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29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229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太康伯府里的人这一幕看的是目瞪口呆,留声机?这整个大明一共也就卖了二百多台,那都是什么价格啊!多少大富人家连拿着五万两都抢不到的东西。如果愿意转手的话,拍卖到十万两银子都有可能。
    这还是被皇上休的皇后吗?皇上休妻已经是让人匪夷所思了,这还藕断丝连的玩情义连绵,上次就因为就人说了几句嫌话,皇上就大怒下旨,还在宫里留下用膳,现在又送物寄相思。因为这台和别台不一样不是。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你们小两口接着玩,别人还是别乱参与了。所以一大厅的人,就连亲属,也都是当没事人似的,鼻观口、口观心。
    看着别人的表情,张嫣是又羞又骄傲又是思念,自己的男人没有忘记自己,她和新月带着留声机回到了闺房,倾述着对男人的思念、爱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此事却是不胫而走,多少人八卦的讨论着这事,别说是八卦的主人翁是皇家了,连个大宪门,八卦爱好者们,都能谈起来没完没了的,更别说这事算是千古之奇了。这不,又带着一件五万两一件的定情物,这传播的速度,可比有人造谣的时候更是快多了。
    第二天八月二十一日,朱由校的手下诸人群情鼎沸的汇集在了归化城内。朱由校招集了众将在琉璃殿议事。
    把这两天收集到的情报说完,朱由校首先开始了讲话:“众位爱卿,林丹可汗此来,也是来势汹汹了,四十万控弦之士也因接收了那十万联军的一大部分,所以这上数字相差不大。所以此战,是依城而守之战。诸位爱卿说说意见吧”。
    “皇上,兵来将挡,水来士屯,林丹从东面而来,在归化城以东百余里处的群山峡谷,就是其必经之地,若皇上愿以奇击之,可择一处埋伏之所,来次埋伏之战,”满桂用脑子的时候相当比较少,这次盯住了地图看了半天,也算是不容易了。
    “回皇上,归化之东为阴山之尾,那里的地形复杂,恐非有所谓的必经之路,万一若林丹从别处来攻归化,回师恐不及时。”何可纲也盯了一会的地图,而且这几天率天仇军东去征服一些部落,也知道那山谷、峡谷众多,想要布置俘兵,的确困难。
    “皇上,归化城背靠大青山,本就是一座要塞,臣想,无须使用奇策,只须堂堂正正的守好城池即可。”
    “皇上,恐敌人围城,”
    、、、、、、
    一时之间,众将就开始积极的讨论之中,各种计策都是层出不穷,倒是只有闫应元在哪里不动不说。这点倒和前段时间过来学习的袁崇焕一般无二,可惜袁崇焕已经去了陕西找卢象升了,只留下了闫应元一个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闫爱卿,众将也都出谋献策了,你也给朕说说。”
    “是,回皇上,微臣一直在听,对众将的计谋深表钦佩。这里谈几点观点,一是归化是座孤城,他的防御再好,也没有任何的卫城,没有相互依存的力量。而且归化城没有外援可依,一旦被敌人来个围城,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闫应元这半天了只是看着地图,然后说了一大通的废话。看到别人都不知所云,一个个都怀疑的看着他。
    “闫大人,整个草原之上,本身的城市就相当的稀少了,这里是皇上刚刚攻占的城池,卫城之类的,那肯定是不存在的,外援除了在大同那边外,再近的也没有了。皇上打的如此多的仗也没有任何的外援,小将实不知闫大人,此言到底何意?”曹文昭和闫应元也熟悉了,知道他肯定是有所指的,所以这时候直接的问道。
    “曹将军,孤城是指孤立无援的意思,所以下官的意思是指可以造援。”闫应元直接的回答道。
    “闫爱卿你所说的造援是在哪里造?作用又是什么?”听到这里朱由校来了兴趣了。
    “回皇上,上次来的太阳坡之地,以及以将的纵横交错的沟壑,那里离此不足四十里,顷刻之间就能造一个攻之不下的要塞,不正是可以做为一支援兵的存在吗?虽然于守城无利,但到了关键之时,有三千五千兵士,从背后袭杀,必收奇效。再则三千五千之数与守城并无多大的区别。”
    “那爱卿所说的关键之时,又是指什么时候?”
    “回皇上,关键之时要看战局的发展,归化城一面背山,三面高原,若敌围城,则不会围三缺一,只会全围。到时敌攻城失败,这是可以预期的。那时战斗就会陷入僵局,那关键的时刻就有好多,比如四十万大军,粮草的存放、斩其粮路;皇上出城反攻等,都是关键时刻,这需要战局的把握。”闫应元平淡无奇的说着,其目的就是在归化城处设一处奇兵而已。
    “闫爱卿分析的倒是,城内和城外两处,倒是可以让事态不再如此平静,而大峡谷处除了那几处地方,倒也没有可攻人封堵之地,若敌不觉,则可引为奇兵,则敌有察,则可引其入内来追,中伏杀之,最不济也能守住太阳坡这样的险地,据守而已。朕倒是依从此计,闫爱卿,你欲与何人一起?”想想也感到有些道理,凭着光报指挥系统,两者之间可以很成功的配合默契。如此可以使战役多了一式式项选择。
    “微臣愿再与曹变蛟将军一起,再带百部阻击弩。”闫应元要的也不多,和老搭档曹变蛟一起也是熟悉了,用起来也方便。
    “好,朕准,另外再带一千净军一千锦衣卫,三千快速反应队,其余物质,爱卿自行与军需官准备。”朱由校答应的也痛快,闫应元表现出来的越出采,他就越高兴,对这个抗清第一人,他基本有着最大的信任了。
    “臣谢皇上。”闫应元也倍感到特别的有面子,前边从将官说了很多,但皇上却独用了自己的,这份圣眷可是不小。(未完待续。。)

第379章布置战场
    “众爱卿,朕决意,就在此城之外,与敌为战,打出朕的战车之威力来,草原之上,讲究的是实力为尊,而林丹可汗曾以大明为其踏脚石,一战成名。现在是要把这个名声,加在他身上之时了,让他成为朕成就草原威名的踏板。”对于被林丹可汗攻了大明义州,尔后又强迫给大明搞和平贸易,这事当然是大明的耻辱,林丹是北元最后残留的势力,这个家族在元朝也给汉族带去了无尽的苦难,现在又想着重整旗鼓,再建大蒙古,不管历史是他是多么的悲情,也是祖上迫害过中国,自已也侵略过大明,现在还想着反攻倒算,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是让自己来结束北元吧!
    “我等必为皇上死战!”众将也被朱由校说的是心驰神往,跟着皇上的这段日子,是他们在行伍生涯之中,最有成就感的日子,快意沙场,谈笑杀敌,这是古今中外每个战土将领都愿意追求的,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众将无须在意他那四十万军队的数字,进攻是一个个来的,一个批次一个批次的上前,四十万和十万,对于朕的军队来说,并无其它的区别,不过是多费几支弩箭而已。因为从三百丈的距离杀过来,都是需要冲击时间的,有阻击弩和神弩在手,哪里还在意他们这些。”朱由校信心满满的说,些言倒是实话,假设敌军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傻子一般的只想着冲锋的话,四十万和十万、甚至是八十万,区别不是太多,因为神弩的射击速度,肯定是比冲的距离快了一线。若敌人带着防护设备来攻,不说快速反应队和战车又可以打配合的话,凭着高墙而守,谁又能上得了城墙呢?这点就未战先预胜立于不败之地了。
    “皇上,臣等追随万岁征战沙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且打了这辈子最多的大捷。此生足矣!”何可纲上前誓言旦旦的说着,这也是他的心理话,和眼前的辽东体系的将官比起来,他的级别算是最低的。人家不是总兵就是个游击之类的。就自己的起点最低。但却是最早被皇上叫到了身边,从宫变开始,走到了如今。现在已经成了众将的高层一般。
    其他的人当然也跟着捧场,说一些心里无论是不是的真心话来。
    “好,能有汝等将领奋勇杀敌,朕何愁大明不能中兴,天佐大明!”
    “天佐大明!”、、、、、、
    “朕现在命令,何可纲负责守南门,”
    “臣接旨。”
    “曹文昭负责守西门。”
    “臣领旨。”
    “满桂,与朕一同守东门。”
    “是皇上,”
    “众位,此战是朕第一次凭城而守之战,对手成名几年,老谋深算,盛名不衰,不可大意,但朕却不会把守城之战打成乌龟之战,躲在城里不出来,那不是大明男儿的本色,这点各位要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守城,和长墙的作用一样,朱由校一直是不屑为之,那是一种弱者的表现,他却要打出大明的骨气、脊梁出来,一句不叫胡马渡阴山,他却要反问,为什么就胡马不过阴山了就叫好汉了?怎么就不能如岳飞一般,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呢?
    “臣愿听陛下吩咐。”
    “要做好长期战的所有准备,城外三百丈之外不设任何的机关,但三百丈之内,三十丈朕要求,各将各门自行设计阻碍,要做到千米之内敌军寸步难行。众爱卿,就看你们的本领了。”朱由校这个难题出的不算大也不算小,从辽东过来的人,对于如何阻敌应该是比较有一套的,但这话说完,满桂就面露出难色。
    朱由校对于此战还是比较慎重的,这是面对着史上名人,不管他最后如何,都有着他光辉的一面。虽然没有象岱海一样弄个壕沟之类的东西,但有着多了三百阻击弩车和二百阻击弩,这是主要的。朱由校想着利用上千个阻击弩的力量,以及战车与草原骑兵真正的对碰,打败了林丹,这片草原上的问题基本上能解决一大半。
    众将回去后,各做着各自的准备,满桂不知道如何部署东门的防区,那是林丹可汗第一个要面对的大门,也是和皇上一起面对的,又怕拂了皇上的圣意,老老实实的回禀了皇上。
    朱由校倒没说什么,对满桂这个态度端正倒是挺有好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弄的明明是个外行,偏偏要装成内行的模样,指指点点的,更可怕的就是当成了领导来主持这个事关生死的大事。
    这个布置倒没有什么难的,只不过是设置障碍,让敌人马速慢下来而已。因为铁丝网被敌人拿绳子一拖就走,白白的耽误功夫。所以这次朱由校的设计铁丝网直接就是个可拖走的,因为神弩的军士也可以移动的,让铁丝网随着他们的位置而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而单纯的把三十丈到三百丈之间,这一大片的地区白白的浪费掉,只有一个阻击弩在那边阻敌,基本是任由敌人随意往来,也是不太合理。若敌人有大型的设备,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若只是靠着一些简单的挡板类东西的存在,为什么不把持弩军放在二百七十丈那边,铁丝网也不必非铺上三十丈宽,给个十丈就可以了。
    而敌人进攻到铁丝网之前时,持弩兵连同铁丝网一起后退,这样始终有一层铁丝网当作缓冲,保护好持弩军的安全性。当然这就有一个后边的战车或者部分挺兵上前时,会影响进军的速度问题是。想一想那也简单,铁丝网是可以折叠的,一折,那后面的通道就开通了。
    想想这个主意也是不错,可以让持弩军远离城墙,依托阻击弩的射程保护之下,不再只是被动的呆在城墙上守城。这样能更好的有一个防御层次了。所以把这个思想给西南两城传达。(未完待续。。)

第380章新军启用
    袁可立此时现在毛文龙处,两人就朝鲜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商谈。辽将最终的叛变,让毛文龙没有感到太大的奇怪。在这辽东这个地面,一会姓明、转身姓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早就已经司空见惯,包括自己的手下,毛文龙也从来没敢指望过他们能够一直的守身如玉。只不过这次的叛变搞笑的成了一个集体叛变,这倒是大明朝第一次有之了。
    对于建奴的情报,毛文龙是知道的,辽东将领得到了他们主子的许可,投降之后,在莽古尔泰的带领之下就奔赴了朝鲜。因为建奴这边没有信心敢于面对山海关这个雄关。那里可不是锦州等城或者军堡能够可比的。就那城墙的高度,别说是什么攻城了,就是闲来无事,拿个云梯想爬上去都比较费事,而且还是特制加高的云梯。而建奴拿用的什么围困之计,更是无所谈起,所以建奴并没有打算强攻山海关。
    而朝鲜战略是他们早已定好的,现在正是扫清一个敌人或者是两面三刀的敌友难分的人。不过因为阿敏不小心被明皇种在了前门,所以才由莽古尔泰带兵去罢了。而那些了将因‘心恋旧主’,‘不忍相残,’所以主动要求的去打朝鲜的辽将们当然也就成了这次朝鲜战争的主力部队了。如今朝鲜战场之上,辽将们为了给新主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特别的卖力气,所以那里已经是打的相当强烈了。
    消息得到了证实,袁可立也得到了皇上的指示。让朝鲜先面对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局面再说,这样更加的符合他们人前一面,人后一套的棒子(棒子这词有人说是人参,有人说是妇女洗衣的梆子,也有人说是古时代一种刑具之类,更有人说在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时候,雇用了大量的朝鲜人当警察,他们拿着人警棍迫害中国人。这几种说法都表现了棒子的不可靠性。)特征。
    那就让光海君等待一个出现的时机吧,依皇上的意思,这东西还是比较难把握的。既要让朝鲜人看到光海君能给朝鲜人带来光复朝鲜的希望。然后可以支持光海君取得政权;然后又要让他们看到朝鲜的绝望,那样才能顺利的移民大明,走上其最后一条活路,这才是难点中的难点。因为这一个阶段必要是要打个大败仗的。
    这样的策略已经大大出乎了袁可立的意料之外。他所想的就是一个驻军而已。甚至再远一点,建立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