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98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198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朵全部被割;这是打了朕一记响亮的耳光啊!如今;八大家商人和陕西的乱民绝对有所干系。即便是归化请降;还能抓住这八大家吗?如果抓不住;又何来请降之说呢?”从孙云鹤的嘴里;朱由校知道了这样一些蛛丝马迹。从而推断出;由满清的走狗八大家商人在这里面穿针引线;从钱粮、兵器、情报等方面给高迎祥等人支持;为的就是让大明自己先乱起来;然后好从中浑水摸鱼。
    这样的话和历史上说的起先建奴没想着入鼎中原这一说法又不相符了;朱由校也想不通事实的真相到底何在;但八大家现在不在归化这个情报却是确实的。
    “皇上不必太过在意;一切的根本还是在这兵上;若能把皇上所要求的科目练好了;哪里还在意他到底说什么做什么呢?以堂堂正正之师到归化城来个兵临城下;什么阴谋诡计都无须在意。”闫应元倒无可无不可的说。
    “闫爱卿倒是看的开;不过说的也是正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南西北风;哈哈;管他什么说法;练好兵是正经;”朱由校想想也笑了笑。
    三天的时间;千多辆战车在这草原之上;不断的驰骋往来;就是为了训练行进中shè击;因为自已发了狠;非要训个结果出来;这训练的也开始卖力;尤其是天仇军和净军;训的是最为刻苦;无论是训练时间还是强度是;都比别人多的多;这点朱由校已经不断的提出了口头表扬。
    现在朱由校已经发下重赏;五日后大比;四军总冠军;赏银千两、第二名五百两;第三名二百两;每只部队前百名赏银十名;前三名赏银一百、五十、二十两。希望这种重赏之下;能够提起训练的热情来。
    就这样君臣两人又盯了一会;却接到了宋应星的一份奏报。宋应星接到了皇上阻击汽油弹的科研项目后;实在是为难了。虽然加上汽油弹;会让阻击弩的平衡受些影响;但只要在弩杆上做些文章;找找平衡;还是可以的。
    但为难之处就在于;阻击弩是可以循环往复使用的武器;但汽油弹却是一次性使用的;这两种东西接合使用;其结果就是由循环使用变成一次性的消耗品;因为汽油弹是燃烧的;阻击弩却是木头的;在shè出去之后再想回收那就可能只回收一根烧焦了的木炭了。如果弩杆换成了不怕火烧的铁;重量就增加了;shè程就更少了;所以想破了脑袋瓜子也没办法了;只能做着一份消耗品过来交卷了。

第320章凌丹憨现
        看到这里,朱由校不由的笑了,自己把宋应星毒害的够深的了,阻击弩和神弩是有区别的,阻击弩是shè出三百丈,而神弩还是山地弩,只是shè出十几二十几丈,两种的可回收性是截然不同的,打了几仗,的确是打胜了,可以从容的打扫战场,把弩收回来,但若战斗不利呢?或者转战千里时间紧迫等情况又到哪里去回收弩箭去?
    打仗必然要算经济帐,阻击弩无论是建造还是运输都相当的费劲,这是肯定的,而且又因为shè的快,消耗的也快,算算帐还是可以的。但并不是万事都把钱放在第一位,再把汽油弹这种爆炸物也想着弄成可循环的,这宋应星可是真能为自己考虑。
    看着宋应星的设计,的确是把两者接合到了一起,弩杆的前半部上多了一个卡槽,而汽油弹变成了中空的环形瓶状,套在了弩杆前半部,卡槽正好卡住了。设计的挺jīng妙的,而且已经有实物实验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对现在的阻击弩无须做多大的改变,只须在弩槽之上卡上一适合汽油弹阻击弩发shè的大型卡槽既可。
    因为汽油弹做的大了一点,有八斤的容量,这样阻击弩的shè程却只有二百丈,这是不足的。
    而特制的卡槽上对于引信刻度也有了较为详细的标明,每十丈为一格引信,这样可以使阻击弩shè击到指定的距离时爆炸。
    设计看完了,朱由校很是高兴。传旨给宋应星,夸奖了一番,设计很好,爆炸性武器不必回收,重在杀敌,抓紧时间建造,朕急需,另外再给袁可立那边送一些。
    另着玻璃作坊全力配合,而在大同、山海关处的玻璃作坊也在尽快的建起来。单纯的汽油好运,但加上玻璃肯定是不好运的。倒不如先在两地建起玻璃作坊。以后阻击弩可以在战场的近处生产汽油弩。
    传完旨意,庄闲方已经等候了一会了,朱由校让他说说见来使的情况。
    “回皇上,来使表达了触犯天威。悔之晚矣。现已经知错。愿意向皇上请罪,希望皇上暂息雷霆之怒,罢兵休弋。愿向明朝称臣纳贡,恢复三娘子时那样的对明关系。并且归化土默特部已经向林丹可汗那边也把事情的原委解释了,实不愿挑起两国的战争。”
    “什么意思?这里面有林丹可汗什么事?”对于这一点,朱由校真是不太明白,但归化部想就这么草草的了事,搞什么年看来贡岁岁来朝这一套了,按照三娘子那样,当然是不可能的。三娘子那时节的政策也实属无奈之举,把河套地区给割了,这和大明一向‘不割地’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称臣纳贡的政策也只是看似风光,其实狗屁不是,朱由校既不喜欢空名,对那点朝贡也更看不上眼。而这里边归化部有拿林丹可汗来威胁自己的意思,他还是听了出来。
    “回皇上,林丹可汗是北元蒙古名义上的可汗,曾在万历四十三年,协同是内喀尔喀五部联盟,进攻广宁至锦州一线的河西地区,交战几天后,林丹汗的五万大军突袭义州,击溃我守军,攻破大安堡,明守将阵亡,城池被洗劫一空。从此,林丹可汗从‘穷饿之虏’变成了‘虏中名王;尤称桀骜’,次年和我朝约定了赏市,而大明每年也给他四千到四万再到十四万两白银,以实施东制建奴的政策。现在因与建奴的一些关系和蒙古内部的关系,林丹可汗正在西征,而土默特部本就在摇摆之中,但从使者的表述中,他们已经从普通的朝贡,走向了正式归属林丹可汗。”庄闲方别的可以不懂,但在行人司里,对外的风云变幻还是知道一些的。
    林丹可汗从一个仅仅是名义上北元蒙古的共主,走到今天,也实属不易,他的第一战就是拿着大明开的刀,打下义州后向着大明、蒙古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但他的敌人不是大明,最起码第一阶段不是,而是定向了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建奴,他想着统一蒙古,重现他天之骄子传人的辉煌,但很可惜,对于纷乱的蒙古族来说,哪里是他想统一就能统一的。而从喇嘛黄教到xī zàng的喇嘛红教的教宗改变,更是他败笔中的败笔,给他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而且建奴那边的手也是相当的长,早把如科尔沁等部落用姻亲的方式绑在了他的战车之上。
    这些东西朱由校有的知道一点,但有的根本不知道,听了庄闲方的话,不由的笑了笑,终于明白了来使的意思,这是归化部找了一个大哥,而且告诉自己,归化部也是有后台有组织的,如果愿意,他们可以请罪了什么的,但如果不愿意,他身后的大哥可就要出面了,那时候小事就变成了大事。面对这种威胁,朱由校除了笑笑还能做什么?
    “去告诉使者,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这就是朱由校的回复,什么凌丹憨?一个悲情人物而已,手里还有义州军民的鲜血,管你什么以虏制奴,要来就来,早晚都得收拾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建奴可以绕道蒙古来入关,为什么自己不能绕道蒙古去建奴?
    “皇上,林丹可汗现在是盟友,如果开战,受益的是建奴,那可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庄闲方虽然有双耳被割之痛,但还是从大局出发,说出了其中的利害攸关。
    “盟友?只不过是利益结合而已,如此打了大明一巴掌,然后要和平、要赏市的盟友,朕是不会要的。这种狼性不改的东西,对付他们只有比他们更狠才能让他们老实。建奴那边也无须担心,锦衣卫他们进攻可能不行,但守住山海关和蓟门关两处入关的必经之路,还是有把握的。待朕慢慢平定了蒙古,也是不迟。”朱由校傲气的说着,什么林丹可汗,在皇台吉手里被玩残了的一个废才,蒙古功略那是绝对不可能动摇的,如果冲突了,那不是朱由校要让路,而是别人,祖国的统一责任还是要担负的。(未完待续。。)

第321章台吉上位
        而朱由校所说的建奴,此时正是改朝换代的时候,老奴酋清醒之时,有人告诉了他袁可立打的右屯大捷,他的大女婿被杀了,侄子何敏、和孙女婿李永芳已经被种植在了明皇宫前,气的老奴酋吐了一口鲜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倒是比历史上早死了几天,这应该算是朱由校穿越的蝴蝶效应吧。
    皇台吉,相当顺利把对手莽古尔泰挤了下去,继承了皇位,做了一番部署调整之后,开始了他的时代。而镶蓝旗没有了旗主,当然是不行的,选择一个不听话的那也不是皇台吉和二位贝勒愿意的,最后,定在了,济尔哈朗的身上,他是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舒尔哈齐是老奴酋的同母胞亲,死的比较早一点。这个济尔哈朗倒是和历史上一样,在阿敏死后继承了镶蓝旗,不过没有继承家产罢了。
    现在建奴外部受到环境并不是多好,没有朋友,外交处境是孤立的。而内部由于八旗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莽古尔泰二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还好明皇把阿敏这个刺头给弄死了。现在他的目的要加强自己的汗位,所以他把莽古尔泰派了出去。这样就少了一个分值的机会,他的推进封建化改革也方便执行了。
    所以此次,他派了莽古尔泰。带兵前去攻打大明,以报右屯之仇。此次出征的目的第一是把已经有投降表示的辽将们争取过来,在阿敏之事上所有的消息均显示他们是无辜的,这此可以不计,现在明皇的撤辽饷、撤非辽籍兵将,都已经摆明了车马对辽将的不信任。如此良机怎能不抓住呢?一旦策反了这批辽将,立刻把锦州和宁远抓到了手中。若辽将们不愿意投降,那在没有大明这个后盾支援的话,打下来也是可以考虑的。
    然后不必进攻山海关,那样的雄关不是大金目前能对付的了的。而是把矛头指向朝鲜。这个国家蛇鼠两窝。一方面和自己称兄道弟,一方面对着大明爸爸爸爸的叫个不停,明朝可是刚刚帮他打退了倭寇,这也难怨。不过现在是要让他好好站队的时候了。
    再然后当然是全力对付毛文龙了。这家伙象个老鼠一样。扰的大金到处不安宁,一边从大金这里赚着钱,一边还象个土匪一样四处打劫。偷袭,策反等,无论是女真还是蒙古人甚至是汉人,他通通不放过,搞的四邻不安。
    在这种政策之下,莽古尔泰带着他正蓝旗二十个牛录,开始了了他的征程。这位一直是皇太极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被皇台吉扣上了拭母的称号,心里对皇台吉当然是忿恨的,但目前也只能是听令出征了。出征也有出征的好处,如果这次能够及时的把那些辽将纳入到自己的麾下,在皇台吉设立汉八旗之时,自己的力量更会加强。
    七月十六日,今天也是霍维华搞的慈善捐款活动最重要的一天,十台留声机虽然没有现货,但这丝毫不减江浙一些大户的抢购yù望,人不多,大概也就是不足三十家在争着拍这十台留声机,竞争起先不是怎么激烈,第一台的价格就是起拍后的五万五千就成交了,但随着留声机一台台的减少,价格也越来越攀升起来,到了最后,最高的已经翻了一倍,十万成交。第一个拍卖的得主,感到了一阵阵的幸运。十台留声机一共拍了七十八万四千两银子,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比卖价高了一半的价格了。
    这些钱当然全部用于两州的重建上,苏常两州的百姓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当然的深感皇恩浩荡,如今的皇上对于百姓的恩泽实在是让老百姓感动不已,在现在的大明,朱由校仁慈英明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汉人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如今看到了皇上一项项的政策、善行,那都是恩及无数百姓之事,人心都是肉长的,哪里能够不感恩戴德呢?
    随着皇上恩赐的加重民心也向着皇上这边,所以陕西的乱民,并没有象历史那样一发而不可收拾,相反,最先聚集的那些人,并没有接着招纳到多少流民,农民造反的温床是贫穷,陕西的确是穷了一些,当地的官吏也的确的不堪了一些,所以当有人揭竿而起,当然的也是应者如云。但随着官府的清剿,人数在不断的减少。而随着皇上废除辽饷、免天下捐税等政策的普及,能招到的人就开始少了起来,这给清剿减少了相当的大的阻力。
    自古有云,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大明的民乱说到底是政策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没有了更多的百姓响应,那些别有用心的‘起义领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这是朱由校对明末起义的一点认识,看着仍然在刻苦训练的军队们,眼里充满了自信。
    七月二十日,北京,如今的户部尚书丁绍斌终于在万众瞩目之结束了他的一生,他的位置也就空了下来。这个位置到底花落谁手,成了整个朝廷盯着的焦点。
    冯铨这厮本来有望的,建皇上的坟本来就是最为信任的一种方式。但在北京城满城叫着打汉jiān时,给打了,一时成为了朝野上下的笑柄,再想竞争上岗,恐怕是没机会了。
    要是放在以前,朝廷中的大佬们还会搞个提名之类的给皇上,让皇上圣裁,现在,倒是没人跑上跑下,上窜下跳了。工部尚书就是个例子,本来提名薛凤翔的,连老魏都同意了。但到了皇上那里,一票否决,换成了徐光启,兵部尚书更是直接的废了换成了孙承宗。这二位尚书的例子表明了,皇上要把权利统统的把到自己的手上,换成是自己的心腹。这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一种好事,皇上的权利大了,大臣们的权利就小了,这是必然的。大臣们想着利用这个机会稍稍的反击一下,无论皇上最后属意的是谁,就非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