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32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332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速、精准等方面,都远超八牛弩,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建奴采取掩护物,比如在城墙上开一处射击口,出其不意的射击我亲军竖盾,那必然是要造成一定的伤亡。或者是在夜间,建奴利用此来偷袭的话,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当然在战斗中还有许多的方式,可以让阻击弩找不到目标,让其对亲军受到伤害。因此老臣认为,建奴那边不可再象以往可能有恃无恐的去进攻了,除非皇上能忍受亲军有所损失。”孙承宗无奈的说着,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疼,因为皇上最不喜欢玩的就是伤敌一千自损三百的勾当,这一点孙承宗当然了解。阻击弩的制造是相当复杂的,建奴拿过去图纸,也是没有办法去造,但八牛弩倒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只要有木头、牛筋,建奴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虽然这东西上一次弦就得三十人来动作,但战场之上那是提高上那弦的,亲军一方不具有快速移动能力,如果阻击弩不能提前压制住,那亲军只能干挺着被射。压制两字说真正简单,但设想若建奴把射击口都挡住,只在发射的时候拿开,凭什么压制?
    孙承宗说的对,接着参谋部的人也都发表了个人的见解,认为如何制造、装备八牛弩决定权是掌握在建奴的手中,建议皇上无须在意,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只要死得其所,就是重于泰山,是大明的忠烈之士。而自古以没战争没有不死人的,况且八牛弩的上弦操作是如此之慢,敌人若依靠着这一种武器,只会是取死之道。举的例子就是宋朝早就有床子弩,但结果还不是被蒙古给灭了。所以战争要从大局着眼,只看战争的结果就可以了。
    计划不如变化快,孙承宗所说的损失二字,是朱由校不愿意接受的,参谋们所言的当然也是战争的正常不能再正常之事了。但朱由校不能接受,仅仅是阎应元带着天应军来了那一次损失,就把自己弄的心里相当的不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成千上万人的牺牲,对朱由校来说太残忍了。
    不谈什么慈不掌兵这种冷酷的话,拿着大明的高贵血脉,去换那低能的建奴人的命,这肯定不是等价的。不值啊,把心眼里,朱由校一直就把建奴与倭奴直接的等同,虽然自己是生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时代,但那是建奴经过了三百多年的进化,并且伴随着汉族的血泪史所催生的,才把他们那一身的野蛮给洗去了一点。
    “孙老师,若朕放弃以前驱狼逐虎之计,放弃出兵哈密卫,开春就全力消灭建奴,如何?”朱由校想了想,最后努力的下定决心说。就算是建奴有了八牛弩的制造方法,一时也造不了许多,如果放任不管,一年之后,那就不好说能造出来多少台了,辽东就是木头多,牛也比大明内地多了不少,所以现在被压着打的建奴,估计肯定会举国建造八牛弩,不谈进攻大明,他们已经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了。就谈防御也肯定是这样的结果,那样收复辽东,将会很难很难。所以朱由校这几天想的就是暂停西北的计划全力攻击辽东。
    以前的计划是为了吞并朝鲜,所以就算是喜峰口大胜,朱由校都没有想着接着进攻。现在朝鲜已经与建奴占据,并达成了‘兄弟之邦’,所以也算是出师有名了。下面想着让朝鲜与建奴共建水师,然后将其挤到海里,‘引导’他们打倭寇的心思也就没办再提了。还是快刀斩乱麻来的好。至于打倭寇的的理由,以后再说吧,套句nb的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日天。(未完待续。。)
    ps:  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特别感谢这几天打赏的,看着让人高兴,还有帮着我说话的林琳璇书友,说的太好了,从一开始梦难成就没认为自己写的书有好字一说,第一本书,不足之处太多了。但第一给读者保证的是一定完本,当然这里的完本可不是虎头蛇尾的那种,梦难成自己也喜欢看书,的确也遇到过那种‘急刹车’的,让人看了不爽的。这点职业道德梦难成还有。第二保证是尽力去写。一百六十多万字了,说简单挺简单,但说起来码字的痛苦,却不足外人道哉。
    好了,看着咱们善良的小校校高兴,大家就接着捧场。
    感谢大家,发自内心的。

第565章战前准备
    “皇上此策当然可行,不过还得从长计宜。特别是皇上在西北订的如山的物质,以及正在路上源源不断运送的物质?”孙承宗对于出兵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多大的抵触情绪了,毕竟出兵河套、出兵喜峰口,给了他无穷的自信。不过听了皇上的话还是让他吃了一小惊,战争不是一个大侠去去单打独斗,而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筹备。先前是为了剑指哈密,结果这段时间为了这个战略目的,而不断的往西北的嘉峪关处运送了各种战略物质,因为哈密地面太远了,而且地域广大,征战的时间肯定是相当长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谁都知道,所以提前送运到二千里外的边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皇商们负责的,但皇上出的价钱可是相当的高。那数字看着都让孙承宗心疼,要知道孙承宗一年之前,还在内阁之时,对于大明朝廷那让人难以启齿的财政窘迫可是知之甚详感受颇深的;说一声穷怕了也是不足为过,几十万两的白银,那可是相当于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物质方面粮草可以让皇商们就地消化,正在运的也接着运。毕竟西北粮食的缺口太相当的大,放到那里以备不时之需,赈济百姓也是好的。而战略物质先行贮存起来。”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让朱由校没有什么多大的反对,东西在皇商的手里,不是在官吏手中,倒不虞有什么贪污之说。让他们直接在西北开个大粮仓就是,自己再相应对给他们补偿一些损失就是。如果说西北之征不一定能够见到什么可期的快速利益的话,辽东可不一样了。建奴们因为自己的蠢昧,把好好的辽东粮仓给彻底的毁了,但那是荒芜,是人为的离去才导致的,但沃野万里的耕地却是改变不了的。一旦东征建奴成功,把哪里改成了大粮仓,对于解决大明缺粮问题将会是一个相当好的手段。
    现在宋应星推荐的涂绍煃已经在研究‘化肥’了,当然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想有所收获那是不可能的。而在朱由校的鼓励之下。徐光启对于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品种改良还要不断的进行着。但这个东西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目前大明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产量的不足,只能靠增加耕地面积来解决了。辽东战略恰恰符合这样的特征,所以打这场仗越是提前。越有好处。朱由校越想越觉得为了一个虚名。把这个征东计划无限的推迟。是最大的错误。
    “皇上,那些物质所要支付的款项是几十万两白银!是不是太浪费了?”孙承宗对皇上败家子的行径大为不满,虽然这钱是皇上一手一脚赚出来的。但也不能如此的浪费啊。
    “不算浪费,孙老师,西北缺粮这个问题恐怕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有所缓解,所以以后,朕还会不断的往那里运粮。现在地方的官府都在以工代赈,边修路边放粮。西北那边更是如此。说句有多少粮就能招多少工人这话虽然大了点,但虽不中亦不远亦。而尽快的把路修好,恰恰又能让粮食运输更加的快捷,所以朕的这批粮食,基本上可以说是进入了更好的良性循环,所以并不算是浪费。至于钱财上的靡费,倒无需要考虑在内,因为朕就算是赚再多的钱,其目的就是为了我大明子民能够丰衣足食,这样的钱花出去才是物有所值,否则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朱由校这话说的大了一点,把自己的高度提升了不少。但对于开了一家可以发行货币的人来说,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几十万对于现在的小校校来说,不就是一堆钢铁吗?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商家都在使用大明最新的硬币。只要合理的发行,这钱就是源源不断的。而自己的各种作坊也都在为自己创造着价值,并且因为不断的扩大规模,而使得每一天的收益都在增加着。所以钱字已经不再重要了。
    满堂的人都在为皇上的豪爽和仁慈由衷的震服着,几十万两的银子,说扔就扔了,而且只要是给了百姓那就不算是浪费,这也太圣人了吧?面对着都是帝党的众人,皇上无须把自己装扮成圣人,而且皇上也讨厌这个称号。
    史可法一支以为民请命为标榜,但高度却站不到皇上这样的位置,轻财重义能到这样的份上,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
    “皇上高义,如此爱民如子,万事以民为重,实乃国之大幸、万民之大幸也。”孙承宗满意的点着头,一手抚着自己那修的一丝不乱的胡子,眼里充满了爱意,看着自己的得意天子门生。既然人家都不在意这些钱,把粮食直接用在了当地的百姓身上,并想着以工代赈,达到良性的循环,自己再说什么反倒成了贪财的奸臣了。
    “孙老师倒是无须如此夸奖,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虽然历朝均言,但朕相信,只有永远把百姓放在心里,时时爱护的统治者才能真正的得到民心,反之,为了一已贪欲,只想着敲骨吸髓盘剥百姓的,那样的统治者,只会被淹没在历史之中,无论是异族的侵略还是百姓的造反,都可以将其打进万丈深渊。”这点倒是小校校发自内心的话语,大明亡与谁手?有人说是农民军,有人说是满清,但说到最后,却是亡于自己之手。有人最后为崇祯来鸣冤,说他怎么怎么勤勉、朴素,这里不说什么能力不能力的问题,也不是说的崇祯一人,大明的所有皇上都有责任,从朱元璋开始,他们在争得了江山之后,就不断的在做着如何欺压、盘剥百姓之事,不断的占役来推掉大明军事力量的筋骨,不断的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夺取百姓的土地、、、、、最后弄得国库紧张、军备松懈、民不聊生、灾民遍地、、、、、、这样的朝廷最终被自己给推翻了。(未完待续。。)

第566章冰上行军
    会议商量至了战略层面,就涉及到了出兵问题,何人统帅、进攻路线、战斗策略等问题立刻提到了桌面之上。
    因为有了八牛弩这种利器的存在,所以朱由校想的是直捣黄龙先玩个斩首,将建奴的都城沈阳先一举拿下。再行慢慢的一步步的清剿。
    “皇上此计可谓是充分利用了这条水道,好固然好,走三岔口转浑河真达沈阳达到兵临城下的目的。凭着阻击弩的威力,完全可以一举将成伪都拿下。不过辽东那里气候异常寒冷,有三到四个月的结冰期,冰却非开春即化,所以此行若想取河道之利,恐怕得等到开春之后,等等才可以。”孙承宗在辽东还是有生活的,对于那里的地理环境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结冰?”一听这话朱由校不由的陷入了沉思。从地图上看,这条路线无疑是最大的捷径,沈阳那里不仅仅是建奴的都城,也是最大的后援补给地,一旦把那里拿下,别的地方立即就可能土崩瓦解。那些汉八旗到底会怎么样还真让人期待。
    不过河道结冰这样的问题的确让人讨厌,要知道辽东那里可不是草原,草原上一望无迹到处都是路。但辽东那里却是不行,山太多了。看看浑河和三岔河,到沈阳的距离也就是四百里路,若是冰上能行军的话就好了。
    想到这里问,直接的问:“孙老师,那在浑河的冰上可否行军?”
    “回皇上。据《隋书》记载,北方的室韦族人在积雪的地方狩猎时“骑木而行”。而元代人骑木的解释即是滑雪、滑冰,当时人们还把它用在交通运输方面。而在建奴那边,因为他们地处寒冷,滑冰倒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冰嬉’已成为他们的习俗,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打雪挞及冰上摔跤等项目。特别是结冰之后,只需要在冰上破一个大洞,冰下的鱼就会跳到将出来喘气,所以建奴多在冰上捕鱼。同时也把滑冰用于军事。把它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所以冰上行军只要不是大型的重车。完全可以。”
    “滑冰?如何滑的?穿普通的靴子还是特制的?”一听滑冰这话,朱由校倒是大有兴奋,滑冰这东西那是要用到冰刀的,朱由校感觉这个东西配制起来不难。应该算是一个金手指吧。
    “回皇上。并非平时的靴子。而是说作跑冰鞋:因为建奴是渔猎民族,所以建奴的八旗兵很熟练,并列为军事技术。最早使用的跑冰鞋。是用兽骨制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滑冰技巧的提高,沈阳的跑冰鞋演变成双刀与单刀两种。冰鞋木底上嵌有铁制冰刀,刀比木底短,停止、转弯可借助木跟。另外还有滑冰车,用二尺左右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下装上嵌铁条的横木做成。站在冰车上,双手紧握冰扦于,向前支撑滑奔。所以冰上运兵、射箭为建奴所长,老臣请皇上不要冒险在敌人的长处上做文章。”孙承宗耐心的说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辽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在冬天做战,很正常的就要面临在河上的运兵、作战,所以孙承宗对此了解的相当详细。
    “哦,”朱由校听了原来冰刀这东西早就有了,听到若是在冰上恐怕这机动性反倒不如他们了,朱由校虽然不太服气,但农耕民族对上地处严寒地区的渔猎民族,冰上运动的不足也是很正常的。
    “那孙老师可知从盖州到沈阳,这一路之下可有官道吗?”因为辽东本是奴儿干都司,大明在那里经营了二百多年了,官道、城墙应该都有吧,朱由校才有此问。
    “回皇上,的确有一条官道,因为地处平原,两边均是宽阔的田地。而且这条路连接盖州、耀州、海州、鞍州、辽阳,这五个州正好处在一条线上,然后到了辽阳之后向正北方向过太子河、浑河就是沈阳了。长度大约在四百里左右。不过这里也是建奴兵力、防卫等最厚实的地方”。
    看着地图,这五个州是一个挨着一个,是条直线,孙承宗说的相当明白。
    “孙老师,这条路就很好,朕打算以这条路作为进军路线,一路打过去!”这条路无论怎么看这条路都是建奴最主要的道路,其中辽阳则是重中之重。但最强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