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0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0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师傅,这孙元化还能造船?”杨改革疑惑的问道。
    “启禀陛下,初阳他结交了不少西洋的教士,这些教士,个个都身怀一技之长,有的擅长造炮,有的擅长造船,有的擅长训练军士,有的擅长医药,前些日子,初阳来信说他正在和一些西洋人讨论西洋的造船之术,颇有心得,所以,臣才敢推荐他。”徐光启是孙元化的老师,自然对自己的学生,要格外的照顾,互相之间,经常来信,告知自己的近况,十分正常。
    西洋教士?造船?铸炮?训练兵?医药?杨改革听徐光启的话,就觉得,这怎么是西洋人到自己的地头上来殖民啊!这也太不爽了吧,自己还没去那边,那边的人,个个都跑过来,给自己殖民了,被殖民的感觉可不好。十分的不爽。
    想想,又觉得这怪不得别人,你不展,难道还能怪别人比你先进,比你更有进取心?这事,还得从长考虑,这西洋教士能造船,造炮,孙元化也会造,那就把这些人都弄到京城里来得了,看看那西洋的技术展到什么程度了也好。说不准还可以借鉴一些西洋的技术呢。
    想通了的杨改革,脸色从刚才的不善变成了和蔼,道:“那既然如此,那就把那些西洋教士都招进京吧,孙元化也即刻进京。”杨改革下了命令了。
    
    造船的人是有了,但是这训练的人,还没着落,杨改革又道:“这造船的人是有了,可是,这训练驾船出海的人呢?两位师傅,可有什么人举荐的?”
    杨改革把希望,再一次寄托在了两位师傅身上。
    徐光启没有辜负崇祯帝杨改革的厚望,立刻接过话头,道:“启禀陛下,这西洋教士之中,就有专门训练水师的,想西洋人飘洋过海几万里来到我大明,想必,对驾船也是有心得的,陛下要环球航行,这路途比从西洋过来更加的遥远,何不看看这西洋人有何诀窍之处呢?想必会有借鉴之处的。”
    徐光启大胆的推荐了西洋教士来训练海军。
    ¥%%杨改革心中可是五味杂陈。难道自己也用西洋人做海军教官?难道这大明朝就没有了可以训练海军的人才?难道真的要等到郑芝龙招安?可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才“惊动”朝堂?再一个,郑芝龙一家子,也就在南洋混一混,说到远洋航行,在明末,还是西洋人玩得更加转。
    又一想,徐光启没说错,别人飘扬过海几万里来大明,显然是有点本事和能力的。别人在求上进,在进步,自己停滞不前,技不如人,怪得了谁?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东西并用
    想通了的杨改革再也不为什么西洋人要不要得而烦恼了,谁厉害,谁就上,没本事的,都给我靠边站,捣蛋、拉后腿的,有多远踹多远。
    又一想,这西洋的传教士,貌似比郑芝龙更加的好控制,他们传教士远渡重洋几万里,无亲无靠的,自己作为这东方帝国的皇帝,给他们招招手,他们还不屁颠颠的跑过来给自己卖命。自己有过亿的人口基数,难道还怕他们西化了自己不成?这个时候,东方帝国还是西方人向往的天堂之地。
    西洋船就西洋船,只要能航海,能打仗,那就是好船,不见得一定就要造宝船,话说这: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不用怕。也不用恼火。该来的就来,该上的就上。
    “好!即刻召这些西洋教士进京,待朕考察过之后,如果确实有才能,即刻重用,帮朕训练出海海员。”杨改革大叫一声好,然后下了这道命令。
    暖阁内的众人,都被皇帝这一声大吼震的耳朵麻。不知道皇帝的哪门子疯,好好的大叫大吼,又不敢用手掏耳朵,难受。
    
    暖阁内,沉默了一阵。
    郑怀忠本来是满心欢喜的来的,本来是自己的“差事”,被徐光启推荐的人和什么西洋教士弄去了,煮熟的鸭子,眼见就要飞走了,自己的梦想,恐怕也要泡汤了,心里沮丧的很,对西洋教士,西洋人,心里有了无数的怨念和诅咒,狠不得要剥了他们的皮。
    郑怀忠木讷的沉默了半天,下了决心,冒着被皇帝厌恶、杀头的风险,奏道“启禀陛下,那不知奴婢这造船的事”郑怀忠鼓了半天的勇气,说出这几个字,勇气就泄光了。这种事,从来就是皇帝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而不是你要求皇帝干什么,让皇帝给你安排干什么,这可是犯了大忌讳了。说完话,郑怀忠低着头,看这自己的脚,额头上的细密汗珠就出来了。
    好在这位崇祯皇帝是一位穿越者,帝王心思还不重,待人还有那种二十一世纪的平民宅男性格,对于这种冒犯皇权的事,根本没放在心上,也没太在意。
    “郑怀忠,关于造船的事,朕也不准备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回去,也可以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找一找这造宝船的人才,如果确实可行,朕会造宝船的。”杨改革想了半天,觉得这西洋船厉害就造西洋船,这宝船也厉害,没道理自己就不造宝船,起码这宝船的吨位是上去了。能携带更多的物资,人员,大炮,能航行更远的距离,更适合这环球航行,自己没有理由就相信西方的船,而放弃了中国的宝船啊!
    “奴婢遵旨”郑怀忠这下可是信心满满了,满心欢喜,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有精神起来。自己的这航海梦,又可以实现了,自己冒险一搏,算是成功了。惊出的一身冷汗,又干了。
    杨改革其实很想看到这二千吨的宝船,在这明末,铺满整个海面,以“云帆”的效果直压敌人的场面,想必,那些西洋诸国看了这种规模的舰队,除了跪下唱征服,再没有别的选择了。
    想想,还是那句话: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既然已经觉悟了,那就觉悟到底吧。
    暖阁的人对于皇帝这种说法的方式受不了,什么叫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话多犯忌讳。就连孙承宗、徐光启也目瞪口呆了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个该教育皇帝,话不该这样说,皇帝说话,比较生猛了点。
    孙承宗忍不住开口:“陛下,请注意口德!”身为帝师,教育皇帝的言行,也是他的责任。
    口德?自己好像没骂人啊?杨改革正纳闷,想想,才觉得自己说话实在太猛了点,这“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在是够呛,这话,不该从一个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特别是这崇祯皇帝,那可真的是在树上吊死的,真的是很犯忌讳啊!“呜呜呜”杨改革心中泪奔,兆头实在不好。杨改革自己在心中“呸呸呸”了半天,去晦气。
    暖阁里,众人沉默了一会。
    孙承宗又道:“启禀陛下,不知道陛下召臣等过来所为何事?”孙承宗看皇帝召见了自己,徐光启,还有一个李祖白,就知道这皇帝绝对不是讨论什么航海的事。
    杨改革还在想那“兆头”的事。听的孙承宗提醒,才想起来,自己找孙承宗、徐光启,李祖白过来,可不是讨论什么航海的,而是讨论三大班教育、教材问题的。
    又看看,这暖阁里,还有其他人。思索了一阵。道:“郑怀忠,你下去吧,回去之后记得朕的话。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杨改革淳淳教导着。
    郑怀忠激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呜咽这道:“启禀陛下,奴婢必定全心全意去办这件事,必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郑怀忠可是真心实意的要把这事给办好,办好了,才有可能出海远航。
    其实到了郑怀忠这个位置,一般的银子,对他们的吸引力已近不是很大,更大的权利,进司礼监,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郑怀忠显然要走另外一条路,留名青史,这个不光是对太监,对天下的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谁不想留名青史?银子和权力是好,可是,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唯有这青史留名,才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杨改革的心思则是:也好,东方和西方的造舰,航海技术,互相有竞争更好,谁优谁劣,更是可以有一个对比,也可以互相借鉴。这是好事,独家垄断,这在二十一世纪,是要反垄断的。
    又看看方弘赞,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同知。
    “方爱卿,你也回去吧,招募海员的事,继续,多多益善,过几日,朕会派人去训练这些人的。”杨改革心目中,这可不是就招几个环球航海的人就完了,而是自己的海军摇篮,没有海军的教官,自己先用陆军的教官去训练一下,让那些人了解一下基本的军队规矩,这也好让日后那些人容易训练些。自己的舍人班,由于各方面的素质极高,所以,训练的进度十分的快,远不要新兵教材中的三个月,半年时间。孙承宗给的评价,可以“毕业”了。
    “遵命,陛下。”方弘赞也退了出去,这次,推荐人没有成功,让他挺懊恼的,如此好的一个机会就这样丢掉了。再一看这徐光启推荐的人,皇帝一听说有能力,立刻就重用了,连那个什么西洋教士都得了重用,心中更是不服气,带着一点沮丧,皇帝不好忽悠啊!也对皇帝选择人才的标准有了认识,下次推荐,一定要推荐有才能的,有名气的。才能打动皇帝,否则,推荐一个皇帝没听过,也没什么过人之处的,皇帝鸟也不鸟自己,真是懊恼。白白丢了一个机会。想着很后悔,伸手进怀里,拿出那张写着自己推荐的和自己有关系的人的纸,“嚓嚓嚓”扯了个粉碎。
    【呵呵,感谢一下“蓝袜”的打赏。】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课程
    暖阁里,就剩下几个人了。
    杨改革拿起自己桌子上的纸。
    “大伴,将这些给两位师傅,李卿家看看。”这些纸上面,写满了,“语文”,“数学”,“天文地理”,这些,都是给进士班准备的课程。至于舍人班和太监班的课程,杨改革准备在进士班的基础上简化一下教材就行。
    几人接过纸,认真的研读起来。
    “语文?”
    “数学?”
    “天文地理?”
    
    “格物”
    “农课”
    甚至还有体育。
    几个人各拿几张纸,互相传递着看了,都皱着眉头。
    “敢问陛下,这些就是陛下所说的,要给新科进士们进行‘培训’的内容?”徐光启第一个言了,上次皇帝和他说过,要给新科进士进行培训的事。
    “不错,这就是朕拟定的科目。”
    听皇帝答完,徐光启又陷入了沉默,这个可比上次和皇帝说的培训内容丰富多了,上次,皇帝只说在新进士当中推广自己的《几何原本》,也就是数学,主要还是说这个,虽然也说过地理,农课,但是,那时候的主要谈论对象,还是《几何原本》,那个时候,自己是赞同皇帝在新科进士当中推广自己的书的。不过,现在,内容变多了,还得好好考虑一下。
    “敢问陛下,这‘语文’为何物,主要教授那些内容?”孙承宗觉得还是问问皇帝这每一门的科目到底是什么意思。再下结论比较好。
    “这语文吗,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语言和文字而已,教授的东西,自然是怎么说话和如何行文写字了。”
    “那就是说,陛下要推广官话了?”孙承宗的理解,这文就不说了,都是进士,都会写字写文章,不然也考不到进士来,这语,自然就是官话了。
    官话?说实话,杨改革可从来没打算推广“普通话”,因为他自己整天都宅在故宫博物院,接触的人不多,说的话,基本都能听懂,所以,推广普通话这事,可从来没考虑过,现在听孙承宗问起,才想起来,按照自己的解释,这语文,确实含有推广“普通话”,也就是官话的意思。
    “嗯,咳咳是的,孙师傅,朕打算推广一下官话,让各地来的进士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官话,诸位新科进士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这样有助于群臣们的交流”杨改革无厘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又新开了一门课了。这在明朝开语文课,变成了学讲普通话。算了,这些进士原本就不需要再学什么怎么写作之类的东东,改成推广普通话也好,推广“普通话”就从这里开始吧。也算是无意中办了一件好事,促进民族融合。
    
    “那敢问陛下,这数学?”孙承宗可是很较真的,一样一样的问。
    “数学,就是数数,朕准备以徐师傅的《几何原本》为主要的讲解内容。”数学的教学内容,杨改革早就想好了,以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为蓝本,添加一些内容,就算是一门功课了,这《几何原本》,也是一本很受文人追捧的书,研究过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列为课程,想必,很多人会觉得比较容易,更能接受。
    
    “再问陛下,这天文地理”
    “这,天文地理,朕准备以钦天监的李祖白为讲师,讲述天文,历法,对了,李卿家,朕记得你说过,西洋有一种望远镜,能清晰的看到星空之中的星体的吧?有了它,就可以更精准的推测出天体的运行,更加准确的确定历法?这对农时,都是有极大帮助的。”杨改革忽然问到李祖白,记得上次和李祖白谈论西方的科技展史,这李祖白就介绍,这西方,有天文望远镜,可以观看星空中的星星,看月亮更是不再话下。
    杨改革这才把天文列为进士们的必修课,让这些进士,明白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天下,是何其大,开阔开阔视野和眼界,不要老是把头埋在那些四书五经,八股里,做那个腐儒,自己需要的人是才,不是腐儒。
    李祖白站在那里半天,腿都站麻了,也没人搭理他,很不自在,也很自卑,这里,他这官,小的跟芝麻一样的,能站在这里,都是福分,实在不敢奢求什么。听到皇帝讲要以自己为天文科目的讲师,顿时就觉得这世界一下变亮了许多,自己的腿也不麻了,身体也轻便了许多,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又听到皇帝问自己天文方面的事,出来答话道:“启禀陛下,确实,臣听闻西洋教士说过,西方确实有这种望远镜,看星星如同就在眼前一般,特别是月亮,更是清晰明了,推测星辰运行,更是不在话下,陛下如果修订历法,能使历法更加的准确和精准,对农时,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