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 >

第26部分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第26部分

小说: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斯坦的这种处境对他是很不利的,但是他觉得,如果他能获准根据需要机动兵力,甚至必要时放弃一块地盘,那么,他就完全可以对付形势。不过这也恰恰是希特勒永远不会妥协的一点。希特勒想的是1914年至1918年西线作战的那种防御战形式,强调固守阵地,寸土不让。而在1941年冬天对俄军作战时他在战略上的成功,使他的上述信念更加强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他拒绝了大规模撤退的请求,而后来的事态表明他是正确的。曼斯坦当时已将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调到顿河北岸,他有这些突击部队,如果能将部队从北顿涅茨河防线撤下来,并撤离罗斯托夫,而沿缪斯河一线占领防御,这一线正是一九四二年发起进攻时的出发线,正面不要铺得太宽,就有充分信心阻止住俄军的进攻。希特勒断然拒绝了这种作法,但是形势逼人,随便处置是不行的,于是,曼斯坦就要求希特勒接见他。二月六日,希特勒来到扎波罗日附近曼斯坦的司令部,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紧张商谈。
  或许6天前保卢斯的投降,使得元首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不管怎么说,他是同意了曼斯坦的请求,于是,曼斯坦可以毫无干扰地来制定自己的计划。
  二月的上半月,一切对俄军似乎都很有利。“霍里德”战役群在北顿涅茨河下游放弃了阵地,并通过罗斯托夫和塔甘罗格撤退到缪斯河沿线的防御阵地。二月十日,第48坦克军击退敌人几次的冲击以后,从北顿涅茨河一线撤下来,并在顿涅茨工业区的心脏斯大林诺以北集结,等待新的行动。
  二月十六日,“凯木甫”战役群被迫撤离哈尔科夫,因其北翼受到贝尔果罗德方向敌军的包围。这时,在“凯木甫”战役群和位于北顿涅茨河沿岸的伊玖姆附近的“弗利特皮科”战役群左翼之间造成了一个缺口。俄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从巴尔文科沃向南,并通过洛佐瓦亚向西南推进。二月二十一日,俄军坦克抵达第聂伯河一线,甚至由扎波罗日的曼斯坦司令部管界内就可以观察到俄军坦克了。
  曼斯坦镇定自若,他甚至是以得意的心情来注视着俄军的前进。二月十七日,希特勒再次来到他这里,催他赶快收复哈尔科夫。曼斯坦辩解说,俄军重兵越继续向西和西南开进,越有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反击。他把俄军诱进一个对他们最危险的口袋里,因为这时的“凯木甫”战役群由于得到了包括“大日耳曼”师在内的兵力加强,已经在克拉斯诺格拉德站稳脚跟。
  二月二十一日,“霍里德”战役群和第1坦克集团军已牢固占领缪斯河及斯大林诺东北的两防线。在该城西北,第4坦克集团军已作好反击的准备;第48坦克军在右翼,编有第6、第11和第17装甲师;党卫军坦克军在左翼,编有“莱什坦达特”装甲师和“莱赫”装甲师 ' 注:每个党卫军装甲师和“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都编有一个新式“虎”型坦克营。 ' 。
  二月二十二日,这5个装甲师开始向西北进攻。这是一次向心突击,是在严格的协同指挥之下进行的。第48坦克军向巴尔文科沃实施突击,它的快速推进,完全出乎俄军的意料。几天以后,在右翼进攻的第17装甲师占领了北顿涅茨河沿岸的伊玖姆至普罗托波夫卡一线,而党卫军坦克军则夺得了洛佐瓦亚,并与从西面发起进攻的“凯木甫”战役群建立了联系。
  地形几乎是完全开阔的,略有起伏,有几条小溪纵横其间,当时已经完全冻结了。这里很象斯大林格勒以西那一带,也很象北非沙漠地。向北倒流的俄军纵队,看上去相距也就是8…12英里,已经在我炮兵有效火力的控制之下,有些俄军部队得以逃脱罗网,而近卫第1集团军和波波夫坦克群,在兵力兵器方面都遭到严重损失。三月六日,俄军几支较大的坦克兵团和一个骑兵军,完全被第4坦克集团军的“凯木甫”战役群所分割,俄军损失坦克615辆,火炮1000余门。第48坦克军在哈尔科夫以东向前推进。三月中旬,我军重新在北顿涅茨河一线巩固下来,防御正面仍然朝东。党卫军坦克军继续胜利进军,三月十五日,德军的战旗再次飘扬在哈尔科夫中心广场上。
  在里西强斯克和伊玖姆之间的第1坦克集团军地带内,俄军也被击退,并且退过了北顿涅茨河。这样,在几星期之内,曼斯坦得以顺利撤退,并大举反击,消除了被围的威胁,使胜利在望的敌人遭到惨重损失,并重建了由塔干罗格到贝尔果罗德的南部绵密防线。师的数量对比是八比一,俄军占优势。这些行动再次表明,只要有能正确运用战术原则的指挥官,而放弃那种束缚手脚的“拚命死守”的刻板原则,德军部队是能够干得很好的。
  1942年12月至1943年2月,曼斯坦面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可以认为,他能把德军从高加索撤出并向哈尔科夫反戈一击,这一胜利是伟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位将领取得这样的成就。德国军事评论家里特·冯·施莱姆说这是“北顿涅茨的奇迹”,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胜利是由于指挥官善于判断和深思熟虑才取得的。
  第4坦克集团军在二、三月的反击中,值得提出的有以下几点:
  1.高级指挥官没有限制坦克兵团的行动,而给它们赋予了“大纵深的任务”。
  2.坦克兵团对于它们的翼侧没有顾虑,因为上级指挥部掌握有现代化的步兵,可以保障翼侧。
  3.包括坦克军在内的所有坦克兵团指挥官都在第一线指挥战斗。
  4.实施的攻击无论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出敌不意的。
  下面不妨看看,俄军对这次出乎意外的攻击是怎样反应的。俄国军人在性情上是不稳定的,他们打仗是靠大家的一股冲劲,因此从胜利前进一下子变成仓卒的退却,他们是受不了的。在反攻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俄军中那种无比惊慌的情景,但是俄军却善于在有计划、有组织的防御中进行顽强、甚至是疯狂的抵抗,这一点是令人惊异的。确实,俄军防御上很细密,在集中兵力的进攻上却不讲究,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没有预料的情况,就很容易陷入混乱。曼斯坦的这次行动表明,要用机动作战对付俄军集中兵力的进攻,而不能采取阵地防御的办法。俄军的弱点在于不能应付突然情况,这是他们最虚弱的一面。曼斯坦认清了他们的弱点,他还认识到我们的强点在于所属的指挥官都训练有素,而且能够独立行动并善于指挥。这就使得他所属的师顺利撤退几百英里,随后又用这些师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致使手足无措的对手遭到沉重的打击。
  政治问题
  哈尔科夫反攻以后,有三个月的时间是相对平静的。我利用这一间歇时间,直接研究了一下俄国共产主义问题。我得机会就去访问斯大林诺和哈尔科夫的工厂,并尽我的可能去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这些活动有它轻松的一面,我学会了许多欢快而喧闹的乌克兰农民舞蹈。
  我还算走运,没有碰上游击队员。游击队有时就在紧靠前线的地区活动,乌克兰大草原不适于游击队活动。然而,俄国中部和北部的密林区,是很便于游击队活动的。至于对待游击队问题,我们军队所采取的原则,当然这也是各国军队所公认的原则,那就是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部队不受游击队的侵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制定了交战双方都应遵守的法规和惯例,但这些不适用于游击队活动。对此,那些蓄意组织和支持这种恐怖作战形式的政府应负重大责任。苏联在平时就全面训练和组织游击队。然而他们的成功,主要是依靠当地居民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在乌克兰肯定是找不到的。
  一九四三年春天,我亲眼看到,德军受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友好的迎接,教堂重新开放了,已经加入集体农庄当了工人的农民在期望收回他们自己的农庄。居民们再没有秘密警察的监视,也不要经常害怕被送到西伯利亚的强迫劳动集中营了。经过对数千战俘的询问和长时间跟他们谈话,使我深信,一般俄国人都不信任共产党,许多人非常怀恨它,特别是怀恨共产党的官员,有成千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甚至在德军于一九四二年冬天遭受惨重的、灾难性的挫折以后,还拿起武器,要把俄罗斯从共产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希特勒把俄罗斯从共产主义桎梏之下解放出来,而给它建立起帝国制度。乌克兰人特别厌恶那些臭名远扬的省长,俄国人希望有一个反对斯大林及其一伙的俄罗斯政府。但是这些都没有实现。集体农庄还继续存在,只是改了名字,叫做“公产”;没有建立起俄罗斯军队,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希特勒就要被迫承担某种与他的政治计划相对立的责任,只是勉强同意建立一些哥萨克人和乌克兰人的地方师。俄国人只能成为“自愿提供支援者”,这已经是恩赐了。这样我们的政界领袖们就不要承担什么责任,成千的俄国男女,不送西伯利亚了,但却派到德国来,被称为“东方劳工”,他们实际上是奴隶。
  这就是对俄国人民的“解放”,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把德军作为朋友和恩人来欢迎的。
  苏联的宣传机构,很快就利用了希特勒及其帝国政府所犯下的这种惊人的心理错误。斯大林却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俄国人对“俄罗斯祖国”固有的爱,他们的宣传机器不久就成功地灌输一种思想,即战争乃是为“祖国”而斗争。过去沙皇军队的传统作法全部复活了。不久,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近卫师和近卫旅。军官们骄傲地炫耀着他们那闪光的肩章,而那些共产党员老战士把这都看成是极端保守的象征。这时甚至还同教堂签订了协议。
  德国政治是使游击战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国军人都为此身受其害。大量的有爱国热情的俄国人,由于德国政治机关无情地对待他们而感到失望,被迫参加了游击队。终于,到了一九四四年九月,当德军都已离开了俄国国土,才允许弗拉索夫将军 ' 注:弗拉索夫是很有能力的指挥官,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的莫斯科防御中战绩卓越,于一九四三年二月在曼斯坦反攻时被俘。战后,他和他的主要伙伴被俄国处死,据估计,约有四十万俄军俘虏编入了德国国防军。 ' 建立一支俄罗斯军队,但已为时过晚。
  德国政界领袖们把借用俄国军队的力量消除俄国共产主义这样一个天赐良机给失掉了。
  第十四章 库尔斯克会战
  “不能失败”进攻准备进攻“堡垒”战役中的坦克战术俄军对轰炸的反应
  “不能失败”
  一九四三年三月末,东线天气转暖,开始解冻,“冬帅”让位给更加专横的“泥神”,双方作战行动都有所收敛。全部的装甲师和一些步兵师从前线撤了下来,哈尔科夫地域的坦克兵团都集中在第48坦克军。第3、第6和第11装甲师以及“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统归第48坦克军指挥。战场上的这段间歇时期,我们用来按周密拟定的计划训练部队。
  训练先是从排、连级开始,很快就发展为师规模的演习;演习是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的,实弹射击也在正规地实施。我打算成为一名掌握“虎”型坦克的专家。于是,我学习驾驶这种重型车辆,并用它的88毫米炮练习射击。“虎”型坦克由于它有威力很大的火炮和坚固的装甲,一直到大战结束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有效的坦克。哈尔科夫的反攻已经说明,它具有很好的战斗性能。一九四四年俄军的斯大林号坦克是很难对付的敌手,但我并不认为它能与“虎”型相匹敌。
  三月三十一日,著名的古德里安将军视察我部。他曾因一九四一年攻打莫斯科失利而蒙受耻辱。但是他的卓越才能是不会长久被忽视的,希特勒再次起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特别想研究一下“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的“虎”型坦克营在最近的进攻行动中的经验。这个坦克营隶属于什特拉赫维茨伯爵指挥的装甲团,这位伯爵给古德里安介绍了有关这种新坦克的特点和局限性的详细情况。古德里安经过这样的视察后,即下令加速生产“虎”型和“豹”型坦克 ' 注:“豹”型坦克被看成是坦克部队中的最新技术成果,它同“虎”型一样。也装有88毫米火炮,但装甲较薄,机动力较好(后来的改进型号装有75毫米火炮)。当时有两种型号的“虎”型坦克——汗西尔公司的“虎”型和波尔西公司的“虎”型。后一种取用了设计者的名字,它没有机枪,使坦克不能进行近战,这是很失策的。 ' 。
  我们都在关心由整个战略形势所决定的下一个战役。到了一九四三年春天,德国的军事态势急剧恶化。曼斯坦在俄国的新胜利并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整个军事力量对比已经起了变化,我们面对的是拥有无比丰富资源的冷酷敌人。迅速结束对俄战争的希望,还在一九四二年的秋冬就已经破灭了。往好处想,也只能期待出现对峙状态,然而由于其他战场的失利,使这一前景也暗淡了。潜艇战越来越没有起色,突尼斯很快就会成为另一个斯大林格勒。英美的战略轰炸对整个德国的居民和工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日本业已难能为力,意大利危在旦夕。
  这时,德国不得不把重兵驻在意大利和西欧,以防可能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入侵。此外,我们要把很大一部分作战飞机从俄国调到西线,以对付同盟国日益增强的轰炸航空兵。红军的空军已经发展为一支难以对付的力量:英美的援助产生了实效,俄国飞机在战场上空越来越多。所幸的是,飞机的效能同它的数量相比是很不相称的。因此我们还能在一段时间内,在局部地区掌握制空权。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巨大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德国最高统帅部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必须立即作出抉择:我们究竟是在东线全面转入防御呢,还是只进行有限目的的进攻,以求削弱俄国的进攻力量呢?不久,我参加了高层人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四月初,我暂时离队,被召到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