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3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23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仁慈”大家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算是保护文臣的信号吗?是皇上对文臣的又一次妥协?不管什么原因这是个好事情,夸大其词对皇上歌功颂德。
    然后就是福建巡抚朱钦相的奏折,言该省西库贮银三十七万除剿夷开除外尚有实银一十九万三千余两,经过仔细的听也知道,朱钦相是个连魏忠贤都不买账的主,和杨涟的关系很好,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其所说的夷,其实就是海贼杨六、蔡三、钟六等伙同荷兰人搞的鬼。现在事办完了,还能给剩下点银子,这时候的剿夷,也算不错了,不过朱由校却想着,把这帮人收拾了那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应该登场了吧?那可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叫回来问问再说吧,于是说:“传朱钦相进京述职”。
    最后又是一个关于汪文言、**星案的同谋之类的,要求处置,留中给老魏吧。
    时间也不早了,今天的事就到了这里,有事再说吧。大家没什么好心情,以前都是靠着学识让自己高于木匠一等,但今天在这方面却失败了,不免也有点灰心,就这样散朝了。
    下了朝之后,朱由校到了小校场,那里的宦官正卖力的训练,在这里不讲关系资格,就讲训练,练的好了,下个月搞个好名次,那就会到皇上的面前显摆一回,想要出人头地,还有什么比练好身体来的更快的?所以训练的热情很高。皇上一来,那就更卖力了。看了一会,朱由校也亲了亲民,拍拍这个问问那个的,把这些宦官唬的一愣一愣的。个个表现出死忠的样子,这就对了,不忠要你们训练有个屁用。看到他们的训练热情,朱由校觉得应该加快诸葛弩的研制了。这样下去两三个月成军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回到了乾清宫,时运杰已经拿着一大包土和石块在等候了。朱由此可见校接过来一看,还真是矾土,把铝造出来有困难,但把氧化铝从里面弄出来就相对容意的多了,后世生产氧化铝的厂实在太多了,生产工艺也简单,不是烧结法就是欧州传来的拜耳法生产,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用晶种从铝酸钠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铝,而将溶出度渣及含硅高的矿石,另用烧结法处理。拜耳法中的赤泥在用碱预处理后,可回收氧化铝,而说到具体的就是一个用一百四五十度的温度把矾土给溶化了再处理,具体的让工匠们再试验把握就是了。于是写了一些拜耳法的原理和具体的工艺,让时运杰去收集矾土并生产,拿出来的产品快速的给玻璃试验使用,朱由校对玻璃太需要了,昨天睡觉前让人把外国进贡的单筒镜拿过来把玩了半天,心里那个急啊,按时间来说伽利略已经发明天文望远镜不少时间了吧。有了这个东西,直接可以把全国的驿站从官办的赔钱变成赚大钱的买卖干,用望远镜传信息,那个速度什么能比?虽然从西周的时候中国就开始有了玻璃,但那个透明度,唉,谈什么望远镜,眼睛都看不清楚,这要是个冰雪世界还好,直接弄点冰也能造个望远镜,但这可是个温带,所以一切的希望只能靠玻璃,玻璃啊,快出来吧。
    时运杰走了以后,朱由校用了些午膳小睡了一会,朱由校决定去南宫那边看看,三天后,锦衣卫就来集合了。但还没走,李德全和几个铁匠又来了,当然包括那个鞑子的仇敌崔尚隐。看着他们把许多的弹簧、镙丝、滑轮,钳子、扳子的等东西拿了出来,朱由校没想到他们的效率如此的快。顺手拿过一段钢丝和一个桃形滑轮,做的可真毛糙啊,这还能叫滑轮吗?“这个滑轮是谁做的?”朱由校问。
    “回皇上,赶得急,有点毛糙,奴才知罪。”崔尚隐到前边来回答,现在他已经成了这伙人的老大了,连李德全也没有他风sāo。
    “是啊,这个不打磨是不能用的,滑轮滑轮,讲究的就是一个滑字,只有滑了才能最大的减少磨擦力,才能更加的省力,你这个不是省力了,费力还差不多。这些扳手镙丝之类的东西做的还勉强算上可以,不过要知道这些仅仅是一种型号的,还要做更大和更小的。这个弹簧,唉,这哪里是弹簧,铁丝还差不多,走,我们到你们兵仗局去,朕看着你们做,”现在净军已经开始训练了,朱由校对诸葛弩的渴望更加的强烈了,要知道,他建新军的主要依仗就是高科技武器,没有这些,光是训练有素仍然打不过野猪皮,没办法,身体素质不行,当然不是瞧不起中原的人,只是拼杀起来,的确不如人家野蛮民族,这是个事实。人家基础是从小打起的,而自己凭什么半年的时间就能练出来能够对付他们的天兵天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朱由校还是选择了科技流。按着他的方法,当监军在野外对付敌人的时候,就是前边有阻敌的铁丝网或者根据‘勇敢的心’里面长树杆对付骑兵的一招,设计一款长长的铁匣子,放在地上,一按机关,里边出来三根铁杆,一端插土里呈45度角冲着前方,再在中间来一个支点,三角型固定一下,这样敌人的战马冲过来就是个死。这样可以极大的阻碍敌人的进攻时间,让他们无法近身撕杀,把自己的弱项避开。而自己的军队则在竖盾后面,手持诸葛弩,轻松的shè杀敌人,什么还有这个杀敌来的痛快。其他的都好说,唯独这个诸葛弩不好办,如果没有诸葛弩,这一切都变成了空想。只有亲自去看,甚至是亲自动手才能把事情变得更快。毕竟朱木匠的神识和身体让自己继承来了,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兵仗局,兵仗局的掌印太监王应科完全被打了一个突然袭击,这两天他都快烦透了,一个从兵仗局被赶走的李德全突然回来了,耀武扬威的对着自己指指点点,一会要东西一会要人,让他很没面子,原来脚底泥,现来头上站,这谁会高兴?不过没办法,人家有圣喻,你总不能抗旨吧?所以只能忍气吞声的被他来指挥着,这不昨天带着人干了一个晚上了,今天又去见皇上了,还真不拿他这个掌印太监当干部了。万没想到,皇上被他们请来了,唉,还好没有阻止他们的工作,否则自己这个掌印算是干到头了。
    “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掌印王应科急忙的带着大小的宦官过来行礼。
    “免了,李德全带路,”朱由校没时间在这里和他们磨叽,还是直奔主题的好。
    就这样直接来到了铁匠作坊里,掌印王应科当然得跟着了,不明白皇上这搞的是什么把戏。但很可悲的是,被人跟清场了,里面的东西不让看。我操,把王应科气的不行,虽然他没有东西可用来操,但还是一个劲的在心里骂,但也没办法,谁让他根本不会这套工匠的手艺。搞个掌印的官全凭的是自己的关系和钱砸的,只能白白的看着别人被重用。
    在这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的时间,朱由校完全不顾别人的劝阻,很多的时候都是事必躬亲,自已动手,好在现在是朱木匠的身体,动手能力是相当的强,也没有觉得太累。但人力有穷尽,虽然别的东西都是顺风顺水的,但弹簧和钢丝绳就是不合格,原因很简单,钢性不足,没办法,底子薄的缺点暴露出来了。
    “你们现在怎么炼的钢?”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当然要想方法解决了。
    “回皇上,奴才们是主要是用炒钢法和灌钢法,其次还有百炼钢法和炒铁渗碳法炼钢。”李德全回答着。
    “有灌钢法,具体的说说。”
    “回皇上,灌钢法就是‘烧生铁jīng,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李德全哪里会如此专业的东西,给了崔尚隐一个眼神,崔尚隐很高兴自己又有了一个在皇上面前卖弄的机会,开始侃侃而谈,看到皇上没什么表示又接着说:“其实比灌钢法更好的是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火变成金黄色时,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中合生铁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火焰,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用的是什么火?”朱由校听到金黄色的火知道大概是在1300度左右了,他也真不懂怎么样炼钢的,这是重工业,他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是零,但他知道钢就是含碳量,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温度一个是含氧量。所以先问了什么火。

第三十五章魏公贪权
    “碳火。”崔尚隐直接回答。
    “不行,要用焦炭。而且把鼓风机做到最大的程度,这样试试,实铁和钢的曲别就是含碳量。生铁里面都有这东西,我们人眼可能看不到,但的确有。你们说的灌钢法还是苏钢法都是拿生铁去中和熟铁就是这个原因,你们试试用石墨去中和熟铁,具体的朕也不明白。还得靠你们去摸索”朱由校记得历史也早已经用焦炭练钢了,搞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提高温度总不会错吧。
    “奴才尊旨。”李德全他们一楞,这生铁里面有人看不到的碳,皇上这是听谁说的?看样子说的是这样的肯定,不象是有假,但把生铁换成石墨倒也没有什么复杂的,鼓风机也不难搞,反正连皇宫都是皇上的,让换就换,说不定还真能成功呢。正说着呢,魏忠贤来了。
    “魏公公求见。”
    “让他进来。”
    “奴才、、、、、”魏忠贤进门就跪下参见,他这段时间让朱由校敲打了一回,胆子小多了,这又是杀客氏又是抄了王体乾,然后把身边的人换了一个遍,还搞了一个净军出来,皇上这是明显不信任身边的人了来了个大换血,还让锦衣卫集合起来训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上这是有危机感,朝中有在皇上身边布的眼线一下子全部失去了作用。包括他魏忠贤的也一下子掐断了,皇上现在只信任自己从底层提拔起来的那些宦官,他的危机感是大大的加强了。如果不是皇上和他那段推心置腹的话和那晚的晚宴,以及对他赈灾表现的肯定,他请辞的心都有。以前总觉得随时可以把握着朱木匠,但现在他真的看不透,也不知道今天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竟然把自己的老对头朱钦相召了回来,让自己根本无法捉摸。自己吓得这两天都老老实实的呆在灾区搞赈灾,这可真是下了苦功夫了,什么事都盯的死死的,有不长眼的还想着贪着,直接就是一个死字,杀了十几个人,结果现在都老实了,不敢拿赈灾开玩笑搞创业了。司礼监的人现在没有了王体乾,他又在灾区,已经有大批的奏折堆在那里了,今天又留中了几个拆子,这也不是个事啊。本来以前可以随意处理的奏折,现在也不敢乱批了,怕万一撞枪口上,那才叫一个冤呢。在皇宫里问了半天才问到皇上去了哪里,这在以前怎么可能呢,皇上在哪里他都是在第一时间知道。
    “大伴,起来说吧,”
    “回皇上,这四天来奴才把灾区的安置工作的架子搭了起来,把下个月的灾区吩咐了体已的人,带着钱去城外两百里处搭安置篷,然后迁居民过去。但钱粮上,户部已经有所紧张,下一步不好开展,加上辽响也等着发,所以,奴才斗胆请皇上拿个主意。”魏忠贤很不想说这种话,这么多年了,他从来没有张开这口,向皇上的内帑做文章,大明的皇上没有不爱财的,为了让皇上放心,他总是变着法的从盐税等杂税上入手,多搞一点钱,从一开始兼宝和三店的提督就变着法的搞钱,这几年更是给皇宫里弄了不少的钱。但这次的大爆炸也太忽然了,而且皇上还要搞大规模的赈灾,这也让他这个巧妇因没米而为难,要不是皇上已经承诺过可以动用内帑,他可真不敢张这个口,特别是在这个皇上不稳定期。
    “朕明白大伴的意思了,赈灾不能断了,民心是一定要的,这样,你先从内帑里支取二十万两过去,相信刘志选那边几天后就会有钱送来了。到时候就不愁没钱了。另外再送二十万两给山西那边准备着,把工匠都集中起来,为那些房屋毁了的人重新建房,那里需要的钱将会更多,宫里的金山是个死钱,还得靠实业啊!”转眼四十万两银子就没了,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用在实处,朱由校心里也是一阵急。没钱就是麻烦,都说贫贱夫妻百事衷,自己这个没钱的皇帝也是百事不顺,可见国事家事都有着共通之处。
    “皇上真是太仁慈了。”老魏没想到会这么的顺利,虽然对国家来说,四十万两银子不应该算个事,但现在是多事之秋,捉襟见肘,这就是雪中送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了。
    “有什么仁慈不仁慈的,国家是朕的,朕总不能瞪着两根灯草丢了江山吧。大伴可要看好了朕的银子,不要让那些贪官污吏给朕漂没了。”朱由校本来想说这都是朕的血汗钱,一想也不合适,都是历代皇帝留的还屁血汗。
    “皇上放心,奴才这次把眼睛睁的大大的,以前的不敢说,这次的差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这里边漂没一两银子的。”老魏这次的信心相当的足。
    “好,朕信任大伴。”
    “皇上,奴才有一事想请示一下。”
    “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回皇上,现在王体乾被撤职发配了,司礼监掌印的职位就空了,还请皇上早日选出一个才是,而且这下边来的奏折已经堆积了许多,奴才也不敢私自批了,还请皇上指示。”这才是他来的关键,掌印太监没了,自己这个拿笔的可得注意了,万一触了龙鳞麻烦可就大了。
    “掌印的人选,朕再看看,至于奏折方面,这个还象以前一样,大伴本着公心处理就是,实在是拿不准的,再拿来给朕,你看看朕这一身的打扮,也没这个心思了。”对于朝政朱由校是真没有多少心思,搞什么都搞的不开心,他们的政绩和自己的看法完全是两回事,昨天还让董其昌顶了几句呢,文臣的眼里,只要没事就行了,什么GDP、生产力都是假的,稳稳的做官就行,见过谁去屯田、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