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论平等〔法〕皮埃乐勒鲁 >

第1部分

论平等〔法〕皮埃乐勒鲁-第1部分

小说: 论平等〔法〕皮埃乐勒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论  平  等〔法〕皮埃乐。勒鲁 著王允道 译肖厚德 校

 2

    目  录

    致读者1

    序言4

    第一部分 现在

    第一章 法国革命恰当地把政治归结为这三个词:自由、平等、博爱10第二章 平等是一种原则,一种信条18第三章 这项原则今天已被公认为司法准则20第四章 当今社会,从某方面观察,除此原则外,别无其他基础24第五章 现在社会的罪恶来自这个原则与其对立面的斗争60第六章 对第一部分的结论68

    第二部分 过去

    第一章 要确立政治权利的基础,必须达到人类平等,在此以前则没有权利可言70第二章 一切政治学家,从亚里士多德直至孟德斯鸠,都只懂得把事实上升为权利75第三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所作

 3

    2目  录

    的论证78第四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的新论证。柏拉图的《理想国》84第五章 在平等观念上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行的比较116第六章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人类需要取得的进步能使哲学产生新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从柏拉图直到耶稣基督这段历史时期内,人类在缺乏新思想的光芒和其他理想的条件下跨出的一步123第七章 耶稣是社会等级的摧毁人131第八章 连接耶稣和先于他的西方立法者的纽带。耶稣继承了古代立法者的精神,但赋予他们的思想以新的适用范围136第九章 基督教从古代城邦遍及到每一个人140第十章 平等之餐,虽只局限于社会等级,却是西方所有古代立法的精神基础和时间基础。对于这种真理的阐述:一、通过拉西第蒙的斐迪西;二、通过克里特岛的安德里;三、通过意大利古代人民多列安族的小亚细亚部分人民以及迦太基海泰里人的公共用膳;四、通过毕达哥拉斯的修士院;五、通过埃及士兵和传教士的共同生活141第十一章 通过摩西立法来证明同一条真理。反映在摩西法律中的逾越节与反映在米诺王和莱库古法律中的斐迪西具有相同的意义164第十二章 埃塞尼人的圣体逾越节证实了同样的真

 4

    目  录3

    理183第十三章 对第二部分的结论260

    结论或过去的普遍规律

    第一章 不平等的三种可能或等级阶层267第二章 对社会等级一词的释义268第三章 等级阶层的人271第四章 新一代人275

    附录 关于人类的学说(警言)

    致读者279序282第一部 信条——团结284第二部分 组织——三段式290第三部分 存在——运行规则305

 5

    致 读 者——关于此次新版的说明——

    早在十年前编写和出版的这本书,依然还带着它初版时的痕迹。但是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根据人们的建议改动某些与现实情况不大符合的词句。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我们在提到例如“自由——平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时所写下的那段话:“这个口号今天已从我们的纪念建筑物和我们的旗帜上抹掉了,但它一旦公告于世,将会获得人们普遍的赞同。

    是的,人们可以抹掉它,也可以嘲笑它,但它决不会因遭人践踏而被真正抹掉,或受到损害;因为它是正确的;它是神圣的;它代表人们追求的理想,它象征神示的未来;它已在理论原则上面占了优势,它终将也有一天在客观事实上赢得胜利:它是磨灭不了的,它是永存的。“这个口号被禁止使用已达五十年,如今又重新出现,再次写在我们的建筑物和旗帜上。我们能不能认为,本书以及其他属于同一思想和同一哲学体系的著作所包含的学说对于这一永存口号的再现作出了它应该作出的贡献呢?可以,这是肯定的,我们自己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心里也内疚,因为我们和真理的其他公仆们,在我们有时间进行思考和写作时,我们没有做更多的工作来为新的革命开辟一条更加光荣、更加健康的出路。为什么这个口号只停留在我们的口头上或在空中飘扬的战士的旗帜

 6

    2致 读 者

    上,而事实上没有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和体现在我们的一切行动中呢?可惜,我们是在这预见性的口号再次出现,只是使事实和权利的对比更加强烈和更加鲜明的时候,重印这本书的!

    不过,只要我们有信仰,为真理而勤奋创作,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们没有看到,贺拉斯的名言——许多已经死亡的东西必将重现——不是奇迹般地实现了吗?人们认为永远存在于虚无之中的、实际上只是一句空话的共和国,不也突然地到来并取代了过去只是表面上的一个阴影和一个幽灵的君主制度吗?如果我们有可能欢呼自由、博爱和平等的迹象(我说的是迹象,而不是客观事物)

    ,这不至少可以表明,这几个字(即使只是几个字,但有着强大的力量)的深远意义终将会被理解并得以实现吗?

    现在我们虽然处于痛苦之中,我们的心灵应当喜悦,要确信我们的思想的全部力量。只要我们的生活有了真正的目标,哪怕它还无法看见,我们就应该接受上帝的使我们每个人得以赎救的伟大安排。可怕的纷争似乎使复苏的迹象永远泯灭,而今看来,这种纷争又与这些迹象一起徒然地重返大地;我们要相信,这种纷争将是暂时的,人类将会到达召唤他的天国。人类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上帝不能不履行他的诺言。任何一种创举都是一步一步地完成的,而且要经受痛苦,但是它毕竟完成了。因此我们要相信上帝,相信进步,因为上帝已经赋予我们本性以这种进步的权利。

    对于我们出版新版的这部著作,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些篇章是在一系列用以创立构成我们的信仰并为我们所传

 7

    致 读 者3

    授的学说而进行连续不断的研究当中才回到它们自己的位置上来的;文章中包含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在《论人类》一书中形成的那些思想的前奏。诚然,这部《关于平等的历史评论》(因为如果本书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这正是它的真正的书名)还只是一部初稿,但这部初稿是有用处的,这就是我们重版本书的理由。我们没有能更广泛、更细致地探讨我们的主题,其原因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人们都将会从这部著作中,或从《论人类》一书的序言中找到。

 8

    序  言

    我在本书中所要论证的内容是,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认为:不平等仍然占统治地位。

    难道上帝真会启发我们产生一种其实践是空想的、难以办到的思想吗?要是这样的话,上帝就不是我们心目中想象的永恒的造物主、生命的赋予者,无所不能和无所不爱的神了。

    不,事情并非如此。平等的信条可以实现,并且一定会实现。然而它只有在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智慧取得进步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一平等信条是由我们的先辈传给我们的一笔不完善的遗产,现在该由我们把它传下去,而且要比我们接受它时更加光彩夺目,揭示得更加深刻。这信条就是出自我们过去的道德生活,我们应该使它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传给未来。因为存在的一切,反映在它的连贯性表现中,都是相互关联的。

    莱布尼茨①说得好: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

    ①莱布尼茨(Leibnitz,1646—1716)

    ,德国哲学家和著名学者。——译者

 9

    序  言5

    十八世纪,伏尔泰①满意地从过去的黑暗中看到初露的曙光,他在孟德斯鸠②的书下面挥笔写道:“人类早已丧失了他的尊称;孟德斯鸠重新找到了它,把它归还给人类。”

    其实,卢梭才配得上这样的夸奖。至于孟德斯鸠,我不清楚他找到并归还了什么人类的尊称,他赞成君主政体、贵族政治、贵族阶级、僧侣、资产阶级、平民阶层,他赞成富裕和贫穷,一句话,他赞成形形色色的不平等。

    ③

    一些真正的诡辩家把卢梭当成了诡辩家,还嘲笑他那不朽的著作。为暴君效劳的虚伪和谎言成为反对他的武器,攻击他在平等问题上除了感情的论证外,没有带来其他的论证。

    他们没有想到,当卢梭敢于担起人类事业的责任时,他还缺乏形而上学和历史学的知识。

    ④就这样,卢梭在缺乏必要的援助的情况下,只能发怨言,然而这种为了人类利益而发出的怨言是真实的、有依据的、不朽的,就象耶稣过去为了这同一个人类的利益而发出的怨言那样是永存的。

    ①伏尔泰(Voltaire,1694—178)

    ,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启蒙运动思想家。——译者②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

    ,法国思想家,著有《论法的精神》,提倡君主立宪制,建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译者③我们不认为人们会责怪我们对于孟德斯鸠不公允,因为我们把一个本属于卢梭的夸奖还给了卢核,而不给孟德斯鸠。

    ④在卢梭那个时代,历史学并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记功的叙述,一种断章取义、零尾的叙述。正如培根所说,历史学的哲理曾经是一种“想望”

    ,因为只是卢梭的努力才部分地激发了它。如果缺乏历史学,至少是否还有另一种心理学可对人的事业进行恰如其分的推理呢?

    不,这种真正的心理学也许在莱布尼茨身上出现了萌芽,但是莱布尼茨远非为人们所理解;而众望所归的倒是感觉主义,倒是孔狄亚克。

 10

    6序  言

    卢梭大声疾呼:“这就如同克鲁居斯的塑像一样,被岁月、大海和暴风雨严重毁损了,与其说它象上帝,还不如说它更象一头凶恶的野兽。由于千万条不断出现的理由,由于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谬误,由于人体体质产生的变异,以及由于感情不断地遭受的打击,人类的灵魂在社会内部已经改变了,也可以说变了个模样,几乎到了认不出来的地步;人们从中再也找不到总是依据确信的、固定不变的原则行事的人,找不到具有上帝标记的这种天堂的、庄严的纯洁性,而只能找到相信推理的感情和狂热的智力之间的畸形对比。”

    ①

    卢梭的全部著作就在于认识到人类的灵魂高于人类的条件。人类的灵魂就是上帝,它是根据上帝的形象造就的,它象一头猛兽。诡辩家们,你们把卢梭视为诡辩者,而在整整一个世纪中②,卢梭的思想却支配着人们,这种思想使得人类的精神振作起来:

    一旦人被赋予崇高感情,就连苍天也为之肃然起敬。

    卢梭要在原始森林里③实现理想,他大概是弄错了。

    可是他指出了理想,并激励人们在未来去寻找理想。

    ①见《论条件的不平等》序言。

    ②《论不平等》发表于1754年。

    ③作者提到卢梭关于不平等的论述,实际上就是他在1735年发表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文章极力推崇原始社会,把这种社会描绘成是最美好的,最合乎人类理想的社会,同时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财产的出现。

    以此为基础,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译者

 11

    序  言7

    约伯①遭受着不幸的痛苦,上帝准许他蒙受耻辱,他在铺灰的床上呻吟。

    当地的智者向他指出他的怨言是多么徒劳,并最终宣布这种怨言亵渎了宗教,冒犯了上帝。那些博学的人们,那些虔诚的人们,对现状心满意足,十分小心地丝毫不去指责上帝的事业;他们争先恐后地反复告诉约伯所有的古老格言和所有的共同点,根据这些,人们惯于使事实和现状合法化。约伯身在黑暗之中,他只有上帝赋予他内心的正义感。但是,凭着这种感情的巨大力量,他竟敢提出异议反对上帝本人。他把他朋友们的告诫看作是虚伪的说教,并不断大声喊叫:“我很想知道上帝在何方,我要向他申诉,他会给我伸张正义。”上帝出现了,并且宣布约伯有理,挫败了坚决保卫着上帝事业的智者们。

    卢梭就是这样以感情的名义,为人类的事业而辩护。他象约伯一样,生活在黑暗之中;可是他也象约伯一样,以铭刻在他心上的上帝的正义的名义讲话。

    从卢梭起,科学之所以取得进步,法国革命之所以宣告了人类的平等,人类的传统如今之所以能更好地得到理解,基督教以及以往得到了释义的全部宗教之所以只要求向我们提供武器,这一切多亏了他!哦!要是我能有他的力量该多好啊!我会把这股力量和当代的历史学、哲学提供的援助结合到一起。我软弱无能又有什么关系?任何人不应该拒绝他内心深处感觉到的责职,何况我不愿意在神圣的事业面前气馁

    ①约伯在犹太人心目中,是受难者的象征,他的遭难是由于伏罪于上帝的结果。——译者

 12

    8序  言

    败退,为了这事业,卢梭经受了痛苦,并把捍卫这一事业的责任交给了我以及我们这代人。

    因此,我要在本书中,运用当代具有的严谨方法,重新探讨卢梭提出的问题。我要寻求人类条件不平等的原因,并且我要用卢梭没有运用的人类传统和用宗教的信条本身去证实平等。

    历史将在我的眼前显现出来。我将懂得人类本性的真正定义。神圣的学说最终将在我的胸中诞生。这个学说把邪恶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但可纠正的缺点,它为上帝辩护,对人类宽恕,同时它消除了在创造物的进展过程中和本书的最终目的中所出现的污点和罪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