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36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36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忽然想起来,这玻璃出来了,这放大镜出来了,这眼镜为什么还不出来呢?这眼镜可也是一个好东西啊!可以赚不少钱,这眼镜,日后,更是成为了文化人的象征啊!自己为何就不能造眼镜卖呢?自己可真傻啊!这朝中的大臣,很多更是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如果自己出了眼镜,不仅可以搞好和大臣的关系,更可以借这这些大臣来做眼镜的推广工作,想必,这朝中的大臣一戴眼镜,那全国的文人还不跟着追风?那自己的眼镜,岂不是可以大赚一笔?想到这里,杨改革“呵呵。的笑起来。
    “呵呵呵呵”大伴,既然孙师傅开了口了,那么,就立刻让人造十个放大镜,送到徐师傅府上去。算是这给孙师傅的一个礼物杨改革可真的开心,今天不仅是收获了科学院,还得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这真的得感谢孙承宗,送十个放大镜,那是小意思!
    孙承宗也被皇帝的“呵呵呵”和豪爽吓住了,没想到,一下就送十个。
    “臣”多谢陛下隆恩”。孙承宗也不知道说啥了,只好来个谢恩了事。
    “呵呵,不用,徐师傅帮联治理国家,用以用这新鲜的东西,也是应该的,这个东西,联多的是”呵呵,对了,徐师傅,孙师傅选了一样宝贝,你也选一样吧,如此,才显得联公平。”杨改革今天高兴,准备来个礼物大派送。没有理由送了一个师傅,另外一个不送!
    徐光启笑着道:,“那臣就多谢陛下了,既如此,那臣听说陛下的宫中,有人送机械座钟,臣对这个很感兴趣,准备以算学去研究这机械座钟,不知道陛下肯不肯徐光启一开口,就要了机械座钟。
    杨改革觉得这徐光启可真的会挑礼物啊!这机械钟表,自己已经让,“内廷工部”的人去研究仿制了,只是一直还没有什么消息,既然这徐光启对这个很感兴趣,要对这个机械座钟进行系统的研究,那么,这再好不过了。这座钟的仿制,看来,指日可待啊!可又是一条财路啊!今天老天爷可给自己送了不少好东西啊!杨改革屁颠颠的高兴。
    “这个完全了没有问题,联正缺一位高手去研究这机械座钟呢,联想着,这座钟从西方大老远的运到东方来,不如咱们自己研究,自己研究了自己造,这岂不是比从西方运来更好?,,大伴,把宫里的座钟送几座给徐师傅,供徐师傅研究。”杨改革丝毫不吝啬的就把几座座钟给了徐光启。
    谢陛下隆恩!”徐光启也没料到皇帝会如此大方,一下子给了自己数台座钟,这一台占的地方就够大的了,这数座,自己可能得盖几间房子放啊!不过还是收下了,因为这研究机械座钟,不是一下,一天,一台就一定能研究出的,皇帝既然多送了几台,那么就收下吧,一台不够,那就多拆几台。
    呵呵,徐师傅不用谢,这个座钟,如果徐师傅研究透了,可以把这技术转让给联,联出专利给徐师傅,让徐师傅坐在家里享受专利,如何,或者能小型化则更好,能随身携带的钟,联想,一定可以大卖,必定获利丰厚,如此,徐师傅,研究出座钟或者小型化座钟的专利,联可就预定咯,”杨改苹梦想着,自己的工厂里,又多了一个制造机械座钟,制作手表,怀表的,要知道,在日后的清末、民国,一个好的怀表可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啊!一块好的怀表,甚至可以卖到几千个大洋呢,这条发财的路子,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
    徐光启和孙承宗面面相窥,这个皇帝,实在太爱财了,不过并没有说皇帝什么,更没教育皇帝不要爱财,都知道这皇帝也不容易,这天灾,赈灾,军饷,造舰,战争军费,等等,实在是个无底的窟窿皇帝不捞点钱,这大明朝,还如何支撑下去。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琐事
    延走了两位孙、徐二人,杨改革是高兴带着疲倦。”
    今天自己的收获不不光是收获了科学宗教,也收获了一个科学院。更是收获了两个发财的门路。
    王承恩一脸慈祥的望着皇帝陛下,这皇帝,真的是长大了,这行为,越来越摸不透了。这见识,已经远超他了,做的事,说的话,他基本上都是迷迷糊糊的,听不太懂。但是见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位都很赞赏皇帝,知道这不是坏事。
    “陛下,是否要休息一下?。王承恩瞧着皇帝那疲惫的神态,心疼得不得了。
    “嘿嘿,不用了,大伴,今天联的收获极大,高兴,高兴啊”。杨改革疲惫的高兴着。虽然说着不用休息,可是,却不住的扯哈欠。搭眼皮。
    杨改革觉得自己时间很不够用,自己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完成。一件件都得自己去处理,这个实在是太累了。
    “大伴,对了,把内阁里各位阁老的经历文案给联准备一下,联要看杨改革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自己这个内阁,十分的不给力,几乎帮不上自己的什么忙,否则。自己也不会这样累。
    “遵命,陛下王承恩吃惊得很,皇帝忽然要看内阁辅臣的文案了?这岂不是说,皇帝有心换内阁了?新潮新气象,看样子,也是该到换人的时候了。
    “另外。这制作放大镜的,专门设立一个场子吧,不,这个。联另有打算”。杨改革准备建眼镜厂,不过想想,这个东西,还是给孙小家兄妹去做比较好,一来,这玻璃是他们生产的,二来,交给他们去做。自己的利益可以最大化,如果交给太监们,做是可以做,不过免不了要从中捞上一捞,自己暂时可没那个闲工夫去反腐。
    “另外,告诉内官监的工匠们,联的承诺依旧有效。能早日仿制座钟的。联有重赏,能大幅度减小座钟体积的,联有重赏,能把钟表携带在手上,身上的,联更是有天大的恩赐给他,专利,银钱,官位什么都有,明白吗?就这样跟内官监的工匠去说吧”虽然徐光启也准备研究座钟,不过,杨改革决定还是不放松自己这边的研究,这些事。得有竞争速度才快。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自己更是缺钱。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
    “另外,这满桂什么时候能到京?”杨改革又操心其这满桂的事来。满桂进京,一个,重要的标志就要对蒙古人动手了,对蒙古人的动手。紧接着就是动晋商,接着。就是盐商”现在野猪皮大概也在”清理。蒙古人吧。杨改革准备等野猪皮清理过了,自己再去清理一次。让蒙古人知道,野猪皮能清理你们,我大明朝照样也能清理你们,跟着野猪皮干的时候悠着点。满桂的入京,也是自己武装贩卖的开始,这蒙古的生意,如果没有军队保护,没有保镖,是怎么也做不成的,这日后的殖民地。没有武装的保护,是不行的。
    “回禀陛下,这诏书下去大概有二十来天了,估计,再有十天半个小月。应该差不多了吧,这关外。到这里也是大老远的。”王承恩想了想,就报出了一个数字。
    杨改革心中默算,圣旨出去一二十天?还要等一二十天?这古代的交通。真的不咋地啊!这简直就是酷睿二的核心,奔腾二的配件啊!严重不匹配。“还有一二十天?这样久?。杨改萃觉得,这世间,实在太久了点。
    “回禀陛下,这已经算是快的了,这圣旨下到满桂满大人那里。得好多天。圣旨到了,这还得召集各处的驻军。收拾家当,安排防务。这才能往京师里赶,已经很不容易了王承恩帮满桂说了几句话,明朝人的速度和现代人。那是两个概念。
    杨改革无语。这满桂进京都还没说起。那赵率教恐怕也还得等。那秦良玉。远在四川,恐怕这时间。得用年来计算啊!杨改革泪奔了,这是在太拖沓了,杨改革记得,这从广州到武汉,坐高铁,只要几个小时啊!如果都用高铁运,不要十二个小时。这秦良玉的人马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个小真的是没法比啊!
    杨改革无语了一阵,知道自己是瞎操了一回勤王军队的心。也不再想这个东西了,开始考虑其他的问题。
    “从南方召集的仿织工匠。什么时候到京?”杨改革还惦记着南方的仿织工匠,自己已经叫孙丽娘准备去收羊毛了,可是,这个坊织工匠却还没到,这仿织机,更是没说起,这关系到北边一系列的大动作,如果脱节了。自己的损失可就大了。不得不过问起这事来。
    王承恩也被皇帝问得糊涂了,道:“陛下,这个事,奴婢想想”奴婢早已经吩咐下去过了。这江南织造必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工匠送来的,”哦”想起来了,这事。怕是有一个多月了,如果奴婢估计得没错,这工匠,怕是在路上了,这江南走运河水路,会比较快一点,估摸着,再有二十来天,怕是就要到了。”王承恩的记性虽然远比皇帝要好,但是也架不住皇帝接二连三地问。而且问得还是这些小芝麻一样的事情。好在消记性确实不错。很快就想起来皇帝说得什么事※
    还有二十来天?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的交通,真的是没救了,自己一心想抓紧时间,奈何这时间全部都浪费在了路上,没有工匠,就没有坊织机器,那自己就只能让孙丽娘把收到的羊毛和棉花库存起来。至于说实验仿织技术,摸索如何用羊毛做布匹之类的,这个,只能日后再说了。
    杨改革摇摇头,实在不给力啊!
    “那些老外可都登记好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陛下可是说那些夷人?”王承恩问道。
    “嗯,对,就是联上次接见的那批夷人。”这古代对洋人的称呼也不一样,杨改革只能适应。
    “回禀陛下,奴婢已经让他们造册了。”王承恩又答道。
    “嗯,很好,把资料给孙师傅,让他从里面挑一些,作为新军炮营的军事教官,专门负责教授新军何如放炮。记得告诉孙师傅,务必要把洋人的技术学到手。不光是要弄清如何准确的放炮,更是要把原理搞清楚,就是把之所以然搞清楚,这样,离开洋人,我大明朝也不至于抓瞎”杨改革又把那些雇佣的西洋炮师给分配下去了。记得里面是有两个造船的专家。已经另外安排了小其他大部分都是炮师什么的。这下,全部送到孙承宗哪里去。让他们带新军的炮营。
    “遵命,陛下。”王承恩今天是有点急了,皇帝从来没有一次下过这样如此多的圣旨,即使以王承恩的记性很好,也怕忘记什么。开始紧张起来。
    杨改革不管不顾的自己说道着:“嗯,让孙元化开始研究大炮吧,先给他送十万两银子去,算是研究的费用,同样的,让他不光是搞清如何造炮,更是要搞清之所以然,不然,离了洋人。我们大明朝又不能造炮了,明白吗?另外,选两个可靠、机灵的,精通算术的小太监去给他做“会计。记录银钱的使用状况,如果有需要,可以从那批洋人当中挑选一些作为助手。”
    杨改革觉得自己很多事都没有处理,一下子,就把数件事,一次性的处理了。虽然自己是痛快了,不过,这王承恩却是头一次被皇帝下的圣旨搞得冒汗,这命令实在太多了点。
    “遵命,陛下。”王承恩悄悄的抹了抹额头上的细汗。
    “另外,大伴,给联准备我朝诸盐场的位置资料,嗯,文欣,联糊的。又想起,如今盐政已经暂停了,这盐场的布局,是时候了,还得借用一下古代的资料。光凭自己随意的指点几下,就是天然的盐场”这事,实在玄乎。
    “毛文龙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杨改革又问了一句和上一句搭不上边的事。事,看准备得如何了,以前商议的是走水路运粮食到西北去,现在也不知道布置得如何了,如今,已经是五月了,这夏收就要到了,到了收获的时候地里没有产出粮食,这农民造反,就算是要开始了。这时间,也忒急了点,杨改革觉得,这造反的苗头,也就是一二月之间的事,这叫杨改革如何不急?杨改革想问,看王承恩一头大汗,不断的抹额头。想起来,自己今天迷糊,下得命令,实在多了点,再说,这个事,光问王承恩,是没有用的,这件事,还得问徐光启,还得问朝臣们。这个。真的是麻烦啊!杨改革也抹抹额头,这事可真多啊!
    迷迷糊糊的杨改革觉得心中烦闷得很。
    “大伴,出宫去。”杨改革现在想出去走走了,这事关北方的布置,不得不仔细,北方一旦动晋商,这立刻就会席卷全国,一环接一环。就不能出差错,还有,自己的银子,快不够用了,最近,这银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就没了。几百万两银子啊!就没了。杨改革不得不去出去看看自己的金山银山搞得如何了。
    王承恩也不罗嗦,立刻帮皇帝换好衣服。
    出宫了,直奔琉璃厂。
    沈福元老早的就在街口迎接了。
    “属下参见公子。”沈福元没有行跪拜礼,只是简单的行了一个鞠躬,抱了下拳,算是行过礼了。
    “嗯,沈福元,如今琉璃斋生意如何?可有人捣乱?”杨改革远远的见这琉璃斋的生意好像好得很,门庭若市。这门店,似乎扩大了不少。装修得一新,披红挂彩,装扮得十分的气派。
    沈福元一直是一副“民间人士”的打扮。和那走镖护院的没有什么两样。混在人群里,那里还有一个锦衣卫千户的影子。
    “回公子。这生意如何,得问孙姑娘了,小的可就不敢多嘴了,嘻嘻”公子,最近太平得很,没有那个不长眼的过来捣乱。”沈福元可不敢随便多嘴这皇帝和娘娘该说得事,只是把自己份内的事禀报了一番。
    杨改革点点头,道:“没人捣乱就好,看这生意,好像不错啊!玻璃厂那边你可得注意了,们八尹在这里。让人把老巢给抄了。知道吗?”杨改革记”沧有几个大官准备谋夺自己的产业的。结果被自己弄回家了,想必这件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家店面的后台很硬扎,没人敢过来捣乱。杨改革觉得。这锦衣卫做自己的商业保镖。还是很给力的。
    沈福元被皇帝一说,吓了一跳,以为皇帝是怪他只顾享受繁华。不管工厂那边的事。吓得立刻道:“回公子小的可万万不敢误了公子的大事。工厂那边,可是有好几队番子看着的的每天都要到那边去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