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6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6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是对明末的现状又震惊!又害怕!这明末的糟糕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糟糕,自己原本以为,自己开开金手指,赚点钱,练点新军,有准备的对付几件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大事件,大概就能对付过明朝最难的时候,能比历史上的崇祯过得好,现在看来,自己想得太简单了点,自己对明末的糟糕情况,想得太过于美好了点,历史,依旧是按照他自己滚滚的车轮,向前进,自己这只蝴蝶所作的种种努力,仅仅是个表象,在这个表象下面,则是汹涌的暗流,随时都会把自己掀翻在地”
    几个皇帝的心腹看皇帝这幅失魂落魄的样子,也是暗暗着急徐光启责备自己不该把这大明朝铸币方面的实际情况告诉皇帝,可是。这既然出了让皇帝铸造银币这个主意。能不让皇帝知道这里面的实情吗?不知道实情,这怎么铸币?如何获利?不获利,那皇改发银币干嘛?
    孙承宗感觉这件事上,自己插不上嘴;毕自严一想到这大明朝混乱的铸币情况,也不敢多嘴。
    唉”徐师傅就说说,这铸币到底混乱到混乱到什么情况了吧,都说出来,联能接受,能接受”。杨改革仿佛老了一截。这明末的破败,腐烂,从这铸币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远超自己的想象,自己把这改写历史,扭转历史进程,想得太简单了点,自己努力的煽动改变世界的翅膀,可惜,历史的车轮依旧轰隆隆的碾过,螳臂当车,大抵就是说得自己这种情况。
    徐光启很是懊恼,明明是个好主意,可是现在却变成这样,但是,还是咬牙,把这实情说了出来,脓包不挤,能好
    “回禀陛下,非是臣胡说,只是实情确实如此,臣不说出来,就是欺君,不说出来,怕这铸造银币一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臣斗胆了”
    ,铸币一事,得从我朝神宗万历皇帝说起,万历年间,为了抗偻援朝,朝廷开始大规模的铸钱小铸币的炉子,从原来的一百座,猛增到四百五十座,铸币的能力大涨,但是这铸币的炉子一多,这铜就不够用,所以,很多炉子,没开多久,就没原料了,就废弃了,但是这铸币的工匠得吃饭,所以,朝廷,各地的官府废弃的炉子,又被工匠们私自开启,私自铸钱”如此一来,这私铸之风开始盛行,这铜钱也就有好有坏,无法监管了后来,到了天启年间,朝廷又设立了户部宝泉局,专事铸币,这私铸之风渐渐好转了,可是,这关外战事吃紧,户部无银,又开始烂制铜钱小充作军费,这就导致了铜钱的铸造日渐混乱,无法监管了,这铜钱的质量,实在是没有保证,这私铸烂制之风,也就无法遏制了到如今,是混乱无比陛下如今登基改元,到是到了可以发行新钱的时候了,倒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可以收归铸币权,一举扭转徐光启一口气把这铸币的混乱情况的历史说了出来,也跟皇帝说,这新皇登基改年号,这铸造改元之后的钱币,是新皇帝的一大权利,这个”可以拿来整改当前的混乱铸币情况,虽然混乱是混乱,但是,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不混乱,你还不该改发银币呢。
    杨改革听了徐光启的介绍,对这明末的社会现状,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都是没有钱闹的,如果有钱,绝对不会让代表一个国家政权的铸币权搞到如此混乱的地步去,看来,自己这个按揭帝,怕是要当得更加艰苦了,原本以为小弄几个钱,养点新军什么的,就可以对付明末的情况,现在看来,明朝已经病入膏盲了,自己的那点打算和准备,怕是远远不够啊!
    ,徐师傅是说,让联借助联新登基,改元的时机,将这铸币的情况,好好的管一管?把这铸币权收笼,为这铸造银币做准备?。杨改革心里黯淡了好一阵子,才从徐光启的话里,找出一点头绪。
    “回禀陛下,陛下所言极是小陛下如今新近登基改元,按例,是要铸造新钱的,以显示陛下的功德,如此,正是一个难得好时机,陛下可将分散到各地,各省的铸钱局撤销,将铸币权收归陛下之手,如此一来,可解决各省各自铸币,铜币形制不一,粗燥烂制的情况;二来,收拢了铸币权,陛下可为发行银币做准知,”徐光启娓娓道来。杨改革是真的被这明末的混乱情况搞得神情黯淡了,想这明朝,当年可是全民使用纸币的,达到这种先进文明的状态了的,到后来,搞到重新使用原始的银子作为货币,再后来,甚至连基本的货币发行权,都不能很好的保证,这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他不到台才是怪事。自己要逆天,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和玩游戏打“英雄模式”没区别。
    按理说,以明朝占当时世界田旭以上来说,不是没钱,可是,这国家,这朝廷,他就是如此的穷,穷到连铸币权都要糟蹋的地步,不得不说,统治阶层脑残得厉害”
    不过,现在经过徐光启的一番解说,把这坏事变成好事,杨改革才算是脸上有了一丝血气,精气神才回来。自己这新皇登基,看来,很值钱,不光是能大赦,还能重新洗牌铸币权。
    “徐师傅,那联该如何做呢?”杨改革现在是心中一片乱麻,被这明末的实际情况搞乱了方寸,脑袋已经不能想问题了。
    “回禀陛下,这个”得从长计议,首先,得撤销各省的铸币局,取消各省铸币的权利,收归户部,或者是陛下自己,如此,这是第一步,撤销了铸币局,还要严防各地私铸钱币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就要严查,绝不姑息,这样才能保证朝廷或者陛下发行银币的权威;第二,就是说服朝臣们发行银币,陛下新近登基,发行新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说服朝臣们不是问题,只是,推出这银币,要朝臣信服,配合,全力推行下去,怕陛下这改银币一事,所获利润,怕得分润给朝廷一些,否则,怕是不能很好的执行”。徐光启说话很连贯策略也是条理清晰,头脑不像皇帝那样混乱,看得出,这件事,徐光启没有少操心,没有少思考过。
    经过徐光启的一番分析,杨改革对于这铸币一事,才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原来,这铸币牵涉的关系这样复杂。
    杨改革的脑子模糊得很,转头又问孙承宗:“孙师傅,徐师傅的话,依你看?。杨改革头脑混乱得很,只能多问几个人看看了。
    “启禀陛下,子先说得在理,主意也是不错的,步骤什么的都没错,陛下只要按照子先的办法去做,估计改银币一事,是行得通的,不过,臣就说一点,这收回了各地的铸币权,不少地方依靠删获利的。比如边关,边军。众个陛下可能得额外的刀形部分银钱过去,否则,这边军怕是过不下去了”。孙承宗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对于这铸币权涉及到的军队的利益,说话了。
    “嗯,孙师傅说得也有理,这边关,这两年,怕是不会平静,有大战事发生,确实得给各边关加些饷银。”杨改革赞成了孙承宗的意见,这野猪皮入关,严防蒙古人小这都必须要加大军费的投入,这边军。是万万不能短了银子的。
    “多谢陛下隆恩,除此之外,臣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孙承宗见皇帝答应给边关加银子,也就不再多说了,这件事,更多的,是内政。这个,得归徐光启负责。
    杨改革又把目光对准毕自严,这家伙,从徐光启说这铸币的情况开始。就把脑袋低得很低。
    “毕爱卿,对于收回铸币权小整顿铸币,发行银币,这个,你如何看?说说你的看法杨改革还是决定征求一下这位自己人的意见。杨改革现在头脑混乱得很,自己思维的能力大打折扣,只能更多的征求别人的意见。
    毕自严觉得今天的日子可真长,不但成了皇帝的“心腹”接触到了皇帝的核心事物,更是陪皇帝吃过饭,这个,让毕自严觉得很有成就感,这和皇帝一起吃饭,多少人都还没得这个荣耀呢,自己却得了,这就是皇帝接纳自己成为心腹的信号啊!不过,皇帝要干的事,确实是棘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虽然看上去能赚很多钱,可惜,都不是那样好赚的。
    毕自严考虑再三,知道自己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在皇帝的印象里,怕是要和“无用”站一堆了,那自己以后也就别混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徐少保说得在理,这收回铸币权,撤销各省的铸币局,这个”应该不是难事,毕竟如今这铜币铸造的烂,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加上陛下新近登基,确实按理要重新制钱的,这个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今”臣觉得小这改发银币一事,好是好,怕也得和徐少保说得那样,得分润一些利润给朝廷,如此,推行这银币一事,才能事半功倍,才会顺利臣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铸币权收回来之后,可以在全国选两到三个地方铸币,比如南京和北京,或者加上一个四川,如此,即便于监管,也可以使得这银币不至于因为路途遥远,发行,周转不便毕自严大体上是支持徐光启的说法的,只是在这个大提议之下,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建议,很“符合”现在毕自严现在的身份。
    “嗯,毕爱卿说得还是有道理的。”杨改革肯定了毕自严的说法,集中管理,但是又要兼顾发行周转,如果全部都在北京铸造,那南方必定会造成周转不便的困扰,这个毕自严,看来,肚子里,多少,有点小聪明。
    杨改革经过自己几个。心腹的共同努力,才算把这如何发行银币的事,搞清楚。不是杨改革有多愚蠢,而是,明末糟糕的局面,把杨改革打击得够呛,脑袋一时不灵羌任谁想到二十一世纪大家都自己印制红票子去用的场景,都要头皮发麻。
    “那既然如此,就按照如此办吧,嗯。下次早朝,那位爱卿找个人把这件铸币混乱的事提一提。联就顺势收了这铸币权,准备发行新钱,再过一段日子,联就把这改发银币的事再说出来,如此,也不至于让朝臣们太过于难接受,几位爱卿以为如何?。杨改革的脑子开始运转起来。
    “回禀陛下,该当如此,谨慎一些,确实好。一步步的走,也容易徐光启出来赞成了皇帝的话,这个确实比一下子宣布收回铸币权,发行银币要好得多。
    孙承宗和毕自严也没有意见。
    杨改革又想起来,自己那发行纸币一事,怕又要重新布局,重新布置了,不然和这发行银币会冲突。到时候别搞得银币没发行成,这纸币也跟着遭殃,那可就损失大了。
    “对了,联准备发行纸币的小这个,几位看看,联该如何办?得和这发行银币配合好,不然乱了套,就不好收拾了杨改革又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孙承宗,徐光启和毕自严又互相看了看。很快,徐光启就率先发话了:“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纸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利怕是远远不如发行银币的,臣以为,如今还是一切以发行银币为先,在不影响银币发行的情况下,酌情的考虑发行纸币的事,陛下以为呢?。
    “嗯这个在理,如今发行银币最值钱,就先考虑发行银币的事,几位就看看,怎么在不影响发行银币的情况下,把这发行纸币安排一下,如果行更好,如果有难处,就暂且先搁置起来吧。”杨改革迅速的作出决断,这发行银币显然这两年的获利比发行纸币大得多,这先后的顺序,自然是首先考虑银币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差点误事
    杨改革心中狂骂了一阵子,又见这家伙把头低到裤裆里去了,才道:“诸位卿家,接着议事,既然这天灾已经有了端倪,那么,就都说说怎么办吧,正事要紧,不要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杨改革觉得,还是先说正事吧,这天灾来临远比这个拍马屁的家伙重要。
    朝臣们见皇帝发话,又开始干正事起来。
    首辅施凤来打算恢复自己内阁首辅的资格和待遇,于是,第一个发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天灾既然已经初现端倪,就万万耽误不得,应当立刻开始着手赈灾,否则,一旦天灾降临,怕会来不及这个首辅本来是一贯打酱油的,在朝堂上,政事上都不怎么发言的,一心的想的是给别人一个不揽权的印象,好给自己留条后路,安安静静的致仕退休。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这暗中,有人拿他当枪使,要害他,这施凤来有所察觉,也改变作风。既然不让老夫清静的致仕,那么,就投靠皇帝得了。让你们那些拿老夫当枪使的家伙吃吃瘪,也许,自己靠向皇帝,皇帝接纳了呢?那自己岂不是可以多干几年首辅?
    有首辅开张,下面的人也都纷纷附和。这天灾,皇帝很早前就预测了,大部分人都有了心理准备。
    朝廷也有不少的对策,也不是遇到天灾就没一点办法的。
    等下面的人都开口议论了一阵子,杨改革才道:“徐师傅,这件事,你准备得如何了?”杨改苹以前,就把这赈灾的事,交给徐光启做预案的,不过那个时候,这天灾还在预测当中,即便是有异常的天象发生,但是没发生天灾,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大规模提前赈灾,因为这朝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也不可能为了皇帝的一个预测而大动干戈,不过现在,这端倪初现,已经可以认定这天灾将至了,才到了动用朝廷的力量,开始着手赈灾的时候了。
    “启禀陛下,这对抗天灾的策略,臣已经准备了一些徐光启没有参与刚才的讨论,一直很安静。现在轮到他说话了,说得很干脆。
    众大臣见皇帝早有准备。还把这样重要的事交给徐光启,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这皇帝叫徐光启“师傅”看来,名不虚传啊!比劳什子的太师称号可强多了。
    “嗯,说说,有哪些对策吧杨改革最近的脑子,没有用到这方面来,想的都是如何赚钱,这几天,更是在搞科技,搞发明,现在,一时间,脑子还转不过来弯。
    “启禀陛下,臣的对策,分为赈济、迁移、抗早、招募、免赋税、以工代赈”徐光启的话一说出来,这幕堂上立刻安静得很,到了掉根针都听的见的程度,纷纷听听这位实际上的帝师会说些什么,今年朝廷为了赈灾,可没少刮银子,听说户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