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

第29部分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29部分

小说: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秉赋条件差,那就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和生产性资产来获得财富。
  我们国家人力资源情况怎么样呢?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人力资源总量充足,但结构问题严重,第一是总量过大,到2020年将达到14。5亿;第二是人口老龄化,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4%。我国将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去承担发达国家人口高龄化的压力;第三是技术人才资源不足,2000年,我国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的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到2020年可达到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更严重的是,我国技术人才结构是典型的工业化时期的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人才比例很小。 
  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95年以来,世界银行采用新的国民财富测量方法发现,把人力资源做为国民财富的一项重要资源。按这种新方法计算,人力资源占国民财富总量的比重最大,在40-80%之间,如北美地区为76%,西欧地区为74%,东亚地区为77%。1995年9月17日,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题为《世界银行制定新的国家财富计算法》的公告,在这份公告中,中国的国民财富排在世界 162位,其中人力资源占77%,创造的资产占15%,自然资本仅占8%。由此可见中国的自然资源缺乏程度。尽管这一测量方法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它使人们重新认识国民财富的来源。
  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国民财富,但是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被人们严重忽略,导致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主要资源集中在物质建设而非人力建设上。我国在工业生产中有过多的投资浪费,但在人力资源的投资上却严重滞后。其结果,是我国人力资源的劳动力素质极其落后。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1999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0.9%,劳动力人口占25.90,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58倍和5.40倍,但是人力资源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44.3%。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本第一大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分别占世界总数的20.5%和22%,但是反映人力资源最主要的指标劳动力回报率即劳动生产率,中国大大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美中两国相比,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差10.9倍,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23.8倍,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差4.5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差8.6倍。
  这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生产率状况。以这样一幅水平,你的人均GDP怎能高?你的工资水平怎么能高?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素质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搞生产,搞建设,往往会出现大跃进式的严重浪费。中国这些年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更由于决策错误造成许多重大的浪费。这些教训已足以使清醒了。
  鉴于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许多方案和建议,如政府应大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积极促进全民健康运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加速发展各类各级教育,大幅度提高中等教育普及率和高等教育普及率,中国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对紧缺性自然资源实行战略性保护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大规模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进一步加速市场化改革,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等等。但在所有这些提法中,人们都没有将国民待遇问题提到首位。既然要开发人力资源,就不能绕过国民待遇,就不能再搞“一国两制”式的不平等国民待遇,就必须废除建国后计划经济下制定和形成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和歧视性政策。
  今天,中国的发展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既然涉及到人,就要涉及到待遇和权利。所以,中国社会今后发展的杠杆问题是国民待遇问题。不解决好国民待遇,中国的发展还将是一个畸形的发展。
  50年来,中国是以地区和人际间的巨大差别代价发展起来的国家。如果这种代价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抵抗外国侵略,挽救国家威望,中国人民是愿意并可以承受的。但在外部压力逐渐消失的时候,这种以多数人牺牲而换来的少数人发展便不可避免地受到抵抗和反对。在下一章里,我将着重论述这一问题。
  ————————————————————————————————————————————
  仲大军新著
  《国民待遇启示录二元结构下的中国》
  第六章:发展战略与国民待遇
  1,惊人的城乡差距
  2000年6月,在西部大开发炒得最热的时候,我应邀参加了在西安进行了一次投资考察和研讨活动。这是一个庞大的由东部企业家组成的投资考察团,主要目的是到陕西看看有什么可投资的项目,而我的任务仅仅是在论坛会上做个演讲。
  在宾馆下榻之后,就是翻阅会议材料。这一袋大约3公斤的材料大部分是陕西各地招商引资的材料。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两份值得关注的内容。一份是陕西柞水县工商联在招商项目之余写的一封令人看后心酸的信。信中这样写到:
  “柞水县有贫困户6300户,贫困人口2。4万人,特困失学儿童1500名,我工商联曾想救助500名失学儿童重新返学,但由于经济落后,每位干部和执委包两名也仅能保证34名儿童上学,还有460名无法照顾到,他们所缺少的仅仅是每人每年100元共4。6万元的助学金。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泪水和渴盼知识而无助的眼睛,我们无颜以对只有寄期望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伸出友谊之手,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一片爱心,你们节省下的每一条烟、一瓶酒;对失学的孩子都是一份福音”
  仅仅是4。6万元啊,还不及城市里一个家庭的住宅装修费!却令整个县工商联的机关人员为之发愁。就是把全部的特困失学儿童所需的费用全加起来,也不过是15万元。15万元这点数目,对于有些部门或有些人来说算得了什么!
  正在我为柞水县的贫困状况而感叹的时候,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份招商报告。此项目是西安中讯国际娱乐大厦的招商计划。此大厦建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大厦内设有大型室内水上乐园、国际先进的三维动感电影、网球场、壁球室、健身运动中心、康体休闲水疗馆、夜总会、中西餐厅、国际标准会议中心、写字楼及配套的宾馆客房。招商项目书最后说:“此大厦目前已投资了近2亿元,还需1亿元左右的资金,急需国内外企业以各种形式加盟投资合作。”
  看到这里,我被惊人的反差惊呆了。这就是目前我们的中国,城市与农村已经拉开如此巨大的差距。一些人为一掷千金的吃喝玩乐缺钱而发愁,一些人为所能接受的最基本的小学教育每年100元的学费而发愁。这时多么严酷的社会现实啊!而这现实一个时期以来是被严重地忽视了的,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指出这些事实有问题,那么这种巨大的贫富差别就会被人们熟视无睹。
  回来后,我写了一篇题目为“中国应当怎样发展”的文章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就中国地区发展的极其不平衡以及明显的城乡差别发表了一番感慨。我特意搜集了一些数字来观察这种发展的差别。例如,象陕西这样一个中部大省,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87亿元,在全国排在第21位上,第一位的广东省是8450亿元,江苏和山东分别是7700亿和7660亿元,东西地区的产出差距是相当大。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陕西省仅为4136元,排位更靠后,仅排在西藏、甘肃和贵州前面,居全国第28位。全国人均GDP最高的是深圳市,人均3。4万元,第二是上海市,人均2。75万元,两者分别是陕西省的8。2倍和6。6倍。其次是北京'1。7万元'和天津'1。4万元'。最低的省份是贵州,只有2479元,比上海相差11倍。
  看起来陕西与东部地区差别比较大,但在陕西省内,地区差别或许更大。以西安市为例,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0亿元,占陕西全省的42%。这意味着陕西省将近一半的资源和财富聚集在西安。如果再加上与西安市毗邻的咸阳市,这两个位于渭河平原中部的城市,总产出将占陕西全省GDP的70%以上。这种产出和财富高度的集中其背后说明了什么?说明陕西省是个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非常大的省份。看看西安城内,连出租司机都自豪地透露:每月纯收入在六七千元,甚至高过北京的出租司机收入。
  从产出可以测算出人均收入,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各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有的地方农村,一户农民能一年收入几百元就不错。象前面提到的柞水县,就位于西安市南部的秦岭山区,距西安没多远,翻过山就是。但只要出了城市,贫富差别就这样大。这反映出我们中国的发展不仅地区差别很大,城乡差别更大。
  西安其实也是中国的缩影,国民财富高度集中于城市,由此造成城乡差别巨大。其实西安在全国15个副省级的城市里经济实力几乎是最差的。广州市的GDP产值将近3000亿元,连宁波、青岛和大连这样的城市GDP都在1000亿元左右。西安只能和厦门比一比,排在15个副省级市的最后面。即使这样,它也与周围的地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种发展模式与旧中国几乎没什么区别。1949年上海解放时,其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中国工业产出的半壁江山集中于上海,可见当时的地区差距之大。
  市场经济将更加拉大这种地区发展差距。以我们这个中外企业家投资考察团为例,在西安的活动主要是参观了两个经济开发区。一个是位于城南面的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一个是位城北面的西安经济开发区。有了项目就往开发区里边拉,集中发展,成片发展,辐射周边。按这一趋势发展,西安和咸阳的经济比重将来占到全省的80%甚至90%都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先沿海,再腹地,再什么地方呢?由于资金和资源高度地集中于大城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柞水县为1500名失学儿童的15万元助学金发愁,一方面是建高档娱乐中心为1亿元发愁。人民在国民待遇方面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看到这里,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话似乎在耳边回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人民中间拉开如此大的差距吗?我们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到底是什么?中国到底应当怎样发展?应当采取什么模式来发展?是以人为中心,还是继续以追赶为中心?追赶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少数人与发达国家看齐,仅仅创造几个地区样板给外国人看,然后证明中国已达到先进水平了?这种发展公平合理吗?资源的配置是继续集中于城市人口,还是应当均衡配置?
  我一连串提了这么多问题。实际上是在为一种国民待遇不平等而鸣不平,实际上是在质疑中国的现代化。农民一生下来就该受穷,城里人一生下来就该高于农村人吗?一个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革命和政权,今天怎么走到远离农民利益的道路上去了呢?看看当前的城乡差距,从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看,农业部分只占GDP总数的17%,然而农业户口的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一半,即全国7亿劳动力里面有3。5亿人从事农业生产。以如此微小的产出去除如此巨大的人口分母,可以想象农业生产人员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所以,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已成了中国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城乡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农民为什么这么穷?这要从建国后中国的发展战略说起。
  2,重工业优先战略
  1949年建国后,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但却面对着一个残破的家底。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是副什么样?现在只能找到1952年的数字。这一年,我国能源产量4871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96。7%,原油占1。3%,水电占2%',钢产量135万吨,生铁193万吨,火电发电量73亿千瓦小时,水电13亿千瓦小时,水泥286万吨,木材1233万立方米,粮食1。6亿吨。'《中国年鉴1993》,第444、449页。'
  当时中国的国力降到什么程度,让我们再来看一张表。通过这张表,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里,中国的人均国民总产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然而这一百年却是西方列强国家飞速发展的一百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拉开差距就是在这一百多年里。
  中国人均实际国民总产值的世界比较
  '按美国1965年实际国民总产值的相对指标'
  国家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1950年 
  中国 118 118 149 127 
  巴西 97 101 169 309 
  印度 123 123 159 152 
  墨西哥 112 110 143 282 
  法国 254 424 794 1142 
  英国 312 668 1025 1439 
  美国 276 567 1344 2384 
  注:表中数字是一国农、林、渔、工业和服务业五个部门生产实际数值的综合指标。'杨坚白等《新中国经济的变迁和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6页。''
  解放前,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很大。外国列强通过在华取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以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来看,外国资本在华企业约为43亿美元,其中工业资本约占中国整个工业资本的40%。外资在华企业的产品份额分别占中国生铁产量的80%,原煤产量的80%,发电量的76%,棉布产量的69%,卷烟产量的57%,航运吨位的69。5%,铁路里程的90%,外资在华银行32家,分行与支行141所,在华资产19亿美元,在金融业务中占垄断地位。'赵穗謦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