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0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对新军的政策还有很多,也就不打算一一的说了。
    “臣等明白,谢陛下隆恩。”满桂和赵率教这才起来,脸上,带着泪水。心里,甜蜜外加高兴,这一趟,真的是大丰收啊
    满桂和赵率教是爽了,不过,袁崇焕就变成了苦瓜脸了,这皇帝给新军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还有许多待遇,皇帝还没说,袁崇焕不得不想点办法。
    “启禀陛下,臣也请陛下给予关外将士们新军一般待遇。”袁崇源终于等到一个机会,开口求情了。
    见袁崇焕求情,杨改革只能是不答应,一来,这关外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二来自己实在是没那个能力供养如此多的兵,如今供养这些精锐,这几乎已经到了自己能力的上限了,三来,如今有这些部队,应付明末的局面,暂时是够了,养再多,自己就不划算了。
    “袁爱卿,说实话,朕也难啊朕也想一视同仁,不过,朕实在是算不过来帐,你以为朕不想多调一些兵来拱卫京师?难啊”杨改革哭穷了,杨改革是恨不得再训练几万精锐,这样明显的胜算大一些,不过,没钱,显然是不行的。
    袁崇焕的请求没有得到答应,不过并不失望,转而又道:“启禀陛下,臣去辽东做巡抚,日后会面对东虏和林丹汗的双重挤压,不知道陛下在军费方面,是否可以优给一些?”
    “这个,朕倒是可以考虑。”杨改革本来就是准备让袁崇焕去辽东,也在自己内帑里给他准备了一批银子,现在袁崇焕问起这个,杨改革倒是不会吝啬。
    “启禀陛下,臣算了一下,关外辽东,要面对林丹汗和东虏的双重威胁,所以,臣以为,兵力绝不可少于十万,其中,臣准备按照陛下的要求,将兵丁分成三等,头等精锐大概三万人,次等守备兵大概七万,至于第三等,陛下让臣在关外进行军事管制,百姓俱可持枪,所以,臣以为,关外百姓数十万,人人都是第三等兵,妇孺皆可杀敌,这三等兵的数量,就是整个关外百姓的数量,这倒是无需军费,按照我朝目前的军饷,精锐大概在二两左右,普通兵丁大概在一两左右,所以,臣每月的军饷,精锐大概需要六万两,守备兵大概需要七万两,共计十三万两,每年共计需要一百五十六万两,此外,尚需打造兵器铠甲,火药,马匹,衣物,草料,营造修缮,日常消耗,烧埋,赏银等等各项杂支,怕在二百万两开外”袁崇焕报出了自己所需要的银子。
    帐,杨改革自己也会算,袁崇焕的这个账单,绝对算是开价低廉的,这仅仅是正常水准的要求,绝对没有什么高要求。如果要再节约银子,那士兵的战斗力,就要大幅度的下滑了。
    “袁爱卿,户部能解到关外的银子有多少?”关外锦宁防线和满桂他们拱卫京师的部队不一样,锦宁防线是国家开支,也就是说,开销由朝廷供给,有预算,由户部调拨,而满桂入京了,算是京师的部队了,这个由皇帝自己掏钱,所以,杨改革问袁崇焕户部解给他关外多少银子。
    “回禀陛下,户部解到关外的,除了银子,还有其他物资,总价也该在三百万两银子左右,不过,户部亏空,所以,解到关外的军费和物资,漂没加上转运消耗,据臣了解,一般只有五成到七成的样子,银子大概有六七成,物资因为要转运到各个地方,所以消耗更多,一般地方实际所得,也就五六成的样子,如果加上欠发,实际所得,就更低了。”袁崇焕细细的解说道。
    五到七成的实际所得,三到五成的消耗,杨改革听了也只能无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明朝工资低那是出了名的,要求当官的品德高尚,不吃饭来给大明朝服务,那是不可能的,杨改革以前和官僚们达成的协议就是允许三成的漂没,也就是说允许三成的贪污,但是贪污加上运输的消耗,又到了五成,这杨改革实在是有一种无力感,再算上欠发,实际所得更低,杨改革更是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无力呼吸,这种样子,要别人去卖命?要想一个人改变整个国家的运转轨迹,运转方式,实在是太难,太难,即便自己是皇帝。
    杨改革不得不振作起来,盘算了一下,道:“嗯,朕知道了,关外兵丁实际所得,怕还是偏低,这样,朕再补给你每月十万两银子,年底给你加一个月,每年,补给你十三个月的银子,一共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加上户部解到关外的银子和物资,应该差不多了,袁爱卿,你觉得如何?”杨改革面对明朝这部机器的腐朽,迟钝、缓慢的反应,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尽力的修补。
    袁崇焕想了下,道:“回陛下,应该差不多了,臣多谢陛下爱护。臣再恳请陛下,多拨下一批手榴弹,如此,臣分发到各个城、堡,倘若有东虏来袭,也可大量杀伤东虏,便于防守,让东虏不敢轻易挑衅我朝,最好是陛下能调拨一批工匠,于辽东就近制造,也避免运输消耗”袁崇焕听说每年能从皇帝这里获得一百六十万两银子的支持,算是喜出望外了,加上户部的调拨,他的军费,算是有保证了,他要是手中无钱无粮,要到关外当巡抚?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向皇帝要额外的东西,这东西就是手榴弹,这东西,实在是守城的利器,更是向皇帝要求手榴弹的制造权。
    明朝的地方上,是有一定的武器制造权利的,普通千户所、百户所,经过申请报备,一般可以制作弓箭,刀枪,铠甲,大一点的卫、镇,可制作火枪,甚至一些火炮,到了中央和宫中,则可制作大将军炮之类的重型武器。袁崇焕要求手榴弹的制作权,也不算很出格。
    手榴弹到关外去制作?杨改革心中警醒起来,自己好像把什么事给忘记了。这日后野猪皮就是因为有了明朝的工匠,所以,才有了大炮这类武器的,在日后作战中,城墙再不能给明朝的士兵提供多少保护,这工匠、技术的管理,看来,也必须重视了,必须加强了,再就是,杨改革准备开军火买卖,那里会让别人去铸造军火?岂不是坏了自己生意?
    杨改革想了想,道:“说到军火制造,朕倒是忘记了一件事,各位日后出去,到地方,必须严防各种工匠,技术,特别是能制造军火武器的工匠和武器相关的技术流落到关外去,否则,必定给我朝带来无尽的灾祸,想想,如果东虏得到火炮铸造技术,拿着火炮来攻城,我朝一直作为依靠的城墙岂不是毫无用处,所以说,绝对不允许武器制造技术流落到关外,你等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注意这些事,否则,必定是我朝的噩梦,所以,袁爱卿的请求,朕不许,先进厉害的火器必须严格保密,所以,朕是不会放给地方去制造的,只能由朕的兵仗局供给,绝不允许各卫所自行制造,一旦这些制造秘密泄露到敌人手中,我朝损失难以估量啊”杨改革给袁崇焕的话提醒,警醒起来武器制造技术的外流来,准备严防武器制造技术外流,更是准备收回武器制造权。
    袁崇焕听到皇帝说东虏有了火炮技术,用大炮攻城,也是被这种情形给吓住了,袁崇焕的的作战方式,一直都是依靠城墙死守,然后乘机反击,要是东虏有了大炮来攻城,那自己的战术,可就完全失效了,窝在城里,就是等于自杀啊袁崇焕给皇帝的假设给吓懵了。
    “,袁爱卿,在关外,朕虽然不准你自己制造手榴弹,但是,可以供给给你一批手榴弹,助你守城,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另外,朕还可以支援你一批新式火枪,还可以支援你一批军服”杨改革可不是吝啬,有些东西,该大方的时候就要大方,该小气,该谨慎的就得小气谨慎,这是原则问题。
    袁崇焕没想到皇帝不准他自己造手榴弹,却会额外的给他一批新式火枪外加军服,算是额外的收获,当下就谢恩。
    “臣谢陛下赏赐,臣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你等出去之后,切记朕的话,万万不可让武器制造技术,特别是火炮的制造技术和工匠出关,否则,我朝就麻烦了。”杨改革再次警告自己的部下。
    “臣等遵命。”众人应声答应道。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
    第二百六十二章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
    “好,今日之事,暂且就谈到这里,赵率教,你今日刚到,还没领安顿银,先暂且按照满桂的标准,把安顿银领了,好生休息几日,过两天,就要开始严格的训练了,这两日,就放松放松吧,记得管好军纪孙师傅,请留下,朕有话说”杨改革决定结束今天的战略布置会议,这个布置,已经谈论了整整一个下午了,看外面的天色,已经不早了。
    “臣谢陛下隆恩。”赵率教是喜出望外,皇帝亲军的待遇,也实在是太好了点,前面开拔银子刚刚发下去呢,如今前脚刚到,就又给安顿银,这皇帝对自己实在是没话说了,欣喜若狂,立刻谢恩。
    见皇帝赶人了,众人准备谢恩了回去,站了一个下午,也都累了,刘延元却站了出来,道:“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事。”
    杨改革看着这个刘延元,没看出,这个家伙的事还真多,杨改革忙了一个下午,已经筋疲力竭了,准备回去休息了。
    “说吧,有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见陛下今年有如此多的战事,臣敢问,陛下,银钱从和而来?从何而出?朝廷如今正在全力赈灾,可挤不出银钱去打仗啊”刘延元本来不想问这个问题,今天皇帝只召见了这几个人,聊的都是怎么用兵打击敌人,看得出,皇帝很高兴,出手也大方,可是,如今大方也不代表就有钱打仗,现在这点钱是叫大方,可是打起仗来,这点就就不够塞牙缝了,刘延元相信皇帝有钱,可是也不敢相信皇帝会有如此之多的钱。三四处同时开战。刘延元实在是忍不住,准备问一问,他刘延元是兵部尚书,如今这皇帝的布局相当的高明,胜算相当大,一旦成功,必定是盛极一时的大事,铁定是要上史书记载,流传于世的,刘延元可不想因为军费的事把这些是搞砸了,他还想坐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名流千古呢,于是,当下就把这事给点出来,如果皇帝没钱,这些策略,可以稍稍推迟一点时间,让朝廷能喘口气,有钱了再去打仗,万万不能搞砸了。
    杨改革倒是给这个家伙问得一怔,钱从哪里来?想想,自己如今能出银子的地方,除了玻璃厂就是银行了,玻璃厂还逊了些,要说能来大钱,还是得看银行,得看大明皇家银行。也就是说,得看纸票子发行的情况,如果纸票子发行失败,那自己可真的有点危险了,说不准,得直接动用银行里的储备金去打仗,因为一打仗,你就停不下来了,只能朝那个无底洞里投钱。
    杨改革想了想,道:“这银子,当然是朕出,呵呵,要打仗,没钱,那肯定是万万不能的。”杨改革虽然嘴上笑呵呵,可是也知道,一打仗,自己的荷包,就要迅速瘪下去,心中也是叫苦不迭,自己的财路,还是少了点,还得多整一些财路才好啊否则,做点事经常捉襟见肘。
    “启禀陛下,臣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的内帑,真的能支得起这三四处战场的开销?陛下,要知道,仗,打起来,可就不是想象中那样好控制,银钱就如泼水一般的往外洒啊”刘延元不知道咋地就说出了这种话,这不是他平时那种谨慎,明哲保身的作风。
    杨改革虽然表面上说不怕,实际心里还是没底得很,杨改革也想等过两年再搞关外的战略,可惜,时间不等人,今明两年,是最关键的时刻,过了这两年,时局就会逐渐的变得明朗起来,关外,野猪皮就会一家独大,自己再想插手草原、辽东的事,就晚了,会更加的难,自己也想多准备一点时间,把什么事都准备得妥妥的,可惜,时间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这所有的事,都是历史推着自己走,自己如果不走,就会被历史碾个粉碎。
    杨改革的烦忧从心底冒了出来,虽说明朝内部动乱的可能性给自己的千万银两赈灾给压制下去,可是,这件事本身就有不确定性的,先不说执行的效果如何如何,单单就是那千万两白银,如今实际到位的,也没多少,只有一成多一点,一百多万两,户部只出了一点,其他的还是杨改革内帑支援的结果,这一千万两,比较靠谱的是那加的田税,这个比较可靠一点,基本可以确定能收上来,比较不靠谱的是那盐商的钱,这个,也是杨改革心目当中的一块心病,那些盐商的钱一日没看到,这件事就还是虚的,如果到时候盐商死皮赖脸的拖欠,那自己可就只能另外想办法补足这部分欠款了,即便是要杀盐商,也是需要运作的,也是需要时间的,钱没进腰包,也是算不得数的。这样一算下来,今明两年自己的开销,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四处打仗,赈灾还有一半银子没着落,杨改革想到这里,心中就烦躁不已。刚刚在地图上大肆打杀蒙古人和野猪皮的快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改革咬咬牙,道:“这件事,无需刘爱卿操心,银子,会准时到位的,朕不会拖欠将士们的军饷”杨改革咬牙切齿的说道,到了实在没辙,那就干脆,卖了琉璃斋,怎么也能顶一阵子。
    刘延元被皇帝的神情吓了一跳,暗怪自己不该说那样多,闭嘴不肯再说什么了,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谢恩,出了平台。
    杨改革心里却为了钱的事,烦躁透了,自己的战略虽然看上去很爽,东砍野猪皮,西杀蒙古人,可是,花起钱来,却很不爽,内帑里的钱,已经不多,不过二百万的样子,花钱的地方能罗列出一大堆,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窟窿大的吓人,还不知道从哪里搞钱。
    
    杨改革单独的留下孙承宗一人,准备和孙承宗交谈谈,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孙承宗交流了:“孙师傅,陪朕走一走吧”。杨改革让孙承宗陪着自己在紫禁城里走一走,清醒清醒头脑,本来已经精疲力竭的杨改革,给这没银子的事一闹,更加的疲惫。
    “陛下为何事烦恼?”孙承宗明知故问,刚刚皇帝还好好的,被刘延元一问钱的事,就成了这副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