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6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26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伴,你先起来,大伴放心朕没说是要涨税银,不会傻傻的去做你说的杀鸡吃蛋的事,朕是要经营模式改变一下,让朕能赚更多的钱,更让那些佃农们富起来,至于怎么改变,还要看实际的情况。趁着这三天不用上朝,朕去上林苑和皇庄看一下,这边呢,大伴就费心帮朕盯好了。明白了吗?”朱由校让老魏的劝诫搞的一愣,这老魏也太看不起自己了,以为自己这是要加赋,那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而且有条件的话他还会免了全国农民的赋税,说白了土里刨食能有多少钱?看后世,国家光是从汽车、股票、房产等税收上圈出多少钱来,把农税这块相当小的收入免了,根本不会让国家有任何的损伤,相反还会增加人民的拥护,仅他们更多的创造产值。而且这条对于明朝更为重要,国家控制着这么多的资源,不想着利用这点搞公用设施赚钱,光靠着那点农税有个屁用。一年的农税朝廷这边也就是个定数2600万石粮食,换成了银子就四百万两白银多一些。而朝廷现在加收的辽响、练响等农税也是四百多万两白银。辽响练响这些东西打败了建奴自然就没有了,而那农业的定税如果能靠着自己的手,创造一些产业赚钱交给朝廷免了的话,那这仁政可就大了去了。要知道百姓可不是仅仅的要交这些定税,如果说农税国家收四百万的话,那下边的官吏层层剥下来,就是上千万,都放在少数的农民身上,不革命才怪了。所以,免掉农税势在必行,只要自己赚钱交上,那谁还能说出一个不字来,这一下让天下的农民全部感激皇上,这个民心收的那叫一个好,都感激了谁还会造反,就是你想造也得有人跟你造啊。“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没有李岩创造的这鼓动人心的话,百姓会那么热心的跟着起来造反?现在皇上要主动的搞‘不纳粮’那百姓不更得拥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钱字,所以要快快的赚钱。
    “皇上大才,不是奴才能懂得,但皇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魏忠贤虽然听了皇上不涨税银,但仍然要搞大动作,老魏始终是不放心,不是不放心佃户们,而是不放心自己的孝子贤孙们,要知道宫里太监们来钱的一部分来源,可都是靠着这些庄子了,这要是搞砸了,这么多的人可就麻烦了。出了事最后还得算他头上,宦官当政,就这文臣们还不抓住了机会反击,即便是文臣们没动静,恼了皇上,那更是麻烦。
    “放心,没有十成十的把握,朕是不会乱动的。好了,传御马监掌印太监、上林苑监,再把田尔耕也叫来。”朱由校没时间和老魏磨叽,把人叫来问一下,直接准备出发。
    不一会御马监太监刘若愚到了,四十岁上下的年龄,虽然是太监,但有一股儒雅的气质,甚是难得,进来后跪地参拜。
    “奴才刘若愚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本身吧,今天朕叫你来,是想问一下御马监下面皇庄的事情,你谈一下吧。”朱由校没有多说什么,和宦官们直来直去的好,不必象和大臣们一样还得想想,这都是家奴,好了就用不好了扔一边就是,别搞成前世的物业部门,明明是人家业主花钱请来的管家,他们可好,管家当成了大爷,把业主整的一个惨字了得。
    “回皇上,皇庄一共三十六处,主要集中在北直隶的顺天等八府,以及保定﹑河间等府,由于现在没有赐给皇后和太子,所以没有皇后庄和太子庄,只有皇庄。每个皇庄内部的管理人员大多由宫廷直接委派管庄太监管理﹐另有官校﹑庄头、家人等数十人。皇庄每年的收的子粒银是按田亩所收的定银,从万历年至今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是每亩三分,共计一十一万二千七百八十六两三十八分银子。”在御马监已经四年了,刘若愚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上心的,这些年记下来这个数倒是非常的准确。其实御马监的主要管理的是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管理皇庄和草场只是最不重要的一项职责。
    新的一周开始了,衣食父母们,请投下你们的推荐和收藏,让我冲一冲榜,梦难成这里感恩戴德。祝大家新的一周交好运、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第三十九章御驾京城
    “哦,很好,朕今天想去看看自己的皇庄,你陪同吧。”都到保定了,可真够远的,听刘若愚的意思,除了自己之外,连皇后和太子都有自己的庄子,可能是自己没分的原因,所以张嫣是没有的,也好,省的麻烦。
    “奴才乐意效劳。”刘若愚答应的倒是痛快,但眼睛却朝着魏忠贤盯去,眼里充满了忿怒,在他想来肯定是老魏使的绊子,想害他,他们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朱木匠即位时,刘若愚就已经是司礼监的监丞,没一年时间魏忠贤弄死了自己的恩人王安,权势熏天,而刘若愚为人相对正派,(最起码自己认为)既不交结外廷,又不归附魏忠贤,所以屡屡受到排斥,不久被魏忠贤赶出司礼监,调到御马监。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因自己不通文墨,而刘若愚则是一个大才子,所以把刘若愚借调到内直房,让他主管有关文书笔墨的事。但是,因为刘和魏忠贤不和,李永贞对他并不信任,任意役使,处处设防,气得刘若愚几次重病,最后又回到了御马监。所以他和魏忠贤的矛盾很深,认为这次是老魏进了什么话,借皇上的手搞他的。
    刘若愚和别的没办法活下去了或者犯了事入宫的那些宦官不同,他是典型的非主流宦官,他家境富裕,是官宦之后,注意了!不是宦官之后,南直隶定远人。他父亲刘应祺,在万历年间官至辽阳副总兵。其长子茂芳官至昌平参将,刘若愚是老二,万历二十六年(1598)刘若愚十六岁时,做了个梦,至于什么梦不得而知,可能是得了癸花宝典了吧,起床后就挥刀自宫,(这得多大的勇气,还别不服,如果你不服的话可以试试,我是试了,怕痛没挥下去。)从此不再学儒家经典,改读医书,讲养生。把他爹差点没气死,最后没办法,都没小**了留在家里还有什么用,最后只能把他送进了宫。而进宫后,由于肯用功,他当班时干些抄写的工作,下班后自己读书写字。所以进步很快,成了一个好学有文,长于书法,熟悉礼制的宦官。是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的,他的目标从不避人,认准了就是司礼监,那才是宦官的终极所在,已经混到了司礼监监丞的份上了,凭着他的才能,再进一步极有可能,但没想到被老魏赶走了,好不容易李永贞借调了他,对他又不信任,又怕用了他而得罪了魏忠贤,又回到了御马监,没想到就这样魏忠贤还是不肯放过他,在皇上这边告诉他的状,所以趁着皇上没注意企图用眼光谋杀老魏,但老魏一脸很无辜的样子让他也纳闷。
    这时候田尔耕到了,一阵见礼后老实的让朱由校安排到一边站着去了,但他很高兴,皇上叫自己没别的事,竟然是视察工作,这可是好事。
    很快就是上林苑监周堪赓到了。行完了大礼之后,朱由校直接让他汇报工作。
    “启禀陛下,苑地在北京南边大兴附近,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西南至浑河,中间有一个海子,其中,上林苑蕃育署有養戶二千三百五十七家,牧地一千五百二十頃又三十四亩,光祿寺每年取孳生鵝一萬八千隻、鴨八千隻、雞五千隻、線雞二十隻,雞子十二萬個。嘉蔬署有栽種地一百一十八頃又九十九畝,光祿寺歲取青菜二十四萬七千五百斤,芥子七石八斗。良牧所有牧戶二千四百七十六戶,草場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頃又十三畝,光祿寺歲取孳生牛八百隻,羊五百隻,羊羔二十隻,腌豬二千口,正旦和冬至節取肉豬一千口。”周堪赓简单的把上林苑介绍了一遍,其实就是一个在大兴的皇家苑林,起初是元代设立的,最后被明朝利用上了。
    “陪朕去看看吧。”朱由校已经坐不住了,听了半天这么大的地才产出这么点东西,真是太少了,怎么也得先把这个近点的搞成一个宝库再说。
    皇帝说去当然得去了,阵仗要搞一搞的,但朱由校坚持就是微服去就行了,搞的这么复杂做什么啊,反正行踪就这几个人知道,大不了让大汉将军随后跟着就是,由于此事突然,而且三天就赶回来了,没必要搞的这样隆重,要是大队人马去了,这三天的时间,可能就只能到上林苑转一下然后找个附近的皇庄看一看,就结束了。快马到大兴二十里地很快,而且回来的时候还可以看看卫生纸作坊。
    于是,一个不到一百人的队伍就组成了,随后派三千大汉将军慢慢跟着以备不测。老魏当然是呆在了皇宫,一切事情都由他来处理,皇上行踪保密。曲向东一个文官,没办法也骑上了马跟着跑吧。
    本来去上林苑走崇文门近一些的,但刘若愚坚持非走正阳门不可,朱由校问何故。原来,内城有九道门,其中正阳门是只有皇上才走的门。传说因为皇上自称为真龙天子,所以认为如果门字上带钩,会刮掉龙麟,避讳,所以在正阳门以及故宫里面所有的门字上面都不带钩。以示尊崇皇帝的“避讳”。这样,流传至今京城的“正阳门”上悬挂的匾额,其“门”字不带钩。这倒引起了朱由校的兴趣。
    过了金水桥,看到了挺拔高矗的华表,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不由的问:“刘掌印,那华表上面的是什么雕像?”
    “回皇上,那上面的是华表又称作望柱,华表上石犼(读hǒu),是一种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兽蹲立,这是一对华表,这只是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故在古老的传说中,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刘若愚的才学可不是吹的,对这些典故相当的熟悉。
    正阳门这个应该是后世的前门了,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朱由校当然走得。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shè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式闸门(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
    欣赏了一番后,一行人出了皇城,朱由校也顺带着向西一拐,看了看灾区,那边搞的不错,看来老魏是真下功夫了,见到赈灾的粥蓬也是井然有序,粥也是达到了他要求的标准。而重建工作也已经展开了,从宫里抽出来的工匠们都在努力的挖地基呢。
    看着这些人,朱由校的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些工匠也是兵啊!是朱木匠自己搞的占役,弄去建宫殿了。明朝的兵没战力也不是某个人的责任,属于整体,从皇上、朝廷、文官、武将、勋贵、皇亲国戚等等只要有能力把手伸过去的,大家都变着法的去占役,好处当然是省钱了。兵是吃皇粮的,弄到自己家里看个大门、修个下水道之类的,那工钱不是省了吗?谁把当兵的当人看呢?都是玩了命的去占役,把当兵的搞成自己的奴仆。这样的兵一年四季的没有训练过,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就是穿着军装的老百姓,靠他们能打仗,那不败也是奇迹呢。
    离开灾区后,看着京城那街道,脏、乱、差的还真是可以,朱由校虽然已经见识过一次了,但那还是靠着皇城,还说的过去。但这一到了京城的南部地区,可真的受不了了,满街的垃圾、污水到处都是,根本无人问津,小风一起,吹的嘴里就有一股子马粪味。那拉车牲口也是随处的大便小便,刚刚说到这牲口不懂事,结果就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稍微的背了一下,就在街道一墙角处小解起来,把朱由校烦的直摇头,这还是我泱泱大国的首都吗?“田大人,这就是你们管理的街道?怎么搞成这种局面,太脏了,让人怎么在这里生活啊,”
    “请皇上恕罪,是微臣疏忽了。”田尔耕急忙的赔罪,但心里也在叫冤,虽然锦衣卫有这方面的责任,但却是次要次要再次要的责任,基本上已经从锦衣卫里消失了的职责,怎么今天栽到了自己的头上?那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才是负责京城卫生的主要部门,但又不敢辩驳。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一下,否则不出疫病才怪了,回来你就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的负责京城的卫生工作,也把沟渠给通通,街面上扫扫,你看这污水流的满街都是,让人根本没法走路,如果资金上有困难,朕出钱。”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由的想起那场传说中的疫病,脏成这样子,的确容易生传染病,这条可得把握住了,别没让敌人弄死,被垃圾害死了那才冤呢。
    田尔耕听也是唯唯诺诺,既然皇上能出钱这事当然好办了,至于成立专门机构办这个事,田尔耕当然不敢多说什么,听着就是。

第四十章众无名白
    一行人终于出了京城,快马加鞭的跑在了官道上,半个多时辰后,来到了大兴的上林苑。这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湖光山色的,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心情不错,但却发现周堪赓心思不属样子,从朱由校说要来看看,他就有不好的感觉,因为虽然他是上林苑的最高长官,但很可怜只是个名义上的,这边的权利根本没法触及,因为上林苑最就变成了宦官的天下了,只能听之任之了,好在他们还能如期的完成任务,但实际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一直往里面走,朱由校就发现了前面的几套房舍前不少的宦官服饰的人存在,于是问:“怎么这里也有宦官?”来之前问过魏忠贤外三监并不是宦官在当家,而上林苑监周堪赓也不是宦官,怎么这时会有宦官呢?
    “回皇上,那些多是皇宫在这里设的上林苑提督太监手下的宦官。”
    “那些百姓呢?”
    “回皇上,那些就是正宗的海户,以前效顺人充役,后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