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乱弹水浒 >

第26部分

乱弹水浒-第26部分

小说: 乱弹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能力。这一套“先发展再争霸”的策略,完全符合当时的形势需要,正是这“三步走”的正确方案,导致随后的济州剿匪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团练黄安也被梁山生擒,最终病死强盗窝。 
在这场家门口的水泊保卫战中,晁盖很好地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指挥全军大获全胜,从此开创了梁山的新局面。但是随后的另一场攻坚战却使我对晁盖的指挥水平大摇其头!可谓失败之极!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江州劫法场之战。 
宋江“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浔阳楼头触犯了文字狱,进而连累了戴宗的落水。晁盖当然不能背着“没有义气”的黑锅,留下吴用、公孙胜、林冲、秦明看守大本营,自己亲率梁山大军去劫法场! 
如前所说,晁盖义气当头,勇气可嘉。但是他的计划相当混乱! 
晁盖带领十六员头领,四路化装混入江州,并且顺利靠近法场周围,看起来一切都很成功,但是晁盖忘记了一个重要环节――谁来解决行刑刽子手?! 
电影电视作品里面,大凡法场杀人,通常选择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段,而刽子手是时间观念相当严格的人物,听见号令,天大的事情也阻拦不了他们动手。晁盖所带部下,除了花荣施神箭可以射倒一个,另一个恐怕会顺利砍下戴宗的脑袋!现代特警营救人质,要求生还率达到百分之百,假如江州之战,人质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十,怎么看也不像是场成功的战例。 
晁盖百密一疏,由此戴宗性命攸关!退一步讲,即便花荣神箭及时出手,也未必快得过刽子手的利刃和惯性!哪怕梁山好汉事后将两名刽子手大卸八块,宋戴二人终究是拼不起来了! 
作为小说男主角,宋江运气不错。正在危急之时,改变战局的人物――李逵出现了!李逵由此正式拉开他的处子秀,只见他露出其标志性的赤条条身躯,像人猿泰山一样,从十字街头的茶楼凌空一跃,伴随从天而降的是他的霹雳怒吼。刽子手长这么大,什么都见过,就唯独没见过这个同事表演皇帝新装空降版,这“有声有色”的一幕实在骇人,刽子手一时看呆了,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结果被李逵一斧一个,身首分家。 
有这个良好的开端打头,一切水到渠成,晁盖率领大军,顺利扰乱了市场秩序,救走人质宋江、戴宗。这时候,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晁盖根本没安排断后的人员和撤退的路线,一大帮人,像没头苍蝇一样胡闹!好在监斩官早就吓得逃之夭夭,要是有人镇定指挥,关起门来打狗,恐怕晁盖等人要全军覆没! 
而这时候,晁盖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全军跟随李逵前进――他以为李逵本地人,知道路线。其实李逵自己也是个胡闹大王,哪里有什么善后处理计划!当时杀红了眼,不管官兵还是百姓,只要挡在前面,统统大斧排头砍去。砍得晁盖都看不下去了,拉住李逵的手大喊:“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李逵杀得性起充耳不闻,带领大部队杀出城门,一直到浔阳江边――终于无路可走了。 
花荣便道:“哥哥,你教众人只顾跟着李大哥走,如今来到这里,前面又是大江拦截住,断头路了,却又没一只船接应,倘或城中官军赶杀出来,却怎生迎敌?将何接济?”李逵便道:“不要慌,我与你们再杀入城去,和那个鸟蔡九知府一发都砍了便走。”戴宗此时方才苏醒,便叫道:“兄弟,使不得莽性,城里有五七千军马,若杀入去,必然有失。”阮小七便道:“远望隔江,那里有数只船在岸边,我兄弟三个赴水过去,夺那几只船过来载众人如何?'晁盖道:'此计是最上着。' 
花荣毕竟是军官出身,眼光远大,看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可谓大智;李逵不愧是第一莽夫,除了杀人还是杀人,完全不动脑子;戴宗鬼门关上转了一圈,到现在才清醒过来,好歹还算明白形势;倒是阮小七明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给出一条正确的建议;晁盖能说什么?遇事不明,导致全员陷入困境,除了能说“好主意”又能如何?而宋江已经晕过去了,不作评价。 
好在“主角不死”的真理再次发威,张顺率领揭阳镇同仁水路及时前来接应,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说,如果不是李逵和张顺的歪打正着,晁盖此行,不仅不能救出宋江,反而要将自己和部下的性命送在江州! 
至此晁盖的性格已经袒露无疑。他急公好义,热心助人,心存善良,不肯滥杀无辜,视兄弟如股肱,但却是个有勇无谋的鲁莽汉子,遇事判断不明,行事拖泥带水,没有全局观念,这样的人,能成为好朋友,但却万万不能成为好领导。 
晁盖空有一腔热血,又怀妇人之仁,不明白“成大事者,须当机立断”的真理,这在封建时代的黑社会团体中是完全吃不开的。杨雄石秀送上一个攻打祝家庄的天赐借口,宋江能够暗暗大喜“好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晁盖却正义感满身: 
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按:指杨雄石秀)与我斩讫报来!”宋江慌忙劝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 
晁盖聚义厅上如雷一吼,彻底宣告了他和宋江的决裂,晁盖依旧想把梁山建立成一个仁义为先的团体,而宋江却知道,实力才是生存最重要的保证。由此而来宋江开始慢慢疏远晁盖,狗头军师吴用也随即见风使舵迅速投靠到宋江门下,两人联手,掌控了梁山军政大权。当宋江上山后立马把所有将领人为分成晁宋新旧两派的时候,晁盖的末日也来临了。 
不管晁天王曾头市中不中箭,他都必须要死,因为晁盖的性格,完全不符合梁山再次发展的需要。梁山的发展经历成立、成长和成熟三个时期,王伦创立了梁山公司,出于人格缺陷,不能发展壮大,所以他要让位给晁盖。同样,晁盖可以带领梁山成长,却不能导致成熟,所以他也要让位给宋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点很符合进化论。 
晁盖最后的遗言是:“哪个捉到射死我的,便立他作梁山泊主”,看起来很有点儿戏的意思。堂堂梁山之主,岂能这么随便?如果不是这条意气性质的遗嘱,晁盖可以算做一条好汉,但正是这条或许能损害宋江、吴用切身利益的遗命,给晁盖的一生划上一个不那么光彩的句号。 
也许晁盖看清楚了宋江的面目,不想梁山毁在他手里,但是你可以指定接班人,譬如公孙胜为正,林冲为副;又或者,你干脆大方一点,直接授权宋吴组合,给自己留个光明的尾巴――死后方知万事空。宋江才不管你那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最后通牒”呢! 
晁盖一死,宋江马上成为代理老大,紧跟着就是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向朝廷正式传递了投降信号。而在后续的复仇战中,梁山大军将曾头市踏为平地,虽然卢俊义侥幸抓住凶手史文恭,宋江依旧违背了晁盖的遗言――他是正职,卢俊义虽同为老大,却永远只是副职!这一正一副之间,鸿沟如天堑般难以逾越!而这个决定,不管对死人还是活人,同样生效! 
晁盖对梁山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当你不适合领导这个时代发展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下岗。晁盖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却不能做一个好领导人,也许他更适合坐柴进或者李应的位置,当他勉为其难振臂一呼的时候,命运已经书写好了他的结局,为了梁山大计,晁盖必须归天,看起来有点意料之外,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 
                  最不愿意上梁山的人:蔡福蔡庆
最不愿意上梁山的人:蔡福蔡庆 
英雄空有鸿鹄志,无奈抱憾落寞亡。 
封建社会落草为寇,总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梁山好汉自愿落草的,除了李逵是百分百乐意,其他人员多少都有些抵触情绪,比如史进曾对朱武大喝:“休提(落草),兀的不要玷污亡父清白!”宋江即便经过梁山脚下,却也被老父的一纸家书骗了回去,一直到江州死里逃生避无可避后,才“果断”地上山坐了一把交椅。 
但是纵观一百零八将,最不愿意上山的人士,非蔡福蔡庆兄弟俩莫属。 
蔡福人称“铁臂膊”,蔡庆外号“一枝花”,两人是亲兄弟,北京土生土长人士,担任大名府的两院押牢节级兼行刑刽子手,属于小权在手,大用特用的人物。 
卢俊义吃了冤枉官司,被管家李固陷害进大牢,这件事情,仅仅源于一首反诗。换个正常人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极度有悖常理:首先,堂堂卢员外,五代良民,有家有业,怎么平白无故舍得放弃万贯家产去做为人所不齿的下三滥强盗?其次,既然提了反诗,怎么不星夜擎家外逃?反而留下大批人质在京?第三,既然铁了心要做强盗,为什么不将家中金银细软打包外送?卢员外去山东,可是没带多少金银。 
正是上述这些疑点,久在公门的蔡福对事实真相一目了然!蔡福不是君子,这种无端枉死的黑暗诉讼案例在那个年代,实在是多如牛毛,因此他不想管,也不愿意管――因为事不关己。但是蔡福又多少有那么一点未泯的良心,加上他一贯患得患失的侥幸心理作祟,直接导致了他上山的传奇经历! 
卢俊义关进大牢,负责看守他的就是蔡福,蔡福人如其名,果然福气万分,不久就有三批人陆续找上门来: 
首先来的是浪子燕青,燕青这时候很落魄,被李固赶出家门,看见主人陷入大牢,乞讨得半罐饭送给卢俊义充饥。如我所说,蔡福这人良知未泯,因此看见泪如雨下的燕青,略一沉思也就同意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倘若把事情做绝了,燕青脾气上来,杀机四起,自己可首当其冲,虽然后来同列梁山兄弟,但燕青的武艺比蔡福可高得太多。 
送走燕青,接着来的就是本案的原告李固。李固前来,是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先下手为强,书中写道: 
(两人)各施礼罢,蔡福道:“主管有何见教?”李固道:“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光前绝后。无甚孝顺,五十两蒜条金在此,送与节级。厅上官吏,小人自去打点。”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你又占了他家私,谋了他老婆,如今把五十两金子与我,结果了他性命。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的这等官司。”李固道:“只是节级嫌少,小人再添五十两。”蔡福道:“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李固便道:“金子有在这里,便都送与节级,只要今夜晚些成事。”蔡福收了金子,藏在身边,起身道:“明日早来扛尸。”李固拜谢,欢喜去了。 
这一段描写相当精彩!蔡福对李固的称谓,刚开始不是“李员外”,而是“主管”,进而疾言厉色地直呼“李固”其名!说明蔡福一开始只是揣摩事实真相,在他和李固的对话中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强力心理武器,为自己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对于李固的行贿,他能心安理得地展开讨价还价,最终在他的软硬兼施下,两人以五百两金子达成一笔肮脏的交易。 
由此可见,蔡福对于这种以权谋私的举动,相当熟捻,图财害命的勾当,估计也不是偶尔为之,如果不是梁山的插手(当然始作俑者就是梁山宋江吴用),卢俊义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蔡福回到家里,却才进门,只见一人揭起芦帘,随即入来。那人叫声:“蔡节级相见。”蔡福看时,但见那一个人生得十分标致,看着蔡福便拜。蔡福慌忙答礼,便问道:“官人高姓?有何见教?” 
那人道:“可借里面说话。”蔡福便请入来一个商议阁里,分宾坐下。那人开话道:“节级休要吃惊。在下便是沧州横海郡人氏,姓柴,名进,大周皇帝嫡派子孙,绰号小旋风的便是。只因好义疏财,结识天下好汉,不幸犯罪,流落梁山泊。今奉宋公明哥哥将令,差遣前来打听卢员外消息。谁知被赃官污吏、淫妇奸夫通情陷害,监在死囚牢里,一命悬丝,尽在足下之手。不避生死,特来到宅告知: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久闻足下是个仗义全忠的好汉,无物相送,今将一千两黄金薄礼在此。倘若要捉柴进,就此便请绳索,誓不皱眉。” 
李固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小肚鸡肠的小人,梁山宋哥哥可是带领大伙创事业的,手笔之宏大,目光之远见,岂是李固这厮能够望其项背的?梁山的讨价还价手段,那可比李固高明的太多! 
梁山派遣的谈判代表,身份相当尊贵,是地位和皇帝平起平坐的贵族柴进。蔡福只不过是小小监狱典狱长,平生见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北京市市长梁中书,两人一对比,蔡福气魄上便落了一大截。 
柴进一进门,先把话挑明了,卢俊义吃的是冤枉官司,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梁山好汉这次,可是站在正义的立场。进而威胁蔡福:如果杀了卢俊义,当心玉石俱焚!如果保留卢俊义的生命,好处我们记得,将来会加倍回报,现在先付定金――黄金一千两。 
梁山这一手,比李固可漂亮太多了!蔡福曾说:“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 梁山比李固出手阔绰十倍,一甩手就是整整一千两!并且还远远超出了蔡福的心理承受价――五百两! 
梁山这一招,可谓恩威并施。不由得蔡福不考虑:钱重要,还是命重要?蔡福权衡利弊再三,最终双向诱惑的梁山战胜了李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