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大元帅之谜-晓亮 >

第11部分

十大元帅之谜-晓亮-第11部分

小说: 十大元帅之谜-晓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以排除林彪的错误意见,保证了原作战计划的执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3 屡立奇功之谜 
  从青年投身革命一直到老年鞠躬尽瘁,叶剑英一生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可他总能拨开迷雾,把握方向,力挽狂澜。特别是每逢革命的关键时刻,他运筹帷幄,转危为安的非凡胆略和智谋更是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无数神秘的传奇。 
3.1 南昌起义前的真真假假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处于低潮。但革命的火种并未熄灭,犹如星星之火,正在中国的大地上燃烧着。1927年7月,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同志正在酝酿举行南昌起义。 
  7月下旬,暗里已经倒向汪精卫、明里打着“护党”旗号的张发奎,突然下令第二方面军“东征讨蒋”。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不动声色,继续当好张发奎、黄琪翔的“参座”,随四军于7月下旬南下进驻九江。 
  此时,九江城内外驻满了军队,除了第四军,还有贺龙的二十军,叶挺的二十四师,以及朱培德等人的部队。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第四军军部就驻在甘棠湖的烟水亭一带。 
  一天,汪精卫偷偷上到了庐山。他到来之后,立即召集黄琪翔、朱培德等开会,告诉他们,他已嗅到了共产党人的“火药味”,要赶紧采取办法应付!他们秘密策划,决定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命令贺、叶部队到九江南昌之间的德安一带集结,阴谋以三个军的兵力围攻贺、叶部队,企图将革命队伍中已燃起的革命火焰一举扑灭。 
  但是,敌人作梦也没有想到,共产党就在他们的身边。 
  军情急如火。叶剑英察觉了敌人的阴谋,他与叶挺将军本来有密码联系,但是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便连夜下山找到叶挺,将汪精卫等人的密谋悄悄如告诉他。 
  两位老战友异地重逢,心情格外激动。他们商定立刻通知第二十军军长贺龙,还有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以及高语罕,到甘棠湖烟水亭附近碰头。 
  风和日丽,水波不兴。甘棠湖上,一只小船在湖面上不引人注目地漂荡着。几个逍遥自在的“游客”坐在其中。 
  叶剑英小声告诉了他在山上偷听到的消息。 
  “他们要我们上山搞什么名堂?”贺龙一听急了,抢先发问。 
  叶剑英沉静地回答: 
  “说是要请你们上山避暑,商议军情。很可能要把你们扣起来,罢掉兵权。”叶剑英并将他了解的内情和盘托出。 
  叶挺听后首先问贺龙军长上不上山,贺龙坚决地说: 
  “不去!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叶挺接着说:“对,我们不能上当!” 
  经过短时间的磋商,他们决定了三件事情:第一,贺、叶不上庐山;第二,贺叶部队不按张发奎命令,要开往牛行车站前往南昌;第三,叶挺的部队第二天即开拔,贺龙第三天行动,先将火车皮让给叶挺。 
  叶剑英最后对他们说: 
  “到南昌后有什么行动你们要告诉我。” 
  小划子会议后,部队立即按计划行动,贺、叶从此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汪精卫的反动阴谋顿成泡影。 
  但是,敌人并不就此罢休,汪精卫又突然下令要第二方面军实行“清共”,叶剑英事先得知这一阴谋,又秘秘通知廖乾吾、高语罕等同志迅速离开了九江。 
  “八一”起义的枪声,划破了黑暗的夜空,飞向了神州大地。叶剑英从贺龙的情报中,知道了起义成功的消息,格外高兴。但没有想到,起义队伍很快就撤离了南昌。 
  张发奎听说南昌起事,贺龙、叶挺“背叛”,立即召集二方面军的高级军官开会,研究对策。会议气氛紧张,许多人都主张派兵尾追,捉拿贺、叶。 
  本来张发奎刚得到消息,就急忙从九江乘火车赶往南昌,想以“郭令公单骑见回纥”的姿态,镇住起义军,挽回败局。 
  但中途被阻,已是非常气恼。这时偏偏汪精卫也传令追赶,更是火上浇油。他大发雷霆: 
  “贺龙、叶挺完全不顾公渲私情,我就是要追着他们的屁股打!”他正要下令,一旁沉默多时的叶剑英说话了。 
  他朝着张发奎说:“向华公,依我之见,我们还是开往广州不追贺、叶为好。”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瞄准了他,想从参座智慧而英武的脸上找出答案。 
  叶剑英不慌不忙地从分析面临的战局说起,讲出一篇“力主不追”的道理来: 
  “总指挥早就想南下广东,重举总理义旗,目前正是时机。 
  广东是李济深的天下,我们原想去,他是反对的。现在我们放贺、叶的部队到广东去,李济深招架不住,必然要请我们回广东相助,这时我们便可打起援师的旗号,直趋广州。这样比跟着贺、叶屁股打,两败俱伤,要胜一筹。如果现在尾追贺、叶,消耗兵力不说,别说不一定能追上,即使捉获他们,而我们在广东仍无立足之地,何谈北伐统一大事!” 
  张发奎一听,觉得有道理。他原来奉命“求征讨蒋”也不是出于本心,实则是想南下重返广东,扩充实力,以图大事。于是放弃了尾追贺叶的企图,但怕人误解有通共之嫌,仍虚张声势派小股兵力摇旗呐喊,追了上去。后来,张发奎看到二方面军基本瓦解,大势已去,就让黄琪翔代理总指挥,率领剩下的部队朝着广东南雄前进,而自己则意态索然地乘船去了香港。 
  正是叶剑英的机智,方使贺龙、叶挺免遭暗害,从而保障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得以顺利实现。而南昌起义后又是由于叶剑英的妙计打动了张发奎,才使起义军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打开了南进的道路,直下潮梅,与彭湃的农民军汇合。后来正是依靠这些革命火种,方在全国形成了熊熊的燎原之势。 
3.2 红旗插上五羊城
  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率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于8月上旬进驻南昌。 
  这个教导团的前身,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内有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唐生智密令其嫡系军长何健、李品仙、刘兴军率队,乘军校师生演习之机将其包围在武汉洪山之上,企图一举全歼之。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叶剑英伸出了救援之手。他找张发奎趁机解围,把军校收编过来以壮大二方面军的力量。 
  唐生智、何健慑于张发奎的压力,不得不收回魔爪。这支革命力量不久被张发奎宣布解散而改编为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有近3000人,其中有100多名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 
  南昌起义后教导团从武汉到达九江时,张发奎突然宣布“清党”,要全团缴械。叶剑英心里很着急。为了保护这个革命武装,他借机向张发奎“毛遂自荐”,兼任了教导团团长。 
  8月中旬,叶剑英率领教导团沿赣江南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在这个团既当领导人,又当保护人;既管思想,又管操练,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悉心为党培养革命武装。9月底,叶剑英先期到达广州。 
  广州自从“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害,进步组织被破坏,处开革命低潮。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李济深为了对付南昌起义军,调兵遗将去潮汕增援。张发奎乘机命令黄琪翔率第四军从粤北开进广州城,准备排除桂系部队,掌握广东政权。 
  叶剑英就是在张发奎雄心勃勃、欲掌大权的情况下回到他的身边的,张发奎很高兴。但是,他的到来却遭到四军一些高级军官如陈可钰、薛岳等人的反对。陈可钰煞有介事地说: 
  “蒋介石那样信任叶剑英,结果叶还反蒋,这个人靠不住,不能叫他来广州!” 
  张发奎说:“反蒋?!我也反!那时的蒋介石,就应该反!” 
  叶剑英来见张发奎,张劈头就问: 
  老叶,你回来了,可有人反对,你看怎么办?” 
  叶剑英试探着说:“送我出国学习吧!” 
  张发奎当然不肯,还是留他继续担任第四军的参谋长。 
  叶剑英于是更加谨慎,警惕细心,表面上优哉逍遥,实际上却在加紧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首先找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负责广东省军委工作的黄锦辉同志,汇报了教导团南下情况。黄锦辉介绍了革命形势,传达了中央和广东省委准备发动起义的指示,交待给叶剑英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敌军动态;加强对教导团的控制,扩大革命力量,分化削弱敌人力量,对张发奎不能抱幻想,要提高警惕,不能露出马脚。 
  遵照党的指示,叶剑英以第四军参谋长的名义,调教导团进驻广州北校场四标营,加紧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教导团还以加强训练为名,成立了一个士兵训练委员会,侧重进行基战的训练。 
  这时,张发奎、黄琪翔与李济深、黄绍竑争夺广东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汪精卫与张发奎密谋,于27年11月17日乘李济深去上海之机,张、黄以“护党”名义发动了倒李政变。 
  张、黄倒李之战既起,叶剑英根据党的部署,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即刻命教导团投入战斗,一举攻占了黄绍竑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黄绍竑非常痛恨叶剑英,曾两次派人暗杀他,未能得逞。 
  在这场驱逐李、黄的战斗中,教导团不但增强了战斗意志和信心,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弹药,进一步武装了自己,还秘密地装备了部分工人纠察队。 
  就在张、黄庆祝胜利、妄图镇压和消灭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时候,他们的对手不甘心失败,调兵遣将,组成东西两路军,准备共同夹击广州。 
  面对这样紧迫的形势,张发奎连忙召集部属们商讨对策。 
  叶剑英乘机劝张、黄出兵,保卫广州。他分析敌情后,主张先打部队虽多但多属杂牌的西路,先拿黄绍竑开刀,柿子先拣软的捏。 
  张发奎非常高兴,接着叶剑英施展“调虎离山”之计,向张发奎建议:“要打梧州,就得全力以赴,不留一兵一卒!” 
  张发奎决定全力以赴,任命黄琪翔为前敌总指挥,率主力十二、二十六师进击黄绍竑;其余主力也都调出广州外围,以防进犯之敌。黄琪翔出征前将广州军务委任给叶剑英,这样,广州城内只剩下教导团、警卫团和其他少数部队,防务空虚,一时成了“不设防的城市”,这就给广州起义造成了极好的时机。 
  为了加强起义的武装力量,黄锦辉特意交代叶剑英,要设法扩充第四军警卫团。 
  叶剑英马上面晤张发奎,向他提出广州城防空虚急需扩编警卫团的建议,并有意推荐中共地下党员梁秉枢担任团长。 
  叶剑英想方设法,安排张诗教、陶剑寒(陶铸)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并将三百多曾参加省港罢工的工人招进该团,编成第五营,由共产党员施恕之任营长。 
  这样,在广州起义前,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秘密地准备了教导团、警卫团两个“姐妹团”的革命武装力量,还与其他国民党军中倾向革命的老熟人保持联系,以备策应起义之用。他的机智果敢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使敌人无法意料。 
  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紧张阶段。 
  12月7日,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执行委员会,决定12日起义。 
  不料,正当准备就绪,即将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设在小北直街的大安来店的武器转运站被敌人侦破,教导团也有反动分子告密。 
  本来,对于广州暴动,特别是教导团参与暴动一事,社会谣言甚多,只因没抓到大的把柄,加上叶剑英暗下保护,敌人才没有下手。这次不同了,暴动的迹象过于暴露,张发奎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作出了屠杀广州的革命分子的决议,并密调黄琪翔部队从西江前线赶回,策划镇压广州起义。 
  叶剑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挺身而出去见张发奎,说明所谓暴动的情报不可靠,并以教导团“老团长”的身份担保教导团不会出事。同时将有关情况随时报告党组织,暗里通知教导团作好准备,不被敌人袭击。 
  根据情况,起义决定提前举行。 
  11日凌晨三时三十分,教导团打响了第一枪,在敌人心脏里的暴动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南方第一大城市的广州起义宣告开始了。 
  英勇的教导团全体革命官兵、警卫团和三千多人的工人赤卫队投入了市内的战斗,王侃予等率领的黄埔军校特务营和其他参加起义的国民党队伍,也反戈一击,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在总指挥部里,担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的叶剑英同总指挥叶挺等共同指挥战斗。 
  起义部队经过勇猛的战斗,控制了广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并设立了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苏维埃政府) 
  但由于兵力不济,战斗越来越困难。到12日晚。总指挥被迫下达了撤出广州的紧急命令。被誉为“广州巴黎公社”的这次英勇起义,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了。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广州起义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它是中国工农兵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在我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叶剑英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极其危险与艰难的境况下为起义准备了武装力量,巧妙的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捕捉战机,为广州起义的成功举行立下了不朽功绩。 
3.3 长征途中立奇功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总兵力达十万人,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要向川康方向发展。为统一思想,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要“集中主力向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