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8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8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下来,开始考虑怎么把这件事“泄漏”出去,这件事,证明了陛下的银币有着非常高超的技艺啊!非常值钱啊!原本王承恩还担心皇帝的银币会遇到阻力,铸造困难,现在看来,不会了,一来,这银币的成色非常好,而来,可以吹响,这个,无论如何,也是要点功夫的,就凭着这一点,收一成的火耗,也不过份。
    “等等”杨改革想起来,自己要升级到父亲了,自己老婆怀孕了,这个,得给别人发点红包,散散财什么的,同喜同喜,既然今天有这新银币,刚好,用这新银币发红包。
    “陛下,何事?”王承恩问道。
    “这个,婉儿有了身孕,该散财,发点红包,高兴高兴,让大家都喜庆一下,你把这银币,每两枚包成一个红包,散掉吧。”杨改革今天高兴,快当爸爸了,准备散财。
    “呵呵,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就要当爹了,过不了多久,就有小皇子喊陛下父皇了,奴婢这就让人散财,让大伙都高兴高兴。”王承恩也跟着高兴,凑热闹,这皇宫里即将有小孩子出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王承恩出了乾清宫暖阁,立刻准备封红包,打赏,散赏。不过,出来之后,又想起皇帝刚刚吩咐的话,皇帝让他把这银币能吹响的事宣扬出去,作为辨别陛下银币的手段,于是,来了主意了。
    众人听说皇帝散财,赏赐银币,一些小太监都围过来,准备领赏,闹哄哄的热闹得很,宫中宫禁森严,难得有这样一个轻松的时刻,不少人更是愈加的起哄,说着奉承话,吉利话,这皇宫里,一下子,忽然热闹了许多,王承恩站在宫殿的台阶上,高声骂道:“你们这些小崽子们,今天陛下心情好,不和你们计较,就乐一下吧,记得,这是陛下为娘娘肚子里的龙子散的财,要记得陛下的好,知道吗?还有,这可是陛下赏赐下来的新钱,是样钱,是可以吹响的,别把这钱当作一般的钱,明白吗?要记得陛下的好”王承恩借着皇帝散财的这个机会,也把这银币能吹响的事,宣扬了出去,说完,自己有模有样的用指甲尖捏住银币的中央,然后吹了一口气,迅速的放到耳朵边上。
    下边的小太监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准备看稀奇,还有这种事?钱还能吹得响?莫非是空心的不成?
    王承恩吹了之后,一下子,周围就安静下来,都望着王承恩,看能不能听到什么。
    “嗡嗡嗡”王承恩听到了那一阵清脆的响声,很满意,道:“看到了吧,这就是陛下新铸银币的厉害之处,你们这些小崽子们,好了,咱家还有事,你们自己分吧”王承恩说完,找过来一个小太监,道:“小德子,给皇后那里送一百枚银币过去,给懿安皇后那里也送一百枚,其他各处,依次递减,知道吗?”王承恩还得去服侍皇帝,把这银币能吹向的事普及了一下,就准备回去了。
    “小的遵命。”那个叫做小德子的小太监立刻领命,准备按照王承恩的话去办。
    下面那些小太监伸长了脖子等大内总管把这银币吹响,当然,大家也就是仿佛听到了而已,隔着这样远,怎么可能听到。不过,这不妨碍小太监辨别事情的真假,纷纷拿起自己手中的银币,学着王大总管的模样,用指尖捏住,然后猛的一口气,吹在银币上,然后迅速的放到自己的耳边,果然,有着十分清脆的“嗡嗡嗡”,这下,就炸锅了。小太监们纷纷交流心得,不住的实验着着怎么吹银币,有些笨拙,手指过粗的家伙,试了几次,也没成功,见别人都成功了,急得很,连忙叫别人吹了给他听,很快,这吹银币,就成了皇宫大内一道奇特的风景,时不时的有小太监路过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枚银币,用指尖捏住,吹一口,放在自己耳边,很享受的听一回银币那特有的清脆响声。
    王承恩再次回到乾清宫的暖阁里,皇帝已经在接见汤客卿了。
    “大伴,来的正好,快来瞧瞧望远镜。”杨改革招呼王承恩过来看望远镜。汤若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终于把望远镜做好了,原本他以为,造出这望远镜,没几年时间不可能,那里知道,皇帝很快就送给他很多纯净的玻璃,让他做望远镜。
    王承恩接过望远镜,看了,一下,道:“果然,陛下,这千里镜,很是神奇,可看远处的东西如在眼前一般,很神奇,和宫里宝库的一模一样。”王承恩回答道,这皇宫里也有千里镜,所以,王承恩也就没太大的惊奇。这种望远镜是单筒的,可伸缩调节。
    “呵呵,不错,收下了,大伴。”杨改革道。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道。
    “对了,汤若望,这种望远镜,每个月能生产多少?”望远镜在军事上的运用,是必须的,杨改革准备量产,分发给各军。
    “尊敬的陛下,这种望远镜,只要有足够的原料,足够多的玻璃,足够多的人手,想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当然,如今在下一个人,只有几个帮手的情况下,每个月也就能生产几个望远镜而已。”汤若望一脸的大胡子,很高兴的跟皇帝解释道,天主教想在东方大地上传播,只有打动了皇帝,才可能有希望,今天自己的望远镜,取得的效果,十分的好,汤若望充满了信心。
    “很好,这样吧,你把制作的方法教授给朕兵仗局的工匠,如此,可以大规模的制作,朕需要很多这种望远镜,当然,好处也少不了你的,每制造出一个望远镜,朕就给你一两银子的专利钱,当然,朕知道这望远镜不是你发明的,不过,朕还是把这专利钱给你,谁叫只有你能做呢?呵呵,不要丧气,要知道朕准备一次性制造上千个呢,日后还可能再追加”杨改革很高兴的说道,这望远镜可是一利器,行军打仗,海战,甚至热气球上面,都少不了。可大大的提高作战效率。
    汤若望原本听说要剥夺自己造望远镜的权利,觉得十分的沮丧,那样自己将失去接近皇帝的机会,可是,熟知中国的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权利反对皇帝,只能认倒霉,那里知道,皇帝又给他一千两银子,以后还可能会有,这让他觉得十分的爽快,要知道,一个大明朝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几十两银子呢。
    “臣谢过陛下赏赐、隆恩。”汤若望学着中国官员那般,给皇帝谢恩。也把自己当成一个大明的官员了。
    “嗯,对了,朕也试过这望远镜,觉得他虽然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可是朕每次使用望远镜的时候,都只能用一只眼睛看,这让朕觉得十分的不方便,看久了,这眼睛就痛,汤若望,如果你能造出那种两只眼睛能同时使用的望远镜,那就好了,汤若望,你有这个能力吗?”杨改革想上马双筒望远镜了,不管怎么说,一个眼睛看东西,总是很不爽的,看得时候得把一个眼睛闭住,时间长了,眼睛受不了,也不习惯。
    “这个在下试试看,臣一定会努力的,我的陛下。”汤若望很愉快的接受了皇帝的建议,觉得这不是什么难事,也觉得皇帝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准备改进。
    正说着,王承恩道:“陛下,正一真人张显庸求见。”
    张显庸这家伙也来了?杨改革问道:“正一真人来有什么事吗?”
    “回陛下,好像说是谢恩,献符,昨日正一真人不是说要在京师举行天下道教法会吗?估计和这事有关。”王承恩小声的解释道。
    “哦?这样,那就见吧。”杨改革准备见。
    “遵命,陛下,那这个夷人和尚要回避吗?”王承恩又小声的问到。
    夷人和尚?杨改革也觉得有意思,汤若望在王承恩的眼里,就是和尚吗?嘿嘿,好像张显庸这家伙也是搞宗教出身,算是中国的和尚,得,把他们两个人弄到一起来,看看东西方的和尚们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杨改革的低级趣味爆发,准备让两个“和尚”见见面,看能迸出怎么样的火花。
    “见。”杨改革道。
    王承恩答应下来,见皇帝没说要回避什么的,也就没说什么了。
    张显庸进了暖阁,叩过了头,见过了礼,才起来。
    “张真人,朕给你介绍一个人,这位是西洋传教士,名字叫做汤若望,是朕的客卿。”杨改革介绍道。
    张显庸正准备开口说话,结果皇帝抢先给他介绍一个人,居然是一个夷人,还是西洋传教士,仔细一看,没有任何品级,没有任何带官品的标志,只有一个客卿的头衔,顿时让这让张显庸好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但是这又是皇帝介绍的,只能抱了个道教的拱手礼,说句“无量寿福。”了事。
    汤若望用手划了个十字圣号,算是回礼,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怎么地,一脸真诚的跟张显庸说道:“愿上帝与您同在”。
    杨改革心中笑得快打滚,果然,这两家伙撞出点东西来,你跟一个道士说“上帝与你同在”,你这不是恶心他吗?又道:“呵呵,汤若望,这位是我朝的正一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呵呵,是正二品的衔。”杨改革很恶趣味的给两方做介绍。
    “下官汤若望见过正一大人,愿上帝与您同在。”汤若望听了皇帝的话,又一本正经的给张显庸行礼,不过,话里,用的却是下官和正一大人,更是加上那句上帝与你同在。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故意的,还是无意。
    这个把张显庸气得半死,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家伙,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级,居然还跟自己称上下官,要知道,张显庸很忌讳别人称他是官,更在意别人叫他们真人,以示他们是方外之人,否则,这道教,你不修道,整天把官字放在口边,难免会惹出什么祸端,不过,很明显,这个夷人传教士就是这样叫自己,肯定是故意的,更恶心的是那家伙说什么上帝与自己同在,谁知道你们那个夷教里面的上帝是不是我道教的上帝,张显庸好像嘴里吃了苍蝇,下面长了痔疮,心中暴跳如雷,却无法言表,无可奈何的再拱手,回礼,口称:“无量寿福。”
    杨改革故意捣乱,就是要看看东西方的“和尚们”的好戏,见张显庸一副吃瘪的模样,心中暗暗好笑。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东西方和尚的第一次碰撞
    杨改革戏耍了一番这东西方的“和尚”,才开始谈正事。
    “张真人,有何事?”
    “启禀陛下,贫道是来献瑞符的,以祈求大明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张显庸一张口,一长溜好听的,带着褒义的词语,就从嘴里吐了出来,至于实际效果,当然不可能和他说的那样。
    见惯了后世烧香都要花钱买,少林寺都要EO化的杨改革,对宗教上的这些事,完全不感冒,更得益于成功的九年义务教育,对一切牛鬼蛇神不屑一顾,更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代表武装自己。
    “好了,张真人,这个,朕知道了,这瑞符,朕收下瑞符。”杨改革虽然不屑这些迷信活动,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特别是封建社会里的皇帝,还就得注意这些,你不信,别人信啊!莫奈何,杨改革捏着鼻子收下来,但是骨子里那种鄙视和不屑,用鼻子也闻得到。
    杨改革是看也懒得看那些什么瑞符,自己不是凯子,也不是烧包,更不是迷信罐罐,想到日后,烧什么N千元一柱的功德香,花了N万元开光的某某像,就觉得这瑞符和那些东西一个概念,这宗教,玩来玩去,也就那几手啊!自己如今就是一个被老天爷逼债的按揭帝,可不是凯子让你骗,太把你这东西当回事,得花多少钱买你的这些瑞符啊!
    张显庸见皇帝一副不耐烦,很警惕的样子,好像很蔑视自己一样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张显庸搞不懂,这皇帝不是要收我们道教办事吗?怎么这样对我啊?张显庸百思不得其解,皇帝的态度,不该是这样啊!难道是自己的符出了问题,画错了?可是皇帝连看都没看啊!
    张显庸想象中的样子,是皇帝对他亲切,对道教充满了好感,对道教优厚而注重,当然,他不指望皇帝想通过道教修仙,求长生,能给陛下办事,就是他最大的期望了。
    桌案上,一边放的是西洋传教士的望远镜,另外一边,放的是张显庸这个道教首领进献的所谓瑞符,杨改革觉得这怎么就这样变扭呢,西洋传教士如今都知道学点真功夫,到处传教,这道教倒好,从开教到现在,玩来玩去,总还是那几手没变,一招鲜,吃遍天,自己希望用道教搞黑科技的愿望,看来,和现实隔得很远啊!杨改革摇摇头,今天的好心情,让这家伙搞没了。
    皇帝身上散发的那种对东方道教的不屑,连汤若望这个老外都闻到了,又见皇帝把目光对准自己进献的望远镜和那个东方道教首领进献的鬼画符纸,不住的摇头,汤若望仿佛想到了什么。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机会。道:“启禀皇帝陛下,臣今天还有一件东西还进献,不光是望远镜。”
    正在感慨这道教不争气、没落的杨改革,听到汤若望说话,道:“哦,汤若望,你还有什么东西啊?”
    “启禀皇帝陛下,臣还有一件东西,很是新奇,充满了不可思议,陛下见了,必定会非常喜欢。”汤若望想到那件东西的神奇之处,充满了信心。
    刚刚还在对道教失望的杨改革,听见汤若望说什么不可意思的东西,于是,也来了兴趣了,道:“哦,呵呵,这个倒是要看看,汤爱卿,有什么东西快拿出来吧。”杨改革充满了好奇,这西洋和尚,绝不会像张显庸一样拿一堆鬼画符来忽悠自己,说有好东西,必定是有好东西的。
    汤若望信心满满,道:“尊敬的陛下,这东西,和那堆望远镜放在一起,臣一起带来了,是一个玻璃管子,您让人找一找,就能看到”汤若望的东西,放在一个箱子里进的宫,是和望远镜一起,算是给皇帝的进贡,他自己,则只能空着身子进宫。
    王承恩得了皇帝的示意,立刻指挥一个小太监翻那个装望远镜的箱子,果然,从里面翻出用丝绸包裹着的几个玻璃管子。这个玻璃管子,直径有铜钱大小,一头有一个玻璃泡,余下则一个玻璃管子。
    王承恩拿起来,看半天也没看明白是什么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