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07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207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在左良玉处,还搜到了十万两白银,整整齐齐的,这可不是从百姓家中搜罗抢来的,而是一块块银元宝码好了的,一看就是有人送的大礼。
    问左良玉,左良玉称是刘之源有一好友来这里做生意,请他照拂,就这么简单,而银子是那人寄存在他这里的。和刘之源也就是谈了谈以前的感情而已,没有其他。
    卢象升哪里肯信,这个持信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把他的家丁一一询问,终于知道了这个叫做范文斗的人就是拿信来找左良玉,至于何种原因,就均不明白了。而见乱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是左良玉吩咐的,说是要找寻良机再战。
    范斗永是皇上一直提及之人,他是大汉奸,而一个大汉奸给军中大将送礼,其中必有所求,而再联系左良玉对乱贼的不剿不报,那就不言自明了。再把左良玉提来问,结果还是那样,一问三不知,矢口否认。
    遇到这种情况,卢象升当然再上写了一次奏折向皇上告知。想想到了如今,还寸功未立,却先自己人先干了起来,也是觉得不太值得。好在现在有了左良玉的内奸证据,又得了敌人的踪迹,
    而此信到岱海之时,已经是八月六日了,朱由校现在是一身大轻,看着已经有了六七成命中率的战车部队,以及缩减到二万人的快速反应队,如今已经共有八千锦衣卫到了岱海,加上净军、天仇,朱由校的手头已经有了四万部队,而且近程、近战、机动性都已经加强了许多。
    现在已经是再对北方对手之际了,但今天一大早,朱由校却接到了几份奏折,处理事情。第一封就是魏忠贤的,把刘兴祚的事情按着皇上的吩咐,弄得整个京城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听说后,都在传诵着盖州大捷和忠义伯。
    刘兴祚的夸官游街,更是受到了百姓的追捧。几万人跟随着他,一起到了前门,在那里代君骂汉奸李永芳。骂的内容当然是找人提前写好了的,百姓们听的是大赞其口,广为传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忠义之辈。
    如今刘兴祚在北京表演完毕,已经回到了袁可立身边,准备好去朝鲜。
    而且无论是从北方俘获的蒙古奴,还是从东北俘获的建州女真奴,在京城都受到了热捧,价格相当的高。满城的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谈论此事。
    从朱由校让每个官员写效忠书时,就是为了让大明的官员有一颗忠义之心,让他们首先在‘言’上面,不断的重复着自己是大明的一员,要誓死忠于大明。到了如今的忠义伯,国土地沦丧,成为亡国奴后,仍然不忘自己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一心想着自拔以报大明,这种忠义,是值得大讲特讲,广为宣传的。
    前门之上一个反正的为人称颂的忠义之仕,指骂一个现形的汉奸、走狗,这是何等的快意,如此景象,朱由校恨不能亲临。
    而这些俘虏或者是被抢来的女真百姓,也让大明的百姓有了一种自豪感。这是朱由校乐意看到的,一个民族傲立东方,有文明、有经济、有文化、有历史等等其它国家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当然应该骄傲,面对着野蛮人,抬起自己骄傲的头颅。而不是被野蛮人去野蛮化了,甘为奴才。
    第二封信就是卢象升的兵匪事宜了,看到有纵兵抢掠百姓的兵,还是那左良玉这样的将看带领的,朱由校就不由的拍案动怒。不能保国安民不说,还要如此的以强凌弱,欺压百姓,天理何在?!
    待看到卢象升与之比武,朱由校还真是期待,从孙承宗的奏折里得知了卢象升兵部演武之事,人家肯定是能打,首先力气在那里摆着呢。他就知道左良玉要悲剧了。果不其然,二招败北。到了最后,左良玉竟然知道了是皇上口喻,以及亲军,竟然还敢攻打,这还真是反了。如此将领,要他做甚至?
    传旨,革去左良玉的官职,抄没所有家产永不叙用,所有参与抢掠者,罚修路十年。
    对于这样的兵匪没有什么好说的,特别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以后这些编制通通的要取消干净,打仗一个个比谁跑的都快,逃的都干净,抢百姓东西的时候,一个个可是显出了本事,如此的废物养来何用?
    第三封信是辽东祖大寿的,信很长很长,所以山海关负责光报的驿站根本没办法一天传完,而每个站点的翻译也是个大事。这样浪费的时间恐怕比跑着送还长,所以只能是送实体的信了。
    大体的意思就是代表辽东将士负荆请罪,愿意把五百万两白银吐出来。然后表达了只要能保留性命,愿意卸甲归田,回到大明中原,做一商人或者农夫均可,总之是皇上只要信任,怎么吩咐做都可以。但如今建奴进攻在际,凭着如此战略准备尚不足以守好几关,如何守,还请皇上拿个章程。
    看了长长的奏折,朱由校没想到,辽东那边竟然妥协了。五百万两白银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不过很明显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这十几年下来,辽饷可是年年的收着,他们捞的可不止这个数,按每年一层算,也有二千万了。
    到于怎么守,朱由校还真是不愿意出了山海关去守,到样一个沿着海的地方去防守那几个军堡有什么意义?连盖州那样的地方拿下了都不要,那些地方要了又有什么用?北有蒙古、东有建奴,没有强悍的野战军,扔在那里浪费着粮食窝在堡里,算的了什么保家卫国?要打就彻底的打到沈阳,把建州女真一口气的消灭那才叫个本事。
    如果没有了汉八旗,那建奴更没有什么依仗了,还怕他们什么呢?且不说辽将们的真实想法,但这些辽将能做什么呢?继续留在那里,仍然是人吃马嚼的,还得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吗?十万人马每年的花销怎么也得在二百万左右。虽然打仗不能太把钱看重了,但主要是要他们打的那是什么仗啊?继续用他们能带来效益吗?你不能指望他们去守城,不能指望他们去野战,放在辽东那块地上,还得不断的供吃供喝的。无论怎么算,反正是不能留在那里的。(未完待续。。)

第338章 铺路规划
        第338章 铺路规划章节高速更新开始;更新字数为3628
    征蒙古用不到他们;现在自己手头四万人;一半都是装备了战车的新武装;一半是可以机动的骑兵;现在的后勤已经是以前的四倍;仅仅靠着水产的捕捞根本就不够用的。这时候朱由校自己都感到有些压力了。
    就象前世时一泄店的小老板一样;见面一聊天;就是手下十几或者几十的员工;不提什么赚钱;只谈这挑费多高;这一天得多少多少工资;多少多少饭食。朱由校现在就是这样;四万多人;近八万张口;一天连工钱的挑费近四千两银子;好在铺路的都是京营和蒙古的俘虏;不需要工钱;只管吃喝;否则花费更大。这要是再来个十万人十五万张口;那这挑费可就更高了。朱由校是有钱;但那帐也是不断的在算着。如果这里需要;那无须说什么;拿钱就是;但的确是认为四万人马怎么都够了。
    朝鲜那么也不方便;辽东和朝鲜也算一个模样;再说了和袁可立参与弄不巧还让他们坏了事。
    陕西那边想都不用想了;这个左良玉就是由辽东那边出去的;看看把陕西那边弄成了什么样子吧。
    不对;蒙古虽然不需要他们来征战;但却没有人来大批移民;这些人当兵已经是不可能了;为什么不能放他们来蒙古呢?一人给他们点地;让他们在此耕种;十万人一人五十亩;也就五百万亩地;三四千平方公里的事;比起内蒙古的面积来差的远了。这样一来;一是可以解决他汉八旗的问题;二是合理的安置他们;把这个包袱彻底给大明扔掉;三是利用他们的军事能力;占据了蒙古地区;四是可以纵容他们捕奴;也是收入之一。
    但他们是否真心。朱由校还不敢自已判断;给孙承宗把意思一说;着他看看有何可『操』作『性』。
    第四封信是郑芝龙的消息;还真是快速;一看原来是离的不远的一个头目施大瑄;替代郑芝龙向袁可立来信;愿意为朝廷所用。作为十八芝的三当家。也的确有这个代表权。而漳州帮许心素也愿意归降。
    (注:十八芝;是在台湾北港溪出海口;以大海盗祈天推举派郑芝龙为首的18位结拜华人海盗;芝龙继承颜450艘海商船舰队;馀600艘舰艇为非郑氏之十八芝分领;十二月十八日成立水师军
    还真是瞌睡给个枕头。想什么来什么;郑芝龙的降那肯定是假投降;然后想着坐大;这是历史上已经注定了的。朱由校不敢相向自己有什么本事;可以王八之气一振就能让郑芝龙纳头来拜。但这个机会还是要利用一下的。你不是喜欢假降吗?那我也来一个假招抚。只要你进了这个套;这辈子也就别下海了;老老实实的在岸上呆着吧。
    杀当然是不可能的。此人历史功过褒贬不一;但也是一人才;能力相当的强;连与不知道是那个国家的西方船只都得给他交保护;结果打了起来;还把人家给干挺了;大大的给中国人争脸。这样的人怎么也得弄到自己的海军参谋部里;只能带几个兵。给自己出谋划策;岂不更好?还有儿子郑成功如此风光;如何能够杀之?留在厩;给他解决一下在京的户口、上学、住房问题;这是后世多少北漂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而那此海盗其实好好的利用一下;变成个大明御用海盗还是不错的;英国就可以这么搞。为什么大明不可以呢?越南功略开启在际;南海的九段图也势在必行。有这样一群海盗不用;真是浪费。
    由是着孙承宗接手此事;让这两个帮派到北京去给安排好招抚。务必留住了郑芝龙。不需要别的;先给个京官再说。
    第五封信又是卢象升的;但事情已然升级了;通匪!刘之源大明的降将;范永斗大汉『jiān』;给左良玉送了十万两银子;左良玉对『乱』民视而不见。这历史的蝴蝶效应也太大了吧!左良玉如此作为;已经是通匪无疑了。传旨;抄家扩大到三族;宫刑;后仍修路;但时效变成终身。
    第六件事不是信;而是人了;袁崇焕苦苦的在大同城待了很久;也想了很久;终于还是来到了岱海;求见皇上;朱由校也不是太过绝情之人;会见了他。对于以往的战绩;袁崇焕再也不敢夸大其词了;更不谈什么五年平辽了。皇上让他的选择;他也做出来了。可以放下身段去跟着卢象升从小做起;但他更想跟着皇上看一回皇上打仗。这段时间内的东北、西北大捷频传;他已经服了;但真的不明白;这大捷到底是从何而来。
    见到袁崇焕那副苍老了许多的面孔;朱由校也不由的同意了;人家只是来观摩一下;而且也放下了身段;打算从头学起;就先和闫应元一起吧。
    整理完了这些工作;朱由校出了皇帐;这几天他又亲自设计了一项小事物;这是闫应元提议的;说是如果能把这个吊斗带着就好了;所以才有的这个设计。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把吊斗和战车接合在一起而已。造了一个平板超大的战车;宽度没什么变化;但长却是三倍;吊斗也变成了折叠的起降台;平时收起;用时再升;最高可达三丈;这样一个移动吊斗带着的确方便了许多;无论是侦察还是指挥都挺方便。
    看着北边热火朝天的修路之大军;不断的忙碌着;心里更是高兴。如今大同到岱海的路已经全线贯通。这条路还是比较好修的;因为目前阴山以南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就是水泥难运了点。好在现在大同的水泥作坊也建起来了;下一步的水泥就好解决了。
    这岱海风光旖旎还真是让人有些不舍;以后还是要弄个行宫在这里才是。
    情报显示如今的归化城已经相当紧张了;联军撤退后回去了一部分。这个回去倒与朱由校无关;那是因为林丹可汗的西征。因为有支持林丹的也有反对的;所以支持的都留了下来;而反对的;当然是分道扬镳了;但联军的人数却是不减反增加。
    如今他们又重新集结在一起;但消息显示;他们是在等着自己上路;离开那个充满壕沟的阵地。在路上打他们的游击战;这一点让朱由校嗤之以鼻;什么是游击;根本就是『sāo』扰;对于战争本身的走向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本身就是难蹬大雅之堂的东西。却被蒙古人用着感觉到沾沾自喜。而后世把游击战夸的满天『乱』飞;更是让人不解;如果游击战有用的话;首先『毛』文龙就早把建奴干挺了。但没有;只能是如一支老鼠一样『sāo』扰建奴;实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战争还是用堂堂正正之师打败、打垮敌人的有生力量;那才是真正的决定力量。
    但等自己上路;恐怕他们还得等一段时间了。蒙古草原本身就属于半干旱地区;虽然说归化到岱海一路湖泊水源有几处;但那是在九龙山以东;得绕好大一个圈子。再说自己想的也不是这一个归化城;不可能为了它而让整个战略战策改变。
    既定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修路、修驿站;篱笆式的防御肯定是不行的;朱由校想的国度那就是全方面开放的;你若敢来战;那就战到底!长城修的倒是好;但失去了一个国家敢于拼搏的jīng神;把自己关起来当鸵鸟;故然是一时安宁;但也只是一时的。相反生与忧患而死与安乐;在城里面;不于城外接触;故然过的安逸舒适;但世间哪里有攻不破的城池。国力强时还好;国力一弱;那就将是一场大灾难。相对而言;朱由校倒是喜欢国家一直在征战;一直不失敌人或者假想敌;和后世一样;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防;这样国家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再建城池是绝对不可能的。
    千人一个驿站;百里一个;目前岱湖西面一路;因为岱海北面是阴山山脉;这个时候去开山修路;那可是真正的愚公移山了;费老大的劲也不能动大山半份;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少干为妙。还是要绕过去;为好。
    在确定修路路线的时候;也是仔细的考量的;不知道闫应元从哪里找来的一段话;指着地图来了一篇地图说;‘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辕之险;滥军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野草、林木要、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