表团也是泾渭分明,中国人一片日本人一片,欧美列强的代表也有些。不过数量要少得多,人数也少得多,看热闹的倒是不少,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办事!
    经过简短的开始仪式之后,由招标方代表进行具体阐述,然后当堂重复发表招标操作规则。接下来就开始唱标竞标,名义上是招标,搞得却是跟拍卖会一个德性。
    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刚开始的期价不到一分钟就给砸下去五分之一,随后欧美商家开始逐渐的弃权,仅有少少地两三家还在坚持。
    日本团队那边是胸有成竹,他们计划中的底线还没有到,所以不管别人如何的报价,他们总能将最低价托住,这件事是十拿九稳的。
    但是意外很快出现了。又一轮的激烈竞争后,英国代表团全军覆没,彻底退出竞争。美国代表团只剩下一家,却是寸土不让的跟其他竞标者展开激烈角逐。
    沙里淘金,剩下地人里面,立刻凸现出来几家比较稀罕的竞标者,其中一家是来自南洋的商家,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另一家来自于山东,却是鼎鼎大名的苗氏家族的代表,还有一个,居然是正在建厂的林家大公子!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这四家搅合在一起谁也不让谁,还没等日本人插手呢,就迅速将价格叫到了他们的心理底线以下!日本人觉得事态有些严峻了,马上申请暂时休息,然后派人迅速去了解其他三家的背景底细。
    山东苗家不论,肯定后面是陈晓奇在撑着,他们有那个财力也有那个本事做这件事情,林家大公子刚刚出来,他那里有这么大的本钱和魄力来做?难道这是在做戏给别人看?南洋那个家伙又是从哪里冒出来地?美国人的代表。怎么看也不像资本家的作风啊!
    日本情报机关地效率是非常高的。中间休息一小时的功夫,他们就将三家相关的情报汇总起来,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林家大公子的后面是苏沪商帮,其中有虞洽卿在内的一帮大佬撑腰,他们的实力足够,而且在国民政府里面的关系非常深厚,可以直接通天,若不是这次事情特殊,他们是有可能直接拿下订单地!这必然是一个劲敌!
    美国人的背后居然也是中国商业团体。是美国西部大名鼎鼎的余家和另外几家联手在做。余家的代表日本人很熟悉。就是在上海混了十几年也没有做成一笔大生意的余灵化,这个脑筋有点犯拧的中国人怎么都适应不了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局。投资了几次都失败了,看来这一次是要在失业上寻求一点突破,却也是实力强劲不容小觑!
    南洋这一家却是最令人费思量,他们居然是被荷兰人赶到新加坡的第一富商黄仲涵家!后世的中国人对于民国初年地东南亚华侨富商,了解最多的是陈嘉庚先生,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当时最富有的是黄家,这个家族三代人经营,在印尼建立起来一个涵盖商业批发、保险、工业、金融、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在内的庞大商业帝国,总成“建源公司”,这家公司几乎涉足了华人在印尼的所有产业,并在橡胶、制糖、航运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1917年,他们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500万盾,在黄仲涵死去的1924年,整个建源公司的总财产达到2亿盾!
    这么一个巨无霸式的大企业令荷兰殖民者眼红不已,在经济不景气地年份,他们向黄家征收3500万盾地高额税款,并大力压迫黄家的主要产业,逼他们减少橡胶砂糖香料出口,又限制轻工业制品地生活用品的进口,通过种种方式来压榨他们的财富,最终逼得黄仲涵避祸新加坡并最终死在那里。
    黄家拥有巨大的财富,这是确凿无疑的,他们在世界各地设立了25个分部,生意遍及全球,“印尼橡胶王”的名声不是吹嘘的,他们的确有能力来招揽这么一大笔生意来作为回归大陆的开局!
    四大对手均是来者不善!日本人顿时紧张起来!他们原先设想的局面绝不是这个样子,他们原本意料中的那些人已经退出去了,可是剩下的这些却是没有一个是好惹的!若是单纯从商业上来解决他们是非常困难的!
    苏沪商帮可以赔钱干这笔买卖,以他们在国民政府之中的底蕴,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山东方面也可以干,通过这么一笔买卖不但可以让他们的纺织业迅速从灰烬中站立起来,还能顺道的跟南京政府加深合作,南洋人和美国方面则目标一致,就是要在新政权建立之后,想方设法的光荣回归,还有什么比借着这样的机会献上一份大礼更令人心动的呢?
    “必须要解决掉他们!否则我们这一次的计划就要落空了!”矢田七太郎在场外遥控指挥,得知这样的情况之后大声叫了起来!
    做成这件事,为帝国赢得至关重要的商业订单,这将成为他的仕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必须要成功,否则下场堪虞。

第二一一章 没有棉花
    但是对手实在太强悍了!哪一家都不是好惹的!单纯凭借商业上的竞争是很难打倒他们的!必须要采取另外的措施!
    日本人在这方面是很干脆的,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正当手段行不通,那就耍无赖吧!
    矢田七太郎是非常有头脑的,他首先要求日本代表团提出新的条件,就是将招标要求中的供货期缩短!这一条至关重要,因为根据他们的了解,不管是山东苗氏、南洋黄家还是美国余氏,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纺纱厂和织布厂,如果将供货期缩的够短,那么他们就不得不面对交不起货的大麻烦!
    其次是与之相配合的,加大逾期不能供货的索赔金额,这样一来他们就得考虑万一做得不好将要产生的巨大亏损!是不是能不能承受得住!
    而日本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在亚洲,论纺织工业的力量和数量,日本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有足够的工厂和工人来完成这样的订单,这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不会有错!
    对苏沪商帮,日本人直接通过外务省致电蒋总司令,声称这种国际化的招标事务上,不可以徇私情,不可以“破坏国际惯例”,“不可以纵容某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让林家大公子这样“连厂房都没有的企业参与到招标中,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必将引起严厉的国际谴责!”
    白了,就是不愿意让苏沪商帮在这里搅合了,如果他们再继续以这种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手段搞下去,日本人就要翻脸了!
    当然这只是硬的一面,软的一面日本人也不会忽视,他们拐弯抹角的提出,“如果这件事是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的,那么作为彼此之间友好合作的开端,日本或许会在正在扯皮中的济南事件解决善后协议中做出适当地让步。”
    只是或许、适当的、让步。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来拖延时间,令对方放松警惕。同时自己再提高速度筹备新的筹码,这是日本人惯用的招数,到时候再来个死不认账就完事了,我就是跟你耍赖皮,能奈我何?
    他们这样的表示,看起来是软硬兼施。但是在知道内情地蒋总司令那里却是好事一件,他知道日本人可能上当了,而这“可能的让步”起码比现在一点都不让要强的多,不要白不要,所以他欣然笑纳了。
    同时,上海的林家以及许多参与此事的苏沪商家的家宅附近出现不少的日本浪人和一看就不是好人的家伙在活动,对经过的人和进出地人进行骚扰谩骂恐吓,什么下流招数都有。
    而在黄家临时住所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