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5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一到,陛下用什么给别人付本钱利息啊!”陛下,五年,眨眼可就过了啊!到时候,可是连本带息要还一份半的啊!这”陛下徐光启真的急了。这利息,一年一成,五年就有五成,十年就翻一翻,到时候拿什么给别人付本金利息?的人大概都知道什么叫做“庞氏骗局”拿后来者的钱还以前的钱。这种勾当,一个叫做“麦道夫的家伙,居然干了几十年,诈骗金额几百亿美元,家产,一千多亿,”自己这个皇帝,有无数的金手指不说,如果仅仅用麦道夫这家伙的经营水平,也能支撑几十年呢,几十年之后。这大明朝还在不在,还另说呢”哈哈哈杨改革眼泪都笑出来了。
    几个人看着皇帝狂笑到哭。更是不知道皇帝发的那门子疯,这事实在是严重之极,皇帝居到底是在笑还是在哭啊?
    “哈哈哈,,这件事,徐师傅,联真的有办法摆平,这件事,徐师傅不要担心,联确实是缺钱用。但是联赚钱的功夫,几位怕还不知道吧”唉”,嘿嘿,这玻璃厂就是联开的,以玻璃厂的赚钱速度几位难道还觉得,会还不起每年到。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借到无数的钱,好助自己度过难关,至于十年后是还五十还是一百,那是次要的,为了打消“自己人”的顾虑。不得不把一点点秘密透露出来。
    下面几位又是张大了嘴,惊骇的望着皇帝,这琉璃斋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这京城的官场上,不少人都闻出味来了,不过,没有人想到,这就是皇帝开的,都以为,这是皇帝利用权力在里面吃干股,当保护伞,那里知道,这居然是皇帝自己开的,这区别可就大了。
    半响飞徐光启才把张大的嘴合拢起来,遂变得眉开眼笑的道:“启禀陛下。陛下既然有如此的生财之道,那臣就不担心了不担心了”不过,臣还是提醒陛下小钱庄付利息,是前所未有之事,臣以为,先给百份之无的利息,看存钱的人多不多,如果不多,再加高利息不迟,陛下以为呢?。徐光启听皇帝这样一说,就不怎么害怕了,从坚决反对皇帝给高利息,现在变成希望皇帝按照市场行情给利息。
    呃”,有道理,如果百分之五的利息就有足够多的人来存钱,也即没有必要给百分之十。这个”还真的看看情况再说啊!杨改革同意了徐光启的看法,这利息的多少,还得看市场的反应!
    “嗯!这哼徐师傅说得在理,联接受了,先把利息定低一点,看存钱的效果再说,对了,玻璃厂的事,几位千万要替联保密啊!不要泄露了。呵呵”。杨改革依了徐光启的意思。又叮嘱不要泄露了秘密,其实,京城里的人大多知道这琉璃斋的玻璃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京城,你干这样大,这样吸引人的生意,没个后台,怕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光启见自己的提议被接受,也就不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了,这开钱庄就开钱庄吧,发票子就发票子吧,这大明朝现在要的就是钱,皇帝是个能捞钱的好手,这算是老天爷给大明朝送来了一位救星啊!至于其他的什么,就不管了。
    孙承宗和毕自严对这琉璃斋的玻璃也是有所了解,对这玻璃的赚钱速度,那也是有所了解的,自己家里的娘们们都讨论去买块大镜子,好用来穿衣了,否则,就是没品小就在这凉城里抬不起头啊!听她们一说这穿衣镜的价格,那就两个字“肉疼”!这既然是皇帝开的店子,那就好,那就好啊!赶明叫媳妇多买几块,也算是替皇帝分忧了”
    君臣几个欢欢喜喜的,一扫刚才尴尬和郁闷的气氛,一切能用眉飞色舞来形容了。
    杨改革盘算今天自己的收获小很大,这纸币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顺带解决了储备金的问题。顺带,还解决了银行的吸储问题。这一连串下来,如果操作得好,自己当真可以赚不少钱,这个,比开金手指赚钱,还要快,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远比从小人物从基层爬上来要容易弄钱得多,只要给出政策。随便出个主意,就有数不尽的钱。
    徐光启今天为皇帝解决了不少的事,心中也是得意,见皇帝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估计皇帝是在想什么开心的事。也捋着自己的胡子。自从被皇帝诏还朝,第一天见皇帝就被皇帝尊称为师傅以来,徐光启一直就很纠结,皇帝叫自己的那声师傅,叫得实在是让人心中有愧,疚,自己没有给皇帝帮上什么忙,白得皇帝如此的信任,心中有愧。直到今天,为皇帝解决了这储备金这个大问题,心中的那点愧疚,才一扫而空,皇帝的这声师傅,现在也不算白叫了
    徐光启捋着自己的胡须,也想着如何替皇帝敛财的问题,想着想着。就想到一件要紧的事了。
    “启禀陛下,臣有一件事。是和发行钞票沾得上一点关系,不知就是一门心思的搞钱,自己也应该一门心思的帮皇帝弄钱,至于其他,就暂时放一放吧。
    正在神游天外的杨改革听到徐光启又有什么“高见”立刻问道:“哦?呵呵,徐师傅,又有什么高见?只管说,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即将要发大财的杨改革此时”爱。死这个老头子了,这个老头还是很有智慧的,能替自己解决问题。
    “回禀陛下,臣见陛下要重印宝钞,发行钞票,臣忽然想起来。在海外,一些蛮夷也发行一种银子做的货币,称为银币,臣和西洋传教士谈起海外风情的时候,常听传教士谈起他们那边的银币,臣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赚头,不知道陛下”徐光启是个天主教的信徒,和老外的联系非常的紧密,知道老外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银币?”杨改革有点诧异了,老外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银币了吗?杨改革挠挠脑子,银币?金币?
    “回禀陛下,确实,为银币小似乎是蛮夷们通用的货币,相当我们这边的银子一样不过好像还有金币,不过远不如银币多”。徐光启解释道。
    “等等。徐师傅。你是说。洋人们,在用银币了?这个没搞错?而且。这里面还有赚头?”杨改革的脑子有点混乱,但是还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第一个小就是老外用银币,第二个就是这里面有赚头。
    “回禀陛下,是的,是银币,臣家中还有一些蛮夷使用过的银币。好像称为鹰洋的,确实是银子做的,臣和西方传教士谈起这货币的时候,就谈到这银币。就谈到了鹰洋。臣还和他们换了一些留在家中研究”似乎很有赚头,或许”徐光启为了大明朝的中兴,可是干了不少事,什么自己种番薯,玉米,自己晒盐,自己拜西洋人为师,自己入洋教,自己翻泽西方科学书籍,自己制作科研用具,甚至练新军,购买老外的先进大炮,自己仿制等等,可以说,是一位一心望着大明朝好的“好人”。
    “什么?鹰洋?”杨改革这回,是大吃一惊!这明朝就有鹰洋了?这鹰洋不是常常出现在清末的各种里吗?怎么这明朝就有鹰洋了?还流传到了明朝?这?这个世界,确定没搞错?杨改革这回是惊讶得不得了。
    杨改革一脸震惊的看着徐光启,这家伙不会是个穿越者吧,越看越像啊!
    徐光启一脸的茫然,这皇帝怎么听到鹰洋的反应这样大?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忌讳不成?
    “回禀陛下,确实,是鹰洋”。蛮夷制作的银币,银币的样式类似我朝的铜钱,不过中间不穿孔,比铜钱稍厚,这银币的一面,印制得有鹰叼着一条蛇,所以,称之为鹰洋”徐光启觉得自己还是把这银币和鹰洋解释一下,否则。自己犯了什么忌讳还不知道呢。
    “呃”鹰洋”这个徐师傅,你确定?”杨改革弱弱的问了句。要是这个时代洋鬼子们就开始印制银币了,那自己可真的该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了,要和世界接轨了。现在明朝还在使用元宝。大额的元宝是官府监制的小额的散银子还得用剪刀剪开,用称称,这个,落后得很,确实。这回,得跟上世界的形式。得造银币了。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不过在家中,今日尚未带来”。徐光启见皇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又考虑今天说的这个。银币的事,到底该不该说,也不知道犯了皇帝的那条忌讳,皇帝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啊!
    “家中就有?真的?好。立刻派人去取一些来,联要立刻过目追赶世界的脚步,一刻也不能耽误。说起银币,杨改革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大头”这个中国历史上银币的代表,可是不能忘记的啊!那里想到,远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就已经有银币了,而且还流传得颇广。唉,”落后了啊!落后啊!
    “这”陛下,真的要”徐光启对于皇帝办事的风格。有点不适应,立刻就要到自己家里去取,这得多急啊!
    “呵呵,是的,立刻就要看到,大伴,立刻派人到徐师傅家里去取鹰洋杨改革这回,是替主人做主了。
    徐光启也没说什么,这皇帝到自己家取东西”难道自己能说个。不字吗?
    “奴婢遵命,这就去王承恩应道。转而又小声的提醒道:”陛下。这时候不早了,陛下,还是用点午膳吧。再不吃。皇后娘娘又要骂奴婢了
    说道吃,杨改革的肚子,立刻咕咕的叫起来,这一大早就上早朝,和大臣们斗智力,花了不少时间小和自己的几位心腹讨论问题,时间花得更久。一直就没吃东西,如果不是王承恩提醒,怕这顿午饭,是要省下来了。
    “哦”呵呵,差点忘记了,几位还没吃午饭吧,今天,就在联这里吃了,等徐师傅家的鹰洋取来之后,再继续研究,呵呵,吃饭要紧,吃饭要紧,大伴,立刻让人传膳小加几双碗筷,联的两位师傅和毕爱卿都一起吃杨改革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务,吃饭。自己不饿也不代表这几位老人就不饿,何况。到徐光启家里取鹰洋实物。还要一点时间。
    “奴婢遵命见皇帝终于想起来吃饭了,王承恩也松了口气,这皇帝他一忙起来,经常的顾不上吃饭,为这事,已经被皇后说过几次了,不得不留个心。杨改革吸取了教,这皇帝吃饭,他得等别人试吃之后,才轮到自己吃,所以,杨改革尽量的要求把菜减少,这试吃的时间才变得短。自己才能吃到热菜热饭,不容易啊!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当皇帝是很爽的职业
    初次革得知老外们开始制作银币了,使用银币了,才忤,口巳该向老外学习了,这大明朝本来是先进的,可惜,没玩下去,又从纸币退回到原始的银子了,这个,得追赶一下世界的先进水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吃饭,没人作声,在讲究食不语的古代,吃饭的时候,都很安静的,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干什么事,都得在饭桌上解决,完全抛弃了食不语的传统。
    君臣几个安安静静的吃过饭,又开始接着忙碌,还有正事要做。
    杨改革漱口,擦嘴,然后跟王承恩道:“大伴,这银卓取回来了吗?。杨改革很关心这个。
    “回陛下,回来了,皿来了,刚到的。小王承恩连忙答道。
    “来了就好,立刻呈上来。”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明朝的银币是什么样子的。
    小太监呈上来的银币有几十枚。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这就是明朝老外们用的银币?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烂”粗燥烂制,远不如日后的袁大头那样漂亮,制作得那样精美。
    “徐师傅,这就是洋人们用的银币?。杨改革心目中那种精美的,“袁大头”银币形象被这种粗制的银币搞淹没了,如果现在的银币就是这个水准”
    “回禀陛下,是的”这”徐光启回答到,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解释,说明一下自己的“奇谋”这个可是能缓解朝廷财政压力的好办法啊!可惜,话还没说出口,皇帝又把话接了过去了。
    “没有更精美一点的?漂亮一点的?这银币怎么做的?”杨改苹彻底的失望了,如果现在使用的银币还是这种烂样子?那自己的打算。怕是要泡汤了,杨改革很清楚,这铸造银币里面的猫腻有多大,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但是,前提是小银币必须制作得很精美,比如做成袁大头那样,即使成色不如纯银,但是也基本能让人接受。制作得精美,说技术含量,说火耗,人工,别人也才想得通,如果银币制作得都是老外们银币这种烂样,这铸造出来的银币,想从里面赚钱,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赚到钱啊!杨改革失望了。
    “回禀陛下,这已经算比较好的了”银币是铸造的,和铸造铜币差不多,只不过这上面的记号和图案,据说,是用锤子砸出来的,洋人可能制作钱范的水平不足,所以,才显得这银币制作得相当的粗糙”。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奈何皇帝根本就不让他有发话的时间,再次打断了他的发言。“砸出来的?中间那个记号?。杨改革心烦意乱,没有听清徐光启后半段说的话,只听清了前面一段,也看见了,银币中间,是一个字母不过却不念出来,问徐光启。
    徐光启很郁闷,又一次被皇帝打算,自己的话又没说出来,看了看盘子里的银币,道:,“回禀陛下,这确实是砸出来的,这银币的一面,有一个记号,形似两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在西洋的叫法里,称作。徐光启看了一下银币,就解释道。顺便发了个音杨便革跟着徐光启念了一下。
    “是的,陛下这个,就是洋人用的银币了,这银币,陛下别看他制作得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可是,这里面,确是有大学问
    “这个”是啊!远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啊!更别说字迹什么的了,这也能叫银币?也能用?。老外银币美好的形象在杨改革的心目中倒塌了,原来这个时候的老外,用的货币。就是这个鸟样吗?自己还打算从老外那里引进造币机器的,看样子,是搞不成了,如果学老外用锤子在银币上砸一个记号,这个,怕老百姓是不会答应啊!自己能砸,老百姓就不会砸吗?自己想从银币里赚钱,怕这银币的制造水准,起码也得和袁大头差不多啊!这袁大头可是成功的典范,自己得向他看齐,否则,事没办成,可就亏大了,杨改革不住的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