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诸夏 >

第361部分

诸夏-第361部分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铀矿几乎清一色的是贫矿、散矿,很少有美国、澳洲和远东那种大型优质铀矿。多半都是伴生有色金属存在,并且多为中小矿,情况不一,即使找到了,也需要进一步钻探出地下矿石,并经过大量实验之后确定成矿类型并得出最佳的开采方式,到底是深挖还是地浸。确定之后才能确定接下来地提取工艺,光这一点就够人忙活几年的。这些活必须要先期做好,否则后面的根本进行不下去,像另一时空的新中国全民找铀矿。赫赫然用大炼钢铁的土办法整出来重铀酸铵163吨,简直是一大奇闻了。不过那是在全国范围内做到的。他现如今什么都得精打细算。不能那么胡来糟蹋本就不多的矿藏
    从勘探到初步提取,最终得到“黄饼”地原料生产。最好都在原产区集中进行,否则铀矿石运输、储存是非常不安全的,不仅不利于保密,更加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再说现在的中国交通情况实在是惨不忍睹,从长沙到郴州之间的铁路没有联通,想要把东西运回山东或者别地什么地方进行浓缩以及接下来直到制成原子弹或者燃料元件,牵扯到的物理化学实验多如牛毛,绝非三两年地功夫能搞定的,因此在一切条件还不具备之前,提炼铀制作“黄饼”就成了最重要地工作了。
    湖南两大铀矿产区,郴州和衡阳。因为极端的忌惮陈晓奇通过开工厂地方式扩展军事力量,这些地盘老蒋不允许他再像甘肃绥远一般的弄一个整编师过去,一共限定死的给了一万人轻装步兵师的名额,装甲车、飞机、重炮是一样都不准往里运,否则宁可不合作。陈晓奇答应了,并且绝对不作出挑战他神经的事情。
    其实他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哪里有那么多的装甲兵往外派啊!家里面训练选拔的人数都不够呢,那一万人的主要任务,就是给五千建设铀矿的工程兵提供隔离保护的。至于前去具体负责技术的科研“雏鹰训练营”选拔的年轻“护卫”,这些受过专门谍报和刺杀训练的被授予的唯一任务,就是严防死守那些人一不留神走嘴露馅,他们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严防死守,没有万一。
    借着开钨矿的幌子,于各大工厂中夹杂一个铀矿厂并不是难事,有一万精锐兵力加上必要时也可以拿起枪作战的五千工程兵,足可以支撑到增援的到达,这件关系重大的事情就这么悄悄的展开了。陈晓奇除此之外,玩了命的帮助国民政府修通那条贯穿南北的铁路,这个可是直接关系到他的身价利益的!
    加快湘赣两地采矿冶炼工程的目的当然还有一个,用那里的钨矿拉着德国人继续深入做买卖,借助德国人的技术功底为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打基础,补课。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之后,数以千计的德国优秀工程师与中国年轻的归国留学生们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的辉煌成绩。
    10月28日下午。陈晓奇被请到了位于莱芜山中地舰船设计中心…没办法。为了杜绝小日本间谍渗透。不敢在青岛放着这么敏感地机构。
    请他去地目地。是让他亲自过目从去年到现在经过一年时间地加班加点。由中德两国技术人员共同拟定地新舰设计图纸。原始设计便是德国地陈晓奇几乎不懂战舰。当初他当伪“德粉”地时候。看到地基本都是陆军和空军地家伙。德国地海军最值得称道地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基本上一树梨花压海棠。加上深海群狼。把其他地光辉都给遮盖住了。
    所以他几乎不太可能为海军建设提供多少详细地技术性参照意见。不过作为后来人。怎么说也是在网上回贴吹牛地。至少知道未来地海军几大要素。第一。雷达。第二。航母。第三潜艇。第四。跑得快。
    雷达不是问题。一大堆人在搞。潜艇已经开始上道了。接下来发展自不必说。跑得快问题上。无非是动力。美国地燃气轮机技术这些年坑蒙拐骗地也多少弄来了些。加上从跟德国人一起鼓捣了这么长时间。成果还是有一点地。柴油机技术自不必说。那是看家地东西。一直都在玩命投入发展中。航母这东西就比较麻烦。在1931年地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看到这是未来海战乃至战争中制胜地核心力量。现在么还都作为辅助力量使用。各大国卯足了劲都在攒力气准备大型战列舰地设计制造。离着航母称霸天下地时代还远。
    海防。是一个国家地生命线。中国自从北洋水师战没之后便从此开始长达三十多年地防护。小日本地战舰随意进出动辄威胁。历届政府光有口号没有行动。什么用都没有。
    到了1931年地中国。建立海防地迫切需要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陈晓奇还是张学良其实都很心焦。但是他们基本都无可奈何。南京政府没钱玩不转。加上内部倾轧摆不平。顾不上干这个费钱地玩意。一想到日本光在中国沿海地海军7。5万吨就泄气。
    张学良不用说了,本身渤海舰队船就很一般,他在建立葫芦岛军港的时候口出狂言,也被小日本惦记上了,这才有将他扼杀在摇篮里地举动…这算理由之一吧。
    陈晓奇呢?他倒是建了总共八艘战舰了,其中两艘还是轻型巡洋舰,在列强看来毛都不算,顶多跟荷兰人比划比划,家门口的日本么,免了。所以他干脆也没有往回开,开回来形成不了战斗力,反倒是个累赘,日本人隔三差五地来找你麻烦,“不留神”给打沉了,你是开打不开打?没有战舰没有战略轰炸机怎么对付日本本土?
    所以到现在,他铁了心的攒着劲,不凑够一套航母编队绝对不把他地海军往中国沿海巡游,要的就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很清楚地一点,是海军官兵的骄傲和荣誉感,使他们往往会随着战舰一起沉没。他们这么干看似壮是国家怎么办?其他人怎么办?海军是高技术兵种,培养起来何其麻烦!想要凑够一个航母编队的人得多少年的建设,在不能形成战胜力量之前要是动不动就玩那一手,谁受的了!
    不找那个麻烦!这是从陈晓奇的角度出发做得决定。当然在此基础上,他就得想办法加快速度搞船了。采用买船加买制造技术的办法,现在沿海几个造船厂已经具备了制造轻型7000吨级巡洋舰的能力,第一批两艘作为试手的轻巡已经准备在11月的时候于新建的日照造船厂开工建造,这将是对中国重工业整合的一次考验,战舰可不是万吨轮那么简单。
    然后,野心勃勃的陈晓奇开始计划更上一个级数的战舰制造…万吨级巡洋舰的制造,以及民用的五万吨级货轮油轮的制造。
    万吨级巡洋舰在列强各国都不算什么,他们的技术已经在战列巡洋舰和重型巡洋舰乃至战列舰上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加上航空母舰技术,以对面的日本来说,人家已经开始设计三万多吨的大型航母了,其他的都不在话下,中国要奋起直追,哪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战舰制造这种高级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一点点的技术设备人才全面积累,第一批几乎划拉光了中国造船业的精英,加上六年来的辛苦培养造就了能够建造驱逐舰的人和两万吨级货轮油轮的人,分散到新建的各大造船厂后,加上从美国德国来的大量洋技工。表面上整个山东造船业地技术实力一下子起来了,陈晓奇却是很清楚。战事一起人家一走,自己人还学不会的话,嘛都不是!
    所以人才要大力地带!大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造舰!现在他有点钱折腾得起。因此沿着这条人才培养路线突飞猛进的步伐从来不会停留。
    在海军建立计划中,原本陈晓奇是打算先买再造的,特别是上万吨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那些技术人家英美日法德意轻易都不会往外卖,你不下点血本是拿不来的。后来德国人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这一点。德国人在1918年后因为条约问题被大大限制了战舰设计制造能力,所以到现在十多年了他们很多的研究不能进行,再拖下去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因此找个地方找个可当掩护的合作伙伴是他们需要的。
    而陈晓奇这里,美华实验室地名头已经吹出去了,德国人来到之后看到了很多先进技术,体验到了许多的先进理念。因此才欣然合作,所以他干脆使劲推了一把,进一步合作战舰制造。
    这样一来,引进德国的战他们的人才直接拉到这里来通力合作,就要比从英美买战舰合适的多。现在陈晓奇看的很清楚,多买两艘船也不可能在对英美的外交上政治上占多大地便宜。这笔冤枉钱不花也罢,还不如拉动内需呢。
    结果他盯上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这不伦不类的玩意。
    德国人当初设计这么一级战舰主要是针对北海和大西洋恶劣的海况。针对英国的海上运输作为突袭舰使用,又要想办法避开条约限制控制吨位在一万吨标准排水量以内,可以说是费了老大劲才弄出这样一个怪胎。看了所有地参数之后,专家们就不说了,陈晓奇怎么看怎么别扭!
    先,航速问题是他最关心的,28节最高航速,面对普遍航速在32节甚至更快地日本舰队,这样的战舰出去打赢了跑不掉,不行!
    其次,六门283毫米主炮,不上不下地且数量太少,形不成火力压制。再次,防空力量不够!这一条陈晓奇很清楚,未来海战是空军天下,铺天盖地的战鹰乱丢鱼雷重磅炸弹地,再好的装甲也扛不住,“大和号”怎么玩完的?
    因此上,这舰要引进中国,得大改!
    在尽量满足排水量变动不太大的情况下,将炮塔变成三乘三九门主炮,将纯柴油机动力改成柴油、蒸汽轮机混合动,航速必须提到32节以上,将副炮去掉改成105毫米高平两用炮,增加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替代37毫米高炮,另外那20毫米机关炮的位置,未来要改成20毫米六管“密集阵”近防系统,另外预留出雷达的位置。
    这样的要求一提出来,设计组直接傻眼了,这简直就是将战舰重新大改一番么!这个工程量可就太大了!对于这样的要求,德国人起初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非常自豪,几乎相当于战舰蛮荒之地的中国,凭什么对他们的优秀作品比手画脚说三道四?
    对此,中方总设计师朱海龙博士也算做足了功课,他详细分析了中德两国之间面临的海域、气候、对手实力和特点等等一大堆的不同差异,加上中国的工业技术和实际军事需要等等,帮着陈老板圆下来这个大问题,并以大家合作尽量改造出一款新产品的想法打动德国人。
    德国人也不是不讲理,实际上自从去年“德意志”号下水之后,这种别别扭扭被逼出来的产品自己也觉得有缺陷,因此一直也在改动,今年6月开始建造的“舍尔海军上将”号不也是在改动么?该就改吧,反正不花自己的钱,有机会多设计一些新舰也是好事!
    因此改动计划就这么开始了。一年了,他们终于完成符合陈大老板的意见的作品,朱海龙请陈晓奇亲自前来定夺。
    比起原来的设计,新战舰的长度增加了十米,去掉了鱼雷发射器,增加轮机加大烟囱升高了舰尾舰桥。将主炮口径改成了254毫米/50l三座三联装,按照他地强烈要求。将8门150毫米副炮去掉,换成了总计6门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以8门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替代37毫米高射炮,另外预留了四座20毫米“密集阵”或者四联装机关炮的空间,以及两座雷达地空间。指挥室等因为舰桥的抬高加长容纳空间更大。
    采用电渣重熔钢技术和全焊接技术带来舰体防护强度增大和总体重量减轻,装甲厚度基本不变,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17000吨,动力系统改为三座蒸汽轮机,马力加大到75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航程11000公里/18节。外加舰载机两架。
    这样的火力配比,对付轻型巡洋舰以下的战舰及货船足够,9门主炮一前二后可应付多种战况,看事不好速度航程都够跑得掉,最关键的是,那树林子一般地防空力量足可以把一般数量的战机撕成碎片。这样的改动可谓超前了。
    “陈主席!您看这样的设计参数是不是合您的意思?”设计师朱海龙问出来这句话,心里边别提多别扭了。明明是他们一群人合作的结晶,方案却硬是被逼着改成了这个德行,原本按照德国人地思路。就是要搞一个比战列舰小、但是绝对比巡洋舰要强悍的家伙出来,作为破交偷袭威力足够。再干脆一点,那就将排水量加大。直接采用三座三联装283毫米主炮,装甲厚度提高到254毫米。保留副炮加大防空力量,林林总总的一改…排水量17000吨了!干脆就是亚重巡!
    当然这样的怪胎中国人是绝对不接受的!你要么是万吨级轻型巡洋舰,要么干脆超过两万吨搞重巡,以中国目前的战舰制造技术那玩意有点悬,再者说战舰还要人来开的么!人家陈绍宽海军司令提出来地造舰狂想比这个更牛叉,但是你搞出来当摆设么?
    总之德国人到现在也是想不通的,朱海龙其实也想不大通,不过既然大老板严格命令就这么个搞法,那就这么滴呗!再怎么说,掌握全盘战略的是他不是自己啊!
    陈晓奇看的眼睛放光,一大堆数据他还很难说清代表什么,不过他要求地那些指标都达到了,因此呵呵笑着连连说好,末了问了一句:“这种设计标准,如果单独派出去对日军海上生命线进行破交战应该没有问题吧!”!他勉强控制住暴走的情绪,转头拿出一张详细记录着日本现有巡洋舰资料地表格来,用手指着上面的数据耐心解释道:“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地日本战舰中,只有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能够完全超过我们这种战舰,其他地所有日本巡洋舰的主炮口径都在203毫米之下,并且我们的航速也足可以保证交战中随时脱离,而我们的主炮口径却可以对他们所有的战舰造成威胁,因此可以说一旦交火,纯技术论,我方是完胜!”
    朱海龙没法说的太多,详细技术数据要讲解起来一时半会没完,但是陈大老板能不能听得明白那就难说了!还是用最直接的话语说明白了保险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