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0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不可能,如此,你这个计划才算是比较有意义”杨改革决定给袁崇焕的计划加把火,好好的让这把火燃起来。
    众人都是心惊这陛下大概疯了,连最先进的火枪也卖给民众?这民众还怎么管束?怕一言不合,就要对朝廷的官吏动刀枪啊
    刘延元道:“陛下,边民如果持有武器,岂不是不负管束?这怎么了得?日后收复关外,岂不是一大难题,万万不可啊陛下。”刘延元是坚决反对的,向来就是官府恨不得老百姓连把菜刀都没有就好,如果是几家共用一把菜刀,那就更好,可如今倒好,陛下还允许老百姓持枪,还是最先进的那种,这样一来,岂不是,老百姓一个不顺眼,就要给我以火铳?刘延元害怕极了。
    “呵呵,这件事不用怕,朕只是在关外允许民众持枪,凡是入关,没有允许,均不准持枪,让各关口注意就是,那关外,常年遭受兵祸,也该有点自保的能力,更何况,如今要去猎杀东虏的人头,要去削弱东虏的实力,没有犀利一点的武器怎么行,就这样了,袁崇焕,朕特旨,在关外设立军事管制区,进行军管,一切以战争为先,允许民众持枪,带刀,”杨改革大手一挥,关外那一条狭小的走廊就成了军管的了,成了军事管制区了。
    刘延元激动起来,这还了得,这日后关外官府可还怎么管啊?当下就道:“启禀陛下,万万不可啊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刘延元的话还没说完,杨改革就道:“呵呵,刘爱卿,你就糊涂了,你想,新式火枪是不是要从朕这里买?火药是不是要从这里买?呵呵,朕连林丹汗持有火枪都不怕,还怕老百姓持有火枪,朕握着火枪的生产,火药的生产,不听话的,朕就不供给火枪火药,他那一堆东西,岂不是成了废铁?”
    刘延元傻了,刚刚自己确实没想到,这火枪的源头,控制在皇帝手里,没有了火枪,没有了火药,那火枪可就是废铁了。想到这里,刘延元也不说反对的话了。
    见自己搞定了刘延元,杨改革继续自己的加料行动,对袁崇焕道:“袁崇焕,朕再给你一样宝贝,助你放手城市,堡垒,如此,你才有足够的能力,防守住关外诸多堡垒。”
    “恳请陛下赐下宝物。”袁崇焕说道。
    “呵呵,这个宝物就是手榴弹,日后你和东虏交战,打不过,就不要出去,窝在城里,用手榴弹对付东虏,关外各城,各堡,有了朕的手榴弹,放手堡垒,城池,轻松得很。”杨改革又抛出自己的杀手锏,这手榴弹,就是专门为野猪皮准备的。
    这个时候,袁崇焕的脸上,才有了一些笑意,不过那张冰冷的脸上有那种似笑非笑的笑,让他显得更加的狰狞。
    “谢陛下赐宝。”袁崇焕狞笑的答道。
    众人一听还有这宝贝,都好奇是什么东西,孙承宗抚须微笑,满桂,赵率教则摸不着头脑,干着急,兵部尚书刘延元倒是听说过,也见过,见过皇帝的新军,一次性投出上百枚手榴弹,在城墙下爆炸的威力,那些用来当作试验品的猪啊羊啊纷纷是肚破肠流,黄白一地,血肉四溅,还热气腾腾,猪脚羊腿到处飞,一想到这里,刘延元就受不了,干呕起来,这里是在平台,皇帝面前,刘延元憋了又憋,好歹没当场呕出来。
    杨改革想了想,道:“不过,袁崇焕,你这个计划最大的一个漏洞就是如何辨识是不是东虏的兵丁?又如何辨识是精锐,或者说首领呢?”杨改革百思不得其解,明朝对东虏开出的赏格,记忆当中,相当的高,可是,历史上的战绩,那就是一个悲剧,二百多人那就是超级大捷,得举国欢庆,莫非,明朝对怎么辨别是不是东虏的头颅,有着相当厉害的技术,导致乱世常有的杀良冒功这种把戏在辽东没戏看?
    袁崇焕微笑着,道:“陛下,此事简单,我朝有专门验证尸首的手段,是不是东虏的头颅,一验便知,保证不会错漏一个的,这个陛下请放心,到如今,还没有那个能用假冒的头颅领到过赏格呢。”袁崇焕一微笑,这平台里就凭白冷三分。
    杨改革的心放下一半,看来这明朝对怎么分辨是不是一个族群的人很有一套办法,又道:“是不是东虏的头颅你们能分辨,但是谁是精锐?谁是普通兵丁?谁是首领?军官?这个,你又如何分辨?”
    袁崇焕这才微皱眉头,想了一会,道:“回禀陛下,此事也不难,东虏那边的精锐都是有名有姓的,更何况牛录,固山等首领,只需要派人辨认,即可分晓是东虏之中的那一位,这个绝不是难事。”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应该不难,想辽东很多从野猪皮那里逃过来的,认识东虏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袁崇焕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次以粮食换人头,开出的赏格,涉及东虏人头可能众多,远不是以前几个,百十个可比,因为还有林丹汗前来换赏格,所以,臣建议,应该为东虏的兵丁,精锐以上建立文牍,分类归档,如我朝户籍一般,翔实记载东虏每一位兵丁的年纪,样貌,身高,大小,特征,分属那一牛录,那一位固山,以及家庭关系等,以供日后以粮食换头颅之时,用来对照,每来一颗头颅,则东虏少一人,东虏之文档户籍,则可划去一人,则东虏有多少人,有多少兵,有多少战力,我朝可清清楚楚,日后和东虏对战,对东虏可一目了然,陛下以为呢?”
    袁崇焕的这番话说出来没把杨改革雷死,给野猪皮建立档案?这得多么偏激的人才想得出来,还有,野猪皮不是自家,不会任你一家一家的去登记,杨改革想起了我国人口登记的时候,人口调查员挨家挨户上门调查的情形,转而想到明朝的官员拿着户籍薄,到野猪皮家里挨家挨户的去登记户籍情况的事,然后告诉被登记者,日后你的头颅到了明朝那边,明朝会根据户籍对比是不是你的头颅,这得多么多么多么的人才能想出的办法啊
    袁崇焕说出这话,平台里,众人更是不敢和他站在一起,这个袁楞子,袁疯子,做的事,不是一般的疯狂啊要给东虏所有的兵丁上户口。
    袁崇焕平静的站在那里,眼睛一直盯着皇帝的脚下,专心而致志。
    杨改革被这个雷人的想法震惊了一会,转头看向自己的情报头子方弘瓒,因为杨改革对这个计划有兴趣。调查对手的家底,给野猪皮来个人口摸底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八章 立户口,摸底东虏的情况
    第二百五十八章立户口,摸底东虏的情况
    方弘瓒其实一听袁崇焕说话,就知道要遭,干这活的,除了他们锦衣卫,还能有谁?难不成还是户部派员去干这事?果然,皇帝立刻就把目光对准了他。
    方弘瓒也是额头冒汗,想了想,道:“启禀陛下,此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怎么个说法?”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我朝接收东虏逃过来的人不计其数,只要详加盘问,盘问清楚东虏兵丁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手和花费。”方弘瓒觉得这件事得狮子大开口,或许就能吓退皇帝,不要做这种无聊的事。
    
    偏偏皇帝就是那种对这种事有兴趣的主。
    “得花多少钱?”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大概一二十万两银子吧。”方弘瓒也是硬这头皮说了个数字,因为还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干这种事,给敌人建户籍。
    “你确定?不会唬弄朕吧?说说你怎么做?”杨改革较真了,这件事,看似无聊,无用,却实际有用得很,做摸底,莫过于人口调查,莫过于资料翔实可靠的户口了,如果花二十万两能给野猪皮做一份翔实的户口的话,这个十分的有用,对于估算对手的实力,查看出兵比例,十分有用,对将来的战事,也有指导意义。
    方弘瓒觉得皇帝好难伺候啊想了想,道:“回陛下,这件事,唯有详细询问回归我朝之人,或者是对东虏比较熟悉的人,反复的询问,对比,才能整理出比较可靠的案牍,目前以众所周知的情况来说,整个东虏,一共有八个固山,也就是我朝常言的八个旗,每个旗一般有二十多个牛录,其中正白,最多,据说有四五十个,镶蓝有三十几个,其余各旗,也就二十多个,取中,以二十五个算,所以,东虏一共该有二百三十个牛录左右,每个牛录据说由二百人组成,那么,共计有五万人的样子,这大概就是东虏所有成年壮丁的数目了,不过,这也是臣的估测,如今东虏收留了投靠他的蒙古部落,还有一些收编他的汉人,所以,势力应该是增长不少的,臣以为,最高,应该有七万左右的壮丁,所以,统计兵丁,也就是统计这七万人为主”
    方弘瓒连猜带估的,把东虏的兵员推定到七万人左右,不过里面也有猫腻,方弘瓒没怎么敢看皇帝,因为这里面,据可靠消息,有很一部分汉人在这里面充当兵丁,比如汉军枪手,工匠,这是关外人尽皆知的,却不敢告诉皇帝,只是略略的提过,生怕皇帝发火,自己倒霉。
    “方弘瓒,你是说,如今东虏的总兵力极限,在七万人左右?”杨改革问道。这个数据很重要,知道了对方的底线,对付起来,也才有个底,看来这野猪皮的户口,得早日建立起来,杨改革暗下决心。
    “回陛下,东虏的成年壮丁,也就是说兵丁总数,该在这个数,不过实际,东虏在作战的时候,还会征召很多奴隶,就是东虏说的包衣协助作战,或者运送粮草,或者是煮饭,养马,打杂,甚至协助作战,所以,东虏战时,极可能号称有十几万人马”方弘瓒自从皇帝让他收集北边的情报,他才对这东虏那边的消息上心,把各种情报背得滚瓜烂熟,综合起来分析,也算是有模有样,当然,这里面,方弘瓒尽量的数字往高处推敲,数字都尽量的夸大一点,也就是说,回旋的余地很大,日后按照这个数字和东虏作战,赢了,发现人数不对,相信皇帝也不会怪罪他说的数字过高,输了,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他范围可是从几万到十几万,想再怎么着,东虏的壮丁也不可能到二十万去吧。
    “哦,朕懂了,你的意思就是说,建立户口,该以这七万人为主?其他的或者是妇孺,或者是奴隶?对吗?那妇孺和奴隶,你觉得也该录入吗?”杨改革盘算道,七万壮丁,野猪皮的极限,如今自己才练了二万精锐,加上入京拱卫京师的明朝精锐,加起来,不过四五万人精锐。如果野猪皮以一半兵丁入关,携带数万奴隶,算起来,精锐也就在三四万人的样子,加上几万奴隶兵,自己这边也加上和奴隶兵战力差不多的卫所军,总的战力,应该是差不多,能不能拦住野猪皮,杨改革此时,又犯嘀咕了。
    “回陛下,是的,壮丁,该在七万,这大概是目前东虏所有成年男丁的数目了,其他的是奴隶,妇孺,臣以为,主要还是以兵丁为主,妇孺、奴隶,能记录则记录,也不强求,因为这东虏作战,都是依靠这些兵丁,这些兵丁没有了,东虏也就消亡了。”方弘瓒建议道,统计七万人的户口,还是偷偷摸摸的给自己的敌人建立户口,方弘瓒觉得这个任务十分的艰难啊不过也算是开了一个历史先河,痛并着快乐啊方弘瓒一边自叹倒霉,又一边带着一丝丝的兴奋。
    不过,杨改革的心思,显然在别的东西上了。
    “方弘瓒,你说,这七万兵丁里面,有多少精锐,有多少普通兵丁?他们的比例是怎么算的?一般出战是多少比例,极限的比例又是多少?”杨改革给方弘瓒的这个数字给吓住了,要是这些兵丁里出一半入关,岂不是有三四万人?加上奴隶兵,自己岂不是很危险?
    方弘瓒想了想,道:“回陛下,七万人是整个东虏的成年壮丁,实际作战,则不是按人来算的,据说东虏作战,以牛录为基础,战时,东虏是抽调多少个多少个牛录,而每个牛录,二百人当中,一般有六十个披甲兵跟随出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是三抽一,东虏不会让某一个牛录全部出征,以防该牛录全军覆没的情况发生,牛录在东虏,不仅是作战时候的建制,也是平时劳作的建制,也就是说,如果东虏出战,最多一次出兵,按照三抽一的规矩,披甲精锐,该有二万一千人,这个才是东虏真正的出兵比例,即便是按照二抽一的情况来算,东虏一次出兵,实际精锐,最多也该只有三万五千人,其余的,不过是奴隶兵充任罢了,东虏作战的时候,遇到软弱的,由奴隶兵上,打得过,算是培养和训练了奴隶兵,奴隶兵经过几次作战,也有了经验,各个牛录则会从奴隶兵当中挑选优胜者,补充自己的损失,如果奴隶兵打不过,直接精锐压上,一千不够就五千,五千不够就一万,反正一定要把对手压垮为止,这是臣根据东虏逃回的人口中,推测出来的东虏作战的方式,以供陛下参详”
    明朝的情报机构,历来都是比较强的,有能力没能力,关键是看有没有钱,有没有皇帝的信任。有信任,就有钱,特务情报机构的能力就很强,如果没钱,自然什么都干不了。而杨改革如今对方弘瓒是敞开了用钱,所以,这明朝的特务机构的能力,那是恢复得相当快,所以,各种情报,是纷至沓来,方弘瓒每日都在参详这些情报,从中搞到有用的东西,自然也不少,当然,方弘瓒花皇帝的钱,也绝不手软,以至于锦衣卫这几个月的费用开支那是暴增,用皇帝的钱给自己买功劳,这种事如果还干不好,方弘瓒不如找个地方吊死算了。
    杨改革对野猪皮内部的分工,作战方式,也就是朦朦胧胧,不是很了解,如今听方弘瓒具体的一解释,心中算是安定了不少。总的成年男子人口七万人,一次抽调兵力,最多不过一半,也就是说,即便是野猪皮以一半兵力来入关,也不过三万五的披甲兵,这个才是精锐,其他的,不过是奴隶兵充任的,和自己的那种皇协军一样,由满桂的部队弹压着去打仗,打赢了,这皇协军的战斗力自然上涨,还可以从皇协军当中选一批精锐补充自己,如果皇协军打不赢,就得满桂上了,这个,和自己的皇协军,几乎就是翻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