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

第39部分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39部分

小说: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封建文化肆虐社会,第四是城乡差别败坏了社会道德,在国民中造成了人格、身份和待遇的不平等,社会上流行着歧视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报复心理。第五是农村落后的封建政治文化始终对整个中国政治文化有着较大影响。
  '1',经济和人口影响。
  1999年下半年,由于经济持续下滑,以王洛林为首写作的社会科学院秋季报告将城乡二元化结构列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国家计委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同志的一篇文章将城乡二元结构列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一因素。这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边是庞大的城市工业生产过剩,一边是贫穷的农民买不起工业产品。中国经济在人均GDP仅700美元时就出现了生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购买力低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城市工业畸形发展起来后,必然要受到冷落,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要下降。这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迟迟难以回升的重要原因。
  比如城市的房地产业,这些年来,不少城市的商品房不向外地人开放,没有本市户口的人不许购买商品房。这一局面,导致中国城市的房地产也一度步履维艰。1999年,是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得极其艰难的一年。当时,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由于受销售价格的影响,土地开发面积也在减少。1…4月份全国共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093万平方米,增幅较1…3月大幅度回落26个百分点。至于商品房空置面积,4月份的指数达到102。39点,比3月份增加了1。13点。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空置面积达到65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
  试想一下,如果打破商品自由流动中的一切关卡,如果人们都能自由的迁徙,自由的购物买房,中国经济和中国房地产业何至如此!中国经济有必要靠连续三年发行国债来强行拉动吗?中国经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城市化。如果打破人口、劳动力、各项生产要素流动关卡,中国这种国家完全可以10%的增长速度再发展10年甚至20年。可惜,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些已经僵化了等级观念头脑是不会明白这些道理的。在一些城市里,管卡压已经成了一些官员的偏好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管卡压,这些官员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就是我们体制的悲哀:养了一群人专门搞管制,既耗费了纳税人的财富,又迟滞了中国经济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另外,传统农业经济最大的生产力是人,因此,农民具有天生的多生多育倾向。由于不能加速城市化,大量的人口滞留农村,使中国在建国后这50年里至少多生出1亿人口。既增加了社会人口负担,有迟滞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并且,大量农村剩余人口未来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还难以定论。
  '2',环境影响。
  在环境方面,由于人为地将农村人口堵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于是,过度的土地承重必然导致环境灾难。近几年春天北方地区连续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在去年发生沙尘暴之后,福建电台打电话来采访我同时还采访气候和林业方面的专家。我说造成沙尘暴天气的因素有气候、植被、经济因素,但制度和观念因素尤其应当引起注意。中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典型的“上游得病,下游吃药”模式,边远贫困地区的人口在上游乱砍乱伐,下游城市人承受着风沙和洪水的袭击。可以说2000年春天沙尘暴来得非常及时,继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中国敲响了第二次环境警钟。这种环境灾难不仅可以引起洪灾、旱灾、沙尘灾,还可以引起人灾,即大批的流民。
  2000年4月6日,对于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人民都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引申出许多当今中国社会头等重要的问题。那一天,北京上空尘土飞扬,沙尘暴肆虐整个中国北方。由于白天没出门,我对外面的情况还不甚了解,只知道天空情况异常。把门窗堵的严严实实,屋内空气还是充满了细密的粉尘味。
  下午四点半,我去国际贸易中心的中国大饭店,参加英国方面举行的一个高层酒会。汽车驶上长安街,才看清了北京的天空,黄尘弥漫,西风浩荡,可以想象到上百吨的尘土正在华北大地降落。我立刻产生一种担心:要是日后年年春秋天刮黄土,天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那日子怎么过?
  开春以来,有过几次扬尘天气,但都没有今天这么厉害,特别是没有象今天这样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对西部环境,我总是往好处想,溢美性的媒体报道也往往在帮助自己树立信心。但这次沙尘暴的降临,使我清醒地意识到:愿望不等于现实,我国西北部的生态环境在继续恶化。
  思索着发展模式的体制原因时,汽车驶进中国大饭店的门廊。我总算没象大街上的行人那样藏头缩脑地躲避尘土。进到大饭店,就完全进入另一个豪华世界。酒会大厅富丽堂皇,可以使人暂时忘却外面的飞沙走石。出席酒会的都是些重要人物,有前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西方一些大公司的头头脑脑和国内一些著名学者。
  端着酒杯跟人交谈,一眼见到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的刘福垣副院长和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先生。他们俩的理论观点对治理沙尘暴也有重要作用。刘先生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将城乡两元结构列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因素。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两元分割,今天正制约着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不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减少中国农民的数量,不打破僵死的户籍制度,中国经济将在旧体制的桎梏中难以自拔。
  反过来看看北京市的表现,规定了一百多个工种不许外来人口涉足。那好吧,你城市人不是不让我们进城吗?我们只有在上游毁林开荒,在土里刨食。最后造成发洪水,沙尘暴,反正环境恶化了大家一起遭殃。根据这种上下游的关系,城市人要向边缘地区的兄弟们伸一把手了。在一个环境共享的时代,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值得庆幸的是,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姓崔的研究员终于写出了一份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迁徙研究报告,开始系统地解决西北部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就在4月6日当天,首都经济圈的学者们又聚集在一起,旗帜鲜明地提出城市化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头等重要问题,要加速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这个酒会散后,我在步出大厅时碰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先生,他说他正要去香港参加中国石油公司股票上市的活动,但去香港的飞机因沙尘暴不能起飞,只好到大饭店来暂时过夜。回家后看电视,得知这一天北京机场有数百架飞机不能降落和起飞,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场黄尘对北京的危害有多大。
  1998年之后,中央政府终于明确地发出退耕还林的指示,计划在数年内退耕还林9000万亩。江主席还发出“再造一个秀美的西部山川”的口号。我在1982年就写文章呼吁的问题,历经18年才成为政府的行动,这说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观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这种改变也表现得极为被动。如果不是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和2000年春天的沙尘暴,中国不会停止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砍伐,也不会对西北内蒙地区的环境问题引起注意。但我认为仅仅退耕还林还草还不够,还要退人!打破户籍管制,将人口从那些不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退出,迁徙到其他地方。
  中国农民已经是世界上人均占有资源最少的农民之一,再加上不能自由流动迁徙,就只能在原有的狭小生存空间中觅食。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这种降水量的地区按联合国沙漠化会议确定的标准,每平方公里只能生存7…20人,但西海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110人,大大超过了国际界定的临界值。如此超负荷的人口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蚕食”,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只能万劫而不复了。
  最近我的一个叫尹宏义的新华社朋友写文章这样说道,“This ancient land is exhausted from supporting a civilization for five thousand years。 ”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为支撑五千年的文明而耗尽体力。这句话不仅从英文用词上还是句子意思上我都特别欣赏,它可以说揪住了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历来为自己5000年悠久历史而自豪,但很少想到为了这漫长的历史,中国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丝绸之路上的青草绿舍不见了,黄土高原上森林不见了,多少水草肥美的地方变成了荒漠。看一下当今世界上那些古老文明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落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原因何在?这就是为文明承担的代价和付出的代价。而那些年轻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正充分展示出年轻的青春活力。
  在固化的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下,中国正在不断失去的宝贵的生存空间。建国后50年来,沙漠化面积已近200万平方公里,几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并且仍以每年几千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展着。如此巨大的国土资源在流失,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在日益狭小,居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引不起注意。这反映了我们的发展观是何等畸形!
  '3',文化影响。
  二元结构导致的另一恶果是中国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断层,一边是先进的现代文化,一边是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封建文化和生活习惯。经济落后,必然导致环境落后、文化落后、教育落后和卫生落后。沙尘暴的袭击,已使城市人意识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落后的中国农村“文化沙尘暴”,对中国城市带来什么危害和影响,这一重大课题至今无人问津。可以说,沙尘暴肆虐城市,仅仅是生态环境因素对城乡二元化体制度的一种报复形式。然而农村地区恶化的不仅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更有文化道德和思想行为。愚昧低俗的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中生活的人,对城市文明和国家政治也是一大灾难和威胁。
  今年7月23日晚,香港凤凰卫视播放了湖南一个农村搞丧葬活动录象镜头。在这个古老的乡村里,死了人要大张旗鼓地操办好几天丧事,要请和尚来念经,要出殡,要大吃大喝,要修坟墓。为了一个死人,不知要破费多少钱财。这对那些贫困地区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办红白喜事的风俗至今在我国许多农村流行。历史学家和风俗学者们津津乐道地从中发掘历史,然而,我却感到了物质的浪费和精神的愚昧。如何打破这些迷信改变这些习俗?只有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通过移民社会和新型社区来移风移俗。
  这些年里,我常从北京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劣质产品的暴光镜头。最触目惊心的是那些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卫生环境和条件,苍蝇横飞,臭气熏人。一些从外地来京的农民在郊区租一间简陋的小屋便开始制作肉食、豆腐等食品。在摄象机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如此不卫生、如此肮脏的生产环境。这种现象可以把它典型地归之于农村卫生标准进城。已经过去的9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可能都数得着的假冒伪劣盛行的时代。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社会,这是否与落后的农村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很值得人们思考。
  愚昧落后的农村文化“沙尘暴”不仅在乡村蔓延,也时时影响着城市的生活和秩序。90年代初,就流传过一位女研究生还被人贩子卖掉的故事。2000年4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打击人贩子,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战役。拐卖儿童妇女的人贩子大都是农村人,但被拐卖的儿童和妇女不少是城市人。贵州习水县农民陈其富一家人,多少年里总共贩卖孩童50多人。1999年底,此团伙被破获,大批孩童从广东领回贵阳,许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前去通过化验DNA认领自己的孩子。罪犯正是贵州遵义农村的几个农民。
  但面对猖獗的愚昧野蛮,人们除了谴责、痛恨,却很少深挖个中原因。社会肌体上的毒瘤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只生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大约是在1999年,北京电视台报道说,一个12岁的少女被卖到河北易县一个名叫奇峰村的村庄,并强迫生儿育女。14岁就成了一岁孩子的妈妈。这样的事情居然能发生,说明这个村庄村民的文明水平低落到极点。按理说,法律之外还有道德约束,任何一个村庄都有它自有的道德舆论约束。然而,河北易县奇峰村的村民却对拐买少女强迫为妻的行为不管不问。如此看来,贫穷落后的农村已经成了犯罪的渊薮,成了愚昧丛生、迷信横行的基地。在这样一个社会基础下,文明富裕的城市人能独善其身吗?
  另据北京市公安部门的统计,北京市60%以上的刑事犯罪是由进城农民引起的。以笔者个人为例,几年来,平均每年买两辆自行车,有时一年被盗三辆自行车。由于生活水平不一样,卫生标准也不一样,农村人进城便要破坏城市人的卫生。看看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地人出没的地方,痰迹遍地,垃圾遍地。
  '4',道德影响。
  越是忽视冷落农村,农村越是落后。今天中国农村人的素质已经落后到什么程度,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一个是四川发生的给女人阴道上锁的事情,一位姓姚的个体医生为了不让与自己同居的女孩有外遇,残酷地将其阴道用铁锁锁起来。这种事情恐怕在奴隶社会也没有有过,居然出现在今天科技发达的中国。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发生在广州的一起轮奸案。2000年大约8月初的一天,我的电子邮箱里接收到天则所传来的这样一篇文章,要我为此写评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湖南少妇的遭遇,她刚出广州火车站,就被人抢走行李。接着,警察来了,可警察不但没有帮她找回行李,反而认定她是精神病患者,并把她送进一家收容性质的精神病医院,投进关有数十名男人的屋子。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她被众多暴徒轮奸了。这位26岁的妇女是湖南人,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