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

第51部分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51部分

小说: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1996-2000年,国有单位约有3100万人下岗,占国有单位职工总数的27。9%,集体单位约有1500万人下岗,占集体单位职工总数的50。3%据统计,在200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城镇占了74%,农村仅占26%。因此,全社会消费需求情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而城镇人口中,国有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占40%,集体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占15%,两者合计占城镇人口的55%,是城镇人口的主要部分,是城镇消费需求的主体。因此全社会消费需求情况如何,关键又看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消费需求情况如何。由于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极其严重的困难,职工收入普遍下降,职工家庭消费需求的增长也随之停滞甚至下降。具体表现为:其一,企业因经营困难,被迫大量裁员,职工下岗失业后,收入来源失去保障,不得不压缩消费。
  “据河南省总工会对6500名失业职工的调查,有34%的职工靠节衣缩食和变卖家产度日,有20%的职工靠亲友接济生活,有4%的职工靠借款和拣破烂为生,有3。3%的职工靠救济金维持,有个别人被迫沿街乞讨。其二企业因经营困难,迟发、欠发、停发在岗职工工资的情况严重,职工正常的工资发放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保持工资的正常增长。这就使在岗职工的消费需求也趋于停滞甚至萎缩。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消费需求停滞和下降是全社会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根源。” '引自2001年8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新视点”。' 
  中国目前新的贫困阶层人口数有多大?在城市里估计有5000万,在农村里估计有2亿人,总数加起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冒出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个一阶级的社会,那么今天的中国,已经是阶层分明了。当一个社会制造出这么一群数额巨大的弱势群体时,社会的麻烦也就降临了,新的阶级间斗争也就要出现。因此,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要特别注意关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中国必须具备相当强大的社会保障能力,同时要注意运用工会和农会这样的社团组织来维护新无产阶级的利益。
  2,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残酷性
  如果不加大弱势群体的维权活动,新的社会矛盾便会激化甚至爆发。这是因为中国今天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蒸汽机时代的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描述的那种残酷的资本主义。对于这一点,许多住在大城市的人们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是那些勇于探索的新闻记者们才偶尔点滴地向社会展露了一斑。广西南丹县一个矿井透水淹死80多人,消息居然被封锁了一个多月才报道出来。
  看看在2001年7月这短短的30天里中国发生了多少生产事故灾难:7月1日,山西柳林县贺昌煤矿因电焊引发瓦斯燃烧死亡4人,同一天,吉林白山市道清小煤矿副井发生冒顶事故死亡21人,7月9日,贵州天柱县金矿透水死亡18人,7月13日,四川南充市机车装载的钻井平台摇臂发生移位剐倒路边群众死亡22人,7月16日,陕西榆林市党岔镇马坊村发生炸药爆炸死亡70人,受伤85人,7月17日,广西南丹大厂矿透水死亡和失踪81人,同一天,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船坞工地大型龙门吊发生整体倒塌死亡36人,7月22日,徐州贾汪区岗子村一个小煤矿发生井下爆炸死亡92人,7月30日,江西乐平县采石矿坍塌死亡28人'参见《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8月22日庞彩盛等人的文章'。透过这些惨案,背后隐藏的是一桩桩丑陋的权钱作祟,贪婪和腐败。
  准确地说,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处于欧洲十九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资本主义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蕴涵着很多矛盾,既有政府与社会不法分子丧心病狂地违法乱纪的矛盾,更有贫穷的、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状况的工人和农民同少数有钱有势的官僚资产阶级和贪婪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矛盾随时有激化的危险。
  这些矛盾何时爆发?还要看形势的发展。这一矛盾的实质依然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并且,中国社会的人口自然禀赋不同于苏联,当年的苏联可以无震荡地进行社会转型,中国就比较难,难就难在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和富余人口面对匮乏的自然资源。中国如果实行充分竞争的经济制度,那么就要淘汰至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其结果,这种竞争必然是相当残酷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危险在哪里?在资本外流。如果在一个国家内,劳动与资本关系比较协调,资本会待在国内。如果劳动与资本的冲突很大,那么,稀缺的中国资本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外流现象,反过来又会导致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加剧。
  我并不反对全国化和全球化的走向,只是认为中国未来市场化的发展要有制度保障。这种保障的基础就是平等和尊重人。当中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社会分化迹象时,如果还继续实施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先发展战略,保持传统的极权政体,那么,优先发展战略与资本大鳄相结合,握有权力的官僚与商业资本相结合,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中国社会潜在的危险和矛盾就要加剧和提前爆发了。
  3,人权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许多优先发展的国家,南非当年是最典型的一例。种族隔离制度的核心是“分别发展”,把黑人及其他有色民族同白人种族从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分隔开,以维持白人的特权与既有利益。南亚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分别发展的现象。
  获得过1974年诺贝尔奖的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曾经潜心研究过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后写出了煌煌巨著《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他在这本书里探讨了南亚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得出的结论是:南亚国家之所以发展慢,是因为存在着经济不平等。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越厉害,社会不平等越严重,社会不平等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经济不平等,从而形成累积性的恶性循环。改造的方法是:缩小经济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就会随之缩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发展。
  而缩小经济不平等、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是什么呢?在中国,我认为是落实人权,将人的地位提高到社会的首位。崔伟华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里说得好:“在把劳动者不当人的社会里,剥削的现象更严重,更普遍。”'《中国经济时报》,2001,8,8,' 为什么旧社会存在着残酷剥削和欺压穷人的现象?关键是资本家和地主对工人和农民不尊重,不当平等的人对待。倒不在于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主要在于这个社会是不是民主政治制度,是不是尊重人权,是不是崇尚公民的权利。如果是一个尊重人权和人格的企业主,他会公平地对待职工,尊重职工。如果是一个没有人权意识、没有民主政治思想的企业主,他肯定会不择手段的为了积累个人财富而剥削工人。
  因此,在经济制度上选择市场经济是正确的,因为它有较高的效率。但市场经济制度必须与公民权利和民主政治相结合。没有一个好的政治法律制度,就会出现欺压百姓、残酷剥削的社会现象。剥削和压迫的轻重是由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的发达程度决定的。最后,就让我以这几句话结束此书吧:
  一个不尊重人的社会不会强大。
  不讲公民权利的国家是虚弱的国家。
  不敢透露真实信息的国家是虚弱的国家,
  排斥人的发展,发展便失去了意义。
  忽视人的发展,其发展便失去了目标。
  失去了公平公正,剥削和压迫便会加剧。
  任何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人尊重的基础上。
  国家的最高发展目标是尊重人的权利,确保人的发展!
  2001,8,22,于北京西城区温家街2号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