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29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129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维华的管家霍启飞仍然在西山的矿上,如矿上已经正常运转起来,设备是多了一倍,的确是给力,否则的话还真供应不上万人作坊的消化量。皇上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倍产量的重要性,狠狠的夸了一番霍维华,把霍家往回投的钱,二倍的赐了他,不能让人家又干活又赔钱的。并再拔了二万元给铁矿,希望再扩大生产。这时候是供应武器,下一步可是战车,那就钢量将会更大。
    崔尚隐回到了宫里之前,张万声终于还是把船用巨弩给研究透了。连发的功能是利用转盘的绞动进行的,充分利用了神弩偏滑轮的原理,所以上弦的速度相当的快;而有效杀伤shè程为三百余丈(近近米),远远超过了宋朝时的床弩二百五十丈(750米);威力在三百丈内可透五层铁甲、入墙七寸;备有大型弩匣,一匣装弩十二支。
    朱由校检验之后,心情也有所好转,其它的都是虚的,唯有武备才是最重要的,感觉不错,认为此弩不仅仅适合用在船上,甚至可以直接造出专门乘载的战车,再配合上瞄准镜,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反器材阻击步枪一般的存在了,真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利器了。测试后即送到了宋应星的‘战车研制组’。
    六月四日,大明锦衣卫考核的日子正式到来,报名人数共计十八万多一些,条件是身体健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家世清白。
    考核的地点在京师北边的怀来举行,这里最早的时候永乐帝就曾举行过十万人的阅兵仪式,据说那是针对当时帖木儿国的使臣对朱棣不行跪拜之礼引起的,搞了一个月的阅兵仪式,耀我国威,震慑了帖木儿国,和当时的蒙古四汗国,以及元朝出走的一些**官员到了中亚之后搅风搅雨,一些国家也是蠢蠢yù动。阅兵的效果很好,最后让为首的帖木儿国使臣自己跪拜,从此不谈东征之事,(当然也是因东征过程中,灵魂人物病逝的原因。)
    朱由校亲临,当然要发表一些演说了,待传话员一字排开:“朕很高兴看到如此多的爱国青年准备加入朕的亲军——锦衣卫,但朕要事先讲明,新的锦衣卫是保国卫国走上前线的一支部队,绝非以前的行政部队,所以面临的训练将会很苦,走上战场亦有牺牲的可能。俗话说蜜饯黄莲终需苦;强摘瓜果不能甜;朕也不强人所难,珍爱生命的可以选择除锦衣卫外的其他工作,这点朕会安排,大家不必勉强,朕要的锦衣卫是愿意接受辛苦的训练,愿意为朕而死的铁血卫士!”
    报名的众人听的也是热血沸腾,没有几个愿意甘居人后的,朱由校让孙承宗宣布的考核制度,这和大家估计的差不了多少——跑步。但这次的跑步距离有点长,80多里地的距离,(马拉松)二个半时辰内跑到的,不管成绩如何,全部进锦衣卫。而二个半到三个时辰跑到的,进入锦衣卫预备役,虽不在编制之内,但何时达到要求,都可以申请进入锦衣卫。三个时辰以外跑到的,暂时进入驿站,准备工作。
    而将官的选择也是如此,先到的为千户,副千户最后直到小旗,具体安排以二个时辰内到达的人数再行决定。
    就这样,比赛开始了,沿途当然准备好了相应的饮水,和其他的急救设备,这点朱由校想的还是比较齐全的。但这事的确太突然了,特别是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虽然早知道有可能会是体能考核中的跑步考核,但这一跑也太长了。一跑好就是这么长时间,真是心头戚戚。但不跑就没有前程了,跑吧!

第203章马拉松赛
        于是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马拉松’比赛开始了,大家基本上都没跑过什么步,那如此的长,这个距离基本上是从一个县城跑到相邻的县了。有一些这此生还不一定出过如此的远门,更别提跑这么远了。十八万人那可是相当壮观的,如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冲着指示的方向就跑了。
    而这十八万‘考生’里,陪考的人员基本上是这个人数的一半左右,听到皇上最后揭晓的考核制度,也是心头惴惴,孩子能跑完吗?当然有许多脑子灵活的人就想到了作弊,这事挺简单的,只要用马车偷偷的把考生接着了,替跑一段路,一方面让考生休息,一方面缩短距离。但很快就被自己否认了,沿途一共十几个写号点,见到考生到来,就在身上画一些鬼符。更有巡逻队,在不断的巡视着,马车也根本不让上路跑,这些行为,反一些小聪明人的如意算盘打碎了。
    就这样大家开始了焦急的等待,而朱由校则坚持着在黄罗伞盖底下乘着凉,身旁有孙承宗和田尔耕一起陪着。和大家一起等待着。看到皇上都在这里不惧炎热的等待着,大家也只能忍受着了,不忍也没办法,难道你的身子比皇上还娇贵?
    朱由校现在脑子里想的却是地震的问题,虽然记不得到底具体,但月初这个问题他还是肯定的,但现在已经到了月初的四号,如果真的没有地震,自己该如何自圆其说?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地震了,无疑自己的威信会无限的升高,但没了的话,又会如何呢?无yù则刚,现在朱由校为了整合大明的力量,当然也患得患失起来。
    最后,从辰时起,到午时半(早晨七点到十二点),二个半时辰锦衣卫的正规军终于跑完了。第一名则是上次在东直门夺门之前的花其英百户。
    花其英自从上次立功受奖之后,回到家里那是大大的露脸,上天好象配合他的喜悦似的,专门的给其再传佳音——老婆怀孕了。这可让三世单传的花家大为高兴。但很快就传来了,撤销京营、城守、皇城守卫等京营卫戍部队。也就是说,自己失业了。好在这有‘一线生机’那就是锦衣卫招兵。所以花其英就来了,好在花其英自小的理想就是征战沙场,每天都在打熬身体,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壮,这也是东直门之战能够显露头脚的关键。
    过去讲究的是穷文富武,练拳是个力气活,没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一拳出去就眼冒金星,那哪成?再说了,一天到晚的练拳,体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白天还得出去干体力劳动,估计肯定是受不了的。没见最后大钱都练太极拳了,就是因为消耗体力不大,忙来时种田,闲来时造拳,就是这个道理。
    一共是三万八千人入围,也不算少了,但由此可见大明朝体力比起后世来,已经是相当的弱了。在后世一般是四个小时跑完算好的,五个小时算还可以的。十八万人,却只有六分之一的人,还算可以,比起纪录二小时多一点的成绩来,真是情何以堪啊。
    但朱由校已经很高兴了,要知道这些人可是比自己手头的净军和原锦衣卫的条件强多了。把所有的人集中起来,从净军中选出了三十八名千户,三百八十名百户。让他们各自抓阄从前三十八名里和次前三百八十名里选出副千户、试百户,然后是按名次选各级的官。
    朱由校当然知道这样选官是不科学的,最起码有一半的官都是不识字的,这种选法直接导致军官的素质肯定会相当的低,但能有什么办法?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的倒是有,看看宫廷政变当天,就知道了,都是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却成了乱臣贼子。朱由校现阶段想的不是让他们去指挥、决策战斗,而是要他们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样还不如来点脑子简单点的呢。
    而用净军暂时来领导这支队伍也是必然的,因为净军的训练相对来说是成功的,而且忠诚度几乎是百分百的。这样由自己人带着,朱由校才真正的放心,从诞生之日起,这支部队就深深的打下了朱家的烙印,然后慢慢的由净军引领着,自己再恩养着。最终牢牢的掌控这支军队。而净军在这里不是监军的身份,具体的说应该是教官,把自己掌握的训练,再行传给这样新兵,然后视其成绩或者接着训,或者可以参加实战。
    一下子成了锦衣卫的副千户,三十八来自底层或者中层的人相当的兴奋,二个时辰的累真的没白挨。一字排开在朱由校的面前,跪下谢恩。而三百八十名试百户,也在后面跪下。
    “今天朕很高兴汝等能跑出如此成绩,入选朕锦衣卫新军的副千户,此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汝等的千户会带领着你们训练这两个月,有成绩突出者,将随朕远征归化。有不愿吃苦训练、或不敢拼命者,可登记去驿站等处,但若既留在锦衣卫,又不愿吃苦或贪生怕死,按欺君之罪论处!尔等可明白?”
    “明白!”
    “昨天朕受到了归化城的污辱,他们将朕派出宣旨行人的耳朵,全部给割除了。这是朕的奇耻大辱,所以朕yù在二月之内,亲征归化,古语有云:君辱臣死,朕无须汝等去死,但朕需要用归化人的血来洗刷朕的耻辱!尔等如yù为朕雪耻,就拿出十倍百倍的吃苦jīng神训练训练再训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朕对你们不奢赏赐,无论是银两还是官位,但这些需要汝等用训练的成绩来拿!愿意吃苦训练吗?”
    “不成铁军,誓不罢休!”这句是花其英喊的,现在的他真可谓是热血沸腾,因为比其他人跑的快了一些,所以最先得到了皇上的接见,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这让他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有点喝高的感觉,到现在还没醒呢。
    “好,挑着你们手下的百户、试百户、总旗、小旗以及手下的兵丁,跟着你们的千户,整顿秩序前去休息吧。”朱由校看着这支年青的生力军,相信一个月内就会有一个崭新的模样。
    午膳在午时结束之时也吃上,好在还有四百多名净军主持着各千户的分配,否则还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呢。朱由校是和三万八千人的新锦衣卫一起进的午餐,这是新兵的第一顿饭,也是他们这一辈子记忆最深的饭。
    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在千户、百户一个个的指定位置上,吃着最简单的饭。但没有人觉得简单,中间的皇上也是如此,吃的津津有味,绝对是同甘共苦的典范。
    而很快,更多的人在二个半时辰到三个时辰之时跑了过来,由孙承宗、田尔耕安排着他们,人很多,八万多人在这一层次里。先把他们一一登记造册,告之,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留驿站等部门,另一是一个月内十日一选三次机会重新考核,过关者入锦衣卫,不过者进入皇上安排的‘部门单位’。
    然后当然是去把仍然在路上磨蹭的人员都招集、求援回来,朱由校认为,这样的人基本上不适合再干武职了,还是选择当下伙夫、工匠之类的人选吧。
    餐后,近四万人的部队进入西山原京营的军营。交接仪式也简单,朱由校跟着哪里还会有人不长眼的拿堂磨蹭?那里已经撤销完毕,但军械却是都留着的。朱由校跟着到来后,吩咐把军械类的东西都封存起来,估计是用不着了,连神机营的火器除火药外也一同的封存了,当作文物古迹保存吧。
    安营扎塞后,由孙承宗宣布了训练的内容、目标,朱由校又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就返回京城了,。
    回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是戌时过半了(晚上八点),累了一天了,朱由校匆匆忙忙的用了晚餐,洗洗睡吧!
    本来打算睡个自然醒呢,结果丑时(早晨一点到三点,),就被激烈的晃动给弄醒了。
    “谁?”睡的迷迷糊糊的朱由校睁开眼睛问,脑子却还在梦乡不太适应呢。
    “皇上,是大地忽然的震动,奴婢也是刚刚发觉,”一旁侍候的宫女急忙对朱由校说。
    “地震?”朱由校惊的一下子就坐了起来,“终于地震了,去广场吧!”说着朱由校就麻利的穿上了衣服,夏天的衣服也相对好穿一些,蹬上了鞋,迈步从西暖阁走出了乾清宫。已经出了屋的朱由校仍然能感到脚下大地的震动,虽然不大,但的确是在晃动,两世为人,还真没经过地震,虽然慌张但还没乱了方寸,记得很清楚震中是在山西灵丘离此还有不短的距离。京师这边应该只是晃动一下而已,不应该会有什么灾难,但什么事情都有意外,自己哪里能够准确的判断呢?

第204章灵丘地震
        灵丘,农历六月初五日丑时,震中烈度,震级7级,距东河南村约30里。距震中约6里的县城受灾情况,“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古东门全城崩圮,四牌坊、登云坊均震毁。县城东南二十里觉山寺,因地震“庙貌摧残,钟篪寝废,遗址故墟,杳莫可寻”。
    “城关一时尽塌,衙舍民房俱毁。自六月初一始居住在城外之人,所支简易帐篷俱倒,但无人伤亡,然观城关俱倒,家园被毁,哭哭啼啼,又有人感到天神之努威力如斯,若无皇上庇护照拂,恐已成死人,开始冲京师方向跪拜谢救命之恩。”
    (摘自《灵丘县志》)。
    距震中45里、与东河南村较近的浑源县王庄堡的受灾情况,“天飞云气一块,明如星色。从乾地起,声如巨雷之状,连震二十余顷,至辰时仍不时摇动。”本堡男女群集,涕泣之声遍野,摇倒内外女墙及里大墙二十余丈。仓库公署、军民庐舍十颓仈jiǔ,一副人间末世,庆幸人员俱被官府强滞留堡外空旷之处,故无人员伤亡。”
    浑源县城的情况,“城撼山摇,声如巨雷,将城垣大墙、四面官墙震倒甚多”。
    相邻涞源县的情况,“四鼓地震,摇倒城墙,开三大缝”
    “接壤灵丘,城垣屋舍一概倾塌,无人员伤亡,该镇抚院俱有章以闻。”
    相邻的蔚县受灾情况,“地大震,城垣颓坏,官民庐舍摇毁无遗,地裂水涌,数日始宁”。
    大同府的情况,“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处,死伤兵丁达三百余人”。
    时任宣(化)大(同)总督的张朴进京向崇祯皇帝报告了地震情况,“灵丘县六月初五丑时至今一月,地震不止,日夜震摇数十次,城郭庐舍先已尽皆倾倒。”
    地震波及当时四省六十余府州县。
    灵丘县令蒋秉采主管避震,此时正衣衫完整但已经被大雨全部淋湿了,衙役们虽然拿着伞给他打,但哪里能够站的稳稳的打伞呢?蒋秉采站在灵丘城外感受着天威,感言着灵丘一朝被毁,何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