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4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4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看到皇帝逼人站队,心中顿时打了退堂鼓,这不值得,皇帝不是说了,还可以不支持,不反对吗?这明显就是说可以有余地嘛?皇帝是铁了心要收税,这税是那样好收的吗?矛盾重重啊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往后靠,不支持,也不反对,两边都不得罪,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见群臣们考虑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才用手虚压了两下。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立刻安静下来。
    “好了,也给了你们时间考虑了,赞成的,就先站到朕的左手边吧。”杨改革首先让自己的“帝党”出场了,不管怎么说,这事得有人带头,自己的帝党,既想投靠自己,捞好处,又怕事,那显然是不行的,杨改革的话音一落,以施凤来为首的“帝党”就昂首阔步的站在了皇帝的左手边上,看人数,也不多,就只有将近十人的样子,杨改革认识的有施凤来,孙承宗,兵部尚书刘延元,户部侍郎毕自严等。
    杨改革看了看自己的队伍,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自己的队伍还是很可靠,没有在关键时刻“叛变”。孙承宗就不说了,这是自己的铁杆,如果孙承宗都不站到自己这一边,那自己真的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施凤来则是铁了心一心投靠皇帝的,他知道他这个首辅,做多长时间,全看皇帝的意思,全靠着皇帝,说实话,他对如何处理国家的大事,如何给皇帝出谋划策没有大的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从政经验长,对官场了如指掌,应付繁杂的普通政事处理,倒是一把好手,这也是杨改革还让他当首辅的原因,杨改革自己觉得,自己熟知历史,要说处理大事,世界上还不可能有比自己更加厉害的人,军事上有孙承宗辅助,自己还有锦衣卫,军情局搜集情报,剩下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值得自己浪费精力关注,正好合适施凤来这个不合格的首辅来干,也是施凤来这个不合格的首辅成了铁杆的帝党的原因,皇帝“给权”,重用,相信他啊让他是死心塌地。刘延元则是一心的想在自己的任上,把皇帝谋划的那几件事给搞成了,要这样,他留名青史这事也算是成了,他这一辈子,也没算白活,如今这些事缺钱,他不管从那方面考虑,都要站在皇帝这边的。毕自严就不用多说了,皇帝认定的下一个户部尚书,如果此时脱离“帝党”,除非毕自严疯了。
    皇帝一声令下,就有好几位重臣站到了皇帝的那一边,许多人原本就有些松动的心思,再次动摇了,这次如果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那日后恐怕就不好相见了,和皇帝作对,终归是没有什么好结果,总之,是输家啊许多人又决定投靠“酱油党”。
    “好了,接下来,持反对意见的站在朕的右手边。”杨改革一声令下,很多人开始犹犹豫豫起来,到底要不要彻底和皇帝撕破脸皮?一些人开始递眼色,做暗示。
    杨改革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心思其实是动摇的,灵机一动,紧接着道:“不反对,不赞成的靠后。”
    杨改革这句话说得很及时,原本很多都坚持不住,准备往右边站的人,摇摇头,决定当“酱油党”了。留一线,什么都好说,如今是那边都不好得罪的好,还是站在一边看戏得了,说实话,如今这位皇帝陛下,确实是位好皇帝,不是那种为了自己攒银子而到处搜刮的皇帝,收税,也不是收到自己腰包里去了,还是要花出去的,而朝廷,往往还能跟着沾光,有些人觉得,没必要就一定要反对皇帝收税,朝廷沾光不就是他们沾光吗?
    杨改革看着左右两边的人数,心中很满意。支持自己的人,大约占到了不到五分之一,反对的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三,打酱油的则大约是五分之一多点。自己在早朝上,利用皇帝的身份和便利,打压反对者,做足了对自己有利准备,起码没让反对的人变成压倒性的多数,今天这个辩论,还有得看。
    “好了,既然诸位卿家已经选定了位置,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辩论吧,朕会根据你们辩论的结果决定是不是收税,朕今日也来个从谏如流,如何?呵呵,朕可是听得进去谏议的。”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
    这是干什么?群臣惊讶了。明显的,反对收税的人比帝党的人多得多,也就是说,反对收税的人赢的可能性大一些,起码辩论的时间长了,人多是有优势的,可以车轮战,皇帝似乎并没有说辩论多长时间啊再说,即便是反对收税的输了,还可以阻挠皇帝派下去的税监,让皇帝收不成税,这怎么看,皇帝都没有多大胜算啊
    “好了,诸位爱卿,这就开始辩论吧,朕不会偏袒那一方的,等你们辩论的结果出来,朕只根据结果决定是不是收税。”杨改革说道。
    哗~众臣又是一阵惊讶皇帝这,看不懂啊帝党虽然也有几个重量级的,可是赢面真的不大啊
    辩论正式开始。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各地赈灾所需费用极大,战事众多,开销庞大,户部早已无银,夏税更是无从依靠,秋税则是遥遥无期,如今全靠陛下的内帑支撑着,这样下去,是很危险局面,一旦出现事故,则会动摇国本,动摇我大明的根基,所以,臣以为,如今之际,唯有收税一途,才能缓解当前的局面”第一个说话的,是首辅施凤来。他的旗帜倒是很鲜明,那就是力挺皇帝。
    靠后站的众臣听了,纷纷点头,觉得说得有道理,皇帝收到的税,还不是花出去了,有一些还得经过咱们的手,我们也跟着沾光不是?
    “陛下,臣反对,臣以为,收税是祸害百姓之举,陛下在朝堂之上定下一分,则下面官僚加上三分,到了小吏的手中,吃拿卡要,则会变成五分,如此,陛下明着收上来一分税,实际,百姓支持的则是五倍的税,所以,此乃苛政也”一个大臣出来反对了。
    靠后站的众臣听了,也觉得有道理,纷纷的点头。
    “臣以为,该收税,如今战事四起,到处都要打仗,打仗就得花钱,难道诸位同僚忘记了,东虏可绕道入关的威胁了?如今东虏正联合蒙古右翼的部落打林丹汗,前不久林丹汗被打得大败,损失巨大,一旦林丹汗被打败,则草原上都是东虏的地盘,东虏可来去自如也,可从我朝边墙任意一点入关,诸位也不想想,以我朝边墙的防御能力,能防得住东虏的大举入关?一旦东虏大举入关,诸位可想过后果?天下震动,我刘某人的人头固然是不保,可是,诸位同僚,怕也有不少人的人头,也要不保吧。”刘延元本来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可能当皇帝的心腹,不过,自从皇帝的这个推论出来之后,他就吃不下饭,睡不了觉了,按照皇帝的这个推论,东虏绝对会绕道入关,一旦东虏入关,他除了杀头谢罪,基本上没有其他可能了,而如今的情报显示,东虏的势力正在逐步的壮大,明朝边墙之外的蒙古右翼逐步的在向东虏靠拢,如今更是联合起来干掉了林丹汗好几万人,林丹汗的实力大损,一旦林丹汗支持不住,那么,明朝边墙之外的广大草原,可就都是东虏的地盘了,一想到东虏可以随时随地的入关,刘延元就觉得是一场噩梦,再想想明朝那低能的作战能力,除了依靠城池还能抵抗一下,其他的不值一提,刘延元更是觉得自己已近身处地狱了。刘延元想辞官,又不甘心,想来想去,还是投靠皇帝得了,和皇帝一条心干到底,皇帝肯定是不愿意东虏入关的,毕竟这是朱家的天下,而且皇帝的布置和应对措施,在刘延元看来,很可靠,很靠谱,刘延元也就倒向了皇帝,成了帝党了,如今说道他心中最惧怕的事,自然是要站出来为自己的说话的。
    刘延元一把这事抖落出来,很多人才想起来,几个月之前,皇帝有关东虏入关的推论,再结合如今北方的来的情报,不少人都是出了身冷汗,这林丹汗一下子被别人干掉几万人,实力大损,要是再败了,日后明朝的边墙,可就真的是随东虏进出了,只要东虏入关,不管有没有攻下什么城池,这天下巨大的震动,少不了是要有人出来负责的,他刘延元这个兵部尚书跑不了,恐怕还有不少人也是跑不了的,不少人才发觉,刘延元一门心思的当帝党,也不是没来头的啊
    “臣反对,东虏固然厉害,但是我大明有东江镇的毛大帅,又有锦宁防线,如果东虏敢弃老巢而不顾,悍然入关,我朝正好可以派毛大帅攻取东虏老巢,让东虏首位难顾,再以大军严正以待,可一举歼灭东虏,使关外再无忧虑也”反对派里,一个大臣晃晃悠悠的说道。
    听到这种说辞,别人还没什么,刘延元是火冒三丈,明朝官军的战斗力他能不知道?虽然有毛文龙在外牵制,又有袁崇焕,进可攻东虏老巢,退可入关救驾,好似对明朝的赢面颇大,可是,一旦东虏入关,这就是件大事,就需要有人负责,而他兵部尚书,就是头一个出来顶罪的,不死也要脱层皮,如果在关内大败了东虏,那还好说,功过相抵,还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如果只能和东虏对峙,或者说,小胜,那么,他刘延元的结局已经可以肯定了,就是死路一条。即便如今皇帝在练新军,还有各地的精锐拱卫京师,但是,刘延元还是不相信明朝官军的战斗力,难道当年萨尔浒的时候,明朝出动的就不是“精兵”?这种事,只能往最坏的地方考虑。
    “这是放屁,东虏是骑兵,来去如风,可以从我朝任意一个地方入关,如果以几千人规模入关掠夺,我朝根本就没有任何拦截的能力,除了放任东虏在关内掠夺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办法,XX,你这个老匹夫,你难道打算看着陛下的子民任东虏掠夺吗?你这是安的什么心,想置陛下的子民于死地吗?”刘延元本来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不过,今天也是破口大骂起来。
    “你,刘延元,你”刚刚那个晃晃悠悠的老臣子被刘延元一阵骂,给骂的七窍生烟。
正文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上的大战(二)
    第三百零三章朝堂上的大战(二)
    刘延元在朝议上破口大骂,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刘延元是什么人?那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如今才当了几天的兵部尚书?这脾气就跟吃了火药一样,火爆得不得了。刘延元这个举动,倒是让在场的大臣们刮目相看了。
    那个被骂的老臣子,七窍生烟,颤抖着手指着刘延元,憋红了脖子,说不出话来。
    杨改革坐在宝座上,笑着看下面的“辩论”,觉得有意思,这才刚开始,这气氛,就这样热烈,好戏,好戏啊
    刘延元本来是个胆小怕事的,绝不可能有今天这种脾气,奈何皇帝的“帝党”当了一段时间,知晓皇帝的诸多秘密,见识过了皇帝的诸多布置,对皇帝信心那是暴增,对明朝赢得对东虏的战争那是有着必胜的把握,也才一门心思的要把这几件事给办成了,要成为他兵部尚书任上的一大成绩,不说入阁的话,起码日后史书上,说道某某朝中兴,远击塞外,也得提他的名字不是?
    刘延元这个漂亮的反击,让反对派是措手不及,原本以为帝党是以孙承宗,施凤来为主,很多戏份都是对着孙承宗去的,要不就是对着施凤来的,那里知道,一向胆小怕事的刘延元倒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来了一个暴走。
    这场面上的气氛顿一下到了**,帝党的“气焰”那是钢钢的,“酱油党”们有不少也对帝党投去赞许的目光,不管怎么说,这道理是占住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我朝和东虏之战,那是有生无死,防备东虏入关,此事,不得不重视,也是关系我朝国本的大事,应当支持,所以,臣赞成刘尚书的话,不过,臣以为,此事,和收税没有太大的关系,防备东虏是要银钱,不一定要收税,可以让百官们募捐嘛,陛下不是开了国子监的例监吗?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充军费的,又何必一定要收税呢?”反对派立刻来了一个“化骨绵掌”,任你用什么重拳出击,我只是软绵绵的一团棉花,不受力,看你怎么办。
    站在后面的酱油党又点点头,这个没说错,如今皇帝陛下那真的是“生财有道”,把个国子监开的是红红火火,一顿忽悠,考不上进士的举人们,蜂拥而至,全进了国子监,顺带还把印子钱,高利贷放给了举人们,这个,不得不说,皇帝会“过日子”。
    杨改革津津有味的看着辩论,这又意思,双方你来我往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百官募捐这一条陛下前日刚说过,不行,想我朝的俸禄,在历朝来说,都是很低的了,如果再让百官募捐,百官们怕是拿不出什么钱啊即便是拿出了钱,也是寥寥无几,又怎么补得上大战的开销呢?当年我朝为了援朝,可花费了数百万两银子”说到银钱方面的问题,帝党出来的就是户部侍郎毕自严了。
    这回,不光是酱油众,就连支持、反对两方的人都同时点头,这个绝对没说错,本朝的俸禄那叫一个低,如果只靠俸禄活着,海瑞的“先进事迹”就在眼前呢,大家捐多了,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贪污了?或者说自己是神仙,不用吃饭?捐少了,拿不出手,掉价,也不顶用。
    “,国子监例监的银子,虽然不少,也有百十来万,不过,一半分给了陛下,而陛下已经充做军费了,另外一半,则大部分给了徐阁老去赈灾了,这国子监的银子,也没乱花,而且本身已近充做军费了。所以,臣以为,这方面似乎也没有什么指望”毕自严身为户部侍郎,皇帝定下的下任尚书,对银钱方面,自然是了如指掌。
    毕自严的一番话,很多大臣都在点头,这国子监虽然赚了不少钱,可是,也都用到了点子上,皇帝的那一半,已经投到军事上去了,别的不说,光是那几部入京拱卫京师的人马,就是皇帝出的钱,另外一半,则是赈灾了,这更无可厚非。
    辩论刚开场,这形式倒是对帝党们有利,反对派的气焰给帝党们压制了下去。反对派的人开始焦急起来,这出师不利啊连折了几员大将。一群人交头接耳了一阵子。又出来一员“大将”。
    “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增收田税,以此来缓解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