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35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135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老师,此三千人是打算直接出关的,而朕也将另派一千三千人的将军,与之一起出发,而这三千人是在内地阻击、追赶蒙古军的,而更后面的一千余净军待朕的战车造好了,朕会带着亲征归化。”想到只须有百两战车,遇到了蒙古军,那场面还真让朱由校期待。
    “战车?”这段时间孙承宗忙里忙外的,光是兵部那一摊子就是不轻的担子,还真没有注意,皇上又发明了什么武器。
    “是的,配上了神弩的战车,以后孙老师看到,相信就不会再想什么偏厢车了。”朱由校自豪的说,战车的战力输出,那是相当强悍的,只是现在时间太紧了,不可能造出来多少而已。若以装备个三千人,朱由校敢横着在草原上走。战车一出谁与争锋?
    “皇上,老臣还真的很期待。”
    “很快,孙老师就会看到的,既然策略已定。而带领这三千人远赴草原的,朕想请何爱卿前去,何爱卿可愿意?”朱由校此时对着何可纲说。
    “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感谢皇上给臣这个杀敌立功的机会,臣必不负皇上所望,大胜而归。”何可纲当然的激动,如果带其他的兵丁,他还不一定如此的激动,但带净军,那是什么概念?简直就是给他送功劳的。
    “朕的净军,是朕目前最为依重的力量,除上次攻陷西华门时,损失了近四百人,别无损失。此次,朕也不希望搞个什么伤敌三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出来。如果朕的净军是云,蒙古军只是泥;如果朕的净军是瓷器,那蒙古也只是人陶罐而已。硬拼,朕是绝不答应的。以一百换一个,朕都不换,何爱卿,这个原则你明白吗?”说实话,西华门之争当然重要,但一下子失去了四百净军,绝对不是朱由校能够接受了的,二十分之一的兵力,说完就完了,怎么能说人不心疼?零伤亡才是朱由校追求的极限。
    “回皇上,此次臣一定保护净军的生命,绝不会和蒙古族硬拼的。请皇上放心。”何可纲一听这话,还真是冤到家了,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拿着个扫帚(铁拂尘)的净军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就是这样,自己还死了八个生死相随的兄弟,才死了四百净军。如果给那些净军配上神弩,哪里会死什么人?这纯粹是无妄之灾。
    “好,就是要打仗用脑子的将军,朕看好你,”
    “皇上,那下一个三千净军由谁带领?”对于这个领军人物,孙承宗还是挺期待的,而且据他所知,皇上还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宫廷政变才刚刚过去那么十天,虽然有扩大了锦衣卫,但指挥打战的人物,还真没有。
    “嗯?”本来想着从几个监军里挑一个出来的,但经孙承宗一问,此事还真不是儿戏的,这打仗的道道可是不老少的,真放给一个月前还是个厨子或打扫卫生的杂役,那真不是那么放心。“孙老师可有人选?”
    “回皇上,此事来的紧急,纵使再合适的人选,也一时半会赶不过来。纵使来了,也不一定能和净军和的来,若皇上不嫌老臣年老体衰,老臣愿领净军前往大同。”
    孙承宗当然想推荐得意弟子袁崇焕,或者自己几个儿子,但袁崇焕肯定是不得朱由校喜欢的,一想算了。而几个儿子,行军打仗之类的倒是可以,但如果带这只净军,他们还真不够格。没见识过净军的竖盾和神弩的配合,只是按正常的战术配合,极有可能让净军明珠暗投了。
    “孙老师如此年纪,竟然要再征沙场?”
    “老臣虽已经过花甲之年,但自觉身体康健,并不服老,此次只怕要给皇上添累赘了,”一听皇上打了个疑问句,孙承宗急忙说道。
    “孙老师请命,朕正求之不得呢。”
    “老臣谢皇上给此良机。”
    “大伴,统计一下宫里的车辆、马匹,朕六千净军需要二千两马车,不够的以三倍价格向京城官员、百姓征调。上次让大伴找的马夫,统计好了,急速到校场集合。传旨大同百姓撤退,让百姓先撤,军队尽量抵抗,以待京城援兵的到来。传旨周边各县城,接收逃难百姓。让御膳监给净军准备七日干粮。”
    “奴才遵旨。回皇上,马车夫已经准备好了一千多人,随时可以出发。”这可真够忙的。
    “嗯,这就好,走,去校场吧。”
    校场之上,七千净军已经整装待发了,朱由校当然的给他们打了打气,最后把三千净军交给了何可纲,何可纲激动的行礼谢恩。
    又抽出了三千人,交给了孙承宗。剩下的一千余人没有弩的还占了多数,不过估计傍晚时分,就能全部装备上了。
    而老魏也忙的不可开交,倒是把任务给完成了。宫里只有一千多两马车,还真的需要对外征集。因为补三倍的钱,还是为了抗击蒙古异族。百姓、官员、商人都没有多说什么。遇上谁的征谁的就是,就这样,一共弄足了三千辆马上。二千多人驾车的把式,还有净军本身就会驾车的,已经足够用的了。
    此次出征没有闹太大的动静,因为时间急,六千净军和相应的伙夫等,就这样,也没搞个仪式,就被两位一文一武的两员文武官员给带走了。净军们面对这次出征也是抱着复杂的心态。有感觉是送命的,也有感觉是搏命的,更多的感觉是去要命的。
    出了城,何可纲相当仗义的把十名亲兵分给了孙承宗,当个斥候用,没有比这些人再合适的。骑马技术又好,还配了望远镜和山地弩,给军队当眼睛用,再好不过了。
    孙承宗当然是欣然的接收了过来。虽然也带了几个亲兵,但那些亲兵和何可纲的亲兵与净军的关系可是天差地别了。而且他们的手里都有山地弩和望远镜,而自己的亲兵有个弓箭就不错了,充其量就是个普通骑兵,和人家弩骑兵是不可比的。
    至于谈到净军,那些天天倍受皇上恩宠的宦官,哪里会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当初自己在皇上的隆重推出的情况下,训了净军几天,恐怕连自己在他们的眼里,也就是个大臣而已,根本不会买自己的帐。所以还是有这十人来的实惠。

第213章银行挤兑
        西华门,朱由校带领着剩下的千余净军,目送着六千净军的离去,心里真是有所不舍、有所期待。希望这两支人马能够撑到自己携战车前来吧。
    朱由校回过头来看着兴奋又有点灰心的千余净军,他们有的庆幸自己没有被送上战场,但大多的眼里都充满了渴望和失望。朱由校没有让他们失望:“朕的净军们,虽然他们先奔赴战场,但朕向尔等保证,朕会带着尔等以最华丽的姿态,前去草原,那时,整个草原将因朕和尔等的出现发生最恐怖的战栗,现在,回去训练吧!建功立业的时候不会远了!”
    说完后就让净军回校场,朱由校就迫切的想去兵仗局里再催催战车的进度,毕竟出征草原,靠的就是战车。但并没去成,半路上一件事让他的心情掉到了冰点——大明皇家银行挤兑。
    今天下午起,大明银行前出现了几百个存款大户,急着要提款,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加起来近三千万的存单。要知道每天也就是押着十几万两银子从宫里出来到银行,然后再拉着或多或少的银子回去。这一下子出现了如此的大单,让他如何做准,几次的折腾,宫里的准备金和义卖的银两,以及平日收的存银,一共一千多万两就见底了,但仍然不够,这下他们的确着急了,两个跑来见皇上。
    “什么?三千万两?那银行收的这些存款呢?”朱由校听了大吃一惊,这才开业半个月,怎么就纳储如此之多?一天二百万的往宫里拉,这也太夸张了吧。
    “回皇上,虽然收的是多了点,但都在帐面上的,基本都放贷了。”王忠明急的是满头大汗,也在天热,更是挥汗如雨。
    “回皇上,前段时间银行的营业额相当的高,平均每日都是三四百万的存钱,还有差不多数额的贷款,都是左手进右手出,每日倒没有多少的进帐。”刘jīng宗也跟着说。“可从昨天起就营业额就变了,贷款还是一样,但存款的数量都忽然就小了。而今天大额存款的都拿着存单排队取钱。”
    朱由校一听,就知道,今天的银行遭到了银行挤兑,而且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急忙问:“帐带来了吗?”
    “回皇上,奴才带着呢。”说着王忠明把账递了过来。帐面是用朱由校义的记帐法记的,阿拉伯数字也让朱由校看的明明白白。可不是吗,每天的收、支数额都相当的大,最后一日的归总是有三千五百万左右的存款,而贷款达到了三千万。这说明有人拿钱在银行里不断的绕圈圈,还不一定是绕一圈,可能是多圈。
    阴谋啊!朱由校接着问:“贷款时的贷款人、财产担保、担保人都仔细审查了吗?”这是个关键的问题,如果被别人骗贷,那哭都找不到地了。
    “回皇上,所有的贷款都是按照规定操作的,无论是贷款人的资格还是财产担保或担保人,以及贷款目的都经过严格的审查、登记,如此大的数量,就是借奴才十个胆,也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刘jīng宗回答着,如此大的数额,一旦有了丝毫的责任,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谁会干这样的事呢?这得是多大的力量,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人脉,都需要极其庞大的,如此的关系网,想想都让朱由校不寒而栗。
    “把贷款人、保证人的登记拿给朕看。”想凭空想象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知道的核对一下帐目再说了。
    拿着登记册,朱由校仔细的翻着,贷款人倒都是有家有口有固定经济收入的,保证人也是一样,其中还不烦官吏。但可疑的是里面的贷款目的却都是做生意。
    “大伴,查一下朕还有多少银子,把下边产业手里的钱全部收上来。通知田尔耕,按着贷款名册,查这些贷款人和保证人,凡贷款银子没有着落到实处的,给朕查出来,钱到了哪里?追回来。而落到实处的,则好好待之。”
    朱由校的头也有点晕,肯定有人弄鬼是肯定的了,但如今人都堵在大明银行,一旦拿不出钱来,银行的信誉就算完了。京城就那么点地方,什么事传的都象风一样的快,一旦引起了连锁反应,官员、商人们发现大明银行根本没钱,只是在玩空手套白狼,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过来取钱,好在银行现在是处于刚刚起步,纳储并不多,否则除了破产,根本没有任何路子可走。
    而如果使用暴力,在银行那边抓拿存单的人,估计不仅银行的信誉完蛋了,连自己这个皇上的信誉也没有了,这招是摆明马车来的,根本不怕这些。摆明了皇上不敢用非商业手段来赌,否则凭着皇上如今的威信,随便裁个脏,弄个理由拿人就是。相信只要长点脑子的人都不敢这样办。
    如果想查,那只能是从贷款人和保证人这方面查了,还不能大张其鼓的查。弄的满城皆知,谁还敢来银行贷款?只能抓住一点,当时去银行贷款时所述的目的如果虚假,那就好办了,典型的欺诈,银行是苦主,告上了锦衣卫。这倒不怕有人说什么不合程序,因为在银行里坐台蹲守的就是锦衣卫。这样顺藤摸瓜找出元凶就好办了。
    而银行储户这边就需要大量的银两承兑了。这段时间得的钱也不少,加上这次叛乱得的一千万,也有那么三千万左右。据刚才的数字,也大差不差。重要的是现在得找出那个暗中的黑手。
    魏忠贤走了,王、刘两位大明皇家银行的CEO还跪在地上,想着这一关如何能过。朱由校当然知道错不在他们,让他们起来后说:“一会先带一千万两银子回去,之后慢条斯理的把速度放慢放慢再放慢。等到了下班的时间,就关门,给朕挤出一些时间来,让朕把幕后的黑手给抓出来。”
    “奴才遵旨。”
    很快,魏忠贤把所剩下的银两数报了过来,宫里现在还有二千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个数字朱由校想的差不多。而京城里的实体如糕点、烤鸭、药铺、金行、卫生纸、酱油等一共送上来十万两,毕竟有的刚刚开业、有的虽然赚的多,但时间还是太短了。而让朱由校吃惊的是,没有开业的玻璃作坊竟然也送上来十万两银子。一问方知,原来是有人订购了直到开业前一天所有的货,拉到国外去卖了。这倒让朱由校一喜,没想到玻璃还真是如此的吃香,几天的产值就达到二十万两。那一年得多少钱?但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田尔耕接旨后,留京的锦衣卫就如同机器一样开动起来,带着名单,开始了大范围的调查。锦衣卫的威名还是相当强大的,如果心中没鬼还好,但一提到了贷款资金去向,其中十八家钱庄委托之下,才挂名实施贷款的,哪里有什么胆量敢对抗锦衣卫,这个仅名字就可以让婴儿止啼的组织,怎么是他们这些小日子过的比平头百姓滋润数倍的人能承受了的。
    所以,在天黑时分,一些‘托’纷纷招供,就是应了十八家钱庄原要求,假办了贷款,然后把钱又给了十八家钱庄,至于深层次的东西,就不是他们有资格知道的了。
    如此那就好办了,赶紧的给皇上回报此事。朱由校正急的看着晚膳吃不下饭呢。一听田尔耕说查到了十八家钱庄玩的假贷款,立刻就明了了事情的真象,估计是他们合起伙来,不断的玩存贷游戏,然后手里攒了一大把的银行的存单,忽然开始挤兑。甚至再带起连带反应,让大明银行从此开不下去。
    这招还真是阴险,险险的就中招了,好在手段并不高明,都是有迹可寻的东西。如今既然知道了,那相对就好办了。让锦衣卫带着假贷款人、担保人,去为大明银行清欠。
    但贷款人一被抓,十八家钱庄的东家哪里有不知道的道理,没别的,只一个字,躲!锦衣卫三四万人,就是展开了人马,玩了一夜,也只是抓了一些伙计而已。伙计们只知道掌柜的或者东家留了口信,无论谁来找,就说了明日自动现身。然后无论怎么逼,伙计们真是不知道去向。
    田尔耕也为难,这十八家钱庄,经营的年头可是按代算的,在京城里的人脉,私宅,根本就没法查。
    想想都让人先散了吧,照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