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47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147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喝,倒是引起了大家的同仇敌忾,更加疯狂的shè击着。
    而冲入铁网区的蒙古战马,在践踏百姓的同时也遭受到了第一批战马相同的命运,大面积的摔倒了。在净军们的shè击之下,最终在没有越过铁网区之前,最后一匹战马,也倒地了。
    “zì yóushè击蒙古鞑子!保护百姓!”孙承宗大声的喊着命令道。
    下边的事情就是jīng确打击的问题了,对于摔的腿断胳膊折的蒙古古,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对于没什么事情爬起身来接着冲,或者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蒙古兵,已经没有了速度的优势。失去马的蒙古兵,那蜗牛的速度,在净军点名shè击前,是一点反抗能力也没有。结果只有一个,轻松shè杀。所以,蒙古兵悲催了。
    后面的温布楚琥尔看的信心全无,如此即使是再重新往上冲也是枉然,只不过是多给阉货们送战功而已。鸣金收兵,能回收多少是多少吧。先围住了这些阉货,慢慢想办法吧。
    结果一场战斗下来,蒙古兵失去了所有的汉人奴隶,损失了四万匹战马,丢了一万三千蒙古兵。
    而净军当然是大胜,除了杀了蒙古兵、马外,还救下了一万多百姓,当然,百姓们大多是受伤的,也能自己的后勤加重了相当大的负担。但这第一场与蒙古的战斗,训练了自己打击了敌人,相当的值得。
    京城,今天是玻璃斋开业的日子,不管战争的风云如何弥漫,京城有钱人家仍然是灯红酒白、银醉金迷,奢侈的生活。所以影响不了他们对于美丽事物的追捧,悄然无声之中,耀邦玻璃斋,打开了大门,但北京这样的地方,一是秘密传的快,对于新鲜事物,更是长了翅膀的满城乱飞。玻璃、镜子在北京出现了,比洋夷那边的玻璃要大、要透明、各种器皿如此的美奂美仑;那镜子比洋夷的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样的消息径而走,所以耀邦玻璃斋的生意那不是一般的好。
    北京沸腾了,物以稀为贵,有钱人都是为能买上一套玻璃制品而挤破了头的抢购着。而各个勋贵、朝廷大佬们,家里的各房太太姨太太们,为了个穿衣镜,能把那枕头风吹成风卷风。
    而玻璃、镜子的价格,当然是天价。想想看,在这个时节,无论是商人还是官人,但凡你能在桌子上,铺上一层玻璃,上边再摆上一套透明的茶具,甚至是摆上个玻璃工艺品,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绝对的身价百倍,肯定是被人高看一等。
    而作为一个天生爱美的女性,无论你是贵妇还是小姐,不想看看自己的绝世容颜吗?铜镜或者水面当然也可以看,但那效果能和穿衣镜比吗?能比,哦,说这样话的人一定会被人打到土包子和睁着两眼说瞎话的行列里边去了。要么你是真没见过什么是穿衣镜,要么你这人太虚伪了。

第233章大明留声
        走进耀邦玻璃斋,一切都是新奇的,连地板都是这样,脚下是jīng美瓷器,没错就是瓷器,海漫铺陈着白色地板砖,使正个店铺显得华贵异常。听说这种地板砖在京城只有几家店铺才有铺的。
    一面六尺高一丈宽的大镜子在大门左侧摆设着,黄花梨木镶的边,雕刻二龙戏珠的图案。两旁一边一个大汉将军站立着,进店之人,无有注足而望,平生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着自己,说实话,还真的有点陌生的熟悉感。两个大汉将军,也不打扰,目不斜视,但你要是想摸摸,或者动动手,估计就得把你摁那里了。
    就这一面镜子,就得二千两银子,想要这个还不能卖,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是御用之物。得皇上钦准摆放三天的,没看着上边雕刻着龙凤吗?你要这样的东西想干什么?逾制!想要再雕别的图案。就这样的天价,一天下来也订了二十几户了。相信以后的订购将会更多。
    一斑可知全豹,里面的东西可真是天价,根本不是老百姓消费的起的。当然也不针对老百姓,这里刷的就是有钱人的钱,穷泥腿子来看看,没问题,朱由校下的规定:买卖做的受罪道,站柜台笑颜开,休要发困莫在发呆,不论那个贫富一个样看待。
    买的人不少,那是为了消费的,但除了消费自用的。有心的商人也是不少,商量着想进点货到外地贩卖。物以稀为贵,这年头有钱人可是不少,不仅仅是京城有有钱了,南方的盐商、海商等,那才叫个有钱,几个勋贵家也干不过人家一家的财富。
    弄到各地,那还不是想卖多少钱卖多少钱,但一看贴出的公告,得,完全颠覆了商人的理念,原来上边写的明白想卖可以,按地区设代理商,公开竟标,一次性给付订货多者得标;货物以便宜一半的价格给你,但必须统一装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完成规定任务量;凡低价、高低、跨地区销售者,取消销售资格,并处以罚款。
    这种专卖的理论,在目前的大明除朱由校外,只此一家别无他号,进而会推广到其它的产品,连卫生纸都是一样。这可是个相当轰动的事情,有心人实在是太多了。皇家的几个产品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哪里有传播慢的道理。
    在耀邦玻璃斋里,一位三十出头的公子,手持一把扇子,不住的扇扇,公子是个文人,这是肯定的,从扇扇子的部位就能看出来,扇子讲究的是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一说:“文胸武肚媒搧肩,和尚老道搧大领”。)正在品鉴着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很显然这里的一切都和卫生纸一样,盖上了皇上的印记。
    并仔细的听了听,代理的条件,漫步走出了玻璃斋,离开后最后上了一辆马车。马车之上那轻松写意的表情不见了,换成了一皱着眉头。
    这位文人就是宁完我,辽阳人,是**哈赤的汉人心腹,现在负责主持京城细作。因为这一个月来,大明皇上种种手段,引起了满清方的极度重视。满清不希望大明的政权高度的集中,因为那样,将预示着,一位强势的皇上将会出现,对‘国家的统一’将会上无比的阻力。
    大明皇上朱由校,这六年来一直是相当配合满清的‘统一大业’的。在财、政、军等方面都没有给满清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这点赢得了满清的一致好评,但事情在一个月前出现了变化。
    一场爆炸改变了大明皇上朱由校,其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处置客氏、王体乾等人,义卖、锦卫衣、造东西赚钱、压水井、灭宫廷政变、免天下税、断辽饷等。特别是抓范永斗等人,给满清的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其战斗力又是如此的强悍,更是引起了满清高层的极度高度重视。
    所以派了宁完我前来亲自主持大局,宁完我在京这几日,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是越了解越担心。这个大明皇上,是越来越不让人省心了,抓民心、抓钱、抓军,这些还全部不通过朝廷,实施人根本就不是满清熟悉的人或者集团。这样什么都是独出心裁的搞,让满清这边,根本是无从下口。
    现在最让宁完我担心的是,皇上的声望越来越高,渐渐的有成为大明灵魂人物的趋势,特别是赠压水井抗旱、计划免天下农税、取消辽饷后,在百姓、官员、商人等等大明人们中,威望已经到了顶峰。在这样一呼亿应的情况下,满清的地位是相当不利的,二百万人对付一亿人,那是五十比一的差距,如果汉人各自为营还好说,满清搞东搞西的,又是武力又是阴谋手段的,还真有入主中原的可能性。
    但如果一亿人都团结在皇上的周围,心往一起聚,劲往一块使,满清别说什么入主中原了,能不能存在都是个极大的问题。更何况这个皇上可不是光靠人多力量大的主,战斗力相当的惊人,传言一千训了一个月的净军,灭了四五万正规军。这什么概念?现在大同那边的捷报又传来了,先灭蒙古军三千、大同城之战,又杀六千,净军零伤亡。
    这些让宁完我相当的头疼,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这样的消息是不是谎报?就是八旗军对付蒙古虽然是有着足够的优势,但蒙古军也不是泥捏的,搞不好就是伤敌三千自损八百。但净军就敢说是零伤亡,这找谁说理去?
    净军如何操练、何人在指挥,这些问题靠细作根本就没有一点的成果,因为都是皇上一手在策划,兵部根本就插不上言。只知道训练的是宦官而已,几千净军就如此厉害。那刚刚招募的三万多跑过八十多里的锦衣卫,还有那南苑里的二万锦衣卫。训出来了,又将如何?
    提到了南苑的锦衣卫,细作们倒是从侧面探听出了一二,宫变当夜,那些净军手持一种相当厉害的武器,发shè速度相当的快,打的敌人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即便是还手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吓的到处乱藏。
    到底是何种神兵利器,让宁完我相当的好奇和恐惧,立誓非要天价偷个过来。而针对朱由校的威望,他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可以好好的打机一下。
    一撇未来真稀奇,nǎi母**妻偷弟;
    杀了nǎi母封人口,金莲同弟要杀你;
    勋贵东林yù帮妻,临行不秘惨损翼;
    nǎinǎi叔叔来评理,反被弄死抄家去;
    前月爆炸天示jǐng,反被说chéng rén为的;
    本月地震天再语,重示他家失天意;
    假仁假义恩百姓,谁料人品最坏的;
    天地怒吼是生气,遍地竹杆插环宇。
    一道烂歌谣就这样出来了,找了些人,安排下去,仔细的保护自己,找小孩子,给糖吃,满大街的去唱。这一撇和一个未字,是个认字的,就知道那是一个朱字。先把皇上的**,弄得世人皆知再说。
    这样下去皇上的威望会越来越高的,那太危险了,而兵器,只要舍得花钱,消息还是能打听出来的。只要有了兵器的样本,相信满清也会做的。
    皇宫里的朱由校现在却没有心思搞别的了,一门心思的在乾清宫傻傻的正录音呢,
    “元末江山论兴亡
    群雄聚义舞刀枪
    张士诚、陈友谅兵强壮
    安徽还有那明太祖
    战太平花云身先丧
    懦弱的这朱文逊一跪身亡
    九江口伯温施巧计
    北汉的人马大半伤亡
    中军帐军师传将令
    康茂才打赌要去擒王
    点齐了五百刀斧手
    烈烈轰轰出了营房
    坐得了马上心愁怅、、、、、、”
    就在徐光启和一众银作局宦官目瞪口呆之中,终于一段长长的《康茂才挡陈友谅》录完了。好长时间不唱了,手里也没有充当‘御子板’的那两铁核桃,但这一段唱完,还真过瘾啊。
    “来,听听效果,”急不可待的,朱由校就拔弄起了眼前的留声机,放好了唱针,静静的坐下,接过魏忠贤递过来的冰镇酸梅汤,一试温度正好,一口气喝干了,示意再来一碗。
    看着皇上如此牛饮,老魏急忙再去倒。没办法,这一段《挡凉》太长了,嗓子眼干透了。
    这时留声机里传出了太平歌词《挡凉》,放到最后,除了外边的知了声录了进来之外,录音是相当的成功。但徐光启那眉头是越来越皱了。
    六十多岁的徐光启是越听越烦,皇上唱的是什么?他是越听越明白了,虽然有些区别,但他相信离此不远,估计也是皇上学的不正宗,甚至是又改进了。
    “启奏皇上,这做词曲,皇上唱是不合适的。”
    “哦,听徐爱卿的意思,懂得朕唱的是什么?”朱由校一听是相当的奇怪,听郭德纲说太平歌词是相声里‘说学逗唱’里的唱,明朝不应该有相声啊。

第234章战车训练
        “哦,朕唱的的确和爱聊所说的差不了多少,不管是乞丐唱的,还是瞎子唱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娱自乐而已。”朱由校不以为然的说道。
    “启奏皇上,此为庸俗之曲,皇上如此有失威仪。”徐光启尽量的把话说的委婉一些。
    “庸俗?那依爱卿之言朕应该喜欢高雅的了?爱卿举个例子听听。”朱由校一口又把魏忠贤递过来的酸梅汤喝干了,放下杯子说。
    “回皇上,抚抚琴、咏咏词等,都是高雅的。”
    “老爱卿啊,人谷为俗,牙隹为雅。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人吃五谷杂粮的事情,这是人日常的必须,不管是朕贵为皇上,还是普通的贩夫走卒,都需要的东西。而雅字是通过嘴巴说出来,极力的美化,变成华美的东西。徐爱卿,朕解释的可对?”
    “皇上说的极是。”
    “人可以离开雅,但绝不能离开俗,大俗也就是大雅,只要是让人感到快乐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好东西,相反,如果能人提供的是烦燥,那就成了噪音了。别人不能强制他人喜欢一个东西,这样强加于人,是强人所难。而同时,自己也不能强制他人去不喜欢某种东西,那也是强人所难了。徐爱卿,以为然否?”有钱难买我高兴,说好听的,这里和你论道论道,说不好听,我喜欢什么关你屁事,吃饱了撑得!但老徐这也是本着为自己好,才如此说的,这种善意朱由校还是感受的到的,所以才如此说。
    “皇上既然如此说了,老臣也不方便再说什么了。”徐光启很无奈,这个皇上是相当有主见的人。和他相比,自己的知识直的欠缺的太多太多了,刚才一时激动说出了这番话来,也是没有任何的贬意,既然皇上不听,也只能由他了。
    “老爱卿啊,在此留声机诞生之日,朕与爱卿应该是共同庆祝才是!”
    “皇上英明,如果没有皇上的设计,就是想破了臣的脑袋,臣也想不出可以把声音留下的奇思妙想。皇上真乃神人也!”徐光启由衷的夸道,虽然这时留声机里传出的太平歌词,让他怎么听怎么别扭。
    “王掌印,朕当时说了,制成留声机,赏汝等万两白银,现在朕就兑现,大伴,看赏!”
    “奴才等谢皇上恩典。”王朝辅等人那个激动啊,皇上太大方了,不枉自己夜以继日拼命的研究。
    “平身吧,但现在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王掌印,朕给你十万两银子,你领着这几个人,再找一些人,专门成立一个制作留声机的作坊,开始大量制造留声机,明白吗?”研究出来了留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